Wednesday, June 29, 2011

玉楼金阙:价值观的转变(下)1+2不等于3?●陈金阙

http://www.nanyang.com/sidelines/sidelines_articleDetail.asp?type=D&ID=258028&sID=9&cID=33


玉楼金阙:价值观的转变(下)1+2不等于3?●陈金阙
2011/06/28 5:58:30 PM
●陈金阙 专业财务规划师

刚刚在吉隆坡举行的官联公司(GLC)开放日,一些政府关联公司的首席执行员慨叹大马教育制度过于注重一纸文凭,导致大学毕业生创意有限、“死脑筋”。

他们甚至认为,国内大学对培育优秀人才的影响力,比一些中学教育还不如。

他们还举例说,那些大学生认定了1+2=3,所以当被告知1+2不等于3时,他们就接受不了。只是掌舵人没继续引申下去,接受不了的下场是怎样?

在面子书留下遗言这世界太复杂了,我辜负了大家的期望;还是被送回中学再教育?还好,最后由国库控股的首席执行员丹斯里阿兹曼莫达出来打圆场,表示大马人才也并不太坏而告一段落。

其实,不管是1+1不等于2,或是1+2不等于3,只要大马的毕业生有幸就业于政府关联公司,就有机会学到这些人生的智慧。

上星期谈到的马友乃德置地(UEMLAND),也是政府关联公司之一,就是这一类非常数学的高手。

我们看它从玲珑(Renong) 时代的转变,有时4换1,有时5换4;有时又担保,有时又毁约,许多人输了钱还以为赢钱,不难发现到其呈现的数学题比大学的微积分还要复杂。所以,他们说刚入社会的新鲜人死脑筋,不是盖的,言之有理。

我们再探讨马友乃德置地和阳光集团(Sunrise)的合并,更加发现1+1等于3,或4的道理。

根据阳光集团被合并前的股本4.95亿令吉,以马友乃德置地的1.33股换1股,或优先股的换法,阳光集团所涉及的股本约占了马友乃德置地扩大资本的25%左右。

营业预测保守

也就是说,马友乃德置地+阳光集团大概就是3+1的比例。

可是,马友乃德置地2011年设定了营业额成长50%和股本回酬10%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

我们看2010年(那时还没有阳光集团在其麾下) 的KPI是营业额成长35%和股本回酬6%,实际结果考得50分:营业额成长16%和股本回酬9%,一个低于预测一半,一个高于预测一半。不过,-50+50不等于零,因为有“还可接受的理由” 。

所以,绩效指标就是希望结果会超越预测,不过也不否决不达标的机会有五十巴仙;而为甚么明年要营业额成长50%,股本回酬却只成长11%(即从9%到10%)我们也不甚了了。

大家不必太认真,不是已经告诉你这些数学题不是容易了解的嘛。

可按2010年马友乃德置地的营业额为4.7亿令吉,分析员们预测前阳光集团2011年营业额会有约7.2亿令吉,那么马友乃德置地首席执行员的营业预测似乎过于保守,有要给股东一个惊喜的意图。

加国产业畅销

不是吗?今年首个季度的营业额已有1.87亿令吉;听说阳光集团6月在加拿大的产业也是卖个满堂红,看来50%成长只是100%成长的伏笔。难道是拿督童教会了他们“谦逊”?

阳光集团的拿督童贵旺有一个强项,虽然其合并前股东资本只是马友乃德置地四分之一,但过去五年来他将阳光的营业额成长了4倍,如没合并,我看未来5年也是如此。

希望他到了马友乃德置地这个大公司,仍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力,感化其同僚,让大家一览1+3不等于4的神奇。

Wednesday, June 22, 2011

玉楼金阙:阳光照入马友乃德置地●陈金阙



http://www.nanyang.com/sidelines/sidelines_articleDetail.asp?type=D&ID=256133&sID=9&cID=33


玉楼金阙:阳光照入马友乃德置地●陈金阙
2011/06/21 6:17:16 PM
●陈金阙

常常听说世界一直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转变”。上星期出席马友乃德置地(UEMLand)股东大会,就让我有这种感触。

