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全球金融危機四部曲

2008-10-30
http://www.sinchew-i.com/sciWWW/node/53088?tid=193


自美國房地產下跌引發次貸危機,發展到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

投資者,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眾多的個人投資者,都對此次危機給於極大的關注。

現在,大家急切地想瞭解這次危機如何演變至此、而接下來的情況又將如何發展、對未來的全球經濟和投資者投資又將有怎麼樣的影響?

回顧這次危機的過程,到目前為止,危機經歷4個階段:

第一階段:次貸危機

此階段由去年2月匯豐(HSBC)美國附屬機構報告105億美元的次貸虧損伊始,一直到去年第三季末。其中包括去年4月2日,美國當時最大次貸公司之一的新世紀金童(New Century Financials)破產。

去年5月,瑞銀集團(UBS)關閉美國的次貸機構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去年7月貝爾斯登停止客戶贖回屬下管理的兩只次貸類的對衝基金;去年8月,另一個最大的美國抵押貸款機構之一的American Home Mortgage破產;以及接下來的眾多的金融機構報告次貸相關業務的虧損等等。

這一時期的危機呈現兩個特點:

第一:問題的表現是局部性的,及局限於次貸貸款業務機構及專業性的次貸投資者。

第二:人們不清楚,到底都有哪些機構,持有了多少次貸相關產品?並希望從陸續公佈的各公司的業績報告中,瞭解更多的相關信息。

第二階段:流動性危機

這一階段從去年第四季到今年3月17日貝爾斯登被JP摩根收購。期間,越來越多的機構報告次貸相關產品的虧損和撥備。包括:花旗集團(Citigroup)報虧407億美元、瑞銀集團報虧380億美元;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報虧317億元等等,另外一系列歐美銀行也報告了一系列次貸相關業務虧損。

這時候市場覺察到次貸的問題比原來預計的要更加嚴重。人們開始擔心,相關的投資者如果拋出次貸類相關的資產,會導致此類資產價格的大幅度下跌。

正是基於這種擔心,投資機構,特別是杠桿類的投資機構,紛紛在市場上搶先拋售相關低品質的資產變現,同時銀行為修補資產負債而紛紛進行再融資。這兩個行動導致了市場流動性的緊張。短期資產的流動性價差大幅度增加。

這一階段的市場也有3個特點:

第一:投資者一般只是拋售低品質資產套現。

第二:人們仍然期望聯儲局的降息能夠很好地緩解流動性危機,從而不至於使流動性危機發展成信用危機。

第三:中行減息政策和相關貼現窗口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流動性,似乎對市場有所幫助。

第三階段:流動性危機合+信用危機

這一階段由今年3月17日JP摩根收購貝爾斯登開始,直到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

貝爾斯登的被收購,使得投資者對流動性的擔心迅速轉變成對流動性和信用危機的雙重擔心。

這時,人們意識到,一些深陷次貸問題的機構,可能因資產大幅度貶值和流動性問題而破產,因此金融機構紛紛收緊信用放款,促使面臨基金贖回壓力的投資機構及其他一些銀行類投資者進一步拋售資產套現。

這一時期的市場又呈現出以下3個特點:

第一:在流動性價差繼續攀高的同時,各類信用價差也普遍大幅度攀升至歷史的高位。

第二:投資者因流動性壓力,不僅僅限於拋售低品質資產,也開始拋售一些通常被認為的一些高品質資產。

第三:市場在與政府和中行政策措施角力中產生恐慌和擔心,投資者在兩方面期盼中搖擺,市場劇烈波動。

第四階段:全球金融危機

這一階段從上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一直到現在。

雷曼兄弟的倒閉,美國政府拯救雷曼兄弟的失敗使得市場的信心徹底崩潰。

由於短期貨幣市場的癱瘓,危機由金融領域急速地擴展到實體經濟領域,虧損的投資主體也迅速地由專業的投資者蔓延至普通的百姓。危機的范圍也由美國及主要的金融中心迅速地蔓延到全球。

這一時期的市場呈現出下列特點:

第一:市場的功能被破壞,特別是價格發現機制失效,很多在通常有較好流動性的資產也無法定價及交易。

第二:美國普通的百姓,因貨幣市場癱瘓,貨幣市場基金無法定價和贖回而遭受損失。

第三:貨幣市場的癱瘓使得美國非金融類企業無法再通過短期商業票據從貨幣市場籌措短期資金,實體經濟遭重創。

第四:金融的結算和支付係統受信用危機衝擊,交易雙方對抵押品要求急增。

第五:危機對全球不同地區的衝擊開始顯現,冰島是一個典型的情況。

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對於導致此次危機的原因,目前學術界和企業界均有很多的討論。要清楚地分析出這一危機的原因,尚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此,希望從目前全球的貨幣體制及國際經濟的增長模式來分析一下此次危機的原因。

第一: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全球的貨幣體係

我們知道二戰後形成的布雷頓森林體係(Bretton Woods System)於1973年完全解體,從此浮動匯率制度替代各國貨幣與美元挂鉤、美元與黃金挂鉤的固定匯率制度。

然而冷戰結束後,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進入本世紀,國際貨幣體係又進一步演變成目前的、被很多經濟學家稱為布雷頓森林第二體係(Bretton Woods II)。

這一體係的特徵為:美國從亞洲的日本,中國等國家進口大量的商品;美國從石油生產國進口大量的石油及石油產品;美國對這些出口國家長期存在貿易赤字。

在正常情況下,貿易的赤字應通過貨幣貶值來調節,但是為維持出口的競爭性,亞洲國家儘可能地使本國貨幣盯住美元或者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的低水平。

為此,出口國家需要大量地購買美元債券,消化不斷增長的美元儲備。

去年,美國國民消費較其生產的產品多711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也就是說,平均下來,每個美國國民較他們的年所得相比,要多消費3000多美元的商品。為此他們必須通過舉債的形式向石油美元和亞洲儲備借錢。

1980年,美國還擁有3650億美元的凈對外債權;而時至今日,美國對外的凈債務超過2.5兆美元。截至今年7月底,外國投資者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總值達到2.68兆美元。

其中,日本和中國所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佔全部外國所持有美國政府債券總數的42%,而石油出口國至今年4月末所增持的美國國債達5108億美元,較上一年增加44%,是其他國家這一平均數字的4倍。

所有這些,使得美國人“消費的比生產的多,花費的比能借到的多”,這樣的國際貨幣體係導致美國可以向全世界借錢來不斷地進行膨脹性的消費。

這種體制也使得在危機到來時,全世界持有美元的國家共同為美國買單。

第二:以美國消費帶動的全球增長模式

近幾年來,全球的經濟增長模式也顯現得越來越清楚,具體來講,就是美國的消費帶動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進而推動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出口盈餘及製造業的增長給本幣帶來升值的壓力,升值的壓力進一步吸引外國投資,投資再推動增長及出口。

總體說來,美國消費成為全球增長的關鍵。是甚麼支持美國的消費?從相關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進入本世紀以來,美國的個人儲蓄率持續下降,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更持續出現負數的情況。

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中國這一數字目前為不到40%)。按目前的價格計算,美國的消費支出貢獻21%的全球GDP。

美國人用“虛擬收入”消費

但關鍵的問題是,美國人用來消費的這些錢,並不全是來自於美國人的個人收入。本文前述指出,很大部份來自向石油美元和亞洲儲備的借款。另外,還有一部份是來自於所謂的“虛擬收入”,即等於“虛擬財富”+負儲蓄。

從美國個人的資產負債表看上去好像美國人已經無力消費,但資產價格的上漲導致的財富/收入比率也保持較高的水平。

與此同時,美國發達的金融體係更是通過各種創新的金融工具,例如home equity loan等,將這個“虛擬財富”轉換成個人消費信貸,消費信貸的增加又帶動了資產價格的上漲,資產價格的上漲則刺激了杠桿投資和進一步地放松消費信貸。

然而金融風險在這貌似美妙的循環中不斷的積累,當市場的變化無力再支持資產價格上漲的時候,市場便進入一個惡性的循環,即:資產價格下跌,投資機構便要修補資產負債,減少杠桿,出售不良資產,減少放貸,減少放貸使得投資者更加無力支付消費而需要變賣資產,資產價格便進一步下跌。

全球骨牌效應

這次金融危機會給全球經濟帶來以下的影響:

第一:全球經濟明顯放緩

全球經濟在未來兩年左右的時間內將明顯放緩,多數人認為主要發達國家或地區會陷入衰退。

相關的經濟影響將按照下列的順序傳遞:美國的房地產下跌→次貸相關投資虧損→金融危機→美國實體經濟放緩或衰退→美國消費減少→發展中國家出口減少→發展中國家製造業萎縮→發展中國家整體經濟放慢→原材料和能源需求下降→原材料和能源出口國家經濟減速。

這樣的循環可能不止一圈。股票市場的相關反應大體會遵循這樣一個過程。

第二:全球金融業大整合

原有的一些盈利(或商業)模式將有所改變。比如,各種業務需要更多的資本支持,金融業的整體杠桿會大幅度降低,對衝基金類高杠桿的行業會整體萎縮,融資成本會普遍上升。

多數受損失的金融機構會繼續增加資本,新增資本會稀釋每股盈利,單位資本的盈利水平會下降。股票會在新的盈利水平下從新估值。

另外,很多發達國家的銀行這次被國有化了。國有化的銀行很難有好的盈利。

第三:全球投資風險重估

就全球投資而言,各種風險溢價會被重新評估。相關的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期限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波動性風險。

多數投資者會從風險性投資回歸傳統類投資。衍生品交易的監管會加強,交易量會下降。

結算所的減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市場的有效性,市場的非有效性會為專業的投資管理機構創造alpha增加機會。

第四:全球政府舉債增加

全球政府舉債的增加,使全球在更遠的將來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

如果一個公司破產,它會不付息、不還款。但一個政府很難不付息、不還款。政府將會通過增發貨幣來還債。這勢必導致該貨幣通貨膨脹或貶值。

雖然眼下可能發生的衰退很大可能會導致短期的通縮,但從更長期的時間看,很多國家貨幣存在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這是長期投資者需要注意的。


全球金融風暴其他相关新闻与文章 : http://www.sinchew-i.com/sciWWW/taxonomy/term/193

星洲日報/財經‧2008.10.30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馬股何時反彈?

投資廣場 2008-10-28 11:59
http://biz.sinchew-i.com/node/17559

今年,歐美股市如“笨豬跳”式的直線疾挫,目前仍未見強勢反彈的跡象。市場波動空前,全球投資者情緒心驚膽跳,因此這段期間股市雜音非常多--有人建議短期仍可炒作,有些人投資組合卻已混淆,無法清晰調整情緒等。

不過,總結來說,投資者都有同樣疑問:馬股何時反彈?反彈高度為何?是否仍會緊貼歐美股市走勢?

聯昌信安資產管理公司(CIMB-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首席執行員拿督諾麗芭認為,上述疑問並不出奇,由於投資有循環週期,即從樂觀到安逸期,然後套利的沮喪恐慌,之後信心重建與等待新希望。

過去10年出現3次暴挫

“目前馬股投資情緒介於恐慌與信心重建之間,這是正常的。老實說,馬股何時恢復仍未有定數,不過肯定的是,綜指在過去10年出現3次暴挫,之後反彈高度卻都超越跌幅,因此料這次也不例外,先知先覺者應該趁機擬好趁低吸購策略。”

馬股經歷的3次震盪期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技泡沫與2002年的沙斯(SARS)。其中亞洲金融風暴肆虐最猖獗,從97年7月起短短14個月內,綜指蒸發超過76.7%,甚至98年4月9日創下261.33點新低,不過之後1年半內卻又強勢反彈240.15%,躍升彈性令人咋舌。

另外,持續13個月的科技泡沫與14個月的沙斯疫情也分別挫跌44.9%與21.93%,前者反彈力較輕,僅有44.82%,後者卻高達143.85%。

因此相比這次的全球金融海嘯已長達1年,跌幅已創下超過30%。“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可從中看出一些訊息!”諾麗芭說道。

她又舉證其他例子。

“以往表現可驗證綜指大多數都是有利可圖的。像從1977年自去年的31年間,其中21年是屬於正回酬,而負回酬超過10%的僅有7年,最大虧損是1997年的51.98%。不過平均起來綜指年回酬13.33%,因此適當投資的話,未來仍是有獲利前景的。”

她假設,如果從1993年2月股市開啟最好時代就投資,若持續投資到現在,料累積回酬高達82.25%。不過若因抓不准好時機近場,錯失5天回酬就可能立即轉為負17.39%。

諾麗芭補充,切莫進行一筆過投資(Lum-Sum Investment),即把所有資金集中在一個籃子。

她認為,許多人喜歡靠市場謠言而孤注一擲,結果大多數都是敗興而歸。由於這種失敗風險非常大,而且拋售時機往往很難抓摸,因此她認為多元投資是任何投資上策。

定期投資VS彈性投資

另外,許多人可能因為股市表現低迷,連帶也不愿投資在基金市場。她認為這種想法不正確,並推薦兩種基金投資方法。

“一是定期投資,即不管市場好壞,每個月固定撥出一定數額持續購買某種金融產品,這樣長期平均回酬肯定會正面。另一種則屬於彈性投資,即趁市場低迷時反而增加籌碼吸購,而長期結算結果反而會超越前者。因此,若投資者希望放長線釣大魚,因此要對投資持之以恆。”

她強調,投資者一定要破解投資迷思,不要人云亦云,要聰明看準市場跟隨調整,並且不要過份緊張吸收太多資訊,這樣才能找到合身的投資策略。

中東國家油錢豐富,回教投資明日之星

在投資領域方面,諾麗芭看好回教投資領域會持續蓬勃,並相信中東、大中華地區(中國、台灣與香港)及新興國家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動力引擎。

“首先,回教投資領域都不涉及有問題銀行,在風險上大大降低。另外,由於回教徒可食用領域發展潛力日益龐大,在需求吃緊下,相關金融投資產品都會受惠。加上中東國家油錢豐富,因此回教投資可說是未來明星。”

另外,她解釋除了中東外,大中華地區與新興國家仍可望快速走出低潮,主要是這些國家並非風暴核心,受創幅度較輕。即時目前受到牽連,不過相信是過度期,料等到歐美金融體系趨穩,上述地區仍會發揮應有的影響力。

