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30, 2008

負利率時代,儲蓄再也不是美德

http://www.shop2000.com.tw/shop2000_prog/templet/news/newsr.asp?newssn=40370

如果你存入1萬元新台幣薪水,期望「儲蓄的美德」能為未來生活,保留一些購買力。但在目前通膨問題嚴重的時刻,儲蓄美德可能便不怎麼管用了。

目前台灣銀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為2.735%,這是銀行為你的儲蓄美德,所提供的微薄獎勵。然而,今年8月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4.78%。也就是說,一年之後當初的1萬元,將會縮水2%(利率減去物價指數年增率),即成9800元。如果你是咖啡的愛好者,一年之後,少掉的這200元,代表將損失4.4次品嘗便利店大杯美式咖啡的美好時光。

具有國家證券分析師資格、累積多年投資經驗的嘉鼎資本研究經理黃鐘慶表示,在正式邁入負利率時代的此刻,受傷害更大的會是那些大額存款的定存族,也就是說,存得愈多,損失愈大。如果銀行存款有1000萬,那麼一年之後,代表有20萬將會人間蒸發。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藉由投資,創造開源機會才行」黃鐘慶表示,所以如何挑選投資標的,將是關鍵課題。根據黃鐘慶的研究,投資人可以挑選具有以下三種特質的企業,長期投資:

1.體質良好:在通膨時,企業的購買力及收入縮水,這浮現企業財務體質良好的重要。

2.有善加管理資本的能力:通膨高漲時,有形資產通常會因為物價上漲而受傷,因此投資人選擇企業時,建議選擇企業是「經營階層對投入資本要相當縝密的分析運用」,不能忽略通膨的效應。

3.有經濟無形資產:簡單來說,便是挑選「就算漲價,消費者也會心甘情願掏錢購買其產品」的企業。這些企業,就是擁有經濟無形資產,能夠抵禦通膨。

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只要你頭腦清醒‧哪怕周遭人失去理智……

投資廣場 2008-09-29 20:53

http://biz.sinchew-i.com/node/16877

投資全球的觀念

在約翰叔推出坦伯頓投資基金,並且堅持不輟,至少經營到數十年前之前,投資圈瀰漫一股看法,認為唯一值得購買的股票只在美國。

他曾經四處遊歷,更瞭解外面的廣大世界,當然看得出美國投資人普遍持有的這種信念純屬無稽。約翰叔在耶魯念書時,同學通常相當富裕,許多人都有投資股票。約翰叔問他們,為甚麼只買美國的股票,最常聽到的答案是,美國是唯一重要的國家。

約翰叔每次提到,都說那種行為既自大又短視。過了許多年,美國投資人原先的那種驕氣已見收斂,但是對海外投資的偏見,依然揮之不去。

他們後來的說詞是,他們不瞭解外國的會計規,投資美國的跨國公司也能和外國經濟沾上一點邊。

總而言之,這種集體的偏見,在約翰叔事業生涯的數十年內,一直代表絕大多數人的“智慧”。他並沒有顧慮太多事情。說真的,當他在股票市場看到有機會利用別人的無知或者誤解來賺錢,一定勇往直前,毫不退。

投資外國便宜股是一種常識

在約翰叔看來,投資其化國家的便宜股,可說只是一種常識。到底哪個國家才要緊,就和紐約甚麼地方能用5美元買到200美元的沙發床那樣,一點都不重要,只要真的便宜就行。

今天,投資全球的觀念被視為理所當然,共同基金業中,大買歐洲 、亞洲、南美,以及大太陽底下每一個地方的股票的經理人,滿街都是。

這些基金有許多掛著坦伯頓之名,一點都不叫人驚訝。原來,早在20世紀上半葉,沒人買外國股票時,約翰叔已經泰然自若,投資於其他的國家,因為他曾經投入時時去瞭解它們,不被偏見牽著鼻子走。