马友乃德置地今年是第三届股东大会,股友们可能以为这是一间新公司,可是我对它的记忆,是从十多年前玲珑(Renong)开始。

八面玲珑受挫,到03年转名成马友乃德世界(UEM World),全球化也不大成功,才决定脚踏实地,在08年重组成马友乃德置地。

这之后虽不是说飞黄腾达,但3年来可解为渐入佳境,股票由上市价50仙至今2.70令吉,短短3年增值超过500%,足以傲视许多国内上市的产业股。

但回溯马友乃德世界上市参考价1.60令吉,乃至马友乃德世界末期的4换5马友乃德置地,还有更早期的4玲珑股换1马友乃德世界;而印象中玲珑价钱是自3.20令吉垮至除牌。

所以,把这不光采的过去计算在内,这500%涨幅只便宜了新投资者,买了死守不放的似乎还没回本(见表1)。

马友乃德置地去年的最大转变,就是出手收购阳光集团(Sunrise),至今已宣告完成,阳光集团已100%划入它的版图,阳光集团的掌舵人拿督童贵旺,也正式成为马友乃德置地的大股东之一,担任马友乃德置地的董事,为公司尽一份力量。

熟悉我的读者不会对阳光集团感到陌生。

犹记得去年我对该公司跨出海外的消息感到很兴奋,深深觉得公司启动了迈向另一个高峰的序幕时,突然间就被更具慧眼的马友乃德置地私有化,当时的确感到有点失落。

背景价值观不同

投资马友乃德置地和阳光集团,可是两回事,因为两间公司的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

马友乃德置地由国库控股(Khazanah)控制70%,是典型的官联公司(GLC);阳光集团可是私人企业界的佼佼者。而在价值观方面,可从下面列表参考其迥异之处:(参考表二)

因此,要把投资在阳光集团的本钱注入马友乃德置地,对一个价值投资者而言,可不是那么容易。

曾在大会中询问拿督童,何以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拿督童的回答,可圈可点。最让我感到认同的是,是他觉得在不同的时空,做不同的事。

或许马友乃德置地拥有更大的格局,也许以他更大的舞台,让他觉得心动。或许他真能创造神奇,成功改变这官联公司的价值观。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又有多少个机会是不把握则一闪而逝的。

他在阳光集团集团谢幕之前,成功把其价值释放出来,算是对得起股东。之后,他投身这间更大的公司,希望他能得偿所愿,发挥所长。

下期,我们继续探讨阳光照入马友乃德置地的亮度。

Wednesday, June 8, 2011

玉楼金阙:被忽视的基层●陈金阙



http://www.nanyang.com/sidelines/sidelines_articleDetail.asp?type=D&ID=252608&sID=9&cID=33

玉楼金阙:被忽视的基层●陈金阙
2011/06/07 5:26:18 PM
●陈金阙 专业财务规划师


一座高楼大厦完成之后,参观者无不惊叹于设计家的无限幻想,建筑家的鬼斧神工,而让大楼稳站在这世界上的基层,只是默默的承受着钢骨水泥的压力,无言的奉献。

同样的,一幕成功的演出、一举成功的革命、任何一件成功的计划,背后肯定有许许多多的小人物在默默耕耘,无声付出,而群众的眼光,往往聚焦在那演出的明星、革命的英雄、计划的倡议人。

默默承受剥削

大部份的小人物,不会奢望自己会有发光的那一刻,甚至有时反倒会受到剥削,也只有默默承受。

我今天不是要赞扬这些小人物,而是要针对一些小小的企业误差,来体现他们的无奈和无知,以及接受不公平待遇的器量。

笔者先给大家玩一个数学题,看大家如何解答。

首先,百乐园(Paramount)要派红股,奖励不离不弃的股东,接着又要将股票一拆为二,加强流通量。

两件都是好事,建议下来,小股东怎么可能拒绝?问题是:

1)要先将52红股进行,然后才将股票分拆;还是先将股票分拆,再派52红股?

252的比例,是不是最好?