星洲日報/投資廣場/投資大班‧2008.10.28

亞洲正面臨格老打造的“新世界”困境

投資廣場 2008-10-28 13:56
http://biz.sinchew-i.com/node/17562

一年前,“我們的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還只是格林斯潘的一本著作。如今正好可以用來解釋亞洲面臨的困境,這個困境也是這位前聯儲局主席一手造成的。

近來,不斷有人提到這本書。但亞洲的處境在Naomi Klein的“震撼教育”(The Shock Doctrine)這本研究資本主義災難的書中更充份體現。它強調了格林斯潘1997年12月提出的一項觀點,堪稱格林斯潘對亞洲最重要的觀察。

格林斯潘曾對紐約經濟俱樂部指出:“當前的危機可能加速亞洲國家摒棄政府導向投資的體制遺毒,融資在其中扮演要角,以實現國家目標。”

格林斯潘指出,亞洲的危機“對我們已達成的市場體制共識是一項非常戲劇化的發展”。換句話說,亞洲計劃經濟的毀滅,正是創造出美式經濟的過程,這是浴火重生的必經之途。

亞洲的重生多半歸功於民營化、勞工政策、獨立的中行,及貿易自由化。誠如亞洲開發銀行總裁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常說的,亞洲曾面臨金融風暴的經驗,有助其避開美國崩盤的衝擊。

5項教訓

經濟學家與媒體通常只關注美國能從亞洲金融風暴或日本“失落的十年”中得到甚麼教訓,但對於亞洲能從這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中可以獲得甚麼啟示,著墨較少。以下是給亞洲的五項啟示。

1.規範:隨著次級房貸衍生而出的這場危機越演越烈,美國逐漸成為不可效法的負面示範。對此,格林斯潘也難辭其咎。他在聯儲局的18年任內,以市場效率之名,不斷對抗體制上對高風險投資的制衡。

金融武器

投機客像是索羅斯稱,他們其實並不瞭解衍生性商品。企業領袖包括巴菲特在內,稱之為“大規模毀滅性金融武器”。格林斯潘支持使用這些商品,辯稱他們幾乎去除了市場風險。實則不然。

但是亞洲不應該從此停止向外發展,或重執1997年以前的政策,也不應該再步上華爾街的後塵,任憑歷史重演。沒錯,市場應該自由化,但也需要充份的監管,以免投資人運用高度槓桿操作,危及整體經濟。

2.透明度:金融創新的問題在於,很少人能真正究其內涵。美國證管會、標準普爾及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這些機構中的頂尖人才,往往案牘勞形,疲於跟上金融煉金術士的腳步。華爾街的高層亦然。

問題之一,出在銀行業的安然化(Enronization),他們仿效安然的做法,讓投資人在資產負債表上看不出風險投資。另一個問題則是銀行高層的薪資報酬制度,變相鼓勵鋌而走險、甚至運用創意會計(creative accounting)的作法。未來,市場會要求完全公開透明,在這方面亞洲向來有待改進。具公信力的機構像是司法機關、中行及監督團體,也都至為關鍵。

意識形態太重

3.意識形態:布希政府9月公佈7,000 億美元紓困方案時,仍強烈反對收購銀行股權,理由是,這與自由市場原則背道而馳。但之後股市不斷下挫,迫使白宮不得不改變立場。

假如布什政府的因應措施,能少一點意識形態作祟,或許就能避免股市大跌。股市跌跌不休,重創消費者信心及退休賬戶,也可能加速經濟衰退。要想穩固亞洲經濟,必須採取大膽、創新及靈活的手段,而不是教條式的決策思惟。

我們的新世界

4.分散投資:正如美國經濟過於倚賴房市,亞洲經濟也過於倚賴美國。中國經濟成長率10%或有助益,但14兆美元的美國經濟仍主宰一切。

儘管像美國市場危機這類的“黑天鵝”事件發生時,多半令人束手無策,但加強與中東、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連結,對亞洲還是會大有裨益。

5.協調合作:七大工業國面對這場危機的顢頇遲鈍殷鑒不遠。這些全球最富有的國家決定聯手救市、避免銀行倒閉之舉,可能有助市場降溫。

如果更早採取這些舉動,助益應會更大,美國官員也早該尋求全球齊心合作因應。如果能提早採取大膽的合作策略,成效想必更為顯著。

亞洲領袖應該衡量忖度亞洲自己的聯合降息及銀行擔保行動。自1990年代以來,亞洲累積了數兆美元外匯儲備,應集資成立亞洲紓困基金。亞洲應該加強區域合作,而非光說不練。

記取前車之鑑,加上明智的決策,亞洲便能安度這個動盪的年代,創造我們的新世界。

星洲日報/投資廣場/經濟風向球‧2008.10.28

唯“它”獨尊‧美元意外堅挺

投資廣場 2008-10-28 11:48
http://biz.sinchew-i.com/node/17558


儘管你有理由認為美元會在金融風暴發生後一蹶不振,但它卻出人意料地日益堅挺。這不是因為人們希望持有美元,而是他們更不願意持有其他貨幣。

美元對歐元比價自 7月初降至谷底以來,已經回升了16%,美元對澳元、韓元及其他貨幣的比價也大幅攀升。

近期美元對歐元的走強並無奧秘可言,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7月1日之間,由於歐洲大陸的經濟狀況優於美國,美元對歐元比價降低了19%。隨著歐洲開始應對自身的銀行危機和市場不景氣,比價也隨之改變,因此美元在遭到大規模拋售後又開始反彈。

另外,全球對沖基金和其他非銀行金融實體對美元也發揮了支撐作用。這一影子銀行系統貸款數兆美元用於投資,然而,金融危機引發大規模提前還貸,由於這些貸款必須用美元進行償付,對美元的需求隨之增長,進而帶動美元升值。

受此影響的並非僅有對沖基金。持有12兆美元資產和債務外國銀行也陷入了“去槓桿化”的循環。這都有助於解釋美元近期的走強。

美國加緊印鈔票 - 美元會不會迅速貶值?

但隨美國聯儲局(Fed)再次降息、美國鑄幣局加緊印鈔票來支持救援計劃,美元不會迅速貶值嗎?也許不會。

隨著財政部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的實施,銀行應該可以調整資產負債表,並重新以能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的利率發放貸款。儘管美國的經濟衰退不可避免,金融系統的穩定應該可以保證經濟在明年開始復甦,這對美元來說也是利多消息。

最大債權之一 : 中持5190億美元美國短期國庫券

然而,真正推動美元走強的是中國。有幾個理由可以充份證明中國有助於美元的穩定: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之一,中國持有約5190億美元的美國短期國庫券,僅次於日本的5930億美元,且中國不希望看到這些投資由於美元貶值而縮水。

此外,中國也越來越擔心,美歐的經濟不景氣會遏制本國出口的增長,從而使本國經濟遭受重創。為保持出口產品價格的競爭力,中國改變了 3年前開始實施的人民幣對美元逐漸升值的政策。

2008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增長了6.4%,但 7月以來一直保持平穩。

不僅如此,儘管貨幣市場是套複雜的系統,但中國、日本等國已向美國貸款數兆,它們似乎不太可能在近期停止購買美國國債。除美元外,它們可用來維持經濟正常運行的貨幣工具寥寥無幾。

因此,以目前的金融危機為依據來賣空美元並不可靠。在未來幾個月內,美元甚至可能成為全球經濟風暴中的避風港。

星洲日報/投資廣場/經濟探測站‧2008.10.28

2008年10月28日 作者 - 何啟斌

§ 政經探溫 § 克魯格曼非神卜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DGF&NEWS=29ZL0u9x02898KOg1hX508PW2sAJ85D8

2008年10月28日
作者 - 何啟斌

諾貝爾經濟獎新得主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被人稱作「經濟學的愛因斯坦」,因為他曾預測東亞危機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崩盤。但實況是:

(一)克魯格曼在90年代初寫了一篇「綜合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指東亞一些國家犯了像蘇俄在六、七十代通過「資源總動員」來實現經濟高速度,而非有效地利用資源的困境。炒家才因此注意泰國等。克魯格曼並未預測泰國危機,卻被誤認為「神卜」。

(二)LTCM的破產也和克魯曼的分析無關,卻也被SOHU網站的評論員指作「預測準確」!

(三)1998年7月他指東亞危機可以採用資金管制。當時我國首相馬哈迪執行之,又被克魯格曼沾光。他其實是抄襲Dani Rodrik(Harvard JFK學院)在1998年3月有關貨幣管制的研究,卻不公開承認。當時克魯格曼所指的是印尼(不是大馬),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管,他不敢公開建議。他對於東亞金融的文獻近零,卻被冠上「神卜」的外號。人們忘了Jeffery Sachs和Roubini等經濟專家的貢獻!

(四)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克魯格曼只在幾年前談到一些房貸過高和泡沫的風險,與許多專家包括Robert Shiller(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價指數創辦人)、Norbert Walker(德銀首席經濟師)的預料沒有兩樣。今天因為克魯格曼獲得諾獎而即刻變為「神卜」!

(五)取得諾獎後,克魯格曼又發表政府插手不能阻止經濟下滑等「事後孔明」的「偉論」。之前他反對「政府參與」,堅持讓市場自己調整。今天看到危機扭轉,大風暴已過,又再發言,真莫名其妙!

克魯格曼取得這次諾貝爾經濟獎,所反映的應有以下幾點:

(一)諾貝爾當局是基於他在國際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分析上的認識或「創見」,比其他專家更強,才把獎給了他。這個「認可」,不包括他在上面所談多點。

(二)諾貝爾委員會肯定有其成見,主要在於克魯格曼不斷抨擊布什的經濟和政治政策。身為「經濟分析員」(專家)的克魯格曼是不客觀、不中立的,這被許多經濟學者所摒棄!

(三)克魯格曼個人的「特出」,以華爾街的觀點來看,是敢批評政府參與市場者,多受流行的「雜誌」和傳媒所吹捧!所以克魯曼常在這類刊物出現而著名。許多更有貢獻者因為不屬華爾街利益而被忽視,其一是Dani Rodrik,他主張貨幣「不自由兌換」。大馬和中國這次能「獨善其身」,主要就靠這個論點,但這是反華爾街的自由主義。

簡言之,今天被傳媒吹捧的克魯格曼還有許多風光的日子,因為許多機構會邀他作演講。其未來收入肯定會比諾貝爾獎金更多。問題是,一些落伍的人捧他為「神卜」,所反映的還是他們需要「權威」或「神靈」的引導。這是人類先民至今未改,也難改的劣根!

Monday, October 27, 2008

全球掀減債風 通縮時代來臨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PV508MY0R848yQ210AF0Sqn2kA47sj5

2008年10月27日
作者 - 莊闊福(KSC研究主管)

全球經濟衰退或許會比目前預測的情況來得更嚴重,持續更久,大馬也難逃此劫。

盎格魯撒克遜(Anglo Axon)世界(美國、英國和其他抄襲同樣模式的經濟體),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成長期。亞洲的存款,加上不負責任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簡易融資,製造出無以為繼的消費信貸,促成了這成長。目前,美國總負債額佔經濟成長的350%,比大蕭條剛結束時的300%還要高。

美國監管者固執地相信自由市場是絕對可靠的。前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鼓吹廢除衍生產品的監管條律,在2004年,他默許美國投資銀行的槓桿比超出15倍的限制(資本適足比率為6.66%)。

當雷曼銀行在08年9月18日宣告破產時,該銀行的槓桿比率超標30倍,如果將非資產負債表的項目也計算在內,該水平實際上應該是處於55倍。

房價下跌 終結寬鬆貸款泡沫

房屋價格下跌,終結了寬鬆貸款造成的泡沫,並觸發了次貸風暴,隨之而來,是所有相關的衍生產品均出現下滑。

美國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平均為6%,這是完全不足夠的,尤其是非資產負債表項目,加上衍生產品(共約10兆美元)的數目,就和借貸的數目同樣多。

銀行陷困和信貸風暴,導致資產價格下跌。房屋、證券及原產品價格暴跌,導致數十兆計算的金錢損失,也強烈地打擊消費者的信心和銀行資本。

消費開銷占07年美國經濟的73%,而開銷的多寡,則視消費者的收入和財富而定。實際可支配收入成長(Real Disposable Income Growth)目前正因為失業率從4.4%增至6.1%而減少。09年杪的失業率預計提高至7%到8%,因此,實際可支配收入在09年料下降,而消費者的財富也受到侵蝕。

自從第二世界大戰以來,這是第一次消費者的房屋和金融資產價格,在同一年雙雙出現下跌的趨勢。

與去年同時期相比,08年9月份的零售銷售量減少了5.5%,這預示美國在08年第三季的經濟衰退,而第四季情況可能更糟。

全球政府聯手注資於銀行,或許可以避免更悲壯的金融危機,不過,復甦所需的時間會相當長,因為消費者過度舉債而資本不足,再次被嚴格管制的銀行,則已經沒有能力提供貸款。

蘇絲歐曼在其廣受歡迎的CNBC財務諮詢節目上,建議一對擁有負資產房子,以及龐大信用卡債的夫婦宣佈破產,以便在4個月內解決所有的欠債。

目前有超過1200萬名,或約20%的美國公民面對負資產(債務高於房價)問題,會有更多人被逼破產,令負面的回饋環路更加嚴重。

1929年市場大跌之後,出現大幅減債的行動,當時的經濟一直沒有好轉,直到第二次世戰,將全球過剩的資源摧毀。經濟大蕭條,帶動了法西斯主義(Fascism)和共產主義的散播,最終爆發世界第二次大戰。

目前的全球衰退,可能導致政府扮演更大的角色,因為多數的政府仍有能力發債券,將債務國有化及注資經濟。同時,許多政府可能受壓制定一些更親民的政策,因為鐘擺已經從資本主義擺向社會主義。

西方政府正為他們的快速行動自吹自擂(不像日本政府),也預期較快速的經濟復甦。但是,情況真會如此嗎?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強勁的成長,被證明只是依靠不可持久的消費者信貸泡沫,堆砌而成的幻影,真正的工業則開始逐步轉移至亞洲。

這讓人聯想起80年代的日本經濟。當時,日本企業債務將房地產市場推高,這泡沫在90年代爆破。雖然日本政府在重組銀行方面確實較慢,但該國也和美國及歐盟一樣注資經濟,以致政府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從90年代的60%,提高至目前的180%。