坐下來,靠智慧行動

約翰叔會熟悉其他國家,是因為從小就被教導,追求學問不要受到限制。

要說有一條線貫穿約翰叔的投資生涯的話,那就是他懂得坐下來,靠智慧行動。當情緒或者流行一時的錯誤看法,每過一段時間就把股票市場帶向崩盤或者泡沬,在市場的買方和賣方的集體行動中,根本看不到簡單的智慧。

換句話說,當所有的觀察者,都根據理性、客觀的心態在行動,別人很容易不把他的常識和智慧放在眼裡。

許多投資人說,等不及看到股市爆出大殺盤,好讓他們有便宜貨可撿。可是當我們見到道瓊指數一天之內暴跌22.6%,事實卻完全不然。

在展望最差的地方找機會

約翰叔對市場的觀點,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卻非常與眾不同。用約翰叔自己的話,來看 這種觀點:“人們老是問我 ,甚麼地方的展望不錯,但這個問題問錯了。正確的問法是:甚麼地方的展望最慘?”

這個概念付諸實際應用時,應有做法就是不要人云亦云,跟著群眾走。這裡所說的群眾,是指股票市場上的絕大多數買主,他們不斷搶進前景最為看好的股票。對前景最為看好的東西避而遠之,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恰好背道而馳。

我們會在展望不錯的行業找工作;我們在晴天出門。奇怪的是,這種行為很難讓投資人成功。我們需要的竟然是相反的行為,也就是,尋找展望差的投資目標。

想要行事作為能夠採用這種方式,投資人必須將自己和群眾分離開來,甚至做實體上的分隔。

約翰叔早年和一般人一樣,是在紐約管理資金,但1968年遷居巴哈馬(Bahamas)之後,馬上寫下共同基金經理人生涯的最佳成績。這可不是巧合。

約翰叔常說,他搬到拿梭(Nassau:巴哈馬的首都)之後,操作成績步步高升,因為他想事情的方式,不得不和華爾街其他的人大不相同。

從那時開始,他不能和華爾街分析師一樣出席相同的公司說明會、參加同樣的活動。一旦他脫離那個環境,他自己的想法便掌控一切,於是成果截然有別。

他擅長數牌、判斷機率、估量其他人的能耐和策略。靠這些才能,他贏到很多錢。約翰叔估計自己多達25%的大學學費是玩撲克牌贏錢繳的。其餘的75%,則來自學生打工的收入,以及獎學金。

投資其實是一場心理戰

當我們把約翰叔玩撲克牌的故事,放進投資的大框框裡面來看,便有另一番特別的意義。這種遊戲在機率、冒險,而且可能最重要的,心理等方面,需要高超的本領。玩撲克牌能贏,原因也和投資成功很像。

你需要有那種能力,瞭解眼前所見種種行為背後的動機或驅力。比方說,你正和同一群老牌友打牌,其中一個人習慣在某些情況下裝腔作勢。你早就摸清了這個人的脾性,所以如果你已經準備好吃掉他所有的錢,通常可以等到他信心滿滿地提高下注之後,再要求攤牌。

如果一支股票的交易價格和它將來盈餘、現金流量等財務量數比起來,高得十分離譜,那麼你可以下結論說,那支股票的市場和你的牌友一樣有點膨風。

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十拿九穩判斷你的牌友最後會失去一切;同樣的,當投資人發現他們手上拿的是葫蘆(full house;譯註:指持有三張相同,外加二張相同的牌),而是一對加三張不同的牌 ,那支昂貴的股票,價格就會下跌。

我們也要指出,在你的朋友再也笑不出來之前,他可是贏了一手又一手,也得意洋洋地向每個人炫耀。約翰叔懂得綜觀全局,晚上一坐上牌桌,便開始察言觀色,看誰在虛張聲勢,並且耐心等候贏錢的時機來臨。

約翰叔認為,判斷力是他能夠鶴立雞群的主要因素之一。約翰叔始終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一直保持沉著鎮定。

務必記得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你買賣股票、共同基金,或者其他任何東西的方式,和其他每個人一樣,你得到的報酬率就會跟其他每個人一樣。因此,“只要你頭腦清醒,哪怕周遭人失去理智……”,便能在聰明投資的路上走得平穩。