读者想了想,应该是认为没甚么不同吧。

其实,实行上述建议孰先孰后,结果大有不同。

笔者认为,股票分拆,是票数没有小数点(即整数)的增加,无论如何要先进行。如果先派红股,小股东的股票会因本末倒置而失去一些零头,个人损失属小,千百个小股东的损失加起来则算大了。

且让我举例说明。(参阅附表)

由列表可见,股东如有2股而已,先522.8股,整合为2股,再12则成4股;而如先124股,再525.6股,整合为5股。受益数额其实稍有不同。

换句话说,公司采用(A)方法的话,小股东吃了暗亏而不自知。

再延申下去,公司这52的分红法,制造了大批散股,有违交易所减少残余单位(少于100股)的意愿。

往往到股东特大时,一切需要的批准单位已批准,小股东不能对这项议案做出修改的建议,只能在程序上全盘接受或拒绝。

这时,小股东的看法已被抛弃一边,摆在眼前的就是你必须同意,否则一切免谈。

当然,大股东可以说小股东大可到增持到500股,就没这个问题,唉,谁不知道你妈妈是女人?

个人觉得,公司应该,而且有能力建议21红股,一举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见建议(C)。

不会最后煞车

当然,董事局肯定不会在最后一分钟煞车,也自有他们的解释,而上述建议已获得股东特大通过,现在提问为时已晚。

聪明的投资顾问、银行家,你们在按计算机的时候,不可能算不懂在下提到的数学题,知之而不为之,你们在考虑如何讨好付你咨询费的金主时,会为忽略小股东的小小利益而惭愧吗?

你们的责任重大,唯有你们,才有机会对公司董事或大股东进柬一句逆耳忠言,不让公司一时疏忽,轻轻一笔抹杀小股东的血汗

http://www.nanyang.com/sidelines/sidelines_articleDetail.asp?type=D&ID=252608&sID=9&cID=33


Thursday, June 2, 2011

經濟衰退讓富人更富 1%人掌40%全球財富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221654


01/06/2011 21:27

(華盛頓1日訊)2010年,全球坐擁家財百萬的富豪家庭數量又增加12%至1250萬戶;而去年這些佔全球不及1%的富家庭,卻掌握了近40%的全球財富。

 2009年這1%富家庭佔全球財富37%,2010年就達到39%;這突顯全球經濟衰退后,貧富不均情況更為嚴重。

 根據美國波士頓顧問公司(BCG)一份研究調查報告指出,去年環球管理資產淨值創新高,按年揚升8%至121.8兆美元(約366兆令吉),打破2007年的紀錄。

 其中可管理資產淨值最多的地區屬北美地區,按年增3.6兆美元(約10.8兆令吉)至38.2兆美元(約115兆令吉),取代歐洲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地區。

 即便身為全球金融危機的震央,美國去年所擁有的百萬富翁人數依舊最多,共有520萬戶,較前年增加1.3%。

 日本的富豪家庭數量則以153萬戶居次,接著是中國的111萬戶。

獅城百萬富翁速增

 報告還預期,2010至2015年期間,全球財富每年的年複成長率將增長約6%至162兆美元(約487兆令吉),當中又以亞太區(日本除外)增速最大,平均近1倍,預計到了2015年會佔全球財富比例23%。

 而俗稱亞洲經濟發電機的新加坡,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00萬美元(約300萬令吉)的家庭數量成長幅度最大,增長超過15%。

 百萬富翁數目也以新加坡增長最快,按年升33%,惟增速也較上一年約40%來得少。

 但當中擁逾1億美元(約3億令吉)以上的大富翁家庭比例,又屬產油國沙地阿拉伯最多,每10萬家庭中就有18戶。

Sunday, May 8, 2011

馬屋業附加股除權‧交易所:參考價1.63令吉加憑單計算

http://biz.sinchew-i.com/node/46908


2011-05-07 12:11

(吉隆坡6日訊)馬屋業(MBSB,1171,主板金融組)附加股和憑單週三除權,但交易所訂下的參考價為1令吉63仙,與市場計算的1令吉90仙相去甚遠,令人質疑大馬股票交易所是否出現誤算,不過交易所解釋,參考價是將免費憑單加入,並非計算失誤。

馬屋業7配5附加股,每一股附加股送一憑單,附加股售價1令吉,5月4日除權,並在6日過戶,根據馬屋業在5月3日的2令吉55仙閉市價,市場計算參考價為1令吉90仙,參考價計算方式:

>(7股R M2.55)+(5附加股R M1.00)÷12=RM1.90

不過,交易所在誌期2011年5月4日的文告卻顯示,馬屋業附加股除權後,參考價為1令吉63仙,與市場計算的1令吉90仙相差27仙,促使投資者向《星洲財經》投訴,質疑交易所可能出現誤算,令馬屋業除權後股價下跌。