這並沒有帶來成效,因為企業不斷地減債,消費者也持續地儲蓄。貨幣政策在日本行不通,而在美國,聯邦儲備局則將其貨幣政策的彈藥全數用完。

大馬貨幣難免下滑

在日本,低存款利息、通縮,以及人口減少,都是導致消費開銷下滑的因素。鑒於簡易的融資是導致目前局面的禍首,減債的行動,相信將造成經濟在往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都處於低成長,因為消費者需時重建存款及信心。

減債的行動,也導致資產出現迅速貶值的走勢,因為許多資產被逼在沒有買家的市場上脫售。通脹的擔憂將被通縮所取代,通縮若沒有很好地處理,則會對消費信心帶來打擊,因為投資者會傾向於留住現金,等待價格下跌。

在這次的風暴中,新興國家也面對類似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骨牌效應。雖然大馬有穩定財務、高儲備、過剩的儲蓄,以及資金充裕,沒有太多海外借貸的銀行體系,不過,在亞洲貨幣貶值的趨勢中,大馬貨幣也難免下滑,以維持競爭力。

韓元貶值了30%,印尼盾在外資撤離的局勢下,也備受壓力。這些資金實際上是轉向美元,當大部份主要國家均面對經濟緩慢的問題,市場對美國政府的評價,仍然比其他較小的經濟體來得高。

大馬料將面對來自貿易方面的影響。我國的貿易佔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00%,是全球第三高的國家,僅落在新加坡和香港之後。目前是否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出口相信會緩慢下來。

大馬有30%原產品的相關出口,包括原油、天然氣、棕油和樹膠。這些原產品的價格,已經從高峰回落至半山,導致出口大幅減少,郊區也變得沒有生氣。佔總出口38%的電子及電力產品,料也會減少。

高負債的公司,或需要大量營運資本以獲取成長的公司,將越來越難獲得貸款,尤其是那些現金流欠佳的公司,更是首當其衝。

高息股將獲支撐,但高派息可以支撐多久,還胥視公司的盈利表現,這也和經濟的情況息息相關。

從全球貿易的觀點而言,接下來的挑戰將是:摒棄保護主義,轉向推動全球貿易。政府對政府的協議,或許也是促成這些交易順利進行的方式。

個人角度而言,則應該準備好足夠的資金,以應對即將出現的狂風暴雨。

理財迷思: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一)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NTm0W2E061m8mGE1n460mW92D6970vX

2008年10月27日
作者 - 黃凱順(ISI理財培訓機構)

隨著資訊的發達,如今的投資方式和管道變得越來越多。過去我們祖父母多把錢存放在銀行,缺少其他的投資管道。今天,你我卻處在另一種情形:面對太多的投資管道而常常有無所適從之感。

現在,許多人常遇到的問題是:到底投資什麼好?什麼投資最好?其實,市場每一種投資管道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也沒有那種投資方式比另一種投資方式更好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瞭解和掌握各種投資管道的特點,知道自己的投資目的和目標,找到最符合自己條件和喜好的投資方式。

也就是說,市場上沒有所謂最好和不好的,只有最合適自己的投資方式和管道。

有時候,人之所以會投資失敗或掉入投資騙局,原因只有一個「貪」字。貪婪的人常常希望在沒有付出任何勞力的情況下,可以輕易得到回報,或對其他意外之財想入非非。比如說,我們時常收到的手機短信,內容是:「祝賀你中了某某大獎,獎金若干元。請將您的身份證複印及銀行戶口號碼傳真到某某號碼,以便我們將獎金匯入您的戶口」。更有一些吸引人的廣告,說不需要成本投資,不需要辛苦工作,輕輕鬆鬆就能賺大錢。

投資圈套千變萬化

這些所謂的投資圈套,手法千變萬化。有些手法會因為時代的進步而讓人有所警惕,但有些手法卻歷久不衰,讓心懷不軌的人屢試不爽。換言之,只不過是舊瓶新酒,但一樣讓人落入圈套之中。

結果不少人上當受騙,直到新聞曝光後,人們才猛然醒悟,發現自己僅有的儲蓄已落入別人的口袋。雖然報紙、新聞都在告訴教導大家,各種上當受騙的例子,但還有人抱著一種僥倖的心理:「這一次是不同的,一定會發財的!」於是,上當被騙的個案天天在不同的地方上演。

其實,每個人都明白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但對如何投資理財卻十分迷惘。這個社會有許多人云亦云的盲目投資者,或者容易陷入「隨眾心理」誤區的跟風之輩。

比如,當股市上漲時,許多人不需要你教都會蜂擁而入,有人拿生活費、老婆本、棺材本、養老金甚至借錢去炒股;當保險流行時,又有不少人未能理性分析自己的保障需求,盲目購買,過後才醒悟所購買的保險超多了或不合適的;還有人根本不懂藝術品的價值,盲目闖入風險巨大的收藏市場等。當中的後果,相信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金融危機爆發,互聯網是禍首?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INT&NEWS=21vH0XSA0j348ZYs1j340Th12yii75P8
2008年10月27日
 
(華盛頓26日訊)新一期美國《新聞週刊》指出,互聯網對世界金融體繫起了重要且有益的作用,但同時也促成信貸危機的發生。

在這篇題為「互聯網時代的第一次災難」的文章中,記者引用了一個例子: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最近對一名投資銀行家說,信貸危機之所以會不知不覺襲擊了投資者和監管者,是因為人們太難接觸到正確的信息。而這位銀行家指,你們所需的信息到處都有。

文章說,在某程度上,這位銀行家是對的,網絡上就有免費的信息,但普通民眾不可能每月花1700美元(6086令吉)去購買彭博新聞社的財經資訊。

10多年來,互聯網使信息民主化的作用,一直為人稱道。它賦予個體投資者力量,讓混亂的金融市場更加透明,並創造出新一代的普通投資者,他們能隨心所欲地投資從標準普爾500種股票到棕櫚油期貨的任何東西。

1990年代流行的說法是,「信息需要自由」。到了21世紀,這種理念更達到了頂峰。

美國前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強力支持這種觀點。他認為,互聯網和計算機是將抵押貸款分成小份,重新打包,分流給全國和全世界投資者的最佳途徑。

人民淹沒在數據中

但格林斯潘也應該知道,這會產生一個經濟學家所說的「代理問題」:小額抵押貸款的遠程所有者並不會監管貸款,也不操心貸款的質量,而且一旦貸款出現問題,也無法與他們進行協商,他們要的只是現金流轉。就這樣信貸危機的導火線就被點燃了。

文章說:「互聯網讓我們淹沒在數據當中,大多數人都看不到信貸風暴的形成。這種數據迷霧幫助華爾街一些自作聰明的人,輕易地劫持了全球經濟──憑借的是即時信息和數萬億美元的金融衍生品。」

文章也指,有了互聯網,任何人只要開設一個網上交易賬戶,就能成為全球投資者,但伴隨著這種自由而來的是巨大的責任:在不依靠政府監督的情況下,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當我們進行各種金融產品交易的能力,超過了我們瞭解和評估它們的能力時,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了。大多數人在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數據時,只能放棄。」

然而,人們用互聯網和現代通訊技術,創造出一個缺少規範的影子銀行系統,2007年,這個網絡已跟傳統的銀行系統一樣大了。

現在這個網絡正在縮小,但仍需被關注,必須把場外交易的衍生產品,放回正規交易平台。

那該如何避免下次類似危機的發生?《新聞週刊》認為,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加強互聯網整合信息的能力。

《新聞週刊》說,金融圖表必須能夠對信息作出解釋:現在的金融市場上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應警惕什麼。

文章也提出,參與其中的民眾與政府和監管機構一樣,都有責任在下次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盡力促成互聯網功能的改進。

IMF再度成危機管理者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INT&NEWS=2YE503aD0Uhz8bxO1ytJ08z226X07sRy

2008年10月27日
 
(華盛頓26日訊)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日已前後介入白俄羅斯、烏克蘭、冰島、匈牙利及巴基斯坦的救援方案。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IMF開始再度在國際間扮演危機管理者的角色。

從1980年代以來,IMF在拉丁美洲扮演重要角色,先後救援過瀕臨破產的阿根廷、巴西及墨西哥。IMF的力量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時達頂峰,當時泰國、韓國、俄羅斯及巴西,都向它求援。

不過,IMF提供貸款的嚴格附帶條件——削減預算、產業民營化、開放市場,在全球引發了反感浪潮。

2002年後的全球經濟蓬勃發展期間,巴西、阿根廷、印尼及俄羅斯等國政府,陸續還清積欠IMF的債務,並矢言不再依賴IMF的貸款。

以當前匯率換算,IMF的借款金額從1998年的約320億美元(1148億8000萬令吉),到2007年銳減至約20億美元(71億8000萬令吉)。

調查指總裁沒濫權

但最近的金融危機,又將發展中國家帶回IMF,使IMF今年以來的借款金額,回升至50億美元(179億5000萬令吉)。

IMF高層官員正規劃讓IMF再度躍居全球金融議題強權的計劃,方法是成為新金融秩序的分析及建議中心。

另外,IMF經調查後認定,涉及濫權和性醜聞的總裁卡恩,與IMF經濟學家娜吉發生婚外情的行為雖令人遺憾,但不涉及濫用權力和徇私舞弊。

IMF的執行董事會發表聲明說,卡恩與娜吉的婚外情,是在雙方同意下發生的。卡恩將留任總裁一職。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危機入市

巴菲特導師葛拉漢所倡導的“價值投資”,即“50美分買值1美元的股票”,現在確實處于“危機入市”的時刻。

但危機入市還要挑對真正的便宜貨,則股價跌到淨資產值的三分之二。

根據理柏(Lipper)統計,過去3次股災后半年進場投資,無論1年、2年、3年都呈正報酬,各達10.38%、6.33%、44.67%,完全吻合“危機入市”觀念。

Saturday, October 18, 2008

外資強力拋售‧綜指逼近900點關口 大型股「落馬」寫52週新低

外資強力拋售‧綜指逼近900點關口 大型股「落馬」寫52週新低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LBZ&NEWS=2nfN00YR0NnF8nN41cQ509gQ1yv08l0R

2008年10月18日 報導 - 李斯美

(吉隆坡17日訊)一向備受外資寵愛的股項在今天紛紛「落馬」,股價寫下52週新低之餘,更拖累馬股整體表現,導致綜合指數逼近900點關口,下週能否守住這個水平,相信已成為市場的焦點。

綜合指數在週五下挫至52周新低,閉市時報903.60點,全天跌14.79點,或1.61%。

在外資強力拋售下,一些備受外資寵愛的股項在今天面對賣壓,股價紛紛創52週新低水平,它們是丹絨(TANJONG,2267,主板貿服股)、大馬交易所(BURSA,1818,主板金融股)、馬銀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金務大(GAMUDA,5398,主板建築股)、雲頂(GENTING)、皇帽釀酒廠(CARLSBG)、國家汽車控股(PROTON)和大馬證券銀行(AMMB)。

金務大跌幅最多

其中丹絨和大馬交易所更是以全天最低水平閉市,而跌幅最大的股項則是金務大,全天跌31仙或16.76%,至1.54令吉。

以上8只綜指成分股佔綜指的12.91%比重,它們在今天更拖累綜指下跌多達6.765點。

一名交易商表示,外資對一些綜指成分股的撤離,拖累了綜指的走勢,相信一向深受外資喜愛的股項在下週將繼續面對賣壓,而導致綜指處在偏跌趨勢。他預測,綜指在下週的扶持和阻力水平,分別落在883點和950點。

另一方面,基金經理黃啟發則透露,下周綜指會在目前的水平窄幅波動。

「外資首選股項面對持續性賣壓,因此下周可能會進一步走弱。此外,令吉的走軟也讓外資基金組合從本地市場流出,令吉在周五走跌至1美元兌3.5270令吉。」

Friday, October 17, 2008

貸存比率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business

貸存比率是指貸款額與存款額的比率,評估銀行體系流動資金水平的指標 。

存款準備金率會影響整體銀行業的貸款能力,貸存比率可反映個別銀行貸款空間。

貸存比率越高,代表公司越能把客戶存款轉借出去,賺錢能力越高,惟也代表呆賬機會可能增加。

另外,貸存比率高,也可代表公司再作貸款的空間有限,影響未來盈利增長。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專家難敵錢

§ 政經探溫 § 專家難敵錢

2008年10月15日
作者 - 何啟斌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DGF&NEWS=2M9Q03oI0nHx8qgZ1mxz0uO01M685jqb

2006年諾貝爾經濟得獎主Edmund Phelps在10月2日《華爾街日報》長篇大論,指拯救方案應當注資買銀行的Warrant而非買爛賬。他以拯救克萊斯勒和花旗收購Wachovia為例子,認為聯邦存款保險機構的作法正確。

對於我們這群旱鴨子,雷聲大也不知何物,要問的是:為什麼美國奪了超過一半的諾貝爾經濟獎,竟然沒有專家能預測今天的金融海嘯。事情發生了,竟然有幾百位經濟專家聯署簽名要求政府不應撥款拯救。

在1998年長期資本(LTCM)破產事件上,事主竟是著名的諾貝爾得獎者,是以「衍生模式」著名者,他以破產收場,許多人忘了他的「成功」方程式。當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來了5位諾獎經濟主,大多在大聲泛泛談起因或過程,壓根兒無創見或提供解決方案。唯有一位Lawrence Klein的教學方程式被香港金管局看上,馬上以重金(過百萬美元年薪)邀請他為顧問多年。

簡言之,我們不必太過在意專家發表言論,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和責任。所謂學者,是必須要不斷研究和發表。對或否,由當局去決定。成功與否也待市場定之。

現在面對美國及全球金融的不再是傳統經濟理論,管他是什麼凱恩思主義,或新傳統主義或貨幣學,或其他什麼偉大理論。全球所需的是「錢」,是專家不能創造的東西。

全球的形勢是信貸緊縮,是信心危機,絕不需什麼理論來闡明或解讀。

大筆錢一到,困境就可疏通。

因此,我們看到美國國會即刻批准7000億美元,歐洲中央銀行也放近5000億美元。

別忘了,因為可以「換匯」,還可以增加撥巨款來阻止或挽救危機,而各國匯率不會同時下沉。亞洲危機時,多印鈔票多沉。

專家的可愛是多數扮演事後孔明。這次可以肯定這點:美國諾獎得主,幾乎無人看到要發生的大危機。連格林斯潘去年今日還抱樂觀態度。這次也還得靠IMF的專家Luc Laeven和Fabian Valencia的「Systemic Banking Crises:A New Database」一篇報告和研究,為美國聯儲局提供了啟示,才有所謂的一攬子方案。所以說:盡信專家不如無!