不過,最好聽聽約翰叔本人怎麼談這件事:“趁別人垂頭喪氣賣出時買進,趁別人貪得無厭大買時賣出,這需要極堅強的意志,卻終有極大的報酬。”

星洲日報/投資廣場/國際大班‧2008.09.29

私有化

私有化(Privatise)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方經濟學。

在股市,私有化是指母公司向子公司股東提出全面收購,按照一定作價,回購上市子公司所有股權,獨資擁有。

私有化完成后,子公司將從股市中除牌,不再是公眾公司,重新回到私人公司狀態。

公司突變,該不該斷保?

2008年9月29日- 东方理财 , 作者 - 李駿宏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P7g0FbD0Wp68mdS0ia99kr12Is996i6

「喂,你知不知道美國國際集團(AIG)好像要倒了?」

「我知道啊!」

「這樣大馬美國友邦保險(AIA)會不會也倒閉啊?我買的保險又怎樣啊?會不會一無所有?需要退保嗎?」

這是友人在美國國際集團傳出將被美國政府接管之後的疑問,隔了一天,我們的鄰國新加坡就發生投保人紛紛到美國友邦保險辦事處解約的風波。看到這樣的局面,相信許多投保人都會覺得擔憂。

在大馬,若銀行出現問題,我們知道大馬存款保險機構將提供保障,但是,若是保險公司出現問題,到底投保人是否有任何的保障?退保是不是唯一的選擇?

大馬保險業務穩如泰山

這一輪的次貸風暴中,美國國際集團面對衝擊,甚至需要美國政府出手拯救。

由於美國國際集團的業務遍佈各地,這項消息出爐之後,許多地區的分公司,也因為人心惶惶,造成一些混亂的局面,其中,以新加坡的情況最為顯著。該集團在新加坡分公司出現大批人潮,紛紛湧往解約退保,以策安全。

保險乃長期承諾

先不談新加坡人是不是太「怕輸」,才做出投保人大量解約的問題。

投保人最大的疑問相信是,在大馬現行的保險法規當中,一家本地保險公司是否會因為母公司的問題,從而導致本地分公司也連帶出現問題,令投保人的權益受到損害呢?

保險並不是一般的消費品,不是現付現取那麼簡單,而是一種長期的承諾。投保人簽購保險時,必須瞭解他們需要在往後的許多年,持續支付保費,才能夠讓這項保單繼續生效,而保險公司也必須在20至30年之後,仍然能夠兌現他們今天許下的承保的承諾。

退保對投保人不利

此外,保險產品也和一般的消費產品不同,一旦退保,再重新買入新的保單,投保人需要面對重新核保,保費以購買時的年齡重新計算等的問題。因此,一般的情況下,退保對投保人而言,其實是相當不利的。

但是,若面對保險公司有問題的情況,退保以保障本身的利益是否又應該另當別論呢?

***************
退不退保學問大
 
在目前的狀況下,大馬的保險公司不大可能面對倒閉的狀況,因此,也無須因為恐慌而退保。讓我們來看一看退保對於投保人將帶來甚麼樣的影響?

正如之前所說的,人壽保險是一項長期的保障,投保人在簽購保險之後,並不是就已經完成整個程序,投保人還需要持續的支付保費,才能夠讓這項保單繼續生效,在繳付保費的年限內,保單的現金價值也會不斷的提高。

退保需多方面考慮

而退保表示,投保人主動放棄他們的權益,雖然,在國行的新條例架構之下,投保人在簽購保單之後的1年內退保,都可以取回部份的現金價值,不過,退保需要考量的除了可以取回多少的現金價值,還應該考量其他的層面。基本上,投保人面對的是一種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潛在損失。也就是說,投保人如果沒有將這筆錢用來買保險,而進行其他投資,潛在獲得的利益。

斷保後的風險

此外,投保人也還會面臨其他潛在的問題,首先是斷保之後,面對保險公司不保或者是保險費變貴的情況。如何說呢?