《星洲財經》就此詢問交易所,交易所表示,馬屋業1令吉63仙的參考價,是把附加股和憑單價值納入考量後計算所得,因為相關附加股和憑單都有價值,因此參考價的計算是根據兩者全面調整的。

交易所參考價計算方式:(7股RM2.55)+(5附加股RM1.00)+(5憑單RM1.00)÷17*=RM1.63

在2011年5月9日,即馬屋業附加股的權益表格(OR)上市日,所有在期限內購買附加股的股東有選擇權將附加股權益表格在市場銷售,其中包括憑單的價格。

交易所指出,上述參考價只是一個基準,以便相關股票能在交易範圍內進行交易,合理價需透過市場力量決定。

交易所補充,上述參考價計算方程式也被用於源宗集團(GUANCHG,5102,主板消費品組)、WCT公司(WCT,9679,主板建築組)、陳兄弟格尼(DBE,7179,主板消費品組)和八打靈建設(PJI,7122,主板貿服組)等其他類似企業活動上。

馬屋業是在今年2月宣佈,計劃以7配5比例發售5億零698萬5千548股附加股,隨後以1配1比例送5零698萬5千548股憑單,籌措5億令吉營運資本。

星洲日報/財經‧2011.05.07

Wednesday, January 26, 2011

Jan 2011

没想到这个为了不要浪费钱买礼物给亲爱的宝贝小妹而把相关数额拿去进行 股票投资的基金,已经成立了接近两年。


到底经过2010年的风浪, 这个当初 2008121日以马币528.80 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来看看 结算:

No.

Closing Date

Value @Stock

Cash On Hand

Net Value

% Growth

1

24 Dec 2010

1,984.00

636.54

2,620.54

---

2

26 Jan 2011
2,520.00
215.47
2,735.47
4.39%

3












No.

Closing Date

Value @Stock

Cash On Hand

Net Value

% Growth

0

01 Dec 2008

528.00

0.00

528.00

---

1

26 Nov 2009

1,626.00

1,352.00

1,586.13

200.40

2

26 Nov 2010

2,226.00

19.53

2,245.53

41.57







感恩老天爺!


能够这么成功,我只能说百分百的归咎于 幸运

1。幸运于 遇上牛影;
2。幸运于 市场的 给于主题的股票正面地支持;
3。幸运于 在十二月间,选到强力爆升的主题股票;

4。但是月中月尾 - 牛影不见了;

52011年的目标是成长28% - 32%

玉楼金阙:剖析高收入●陈金阙

玉楼金阙:剖析高收入●陈金阙
2011/01/25 6:22:59 PM
●陈金阙 专业财务规划师

http://www.nanyang.com/sidelines/sidelines_articleDetail.asp?type=D&ID=218449&sID=9&cID=33

有时候读读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也是好的。不过,时下资讯泛滥,我们阅读的时候,也要小心认证,不要照单全收。

部长说话往往是金科玉律,不过这一回的以月入3000令吉作为高收入工资的基准,似乎有欠妥当,就好象国家制定多少为贫穷收入一样,不能尽如人意。

我们只要从缴税的角度来看,便可知道月入3000者,收入是否叫高。

月入3000,即年毛收入为3万6000令吉。

如以一般单身贵族而言,只计算扣除个人豁免9000令吉,保险(人寿和医药)及公积金总共9000令吉,购买书籍1000令吉,购买电脑3000令吉;从上述一些豁免额,我们可以计算出可征税收入为1万4000令吉,按照税收局的估税表,需要缴税295令吉。

可是,一旦可征税收入低于3万5000令吉,他可享有回扣400令吉(09年之后,09年之前回扣额为350令吉) ,换句话说,以上案例不必缴税。这还未包括父母亲医药费5000令吉、体育器材300令吉等等其他豁免。

是计算出了问题吗?我国的“高” 收入者,竟然不必缴税?这岂不是羡煞了先进国的人民?那月如6000者,岂不是富翁?月入上万者,超级富豪是也?由此可见,部长之说,太过随兴了。

年均收入4.5万

虽然部长之后改口说, 这其实是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 的标准,然后又抛出另一个他认为的标准:8000至1万令吉,看来听众并不完全信服,也不知准确度有多大。