Monday, October 13, 2008

強制性收購與自願性收購

證監會專欄。知多一點:強制性收購與自願性收購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Iah0O9v09Qp850t1LX00ZAj187T392i

2008年10月13日 - 东方理财
 
在1993年大馬收購與合併法典之下,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引發「收購獻議」?

收購獻議可以是, ( A ) 強制性(Mandatory Offer)或者是(B)自願性的(Voluntary Offer),收購一家目標公司有投票權的股票,例如:

(i)公共公司:上市或未上市;或

(ii)私人公司:股東基金或者是繳足資本在1000萬令吉或以上的私人公司,以及在發出正式通知和宣佈收購建議前的12個月內,所收購的有投票權股票的收購價,達到2000萬令吉或以上。

一般上,收購建議可以是有條件或者是無條件的。針對強制性收購的案例,唯一的附帶條件是,有關的獻議必須獲得最低的接受率,如:目標公司有投票權股票的50%或更多。

自願性收購獻議與強制性收購一樣,需要符合最低的接受率的條件,但是自願性收購行動可能還需要符合更多的條件,這還胥視個別獻議者的情況而定。

舉例

D持有在大馬交易所上市的ABC公司24%的有投票權股票。ABC公司僅有一種有投票權的股票。D的家族公司-TY私人有限公司則持有ABC公司6%的有投票權股票。為了要提高他在ABC公司的持股,因此D要求他的妻子通過直接商業交易(DBT)的方式,以每股1.55令吉的價格,收購ABC公司10%的股權。

ABC公司股票的市價為1.50令吉。

在這個案例當中,D及他的妻子和TY私人有限公司,受到93年併購法典的約束,需要對ABC公司其餘60%的有投票權股票,進行強制性收購獻議。

為什麼?

在下列兩種狀況,一個人(個體或者公司)必須進行強制性收購獻議:

(i)當他已經取得目標公司的控制權(收購、持有或擁有公司33%以上的有投票股票的執行權);

(ii)已經持有目標公司33%以上,但是少於50%的有投票權股票,並在任何的6個月內,收購超過2%的有投票權股票。

強制性收購獻議也分為兩種:

●有條件的強制性收購獻議:

在進行強制性收購時,獻議者(進行收購獻議的人)以及一致行動者(Persons acting in concert ),如果持有目標公司少於50%的有投票權股票,那麼,除非這項獻議的接受率令獻議者以及一致行動者,持有超過目標公司50%有投票權股票,收購獻議才可以成功。

如果獻議者以及一致行動者無法達到上述要求,收購獻議將宣告失敗,那麼,在獻構期限結束時,早前接受獻議的股票,將會自動退回到股東的中央存託戶口當中。這項獻議的條件,需要清楚的標明在獻議文件當中。

●無條件收購獻議:

在進行強制性收購獻議時,獻議者以及一致行動者持有公司超過50%的有投票權股票,那麼獻議將屬於無條件的,而且不管接受率是多少,這項獻議都是有效的。同樣的,在收購文件當中,也必須清楚說明將這項獻議是無條件的。

一旦觸動強制性收購,獻議者必須向目標公司所有股東,及所發行的可轉換證券持有人作出獻議。向股東提出的獻議必須與引發強制性收購獻議的收購條件相同或更好。

上述案例當中,D的太太以及TY被歸類成為與D一致行動的人士,因此,他們的持股也會被計算在內,以確定D是否需要展開強制性收購獻議。D的持股,加上一致行動者16%的持股,總數為40%,已經超過33%。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已經取得公司的控制權,並且引發強制性全面獻購。由於他們所持有的股權少於50%,因此有關的收購行動是有條件的,他們需要爭取股東接受有關的獻議,以便能夠讓他們在ABC公司的持股,增加到50%以上。

如果他們無法將持股提高到50%以上,收購獻議將宣告失敗,而他們必須歸還所有在收購獻議下,接受有關獻議的股東的股票。這表示,他們最終在ABC公司的持股權,將維持在原本的40%水平。

ABC的股東在強制性收購獻議當中,能夠期待D作出的最低每股獻議價為:

在併購法典下,D以及一致行動者所提出的價格,至少必須和他及一致行動者在過去6個月當中,購買ABC股票的最高價格一致。在案例當中,強制性收購獻議的最低價格為D太太收購10%股權時,所付出的1.55令吉(每股)。不管這個價格是否高於市價,他們在收購獻議當中的出價,不能低於每股1.55令吉。

併購法典的指南與守則收錄在證券監督委員會的網站:www.sc.com.my,任何詢問可電郵:asksc@seccom.com.my

理財真簡單:還有哪一些投資管道?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4ND063d0lxO84ej1gI004kf14H53ypH

2008年10月13日 - 东方理财
 
之前談過了許多的規劃方式,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一些工具可以讓我們將節省下來的錢投資其中,以便達到我們的目標。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投資管道:

1.定期存款/儲蓄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存款方式。存款人將款項存放在銀行一段特定的時期,期滿後存款人將獲得既定的利息。存款利率視乎存放的期限;一旦期滿,存款人可將存款及利息一併提出,或繼續將其再存放多一段時期。

2.股票

股票是一家公司的持有權。股票投資活動即是買進上市公司的股票,這些公司的股票可以在股票交易所自由交易。股票持有者,俗稱股東,通過投資在這些股票,可獲取由該上市公司派發的股息,或在股價起落時的價差中獲利。

3.固定收入證券/債券

除了讓投資者成為公司股東以獲得融資,上市公司也可發售債券,以向大眾集資,債券持有者可定期獲得既定的利息。這些債券通常是有特定的期限,屆滿時,公司必須償還本金給債券持有者。

4.房產

由於投資者可「看到、碰到及感受到」他們的投資,及從中收取租金,這促使房產一直都是最熱門的投資。產業的位置,是選擇投資在哪一項房產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投資者可通過以下的方式,投資在這些不同類型的資產:

(a)直接投資

在大馬,投資者可直接投資在以上各種類型的資產,除了債券。由於債券的最低投資額為500萬令吉,一般上只有機構投資者可以參與。另外,投資者可在交易所直接進行股票買賣活動。

(b)單位信託基金

單位信託公司將投資者的資金集中在一起,並由專業基金經理管理這些資金。這些資金將被投資在4項主要的資產類別,即股票、債券、貨幣市場或房產。投資者所投資的資產以單位計算,投資者可根據基金前一天的閉市價,交易有關的單位信託基金。

(c)投資連接保單

投資連接保單讓投保人決定,其所獲得的現金價值要投資在哪一項基金,有關的基金一般上由保險公司或其他資產管理公司代為管理。這些基金可投資的資產類別,通常是股票或固定收益證券。

投資連接保單可分為兩種,即定期支付保費和囤繳保費。囤繳保費適合那些擁有一筆錢,並希望其金錢不會受到其壽命的風險所影響的投保人,定期支付保費的投資連接保單,則同時提供完整的保障及投資選擇,也讓投保人以定時定額的方式投資。

(d)交易所指數基金

交易所指數基金類似單位信託指數基金,惟前者可在交易所進行交易。交易所指數基金的投資項目涵蓋股票、債券、房地產投資信託、以及原產品如黃金等。相較單位信託基金,其好處在於低支出比例及低管理費,買賣這一類型產品,只需要支付一般的佣金。交易所指數基金是國內其中一種新興的投資工具,欲獲取更多詳情,請瀏覽http://www.klse.com.my/website/bm/market_information/exchange_traded_fund/

(e)封閉式基金

封閉式基金是國內另一項創新的投資工具。封閉式基金是一間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為證券投資,目的是要分散投資風險,並管理投資組合以為其股東賺取盈利。因此,其投資者即是公司的股東,且該公司本身有一定數額的股票。欲獲取更多詳情,請瀏覽http://www.sc.com.my/eng/html/resources/guidelines/GlPubOfferClosedFunds.pdf

(f)房產投資信託

房產投資信託類似交易所指數基金,惟前者投資在可獲取穩定及高額租金回酬的產業組合,例如辦公樓、酒店或購物中心。這項投資適合欲獲得固定收入的投資者,這些收入主要是基金所持有的房產的租金收入。

大馬財務規劃理事會供稿

理財迷思:你從金融風暴得到什麼?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F3Z01vY0f9m8I2U1fpX06321ONb3sE1

2008年10月13日 - 作者 - 黃凱順(ISI理財培訓機構) -东方财经

最近金融風暴捲席全球,不管是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新興股市,還是根基穩扎的百年股市,無一能免於股票大崩盤。這排山倒海式的全球性大股災及金融危機,好像還來不及讓人們有時間去思考它的邏輯性及後果的嚴重性,就已經擺在眼前了。

當世界經濟處於一片好景時,各金融機構紛紛推出許多投資配套,每隔不久,更是有不同類型的新基金面市。尤其當中國股票基金面市時,更是成為眾人相爭的投資項目。

當時就有許多投資者(應該是投機者,因為投資必須是有目標、有策略及有系統的)打電話來詢問:「這個基金可不可以買?」

當時我還打趣地說:「當你會問這種問題的時候,這正代表『不能買』」。

其實並不是該基金的問題,而是人(投資者)的問題。這情形就好像一個人指著路旁停放著的一輛豪華汽車問道:「請問這種車可不可以駕?」

換著是你,你會如何回答這問題呢?假如你告訴他說:「可以」,他就會馬上跳進去,要開那部車子,你不就害了他嗎?

試想想,會開車的人會問這種問題嗎?會問這類問題的人懂得開車嗎?你告訴他這部車子可以駕,當然沒有錯。但,就是錯在問這種問題的人不適合開。

很不幸的,當時不管我怎樣苦口婆心的勸導,都很少人聽得進去。因為除了我這番「掃興」的言論之外,還有更多更具說服力的「專家」大發預言道:「我們不能以一般的見識,來評估中國的股市」,因為中國市場之龐大是前所未有的,中國股市的潛能是無可匹比的。

可是,前後才相融幾個月,同一個專家在相同的市場,根據現在的環境,卻又走出一套前後完全相反的言論。

當時全球(尤其是中國)的股市熱到火遮眼,一跳進去就馬上可以撈它一筆錢,也很難怪一些投機者過了一兩個月後,還不忘再次的打電話向我「報告行情」說:「我才剛投資不久,就賺了二十多巴仙了。還好當時我有進場,現在可以放心大舉進軍囉!」

我聽了後很想再給他一些勸告,可是絲毫沒有給我機會講,電話就掛上了。

命運=機會+足夠的準備

如今,隨著金融風暴的大爆發,事態變得嚴重了,原本是心花怒放,不懂是要把錢「丟」給那一位專家,買什麼產品才能賺最多錢的心境,突然,180度轉變成不懂要把什麼產品「丟」掉,才能虧最少錢了!

因此,那些慣常找捷徑,聽風聲的人,這時候都會有過敏的反應問道:「我手上的基金,股票通通虧錢,要不要全部賣掉?」這些問題正暴露出那種徬徨、無知及對問題完全失去掌控的恐慌一面。

與此同時,也收到不少來自我們學員的來電:「老師,你所說的『機會』終於來了,這時候除了我們以平均成本投資法的每月列常投資以外,是否正可以把剩餘的錢加碼投資?」、「老師,第一次經歷到化危機為轉機的感覺,股市越跌,我就投資得越開心!」

同樣是一個金融風暴,一個沒有任何人能倖免的全球性金融風暴,可是,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反應,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場極大的浩劫和恐慌;可是,對於某些人來說,這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轉機。

常言道,命運=機會+足夠的準備。因此,命運其實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而且是可以改變的,關鍵是,你已作好充份的準備了嗎?

假如你能安然度過這次的金融風暴,甚至能化危機為轉機,我必須要恭喜你,你已完全掌握了投資理財了!如果你對這次的金融危機感到事不關己,請別太快高興,因為還不曾開始,怎會有問題?如果這次的金融風暴帶給你很大的打擊,這象徵著你還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學習並掌握投資理財。

但願你能由這次的金融風暴中有所啟示,別讓它白白的來,又白白的去!

Friday, October 10, 2008

闊別十年又遇風風 大馬金融業更穩固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8-10-11&sec=business&art=1011bs02.txt


更新: October 10, 2008 18:23

闊別十年又遇風風 - 大馬金融業更穩固 - 報導:胡綺芳

(吉隆坡10日訊)美國引爆的金融海嘯橫掃,令全球各國聞之喪膽,十年一次金融風暴的詛咒應驗了?汲取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經歷,我國這次可否倖免?相較區域,大馬的“抵抗力”有多強?

1985年,原產品市場崩盤導致金融風暴;1997/98年,泰銖淪陷引發亞洲金融風暴。

闊別十年后,美國引爆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歐美及亞洲國家紛紛驚慌應對,包括調降利率,大筆挹注進金融市場。

雖然大馬政府多次信心喊話,惟市場仍不禁擔憂,難道每隔十年的風暴詛咒終于應驗?!
97/98年金融風暴的慘痛經歷,相信多數股友至今仍記憶猶新.

在2008年底觸發的這波風暴,我國是否已汲取足夠經驗避過?又或者如何把殺傷力減至最低?
豐隆銀行經濟學家鐘艷屏告訴《中國報》,經過十年光景醞釀后,大馬基本面和金融體系更穩健,足以應對此次金融風暴危機。

多元化經濟基礎

“熬過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后,我國悟出不可僅依賴出口提振國家經濟的道理,轉向多元化出口大方向,建立強健的多元化經濟基礎,並積極推動內需。”


聯昌證券研究經濟學家李興裕指出,充裕的外匯儲備金做后盾支撐,我國外匯債券目前處在可控制水平,加上穩健的金融體系和日趨成熟的資本市場,大馬經濟較十年前更穩固。


鐘艷屏指出,若全球金融危機惡化,無可避免的,將影響我國出口,惟迫使我國逐漸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惟若順應國際油價和原產品從高峰中回軟的趨勢,我國通脹將會在明年滑落,屆時可為國家經濟帶來新希望。”


李興裕說,今年首7個月,我國直接出口美國佔出口比例的12.8%,去年同期則高達25.6%;出口歐盟也減至10.4%。


8月工指升0.9%
全球經濟疲弱,工業產品需求減少,8月份工業生產指數(IPI,簡稱工指)上揚0.9%,創下16個月最低增幅!