購買人壽保險的保費是根據個人的年齡以及健康狀況為準,投保人如果中斷一份10年前購買的保險,重新購買一份新的保單,肯定的,今時今日,他的年齡已經不再和10年前一樣,那麼在保費計算方面他將會吃虧(大多數的保費計算,年齡越大保費越高)。

同時,由於投保人的健康是很難判斷的,如果投保人在斷保後才發現身體有問題,而其他的保險公司又不願意承保,那麼肯定的會面對非常大的困難。

過度投保方考慮斷保

其次,斷保也將導致投保人失去保單的複利價值。在一般擁有現金價值的保單當中,保單每年的現金價值都會增長,但是一般上,當保單到期後,保險公司會給投保人的保單一筆「紅利」,如果投保人斷保,那麼他將失去過去所累積的複利效果。

翁美瑜指出,一般的情況來說,她們不會隨便建議客戶斷保,因為斷保後所帶來的潛在影響會很大。但如果一名客戶要求她對其財務狀況進行全面檢討,而這項檢討讓他們發現,客戶其實有過度投保問題的話,她則可能會建議客戶中斷一部分保單,不過,這也是要經過深入的研究之後,才會進行,確保能夠在客戶的利益,獲得最大的保障之下,才會作出這樣的決定。

無論如何,她表示,如何斷保也是一門學問,因為一些保單就算被斷了,仍然還是有效的,因此需要仔細的選擇以及檢視。

***************
人壽保險小貼士

什麼是壽險基金(Life Fund)

壽險基金是指壽險保險人根據投保人意願在嚴密的風險概率測算基礎上,與投保人簽訂商業保險契約通過收集投保人繳納的保險或保險儲金,而籌集起來的專門用於補償被保險人

人壽保險的現金價值

當投保人解約後,如果人壽保險具有現金價值,那麼投保人能夠拿回一定數目的現金價值,那麼什麼是現金價值呢?所謂現金價值是指帶有儲蓄性質的人壽保險所具有的價值。保險人為履行合約責任通常提存責任準備金,如果您中途退保,即以該保單的責任準備金作為給付解約的退還金。

事實上,隨著人的年齡增加,死亡率會上升。因此,您向保險公司支付的保險費本該隨年齡逐年增加。為了考慮上了年紀的人在更需要保障時,因體力下降可能收入減少,繳不起保險費,保險公司一般採用均衡保費的科學方法,將整個繳費期間應繳的保險費,「均勻」地分攤到整個交費期內,使得每年所交保險費有固定一個標準,不會隨年齡而不斷增加。年輕時「多」交一些,年齡大時「少」交一些。每年交的一樣多了。因此在保單生效後,「多」交的保險費便「存」在了保險單上,這部分「存」起來的保險費,便是壽險保單的現金價值。它主要來保證保險公司履行將來給付義務。

因此,如果退保時,保險公司要按現金價值表,退還一筆現金。但在購買保險單的頭兩年,保險公司從承保制單、結算代理人手續費、員工工資等各項管理費用開支較大,如果此時退保,保險公司扣除各項手續費後退還的保險費將是很少的。即使以後中途退保,雖然保單現金價值會隨繳費年限不斷增加,也不可能高於保險公司的滿期給付的保險金。退來退去都是您自個的錢。因此,一旦購買了保險,擁有了保障,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放棄保障,否則,經濟上將會蒙受一定的損失。

**************
大馬保險法嚴謹

根據《東方理財》向數名行業人士,包括獨立特許財務規劃師以及保險從業員瞭解,在大馬市場,其實至今還沒有出現過保險公司倒閉的案例。他們認為,上述狀況在大馬幾乎沒有發生的可能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需要瞭解一點,大馬的保險領域(實際上全世界大多數的保險領域都一樣)屬於一種高度受到監理的領域。在大馬的保險法令下,一家保險公司收取了保費以後,實際上並不能隨便動用有關的資金。保險公司所有的行動都受到國家銀行的管理(在國家銀行之下,有一個保險局,這個保險局主要的工作是對保險公司進行監理)。