大马要在2020年成为高收入国,国民平均年收入达1万5000美元(约4万5000令吉) ,这只是人均收入的准绳,不是个人高收入的标准。

个人觉得,我们该从所得税着眼,因为越高收入者,该对国家税收贡献越大,如此为高收入作出诠释,会比较客观可信。

如果我们成功扣除所有应得豁免(数额大概是3万令吉左右) 之后,可征税收入为2万令吉,那么,个人须缴税75令吉,这之后缴税额就循序上升。

由此,我们可以决定毛年收入为5万令吉者(2万加3万))为小康之家,因为可以开始缴税,贡献国家收入了。再推算下去,毛年收入约10万者,需缴税7000余令吉(约占其毛收入的8%),可谓中上之家。

当毛年收入逾13万,其缴税1万4000令吉约占毛收入的15%,对国家税收贡献不可谓不大,列入高收入厅堂并不过份。

再算下去,就是富豪的收入了。随着国家人均收入增高,可征税收入的水平也会跟着调整,我们也能够在不同时代决定合理的收入阶层分配。

http://www.nanyang.com/sidelines/sidelines_articleDetail.asp?type=D&ID=218449&sID=9&cID=33

Thursday, January 20, 2011

玉楼金阙:排山倒海的计划●陈金阙

玉楼金阙:排山倒海的计划●陈金阙
2011/01/18 6:20:56 PM
●陈金阙

http://www.nanyang.com/sidelines/sidelines_articleDetail.asp?type=D&id=216761&sid=9&cid=33

老实说,我有点担心。最近政府打的广告多了,尤其是类似今天的这种全页广告:“19项发展,投资670亿零吉,3万5000个就业机会……”

我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错失了发达的机会,这么多项(19)发展,这么多钱(670亿) ,怎么我一点也感觉不到?我身边的朋友,有没有门路呀?有钱大家一起赚,不要忘了提携我呀,我也想挤进高收入一族嘛。

可我真的有点担心,据说这是第二期的计划了。

第一期是几时推出,到底投资多少钱,我怎么全没印象,我是不是已经远远落后在政府的转型/改造活动,这会不会让我掉入低收入群,谁能够告诉我?

街边的小贩冷冷的笑我:你不是理财规划师吗?你也不知道,我们不是更糟糕?

于是我开始怀疑,这个甚么经济转型计划,是不是只益及一小撮人,影响所至,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低下层的打工一族,日后生活会更困苦。

大局势在转变

而所得到的解释,可能是大局势在变,你不变,是以有此后果。

很多人的疑问仍然是:我愿意变呀,但要怎么变呢?

我希望这只是我在杞人忧天,堂堂4440亿美元(约1兆3000亿令吉)的计划,如果平均分配于3000万人的话,每人也分到15万美元,这不就是高收入的理想国吗?

难逃通胀魔爪

还是要依照80-20法则,这块蛋糕再大,只有20%的国民享用到,另外80%,辄只能在穷困的深渊挣扎?

理想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不是吗?

小市民如我等,无法感受到大型计划推行的快乐,倒是被涨价的压力逼得喘不过气来。

年关将至,一些记者朋友将已涨价的清单让我看看,不管如何撙节,似乎也逃不过通胀的魔爪。

随便一张贺年卡,邮费已起了70%,由30仙变50仙,如果你往年寄出100封,花费已从30令吉变成50令吉,更不要说商家啦。

马股屡创新高

我不死心,打了几个电话,问了友人,也查询网络,终于发现原来第一期的经济转型计划(ETP) ,在去年10月25日推出,计有9项发展总值300亿令吉推出。

看来这1月11日的第二波威力大了一倍。唯这一切,只不过占了整个ETP的十分之一而已,排山倒海的计划,陆续有来。

或许我太心急,这么庞大的计划,是该给它一些时间发酵,而不是慌不迭的泼冷水。

我的股票经纪告诉我,他倒有觉得改变,马股市的市值已经突破1.3兆令吉,屡创历史新高,希望这不是一场虚火,而是实实在在的转型。

或许,在面对更大的突破之前,每个人都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因为未曾拥有,所以无所适从。

或许,我们现在报名参赛的是十年马拉松,必须要摒弃以前那种只适合来做短跑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