統計局今日公布最新數據指出,7月份工指錄得2.4%成長率,8月份進一步走緩至0.9%。
8月份工指低于《彭博社》綜合經濟師預期1.9%。


全球面臨信貸危機,打擊亞洲出口經濟增長,新加坡第3季將面對經濟蕭條,我國政府預期的國內經濟增長目標或無法達到。


大馬回銀經濟師阿茲魯阿茲華對《彭博社》說,國內經濟增長,很有可能維持緩慢直至明年底。
數據顯示,工指雖走緩,但總結首8個月表現,我國工指較去年同期仍增長3.9%。


統計局發佈文告說,成長主要歸功于礦業、製造及電子指數紛紛上揚。


國內原油出口量增加5.9%,帶動礦業指數按年增長1.6%,礦業指數首8月已錄得1.9%成長率。
與原油出口相比,天然氣指數則略顯遜色,下滑6.1%。


財金術語 :


金融風暴
金融風暴或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數國與地區的金融指標,如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量的惡化。


它的特徵是根據市場對經濟未來更悲觀的預期,區域貨幣價值大幅貶值,經濟規模蒙損失,經濟成長受到打擊。


接著,企業將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經濟蕭條,或會引發社會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Thursday, October 9, 2008

衰退煙霾見牛影

政經探溫 § 衰退煙霾見牛影

2008年10月9日
作者 - 何啟斌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DGF&NEWS=2Kep08IU0zAB8tkQ11LS09g80K8Y9b4C

華爾街金融危機造成投資銀行及對沖資金重新洗牌。許多對沖資金都從這些大機構大事亂炒。高盛2007年的主要收入便是「Trading」(交易)達76%之多。加上對賣空有節制,可以預測的是炒賣減少,對股市是好消息。

另一個發展是「潮退見垃圾」。當全球央行大筆注資入市場時,資金的「大潮」又起。這個「大潮」肯定可以浮起許多爛船!簡言之,從2009年開始全球可以看到多處衰退的情景,也可以看到資金氾濫的澎湃。加上多數央行已經大幅減短期利息,衰退現象應在2009年下半年放緩!

對於未受打擊的經濟如中國、印度和東亞多數國家(除了日本、澳洲),這是好消息。理由如下:

(一)他們少受到金融危機破壞,銀行系統也相對健全,可以不斷借貸,甚至還可以大量加注,通過放貸來刺激國內消費促進成長。中國和大馬同命運,將可吸引更多資金。全球資金氾濫需要找尋賺錢機會!

(二)他們的股市好又便宜。中國股市從6000點掉到2000多,本益比少過15算便宜。加上公司營利可以維持高企,所以可以吸引更多資金。大馬也一樣,只等政治因素轉穩。

(三)他們的貨幣大多都已經下降,相兌美元許多都很便宜。到了2009年美元可以再升10至20巴仙,兌歐元可達1.20,兌澳元達0.70,兌馬幣和人民幣美元高,美國資金必流入東亞股市!

(四)其他地區受衰退拖累。「金磚四國」中唯有印度和中國將表現優異。原產品生產國中的俄國,巴西、澳洲、加拿大等將有更差表現。歐洲全部都將進入衰退,非洲難好,因此將召外資到來!

(五)歐洲的衰退將拖長。美國雖然會更快復甦,但賺錢機會會比東亞差,美國資金必外流。現在的趨勢是回流,拉下了東亞許多股市,以台灣南韓最慘,明年也還會受美國衰退打擊!

(六)這些國家手握大筆外匯儲備金,這幾年也未亂髮鈔票,中國已收縮了近2年。現在面對全球衰退形勢,可以大力加碼來刺激成長。大筆儲備金是放鬆貨幣政策的「本錢」,對股市這是天大的好消息。

以上的簡單分析只有一個結論:全球衰退煙霾中已看到公牛影子!

還記得上次的大牛市嗎?1993年大馬綜指衝上1300後維持到1997年危機年,主要理由是美國解決了1990年的S&L(儲蓄與貸款機構)危機,用了6000億美元,大筆資金向外逃,因為國內正衰退。日本也正從大泡沫爆破後找出路:大筆資金外逃變成著名的帶匯活動(借便宜的錢投資到特別高地區)。

2009年後,這兩個大潮流將主宰東亞股市。或許我們應當更樂觀的說:全球衰退,東亞標青,中國大馬可以再看到大牛市的來臨!

Wednesday, October 8, 2008

指 標 價

指標價(Indicative Price)是指買賣交易的參考價。

公司一般依據市場當前狀況,針對公司資產、發展潛能等各種考量因素,自行或由第三者估價后,所得出股權收購參考價。

全球注資豈能「沉船」

政經探溫 § 全球注資豈能「沉船」

2008年10月7日 - 作者 - 何啟斌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DGF&NEWS=20wD0iMh0dDV8rHv1Ifq0nhr0XxK7oJI

美國國會兩院已肯定批准7000億美元一攬子救市方案,這訊息必使全球有樣學樣。果然如此,歐洲中央銀行即刻也宣佈將投入近5000億美元(或3000億歐元)來拯救銀行業。澳洲、加拿大、英國、中國、俄國、日本等都已經作了有關宣佈和行動。

簡而言之,全球中行都大量注資入市場。因為這樣,可預見的效果是:要沉船都難!這些銀行業的大船,多數身纏「萬貫」債務、或地產爛賬、或低價股票債券、或次貸證券、或CDS(金融工具)或完全難瞭解的「資產」,如果中央銀行不下手,或下手不重,還冀望「市場」來調製,那麼許多巨無霸銀行必下沉無疑。

高盛有華倫·巴菲特以50億美元收購後可見天日,通用電器(GE)也請他買入30億美元後反彈。問題是全球只有一位巴菲特,卻有幾百家將沉的「大船」。而銀行業大船都沉時,全球經濟也將必下沉。目前已肯定的是:衰退已幾乎是定局,只是會多久或多沉而已。

不過有了中央銀行的聯手注資,再同時聯手降息,可以肯定的是2009年,將重演2001年911後的形勢。讀者別忘了,今天的金融海嘯的由來之一是當年全球大量注資來挽救可能的資金短缺,之後多年還有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美國大量注資,多印鈔票和大減利息,市場資金氾濫。結果被有心人濫用,乘機大放NINJA房貸(無收入無職業和資產證明的房貸),再轉證券化向全球拋賣,為今天的危機埋下因子。

2009年以後的全球,除了會看到一段時間的「衰退」,也會看到新的泡沫的產生如2005到2008年的地產泡沫及原產品價格騰升。這個新的大泡沫應在2009年下半年浮現,將是「股市」的大泡沫。

我曾說過:美國聯儲局的應變措施是從泡沫到另一個泡沫(From Bubble To Bubble)。過去幾十年來的歷史告訴我們,美國經濟金融的彈性無比,可以從一個金融泡沫爆破後,再創造另一個。這可說是美國資本主義可愛的一面,不過之間會有許多無辜或蓄意被犧牲者。

現在少了美林、貝爾斯登、雷曼或AIG,但卻可見更大的美國銀行如JP Morgan及Citicorp等。再多幾年,當併購活動再活躍時也一定會重演「投行」的黃金年代,這應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

Monday, October 6, 2008

華爾街再領風騷50年

2008年10月6日 - 作者 - 何啟斌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FAM&NEWS=2ffL00W509UR8cHI1Mqu0Av20F8F66m5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過:香港50年不變,舞照跳馬照跑!香港回歸過了10年,生活應更好,卻在這時遇上華爾街傳來的金融震盪,恆生數指從32,000瀉到18,000,人民苦不堪言。

但是,別忘了:1998年8月恆指直瀉到6000多點,更令港民驚慌失措,金管局頭頭幾乎失控。

所以當有人說,亞洲可以取代華爾街時,必須詳細分析香港過去30年的變化。單單這10多年來大波動,就說明了香港股市還未受到嚴峻考驗。雖然身居亞洲老二,香港2008年年頭的股市市值加上海已超越了東京;但要追上華爾街的15萬億美元(Nasdaq大泡沫時過20萬億)還要許多許多年。

這裡還未把美國匯市,債市,商品期貨經濟生產消費數額加入。美元的領導地位決定了以上美國的一切。要人民幣港元來向美元較量,難矣!

日本更差勁了。雖然它的經濟在1990年時已經達4萬億美元,可以直追美國,但過去20多年不振,只升到最近的4萬6千多億。日圓還是難振雄風。東京股市從大泡沫的39,000直瀉到現在的12,000點,完全沒有起色,如何取代華爾街呢?

上海股市憑著中國經濟的飛躍,翻多幾番,還有看頭。但它卻從今年的6000點瀉到今天的2000多。一億股民似乎只能仰天長嘆!

亞洲不能在這50年內取代華爾街,歐盟也不可能在這20到30年取而代之,理由如下:

(一)美元難匹比。歐元目前的形勢極為嚴峻。雖說其價格曾兌美元達1.60,現在直瀉到1.37,還會再跌。只不過7年前歐元幾乎跌破0.80(美元)兌1歐元,幸好美國扶之持之才不致破產。歐元的內部分歧不可能和美國的穩定一致可比。

歐洲經濟的弱點還將會拖下歐元的成就,其僵硬的勞資關係、人口老化、創意低迷、政治分化都是歐元的致命傷。

100多年前曾有類如歐元的「拉丁貨幣區」(即南美諸國),壽命不過30而終。美元全球的領導地位不會重演英鎊窘境,除了其金本位因素之外,還有這百年的考驗。

1929年華爾街全盤潰崩,半數銀行倒閉,美國大蕭條達6年負數成長,到了1936年後又變好漢一條。這才是考驗!日本股市1989到1990年崩盤,至今尚未有起色或轉機,為什麼?

2008年金融危機有人提出「1929年」,似乎暗示美國華爾街時代的結束。為什麼不看1971年尼克遜宣佈把美元與黃金的掛勾解除的痛苦?美國失去「領導」地位,被全球摒棄,之後陷入「滯漲」(Stagflation)多年,又接著有裡根的超額赤字(比今年更多)。有誰能料到20多年後的今天,它仍舊領導群雄?

全靠國際聯手行動

(二)美國經濟實力從30年前佔全球1/3,降到目前的1/4,似乎在沒落。當年「日本第一」年代時,分析員不都在指日本可取代美國?中國飛躍,還有許多制度上的盲點,如人民幣安排、如金融結構的脆弱、如政治制度的「硬化」、如經濟體制的單純,這些限制使它無法在這幾十年內超越美國。

美國的整個制度所展現的是其「彈性」和創新能力。華爾街的資本主義所展現的優勢,擊敗了計劃經濟體系。蘇俄崩盤不單在其「政治解體」,而在之前的經濟破產。如果少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今天中國又是什麼樣?像北韓或古巴?

單單看這幾個月來的金融危機,華爾街烽火連天(或海嘯蹂躪),美元越趨挺升。為什麼?全球受拖累,唯有美國債券可靠嘛!買美元買債券,豈可不升?美元債券是全球金融資產的「避風港」。歐元尚未取得此地位,日圓債券更可憐了,30年來不變。其理由也簡單:美元資產「深和廣」。儘管這次的金融危機導致許多次貸及結構資產陷困,包括房利美與房地美都癱瘓,美元和債券都仍安然無恙。

(三)美國的政治和軍事領導支持著華爾街。越戰過後美金崩盤變美元。許多國際金融分析員都指美國從此難振,再加上之後的困境更令人相信美國沒有明天。

今天,美國的政治權力結構和制度是中國、日本、歐盟多國難與匹比的。單單看國會對這次對危機的迅速反應便足以證明了。其軍事雖暫受中東局勢拖著,卻已看到曙光,和越戰來比,伊戰不可能拖垮華爾街。

華爾街的復甦也是在1935年後,歐陸戰場開始時看到動力。整個美國的軍事工業在二戰時大賺,華爾街的任務在於提供策略性的服務,還大量借貸給開戰各方。少了華爾街,歐陸戰場失色。雖然軍事開銷大縮,但美國的領導實力還由軍事支撐著,華爾街是受益者。

美國的政治軍事還領導著全球外交,也是華爾街的支持力來源。

華爾街目前的「危機」雖然牽涉金額過萬億(次貸6000億加其他),聯儲局及財政部都要花上1.5萬億,若加上歐盟、加拿大、英國、日本等損失,得要加上好幾倍。但這筆錢不會壓低美元。因為有「換匯」的安排,這才是過去近40年來美元的「後台」:國際聯手行動。多次危機都靠這個機制,也必成功。在這個「流通券」(Fiat Money)的單純貨幣世界中,「聯手行動」必擊敗「市場」!

少了美元的扶持,歐元早已破產,日圓肯定在1998年6月16日淪陷。人民幣如果在2007年天津開放自由兌換,資金自由進出,中國肯定早已出現像2008年6月的越南金融危機。

所幸的是,中國領導人未學日本人在1985年開放,以及韓國人在1995年開放,所以還暫時無恙!

華爾街的偉大不在其投資銀行的興衰。今天舊的大行倒了,新的取而代之。這才是美國資本主義的「禿鷹」和「豺狼」資本主義。肯定的,華爾街還有明天,可再領風騷50年!

4大名家出手治通脹

2008年10月6日 东方理财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5d10BoE0Ub18h7n14ja0Aon0zfs6bcH
 
全球經濟現在正處於兩難的格局。

一方面,包括原油、糧食在內的原產品價格飆漲,將通脹推至高峰;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崩潰,加上物價飆升的衝擊,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經濟正陷入成長放緩、失業率攀升的窘境。

這不僅讓我們聯想起「停滯性通脹」(Stagflation)。停滯性通脹這個字眼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上一次的停滯性通脹,是出現在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停滯性通脹這個看法時,人們還無法接受這樣的概念,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高通脹高成長的環境。

簡單來說,一個國家陷入停滯性通脹時,籠統上是指該國在同一時間面對高通脹、負經濟成長,以及高失業率的狀況,而且這種情況維持一段滿長的時間。

問題在於我們要如何判斷呢?