根據大馬修訂後的保險法令,保險公司收取投保人的保費後,並不能夠將所有的保費放到自己的口袋,或者是完全拿去投資。保險公司在收到投保人的保費後,大部分的保費會被納入一個基金當中,然後一部份的金錢必須購買由國家銀行認可的本地資產,最後一小部分才由保險公司收取,或者進行投資。

舉個例子來說,甲先生購買了A公司的人壽保險。假設他每個月的保費是100令吉,而他購買的人壽保險是最為傳統的一種,也就是保生死與殘疾,沒有其他附加的功能。根據一般的狀況,100令吉的保費當中,將有大約70%的金錢會被放入壽險基金當中,這個基金將會是甲先生如果需要索賠時主要的賠償金來源。接下來,大約20%的金額,保險公司可投資在大馬的資產當中。剩餘10%的資金才是保險公司收取,作為協助保客進行投資或者是提供服務的收費。

由於目前的人壽保險種類非常多,不同類型的壽險產品,需要遵循不同的規定。也就是說,針對對不同品種的保險產品,國行規定保險公司需要放入人壽基金的保費比率是不一樣的。

***********
國家銀行高度監理大馬保險業

除了對於保費使用的管理外,獨立理財規劃師翁美瑜指出,保險公司每個月需要向國行提呈其償付能力(Solvency)的相關文件(保險公司一般上每個月都需要提呈償付能力的報告,然後每個季度以及每年都需要進行比較大規模的檢視)。通過這個文件,國行能夠瞭解保險公司狀況,一旦問題開始浮現,就可以提早進行管理。

另一名,獨立理財規劃師林嚴昌則表示,對人壽保險投保人來說,最大的保障就是所有的保單都是由國家銀行負責擔保(guarantee),這代表就算保險公司出現問題,投保人也不至於面對求償無門的狀況。

他指出,「其實所有人壽保險保單,都附這有一項條款,國行將會擔保國內所有保險公司發出的保單。」

無論如何,林嚴昌認為,以大馬目前保險業的狀況來看,他不認為有保險公司會走到倒閉的這一步,因為處於成長階段的大馬保險領域是很「吃香」的,因此,保險公司在還沒有倒閉之前,就會被其他的公司所收購。而投保人也將會由新的承保公司所負責。

他指出,大馬在近年來,並沒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倒閉的案例,不過,保險公司被合併或收購的例子卻不少。

SPF財富管理公司的陳康倫指出,當一家保險公司被合併或收購之後,投保人最初購買的保單,將由新的公司承擔及兌現,所有保單合約內的條款將維持不變。

舉例,陳先生向A保險公司購買了一份人壽保險,過後A保險公司被B保險公司所併購,並且易名B公司,這樣的發展,對陳先生而言,並不會有任何的影響。陳先生的保單雖然是在A保險公司名下,不過,B保險公司會自動接管這些保單,並且履行所有保單內的責任。總的來說,在大馬購買保險其實是有相當大的保障。受訪者都不認為在國家銀行高度監理的大馬保險業,會因為一家保險公司的外國母公司出現問題,就導致本地分公司面臨倒閉的窘境。本地的保險公司,大部分的資產都必須投資在大馬,以美國友邦保險為例,該公司90%以上的資產是在大馬,因此,受到母公司影響的風險也相對的比較低。

同時,就算一家保險公司倒閉,以大馬保險領域的規範來看,問題也不會很大,因為國家銀行最終將負責保護投保人。無論如何,若保險公司真的倒閉,仍然會對投保人帶來一些影響,如:索償的期限被迫延張。

目前,一宗索償的案子,如果所有的文件完整,而且保險公司沒有特別的異議,那麼從申請賠償到保險公司實際付款,大約需要1個月的時間。如果保險公司真的倒閉了,那麼整個索償的程序可能就會拉長,無論如何,投保人還是能夠取得賠償。