我們沒有水晶球可以預知未來,世界上也沒有一個所謂的停滯性通脹指標。要如何界定,必須依賴多方面的觀察,綜合多項經濟指標的趨勢走向,才能給我們一個完整的圖畫。

基本上,有4個經濟指標是經濟學家必看的,通貨膨脹率(物價)、失業率、國內生產總值(經濟成長率),以及生產力。當其中一些指標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持續上升,而另一些指標則同時下滑,停滯性通脹的警鐘可能就要響起了。

物價與失業率在長期內「持續上揚」,是一個「不好」的預兆,可能預示著停滯性通脹的威脅已經來了。如果再配合國內生產總值和生產力在同一時間「持續下滑」,那麼,停滯性通脹的時代,可能已宣告降臨。

為了讓讀者聽見不同的聲音與建議,《東方理財》找來了國內外4名著名經濟學家,替國內通貨膨脹把脈開藥方。

*** *** *** *** *** ***

對抗通脹,成各國首要目標 - 2008年10月6日
 
沒有人會預料到,原產品與糧食價格的飆漲速度會如此之快,讓人措手不及,打亂了央行的腳步,預設通脹目標機制(Inflation Targeting)幾乎全面失控。自2007年起,許多設有通脹目標機制的國家,如英國、澳洲、泰國、印尼等,其通脹水平已經乖離了通脹目標的軌道。

直到2006年,許多先進國家如紐西蘭、英國、瑞典、加拿大、澳洲等在採用通脹目標機制方面,取得不錯的成就,把通脹控制在目標軌道上。一些新興經濟體如韓國與泰國也相當成功。

但是,隨著一些國家面臨供應面干擾的衝擊,通脹目標機制在07與08年面對嚴峻的挑戰。

眾所周知,在發生嚴重性供應面干擾的情況下,設定通脹目標的央行,將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中。供應面嚴重受到干擾,一般上將導致通脹水平高於通脹目標,而經濟產出則低於預期表現。如果央行執意要把通脹帶回目標水平,這將導致經濟產出進一步下滑。

尤其是在目前高通脹低成長的局勢下,政策決策者將更難取捨。如果以抗通脹為首要目標,採取財政與貨幣緊縮政策,已出現放緩或停滯的經濟成長,將進一步惡化,甚至陷入衰退或蕭條。但是,如果穩定經濟成長為主,通過寬鬆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也非良策,因為這將導致已經高企的通脹進一步惡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堅持通脹目標未必是一個明智之舉。容忍適當的通脹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通脹與經濟成長方面取得平衡。

國情不同 應用不同的抗通脹方法

那要如何做出抉擇呢? 同樣一套經濟藥方是無法套用在所有經濟體身上。由於個別經濟體的經濟狀況不同,所以必須選擇最適當的藥方,才能達到對症下藥的效果。

伊籐隆敏認為,美國金融市場依然烏雲密佈,因此,美國最佳的選擇是維持低利率;歐盟則應當選擇利率緊縮政策,因為經濟成長受損程度不太顯著,而且,如果歐盟不捉緊貨幣政策,向來強調對抗通脹的形象與信用將毀於一旦。

日本方面則似乎沒有好的選擇。或許利用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而非貨幣政策會更有效。日本必須容忍適度的通脹,並以經濟成長為首要目標。

至於那些資源貧乏的新興經濟體,無可避免必須承受物價飆漲的直接衝擊。這些經濟體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和日本一樣,容忍適度的通脹,一切以穩住經濟為前提。而資源豐富的國家,如果經濟處於高通脹與高成長的局勢,則應該緊縮利率來遏制經濟過熱的潛在威脅。

*** *** *** *** *** ***

莫哈末阿立夫博士:調高利率,讓令吉升值 2008年10月6日
 
大馬經濟研究院執行董事拿督莫哈末阿立夫博士主張應該更積極與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來管理我國經濟。隔夜利率自06年起,就沒有調整過,一直保持在3.5%的水平。這基本上是向投資者傳達了一個錯誤的訊息。

投資者會認為,我國的貨幣政策對區域環境的變化並不敏感,沒有跟進局勢發展,脫離現實狀況。國家銀行給予的理由是,我們面對的通脹,是成本推動型通脹,因此,不適合通過調整利率來解決問題。

我承認,在這之前一直是成本推動型通脹困擾我們。但是,現在的局勢發展已清楚地告訴我們,需求帶動型通脹開始浮現,是時候調高利率來對抗通脹。

政府在這輪的財政預算案中,通過大幅提高財政赤字,以龐大的公共支出來刺激國內消費,消費支出正以雙位數的速度在增長著。

這基本上將通脹的動力源頭,從成本推動變成了需求帶動型。我預期,通脹在接下來將可能進一步上探9%的新高紀錄。

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調高利率來對抗需求帶動型通脹。此外,7月與8月份的8.5%通脹水平,已經將我們的負實質利率擴大至5%,這個鴻溝必須儘快收窄。

不過,我會建議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調整利率。25個基點的調整幅度,足以釋出正確的訊息:國行有積極地在對局勢發展做出回應。儘管把利率提高0.25%,無法解決問題,但是,這卻能向市場表達,國行在應對變化方面的敏感度與決心,對建立市場信心很重要。

不應採取刺激成長政策

無可否認,調高利率將對經濟成長造成一些傷害。但是,我們必須在通脹與經濟成長之間做出抉擇。我認為,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對抗通脹,而不是刺激經濟成長。因此,犧牲一些經濟成長是無法避免的。

很明顯地,財政部把全副心思都放在經濟成長上,其他更重要的基本面都被忽略了。我們應該清醒了,大馬經濟不可能回到97年金融風暴之前那種高成長的水平。

在政府大幅擴大財政赤字來刺激國內消費的烘托下,今年的經濟成長可能將超越政府訂下的5.7%全年成長預測。但是,這只會導致經濟成長走高之際,也讓通脹進一步惡化,最後想要馴服通脹這隻猛獸,將會困難重重。

更重要的是,我們經濟的真正艱難時刻還未到來,政府的財政政策運用時機並不恰當。我國經濟在今年無論如何都可以保持5%以上的成長,政府卻急於啟動財政政策,來推高經濟成長。

可是,當我們的經濟在明年面對真正的挑戰時,政府的子彈已經耗盡,沒有多餘的空間來操控財政政策,挽救經濟。4.8%的財政赤字,將讓政府陷入捉襟見肘、無計可施的困境。

我認為,政府已經過度運用財政政策。我們應該做的,是更積極地運用貨幣與匯率政策,通過提高利率與讓令吉升值,來對抗通脹。我們要的是穩健的經濟基本面、強韌的匯率、低通脹、全面就業,而不僅僅是經濟成長而已。

*** *** *** *** *** *** *** ***

大馬暫不陷停滯性通脹 2008年10月6日
 
全球經濟放緩已成定局,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紛紛受到牽連。

目前為止,只有發達國家出現停滯性通脹的訊號最為明顯。其他經濟體的遭遇則不盡相同。

天然資源貧乏的國家,面對嚴重的供應面干擾,最有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脹的陷阱;經濟高速膨脹的國家如印度、中國、中東等國家則面對需求面干擾,可能出現高通脹與高成長並行的格局;至於資源豐富的經濟體如馬來西亞、印尼、澳洲等,在天然資源屏障的保護下,沖淡了停滯性通脹的潛在可能。

那麼,馬來西亞是否面對停滯性通脹的風險?

大馬評估公司經濟學家諾渣希迪認為,以目前的局勢發展來看,使用停滯性通脹這個字眼似乎太嚴重了。對他來說,停滯性通脹必須是經濟陷入負成長,加上通脹以雙位數增長,正如1970年代所發生的那樣。

大馬經濟充其量只是「溫和的停滯性通脹」(Mild Stagflation)。雖然經濟成長放緩,不過,依然處於正面成長;通脹走高,但沒有出現雙位數的飆漲。

拉昔胡申證券研究董事兼經濟學家林志成也認為,除非經濟成長停滯與高通脹同時出現,並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那麼,停滯性通脹才會成形。大馬並沒有出現停滯性通脹的症狀。

首先,大馬經濟依然保持成長動力,這可從上半年的經濟成長表現中反映出來;其次,通脹接下來將趨緩。發達國家的經濟成長已經停滯或衰退,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印度等的成長也已見頂,這預期將擴散到其他經濟體。

隨著全球經濟體的成長放緩,對商品的需求也不再那麼慇勤,這有助於為高企不下的物價降溫,最終高通脹的格局將不攻自破。

大馬經濟研究院執行董事拿督莫哈末阿立夫博士認為,目前停滯性通脹並沒有浮現在大馬經濟面上,它可能會在2009年出現,但是絕對不是現在。

這道理很簡單。大馬經濟在第二季取得6.3%成長。政府在最新的財政預算中,通過龐大的營運開銷來刺激國內消費支出,他預期,今年的全年經濟成長,甚至有望超越政府本身定下的5.7%目標。如此穩健的經濟成長,很難與停滯性通脹扯上關係。

此外,他也預期,通脹將從高峰逐步回軟。這主要是因為經濟成長趨緩,連帶通脹壓力也隨之降溫。同時,政府大舉提高財政赤字,也將把通脹從「成本推動型」,變成「需求帶動型」。停滯性通脹只會在低經濟成長與成本推動型通脹的條件下,才會發生。

*** *** *** *** *** *** *** *** ***

拉昔胡申證券董事兼經濟學家林志成:並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2008年10月6日
 
目前,全球經濟正陷入放緩的格局,大馬經濟自然無法倖免。我國經濟所承受的衝擊主要來自外圍因素。因此,同時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比較有效。

在貨幣政策方面,我主張國行應該要提高利率。通脹是全球問題,許多央行已經採取升息行動來對抗通脹。但是,國行在這方面卻一直按兵不動,錯過了最佳的升息機會。

我認為,升息是必要的手段,因為這將為市場傳達正確的訊號,展現國行對穩住通脹的決心,建立市場對預期通脹的信心。只要市場信心建立,將可避免通脹的下一輪效應。此外,如果放任通脹繼續肆虐,投資風險溢價也將被推高,導致令吉進一步貶值。

雖然國際油價開始回軟,國行有信心通脹也將從高峰回落,不過,別忘了,全球經濟也開始出現放緩的跡象。之前採取升息行動的國家,可以轉換方向,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

但是,對於已錯過升息時機的國行,在經濟出現放緩的時候,已沒有太多的降息空間。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在未來的發揮空間非常有限。

當然,政府還可以選擇用財政政策來輔助。不過,財政政策也同樣面對相當有限的發揮空間。大馬政府的財政狀況已經連續11年處於赤字狀態。此外,原產品價格的飆漲,導致發展計劃的成本大幅上揚。

第九大馬計劃下的許多工程計劃,包括一些大型計劃也被迫擱淺或取消。雖然政府在中期檢討時追加了撥款,以便補帖成本上揚的缺口,不過,還是有不少計劃被逼展延。這意味著,政府在財政支配方面,也出現捉襟見肘的困境。

我認為,另一條出路是開創新的收入來源。政府必須找到新的收入源頭,來加強其財政政策的本錢。

*** *** *** *** *** *** *** *** ***

伊籐隆敏博士:謹慎採取抗通脹政策 2008年10月6日
 
日本東京大學經濟研究院兼公共政策院教授伊籐隆敏博士指出,馬來西亞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正因為如此,馬來西亞在這輪原產品價格飆漲中,只承受了局部的影響。原產品價格的上揚,讓生產商和政府的荷包滿滿,不過,卻苦了廣大消費群。

政策決策者在選擇方面,比美國和歐盟來得擁有更大的伸縮空間,可以很好的管理國家經濟。不過,必須謹慎使用手中的牌。

不要只是因為通脹太高,而採取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因為原產品與糧食價格飆漲,只是短暫性的問題,最終仍將回軟。但是,如果經濟成長繼續走高,那麼,貨幣政策則必須在通脹壓力上揚時做出反應,避免通脹在高經濟成長的推波助瀾下失控,變成惡性通脹。

最好是讓國內商品價格反應全球市場價格。可以的話,儘可能摒棄所有的津貼模式,只保留那些好的津貼,為那群受害的階層提供社會保護傘。

政府通過資源重新配置,向收益領域增收暴利稅,來補貼受害的領域或階層,是一項值得考慮的短期措施。

設定通脹目標化機制,有助於穩住中長期的通脹走勢,確保通脹回到軌道上,這在建立公眾對通脹預期的信心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央行有信心且有能力讓公眾相信,目前通脹高企只是暫時性問題,最終通脹將回到正常水平,那麼,不設定通脹目標化機制也無妨。

*** *** *** *** *** ***

發達國家紛陷經濟停滯 2008年10月6日
 
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經濟研究院兼公共政策院,著名國際經濟學家伊籐隆敏教授向《東商周》指出,停滯性通脹的影子已經在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以及歐盟的身上浮現出來。其它發展中或新興市場經濟體,也依稀可以聞到一丁點停滯性通脹的味道。

我們看到原油、糧食以及其他原產品價格不斷攀升所帶來的高通脹效應,正在全球經濟體內發酵。

伊籐隆敏指出,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印度、中東、巴西等國家對糧食以及原產品如石油、鐵、銅等無止境的需求,加上供應停滯不前,或增長腳步跟不上需求的步法,以及市場投機活動猖獗,把能源成本與糧食價格推上幾乎不可能的巔峰。

從歐盟、澳洲、紐西蘭到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印尼、泰國等,紛紛以升息來對抗通脹。

在通脹高企的同時,發達國家的經濟卻開始走下坡,對其他依附的經濟體造成連鎖反應。物價高漲不斷削弱消費能力,靠消費支撐的發達經濟體的經濟產出,陷入停滯狀態。

另外,次級房貸風暴所衍生出來的骨牌效應,不僅在美國與歐盟的金融與資本市場迅速擴散,更把全球金融市場拖下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承認,第三季即將結束,大多數的發達經濟體,已經或瀕臨陷入經濟停滯或衰退的格局。

歐盟與日本經濟體,猶如步入寒冬般。日本經濟在第二季已出現負成長的情況,歐盟經濟也顯露疲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已陷入衰退。

美國好不到哪裡去,即使第二季經濟成長表現強勁,但是,這看來只是寒冬來臨前的反撲,難掩其經濟衰退的事實。如果不是靠布什政府的大規模退稅行動支撐消費支出,美國早就倒下。步入8月,退稅效應已來到盡頭,加上金融市場的崩盤,美國經濟在第三與第四季的前景,變得更加黯淡。