美國金融體系的危機

2008年9月29日 - 东方理财
作者 - 馬丁沃爾夫(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1990Kdq007k8qby0eH29Enu2Daf9Nn5

現在是戲劇性的時刻。截至9月15日,華爾街5大投行中的3家——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雷曼(Lehman) 和 美林 (Merrill Lynch)——已不再是獨立實體。美國國際集團 (AIG)陷入了嚴重困境。直到最近還被稱作美麗新事物的美國金融體系,正在我們眼前消失。

過去幾周,3件事幫助我認清了這場危機。首先,我重讀了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大作《Stabilizing an Unstable Economy》。其次,我與尊敬的同事和朋友約翰凱(John Kay)一起討論監管的未來。早前,我在維也納舉行的Swift International Banking Operations Seminar上,主持了一個關於這場危機的會議。

後一場討論圍繞4個問題進行。出了什麼問題?最糟糕的時期是否已經過去?金融機構的教訓是什麼?政府的教訓又是什麼?以下是我目前對這些問題的回答。

出了什麼問題?答案很簡單:明斯基是對的。長期的快速增長、低通脹、低利率和宏觀經濟穩定,滋生出自滿情緒和承擔風險的更強意願。穩定會帶來不穩定。和以往一樣,創新——證券化和表外融資等等——在這個故事中佔據了很大篇幅。正如明斯基所警告的那樣,過度信任沒有監管的市場,是一個陷阱。

這是美國過去10年所經歷的浪子歷程。但它並不孤獨。股市和房地產價格泡沫,也影響到歐洲部分國家。不過,這對於英國尤為重要。

最糟糕的時期現在是否已過去?當然沒有。解決如此大規模的過度需要4大過程:膨脹的資產價格回落至可持續的水平;私營行業去槓桿化;認可金融業由此出現的損失;向金融體系注資。讓這一切變得更糟的是,隨著信貸收縮以及財富減少,私營領域需求將垮塌。

政府插手金融體系問題未解

這些過程都遠未結束。一些過程才剛剛開始。特別是,房地產價格仍在下跌,甚至在美國。類似的是,實體經濟的調整(尤其是美國和英國家庭儲蓄率,不可避免的上升),還處於初期。就連信息閉塞的人也知道,結果有多麼不穩定,因此,恐懼在蔓延。銀行間貸款相對於預期官方利率的高利差,就證明了這點。

尚未解決的最大問題是,是否需要政府牽頭對資金不足的金融體系紓困。目前看來,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

在當今世界,政府有4種方法援救這類受危機衝擊的經濟:通過央行提供慷慨的最後貸款者流動性;實行巨額財政赤字,以抵消私營行業轉向財務盈餘的影響;用公共債務取代私人債務,以向資金不足的金融體系注資(通常先進行徹底的國有化);通過通脹侵蝕私人(和公共)債務的價值。如今這些都有可能,唉!甚至包括最後一個。

那麼,金融機構的教訓是什麼呢? 亡羊補牢。

例如,國際金融學院(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Finance)就金融行業應當採取的措施(或者,更好的是,本應採取的措施),撰寫了一份精彩的報告。

報告恰當地將目標指向風險管理(這是場災難)、報酬(異常不負責任)、放款加轉銷(originate-anddistribute)模式(充斥著不負責任和欺詐)等等問題。

毫無疑問,在一段時間內,受到危機傷害的人會認真考慮這些建議。但多年後——20年,如果我們幸運的話,如果政府控制住了危機的影響,不到10年——它將成為古老的歷史。在解除了監管的金融體系中,危機不可避免,就像地質斷裂帶上的地震一樣。只是時間不能確定。

最後,它對政府有什麼啟示?這個問題可分為兩方面:如何對長期監管進行調整;它們手頭現在有多少危機工具可以用。

約翰凱主張,監管必須受到約束。他的論點基於兩個命題:首先,支付體系是核心金融公用事業;其次,監管者無法成功預言大型機構的決定——與監管者相比,這些機構的職員待遇更高,更有動力。