此外,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歐盟以及日本的失業率上揚狀況,也令人擔憂。

*** *** *** **** *** *** **

大馬評估公司經濟學家諾渣希迪:不應升息,應以財政政策抗通脹 2008年10月6日
 
如何為經濟開藥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所賦予的使命與優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若你是歐洲央行,你的使命就是穩定價格,那麼,在調息方面將採取更強硬的手段;但是,如果你同時賦予穩定價格與就業這兩方面的使命,那麼,你將在調息與扶持經濟之間,面對兩難抉擇的窘境。

我本身比較趨向於和國行採取同樣的策略。在某些人眼中,也許會認為當其他央行都在升息之際,國行卻躲在一旁涼快,是不負責任的作法。但是,我們必須瞭解,基於經濟結構的不同、個別央行的使命有別等條件差異下,每個經濟體在處理相同的問題時,所採用的解決方案也不盡相同。

比方說,在1998年,經濟學家也曾批評我們沒有跟上局勢變化的腳步,因為國行沒有採取升息的手段來應對令吉疲弱的問題。相對地,我們選擇了與市場背道而馳的策略,以降低利率與固定令吉匯率來解決問題。事實告訴我們,我國沿用的這套方案,比其他國家來得更有效。

這一次升息的呼聲,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金融市場的聲音。作為掌控經濟重要一環的國行,不應該隨波逐流,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反而應當根據經濟基本面狀況,來做出適當的決策。

很多人都誤解,以為升息可以馬上讓通脹乖乖馴服,其實不然。升息主要只是為了控制預期通脹,降低通脹在未來的波動性。這在理論上可以成立,但是實際操作上則存在爭議。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升息只會弄巧反拙,讓通脹更加惡化。無法承擔成本壓力的商家,最終只能選擇通過提高商品價格,將通脹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我認為,貨幣政策在這個時候的作用非常有限。在成本推動的環境下,升息不僅對壓制通脹效用不大,反而只會對經濟成長造成更大的傷害。

財政政策應該更適於用來穩定目前的局勢。不過,採用財政政策有其副作用,那就是財政赤字將進一步擴大,從而導致通脹惡化。雖然如此,只要赤字的融資管道來自國內,則不會有太大問題。

收購:你應該知道的資訊

證監會專欄。知多一點:收購:你應該知道的資訊

2008年10月6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e8B0m7908mw8I591NNz0Pbr07VY6634
 
當你投資的公司成為收購的主角時,身為投資者的你,腦海中一定浮現許多的問題。

1993年大馬收購與合併法典(1993 Take over and Merger Code,下稱93年併購法典)詳細列明進行收購、合併以及強制性收購的條例和原則。

收購可以是複雜的,但是我們希望能通過這系列的文章,協助解決你的一些疑問。

93年併購法典對投資者的意義?

成立有關法典的目的,是要在大馬證券監督委員會法定(SCA)的33A(5)條例下,確保公司在股權收購時,能儘量以有效率、有競爭性以及公開資訊的市場內實行。

證監會是按93年併購法典執行職責。證監會在處理收購申請時,會以這法典行事並確保:

1.接受獻議公司的所有股東和董事及與收購有關的單位,必須清楚獻議者的身份,並對獻議有足夠的資訊和合理的時間考慮獻議。

2.所有接受獻議公司的股東都有同等的機會參與有關獻議,包括溢價。

3.在獻議、合併與強制性收購中,公平對待所有的股東。

4.提出獻議和接受獻議的公司董事必須真誠執行此事。

93年併購法典不會干涉個人收購公司的商業決定,也不會左右股東該否接受收購獻議,同樣的,也不會判定一項收購獻議的好壞。

所有的條例是為了確保在特定情況下,該獻議是否會影響公司的控制權,所有的股東是否都獲得相同的獻議和資訊。當超過一種級別的股票出現時,那麼各級別的股票要做比較,並定下最低水平,確保整個過程透明化。

當投資的公司成為收購主角時,我有什麼責任?

不管你投資的公司是上市公司與否,你都必須對自己的投資負責。瞭解所投資的公司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監管架構透過證券法規、法典和上市條例,確保你獲得所需的資訊做投資決定。惟,你要主動去理解這些資訊並積極跟進公司的進展。

1.閱讀所有併購資訊,尤其是獻議文件、獨立顧問的公告、接受獻議公司對收購的評價及建議。在批准獻議文件時,證監會將複審公開的資訊是否遵守法典,及資訊能否讓你做決定,例如獻議是否合理、獻議條件、獻議者對公司業務和員工的意願、獻議者和相關單位的資料等。

2.慎閱獨立顧問的公告,確保你獲得公正的諮詢。

3.閱讀接受獻議公司的公告。它提供獻議公司的意見和建議及接受獻議的意願。

4.從交易所網站和媒體報導中找回獻議和接受獻議的公司所有文告。

5.若你接受獻議:

●按照獻議文件的指示。檢查獻議的截止日期、填寫所有表格,包括簽署股票轉移表格。

●確保趕上截止日期,要有充分的集郵時間。獻議和接受獻議的公司或股票註冊公司不會負起集郵上的延誤及技術問題。

●若有需要,尋求專業諮詢。

Sunday, October 5, 2008

貿易盈餘外資貢獻高成長 外儲融資基建惠國民

updated:October 4, 2008 16:46

http://www.chinapress.com.my/topic/business%20weekly04/default.asp?dt=2008-10-05&art=20081005atopic33ee.txt

國際外匯儲備金(International reserves,簡稱外儲),可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穩定匯率。
雖然近期亞洲央行進場托市,及海外資金流出,導致多數亞洲外儲大幅縮水,惟全球外儲在過去數年來,勁揚幅度驚人。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資料,外儲從2001年12月的2兆1000億美元(約7兆2200億令吉),勁揚至今年初的6兆5000億美元(約22兆6600億令吉)。

在過去10年全球外儲增長中,發展中國家佔了逾80%,現有外儲水平衝破5兆美元(約17兆2000億令吉)。

隨著這些發展,專家說,外儲有了一個新功能,即提高國家貸款能力,增強自我融資,以便發展更多基建設施,讓人民受惠!

雖然我國外儲連續5度滑落,惟現有外儲水平仍處穩健水平,根本不需擔憂。

外儲,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及可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當中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

外儲,是一個國家對國際清償能力的重要指標,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及促進宏觀經濟。

最近,有幾位專家聯合報導的文章“自我融資發展”(self-financing development)中,賦予外儲新功能;他們是哥倫比亞大學“政策對話行動”行政總監兼經濟學家史提芬尼格里菲瓊斯、前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現任“政策對話行動”主席之一卓斯安東尼奧歐坎玻,及基督救助會高級政策顧問披也特羅加利徹。

多撥出1%

發展中國家外儲激增,主要歸功于貿易盈余勁揚及大量淨外資流入。

上述4位專家指出:“發展中國家持有的區域及次區域(Sub regional)金融機構,扮演重要角色,並提供跨區域公共資源。”

他們說,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外儲,皆投資在先進國家資產,導致從發展中至先進國家的轉移淨額日益走高。

他們強調,基建投資需擴大,以維持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根據世界銀行,發展中國家每年從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至4%投資,做為發展基建用途,惟實際上,每年需至少7%,當中差異至少3000億美元(約1兆320億令吉)。

“如果發展中國家撥出外儲的1%或500億美元(約1720億令吉),做為區域及次區域的繳入資本(paid-in capital),或建立新發展銀行,假設債權投資對權益投資(Loans-to-capital)比率為2.4倍,將可增加區域及次區域金融機構額外貸款額1200億美元(約4128億令吉)。”

他們指出,它們日后可利用從中獲得的盈利,和在無需增加繳入資本的情況下,增加貸款能力,進而融資更多基建設施。

“通過擴充及成立新區域及次區域金融機構,發展中國家可為目前和將來貸款能力打下穩健基礎,協助實現發展目標。”

不過,國內豐隆銀行經濟學家鐘艷屏向《中國報》指出,需要說服發展中國家斥出1%的外儲,並非簡易。

她認為,這已超越外儲傳統的用義,有關建議需多國配合,當中涉及的貸款及利率詳情,需從長計議,並研討可行性。





日本屈居第二 中國6.2兆冠全球

香港8月底官方外儲資產共1581億美元,相等于流通貨幣的逾7倍,名列全球第9。
以最新數據計算,全球外儲最高的國家是中國,高達1兆8088億美元(約6兆2223億令吉),依次日本、俄羅斯、印度、台灣、韓國、巴西、新加坡及香港。

截至6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高達1兆8088億美元(約6兆2223億令吉),排名第一,主要投資在美國國債。

前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兼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在上週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指出,今年底中國外儲很可能超過2兆美元(約6兆8800億令吉)。

他說,出口及投資增長減緩,上半年和去年經濟增速分別為10.4%和11.9%,中國政府應將國內經濟成長控制在8%至10%之間。

日本則以9970億美元(約3兆4297億令吉)屈居第二。

其中,外儲漲幅最大為巴西,截至8月底,外儲按年勁揚1.06倍至2050億美元(約7052億令吉)。

香港8月底官方外儲資產共1581億美元(約5438億6400萬令吉),較7月底的1577億美元(約5424億8800萬令吉),增加4億美元(約13億7600萬令吉)。

根據最新資料,香港外儲額相等于香港流通貨幣的逾7倍。


清償巴黎俱樂部 阿根廷動用231億

儘管亞洲外儲縮水,惟專家皆指出,縮水不如想像般嚴重,足以抵擋外圍不利因素。
阿根廷在9月宣佈,將動用外儲償還拖欠“巴黎俱樂部”總額達67億600萬美元(約230億6864萬令吉)的全部債務。

自2005年提前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后,這是阿根廷在解決外債採取的另一重大舉措。

巴黎俱樂部成立在1961年,成員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19個工業化國家,屬非正式官方機構。

阿根廷反對黨和部分經濟學家指出,動用央行的外儲一次償還巨額債務,將使阿根廷外儲大幅減少,導致國家抵抗金融風險的能力下降。

惟該國企業界和經濟學家表示歡迎,認為將鞏固投資者對阿根廷經濟和償還債務的信心。

普遍預計,阿根廷明年在國際市場融資,將不會遇到太大障礙,面臨的金融風險將會減弱。


近期大縮水 未想像般嚴重

中國外儲是1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時的十倍,對外貿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
雖然亞洲外儲縮水,惟經濟學家和專家皆指出,縮水不如想像般嚴重。

中國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指出,中國貿易絕大多數使用美元結算,在金融危機中,雖然外儲縮水,惟不像想象的如此嚴重。

“中國外匯體制和匯率機制的改革,都是要減少被動積累儲備的狀況。”

吳曉靈指出,央行在外匯干預及投資美元資產等操作成本,是由央行利潤承擔。

另一方面,大馬評估機構咨詢服務(RAM)首席經濟學家姚金龍博士早前指出,雖然大馬外儲連續5度滑落,主要是因外資缺乏信心撤離大馬市場,惟現有外儲水平仍處穩健水平,可融資超過9.2個月淨進口,也足以抵擋外圍不利因素,根本不需擔憂。

他透露,若外儲跌至僅可融資少于3個月淨進口,才值得關注和擔心。

鐘艷屏指出,若令吉持續走強,加上出口走高,提升貿易盈余,料在短期內外儲將止跌回揚。


趁低吸購優質資產 主權基金伺機出擊

危機背后藏有商機,趁金融危機之勢,阿布扎比投資局、沙地阿爾瓦立德王子和科威特投資局,紛紛收購花旗集團。
對外儲雄厚的國家來說,趁美國金融危機之勢,應否加速海外擴張步伐?危機背后是否藏著商機?

百仕通集團(Blackstone)中國主席梁錦松指出,國際購併價格大幅下降,目前是百年一遇的投資機會。

“對于中投公司及其它財富主權基金而言,現在是投資海外優質資產的好時機,但需長期投資,不可在意一時盈虧。

同時,中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主席戴相龍建議,政府應加快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審批,讓國民可用外匯或人民幣換匯,境外投資股票。

中國外儲是1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時的十倍,對外貿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戴相龍認為,須開放資本項目,不可僅擔心當中風險。

“若不加快開放腳步,將會出現外國資產投資縮水等風險。”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前副委員長成思危指出,政府應鼓勵企業對外投資,企業到海外併購,經驗不足是最大的問題。

去年11月,阿布扎比投資局(ADIA)以75億美元(約258億令吉)收購花旗集團(Citigroup);沙地阿爾瓦立德王子和科威特投資局(KIA)分別以5億美元(約17億2000萬令吉)及30億美元(約103億2000萬令吉),收購花旗集團。

另外,坐擁200億美元(約688億令吉)的大馬國庫控股(Khazanah),目前直接持有印尼利寶銀行(Bank Lippo)51%股權,及透過聯昌集團(CIMB Group)握有印尼商業銀行(Bank Niaga)20.18%股權。

(註:1美元等于約3.44令吉)


美元漲跌‧息息相關 力保匯價豪擲扶市


雖然亞洲在此次美國金融海嘯中,表面上受損不大,但也絕非隔岸觀火,因為亞洲國持有大量美國政府債券,美元漲跌與外儲安危息息相關。

期間,亞洲央行大舉入巿干預,提振亞幣匯價,多國8月外儲大幅縮水,專家相信,未來數月亞洲外儲將再減少。

中國以外亞洲11家央行持有的外儲,從7月底至8月底期間,減少1.8%至2兆4700億美元(約8兆4968億令吉),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10%,意味各地央行仍有干預匯巿的空間。

單在8月,俄羅斯豪擲140億美元(約481億6000萬令吉)扶市。

除了扶巿,歐元和英鎊貶值,變相令亞洲外儲縮水,且亞洲央行是美國主權債券大買家。

大馬減230億

美國民間機構對外關係委員會(CFR)經濟師布萊雪斯指出:“目前流入新興巿場的資金日益乾涸,雖大部分地區對外貿易仍錄得盈余,但外儲增長將會減速。”

截至今年9月15日,大馬外匯儲蓄金為3880億令吉(約1128億美元),從7月至9月中連續5度滑落,跌幅超過67億美元(約230億4800萬令吉)。

日本8月底外匯儲備共9967億4100萬美元(約3兆4288萬令吉),按月減低79億1700萬美元(約272億3448萬令吉),是3個月來首次縮水。

韓國外儲截至8月底達2432億美元(約8366億令吉),是有史以來第二大單月減幅,主因是捍衛韓圜匯價大舉拋出美元。

韓央行指出,8月底外儲按月減少43億2000萬美元(約148億6080萬令吉),連續第五個月遞降,光是在7月和8月驟減共150億美元(約516億令吉),主要是外儲投資組合中的歐幣、英鎊、日元等匯價在8月明顯轉弱,導致美元兌換走貶。

Saturday, October 4, 2008

次貸海嘯迎頭擊 骨牌效應現亂象

updated:October 4, 2008 16:46

http://www.chinapress.com.my/topic/business%20weekly04/default.asp?dt=2008-10-05&art=20081005look42ee.txt


次貸海嘯迎頭擊 骨牌效應現亂象

去年夏季點燃的次貸危機火焰蔓延全球,沒完沒了的吞噬著金融市場。


直接當災的有股市、證券、銀行、樓市,禍患更逐漸擴大到各領域,就連無價的藝術市場也被波及,在紐約的拍賣成績不理想。


次貸海嘯迎頭拍打,亂了市場也亂了人心,次貸亂象一籮籮!


去年4月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首先引爆地雷,接著骨牌效應立即顯現,美國房貸投資公司申請破產、各大中央銀行相繼挹注資金力圖平穩金融體系,但狂瀾一波又一波,至今沒人敢斷言次貸深淵已見底。


危機發展至今,一直抗拒華爾街金融股的股神巴菲特竟然出手,計劃以50億美元(約171.5億令吉)入股高盛(Goldman Sachs),奉行價值投資法的巴菲特願意趕這趟渾水,是否意味著這一波金融海嘯即將被制伏?


樂觀以待明日的態度是勇敢的,也值得嘉許,但在你追隨股神入市前,應當了解次貸引發的前因,來推測更多的后果,免得落得糊裡糊塗戰死金融沙場上。


看看次貸引起的亂象與動態,譜個理智的投資藍圖。


百大品牌價值減 損失2290億

全球金融動盪震掉百大品牌價值4.2%,流失高達670億美元(約2290億令吉)! 今年首9個月,全球百大品牌業務萎縮13%或1.6兆美元(約5.5兆令吉)。


英國顧問公司Brand Finance更正3月公布的“全球品牌500”中的百大排名,經濟不振時積極推廣薄利多銷的零售業巨擘沃爾瑪(Wal-Mart),將原來排名首位的可口可樂拉下馬,摘下第一品牌殊榮。


報告指出,早前油價飆高推動能源品牌升值,如埃索無比( ExxonMobil)品牌價值升19.4%。
期間零售業者把握機會薄利多銷,零售業整體企業價值揚9.1%。


報告特別點名沃爾瑪、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及麥當勞等,表現出色。


金融風暴引怪象?

美國一家銀行以1美元(約3.43令吉)價格出售底特律一幢兩層房宅,且倒貼1萬美元交易費,還要在第19天才找到買主。

不過,扣除房屋稅及裝潢費用等各項支出后,區區1美元投資也可能難回本。 被大平賣的這幢房屋在2006年叫價6.5萬美元(約22.3萬令吉),號稱全區最佳房屋。

房東去年喪失抵押品贖回權,房產遭銀行沒收,丟空房子被小偷盯上,屋內值錢的都被掃空。
銀行曾在1月間以1100美元(約3773令吉)出售,但還是無人問津,面對4000美元(約1.37萬令吉)房屋欠稅和未付水電費,銀行唯有無奈以1美元賤價出售。

“1元房產”被喻為次貸后遺症,據說底特律還有好幾棟待售房屋也標價1美元,其他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等超低標價也不少。

有人戲稱:“我那14歲的兒子都能買下底特律整條街!”

風暴橫掃 藝術市場受累

金融風暴席捲,不染銅臭的藝術市場也受衝擊!

就在雷曼兄弟宣告破產的次日即9月17日,蘇富比(Sotheby’s)在紐約的最后一場“亞洲當代藝術”專拍,212件拍賣品當中只有132件成件,65%的成交率僅達成851萬美元(約2893.4萬令吉)成交額。

整體來看,成交的拍品中成交價都多屬“低空徘徊”,成交價最高的是曾梵志97年的油畫《面具系列》,以108萬2500美元(約371.3萬令吉)成交,與他在今年佳士得(Christie’s) 春拍締造的3億美元(約10.3億令吉),相差10倍!

今年春拍整體成績較去年遜色,市場預測秋拍景氣也將低迷,除了歸咎于缺少能吸引買家大方出手的亮眼作品,矛頭還指向次貸、股市及金融動盪。

據說秋拍前,不少答應進場的美國銀行界人士當日“蒸發”。

財富縮水,唯有暫不碰藝術,但也有買家趁低買入藏品。 據說,來自台灣的當今書畫最大藏家林百里,就是在亞洲金融風暴時大量收入古代書畫精品,如今藏品市價已翻了數十倍。

盲目追求短利 巨額花紅惹禍

據說,投資銀行的巨額花紅與獎金,也是促成全球金融海嘯的禍首之一!
華爾街金融界一度是人人稱羡、人人嚮往的職業碼頭,公司高層每年高達七位數的花紅叫人眼紅不已。

然而,業者在火拼業務目標時過于注重短期盈利,忽略了深藏的長期風險,因此盲目追求短利被視為此次金融動盪的肇因。

英國金融服務局(FSA)建議改變現有“短利至上”的獎金機制,愈來愈多市場人士也認同此作法,呼籲摒棄現時計量式薪酬機制,建立長期且穩定的獎勵機制。

雷曼破產股票縮水 大鱷也會摔跤

大炒家索羅斯旗下對沖基金,今年次季吸納947萬或1.4%雷曼兄弟股權,外界估計成本介于1.9億到4.5億美元(約6.5億到15.4億令吉)。

如今雷曼申請破產保護,股票大演滑鐵盧,基金至少損失1億美元,大鱷也有摔跤的時候!

友邦保險遭殃 對手出擊搶灘

美國國際集團(AIG)財務陷窘境,旗下成員友邦保險(AIA)遭殃,信心薄弱的保客競相退保,情況以香港和新加坡尤為嚴重。

消息說,多間保險公司擬出擊搶灘,爭取友邦保客搶單。不僅搶保客,業界也很可能掀起高薪挖角潮,趁機搶星級保險經紀壯大銷售團隊!

美國國際集團危機現,保客信心全失但專家安撫毋需過分恐慌,需謹慎衡量斷保得失。另外,專家也建議該集團公開資產資料,以增強投保人信心。

步追蹤股價 財經網站火熱

華爾街金融風暴導致美國財經類網站訪問量暴增,十萬火急之時,投資人急于查看自己的股票組合或調動資金。

9月間,網路券商史考特(Scottrade)交易量創歷史新高,多日交投躋身該公司史上交易量最大紀錄,一週委托指令量按年暴增60%!

另外,在線券商以及雅虎財經等財經類網站的訪問量,也增長了3分之1。


Friday, October 3, 2008

撈底尋寶(bottom fishing)

撈底尋寶(bottom fishing)或抄底,是指以估值指標衡量股價跌到最低點,尤其是短時間內大幅重挫時買進,並預計股價會很快反彈的操作策略。

撈底尋寶是投資者最嚮往的投資機遇,更是價值型投資者信奉的盈利模式。

惟投資者也需謹慎判斷,有些股票急速重挫主因並非遭低估,反而是公司基本面出現問題,若在這時買進,股價不僅不會在短期內反彈,在基本面未明朗化前,或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


還我民一片藍天-美國金融危機與大馬的出路

2008年10月3日 作者 - 何啟斌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FAM&NEWS=2A9n0bqM0EOZ8R2z188q0b9c0rYp3RTg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今年9月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過去37年來35個國家處理42個系統性銀行危機時,74巴仙的國家起初都採用局部方案或戰術性對策。直到這些國家運用「戰略方案」(Strategic Solution)時,危機才獲得解決。(此研究作者為Luc Laeven及Fabian Valencia)。

美國自去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都只是頭痛醫頭的局部方案,所以才最近導致系統性的「信心危機」:信貸緊縮,銀行不放貸,大投行一間又一間轉手或倒閉,炒家發大財。

大概是參考了以上的研究,美國決定以一攬子方案以高達7000億美元撥款來阻止系統性的崩盤。國會必會最終批准全盤解決方案,避免重演1929年大蕭條的危機,讓藍天重現!

以上觀察的重點在於:危機的領導。

大馬商業雪上加霜

對於大馬,過去的7至8個月,幾乎是一片灰天。3月8日大選是好事,因為人民有機會向當權者表示不滿。人民雖然作了決定,反對黨取得了優異成績,有些人卻不知足,不斷搞局,希望變天。

反之,政府卻反應遲鈍,甚至無動於衷,把已經變灰的天搞得成黑。在這種「亂象」中,外資不到,內資外撤,加上政府誤信「財赤方案」,縮緊腰帶,令商業雪上加霜。

國陣對於國內「危機」(商業及民生)視而不見,幾乎無能為力。對於外在危機也似乎沒有感覺(政府領導人未發表與此有關的重要談話)。人民如何適從?

美國的牛仔總統小布什發威取得新委託,美國明年經濟就算衰退也不會太久。歐洲央行反應也遲鈍,所以衰退會更長。英國澳洲等地也難逃衰退!

簡言之,大馬明年會有更大挑戰。如果國家領袖還不知不覺或反對黨領袖再繼續不斷搞局,人民將再面對更多灰天!生活商業更陷困境,通膨壓力必增。

人民過了這麼久的灰天,所寄望的是一片藍天,政府應如何撥亂反正?以下是一些建議:

(一)當局應即刻下手阻止政治亂象。自上屆大選以來,政治亂像是「灰天」的來由之一。新財長納吉在9月30日說了:為了要防止經濟趨惡化,政府不會對政治亂象坐而不視。既然警方已經動用了ISA,(不管是錯用或濫用),納吉的這一段話的弦外之音是:再搞局就抓。

(二)大力推動經濟議程。政府為了自保不破產,再度減低石油津貼,通膨飛躍,生活壓力倍增。同時政治亂象叢生,生意差,收賬難。再加上政府不推行刺激計劃和項目,國內商業劇減,大小企業都陷困。

向美國澄清非反美

新財長納吉要飛到美國招商,並會見基金經理是最好的消息;更重要的是,他必須向美國澄清他並非反美。

美國不斷插手支持大馬的反對黨,主要是不要反美勢力抬頭。反對黨不斷受到美國方面的鼓勵,越走越起勁,所以亂象不斷。納吉若想來個釜底抽薪,必須先解除美國方面的疑慮。他將接任下屆首相職,也必須在這緊急關頭「領導」經濟重生。

(三)國際原油價已急挫。除了炒家被新條例壓下之外,還有全球經濟衰退的形勢。由此,新財長應盡快制定新機制或條件,再大力調降油價。這半年,通膨達到8.5巴仙,是歷年來最高者,其肇因也在油價。只要油價再減,通膨壓力必緩和,灰天可以變藍!

(四)大力刺激股市。只要亂象解除,政治穩定,外資必定回頭。這應是明年中的大事和好事。

現在,「916變天」的說法已消失,只等巫統的權力轉移,這個過程已趨向穩定。首相兼巫統主席拿督斯裡阿都拉提早退休,是好事也是大事。政權若順利轉移,將能加強工商百業的信心,並吸引外資來馬。

全球股市會在美國一攬子方案通過和執行後大力反彈,一掃過去8個月來的困境,大馬也不應例外。只要新財長納吉大力出手,打壓亂象,帶動經濟,刺激股市,大馬股市中的幾千億資金必動,可以用來刺激商業活動,再看到藍天。

(五)大力推動私營化。衛生部長建議要新財長加快批准PFI(私營化)來解決衛生部採購和重建的項目。納吉應大力推動PFI,政府能力有限,必須借助私人界的力量,以借貸方式推展經濟活動!

大馬的人民有機會再看到藍天,國陣的新領導層不能再徬徨或猶豫地等待時機。現在全球正陷入大轉機之時刻,可好可壞,如果政府快馬加鞭推動經濟和商業活動,人民肯定可以向灰天道別,開懷迎接新的經濟藍天!

Wednesday, October 1, 2008

炒家難猜籠中謎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DGF&NEWS=2wGI0z6o0xfj83gH1WvZ0ix60IiQ1t2s


2008年10月1日 作者 - 何啟斌 东方日报

新財長納吉決定繼續採用「管理浮動」一籃子貨幣政策時曾說:未考慮馬幣與美元重新掛鉤。國家銀行總裁潔蒂也說:目前的馬幣安排可以反映市場的現實。他們倆卻忘了說以下幾點:

(一)一籃子貨幣的主要目的,是不讓貨幣炒家有狙擊的目標。這個籃子的秘密是不要公佈太多詳情,以免炒家趁機下手!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通過網站讓人們知道它的操作,包括其籃子內的儲備金成份。但是,當炒家一齊來狙擊東南亞貨幣群時,新加坡即刻關閉這網站,炒家摸不清形勢,無從下手。

反過來的是香港融管理局。它迷信「透明」,所以網站照開,可以「Real Time」(實際交易時)看到其一切操作。所以炒家可以不斷賣空,幾乎令金管局失手!直到98年8月中,金管局才關掉網站準備應戰,大力扶市,一擊而把炒家打退。

香港實施的「美元貨幣局」,新加坡的是以美元為主的一籃子方案,兩個共同點是:可以自由兌換及資金可以自由進出!

目前馬幣剛好相反:不可以自由兌換也不可以自由進出!因此,是否直接掛鉤或一籃子安排都不太重要!

(二)今天的一籃子安排是準備將來「自由兌換」和「自由流通」的先奏曲!

換言之,如果馬幣要更國際化,馬股市要更好的表現,兩個「自由」幾乎是先決條件!

有了這兩個自由,馬幣就有可能被狙擊!但因為是「一籃子」,裡頭的成份(外幣比重)外人難知(除非負責人被收買),不容易下手。或許,這可避開「貶值」的惡運!

(三)馬幣的將來或許要走上第二條路,因為1990年代馬幣與美元直接掛鉤時,是以市場調製為主,和1998年9月到2003年5月的「直接掛鉤」不同!大馬資金市場表現優越(後被濫用,)主要也在這個「自由兌換」和「自由出入」!這個才是最終目標,為的是資金市場的發展!

當然反過來也可以:閉門造車,不要自由,馬幣穩定,生意也容易做。

不過,若是如此,大馬就難有優越表現。或許,我們要等到2040年後才晉身先進國了!貨幣安排和成長無直接關係,但安排錯了,卻可能有貶值的大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