他提出,政府甚至不應裝作能穩定金融體系。相反,他們必須設法「將金融不穩定的後果與實體經濟隔離開來」。他認為,後者可以通過為小額存款,提供保險來實現,為銀行創建一套特別決議制度,使存款保險計劃成為首選債權人。

我認為,約翰的觀點既吸引人又不切合實際。一個有說服力的理由說明了它為什麼不切合實際:在現代經濟裡,政府正確地將金融中介和保險定義為基本公用事業。另一個理由是,保護實體經濟不受信貸體系崩潰的影響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政府不能做出可信的承諾:不再插手金融崩潰。這是至少100年來的金融史給我們的教訓。

唉!加強監管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它注定有缺陷。政府必須採取兩個步驟。

其一,尋求通過簡單的規定來改善整個體系的運作。顯而易見的辦法是反週期性資本要求。

更具爭議的另一個步驟是改變監管心理,不要假設金融機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特別是,必須更多關注各個機構也許看似理性的行為,如果所有機構同時採取這種行為,它就不可能是理性的。比如說,由於價格只會上漲,於是幾乎未經評估,就為房產發放全額貸款,從而為房價泡沫提供了資金。

然而,政府如今還必須自問,當危機結束後,他們目前的所作所為是否會令整個體系更加安全。根據這些標準,不拯救雷曼的決定似乎是正確的。但它同樣有風險,因為我們必須度過危機。讓我們希望,這項決定能解決部分問題,而不會加劇我們面臨的挑戰。我現在對這種良性結果可沒把握。

Friday, September 26, 2008

2008年9月26日的成份

截至今天为止 2008年 9月 26日,这个基金组合分为主要三个部份:

股票投资占了 76.08% ;
信托基金占了 16.97% ;
现金在手占了 6.95% ;

回顾:
截至今天为止 2008年 4月 18日,这个基金组合分为主要三个部份:

股票投资占了 83.2% ;
信托基金占了 15.2% ;
现金在手占了 1.60%

而截至:2008年 6月27日,这个组合的成份是:

股票投资占了 79.3% ;
信托基金占了 13.7% ;
现金在手占了 7.0%;


截至今天为止 2008年 8月 29日,这个基金组合分为主要三个部份:

股票投资占了 73.9% ;
信托基金占了 13.9% ;
现金在手占了 12.2% ;



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滯後效應v.s.通脹趨緩效應

財金術語: 滯後效應v.s.通脹趨緩效應



滯后效應(lagged effect)是指一件事情的影響力,未能即時反映,並經過一段時間后才能彰顯。

舉例油價今日調漲,其他物價不會明日立即應聲上揚,而是逐漸調漲物價,經過一段時間后,油價調漲效應明顯可見。

顧名思義,通脹趨緩效應(disinflationary effect)即指消費價格指數逐漸紓緩,但仍然維持在高水平,如從8.5%,減低至8.3%,再下滑至8.2%的走勢。

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本益比增長率 助掘偏低 優質股

星洲 日報 - 投資廣場 – 投資補習班 – 2008年 9月22日

当大市持续下跌时,即使是绩优股亦难逃一跌,究竟在满地都是‘便宜货’的情况,我们应该根据什麽准则来选股呢?


本栏将介绍 PEG – 本益比增长率,希望能够协助大家寻找估值过低的绩优股。

先为大家介绍本益比 PE ( PRICE – TO – EARNINGS RATIO, 市盈率)作为衡量大市 / 个股的估值;

由于PE 愈低可代表回本期愈短,故此市场上普遍认同,PE 愈低的股份愈值得买。然而,倘若投资者单靠低 PE 金准则来选股,恐怕会错过部分未来盈利高、增长强劲的股份。因为高PE 的股份未必所有都是“物非所值股”,当中不少是以高增长支持高股值的股份。

不过,要衡量股份是否值得买,我们可以透过比较 PEG (PRICE – TO – EARNINGS GROWTH RATIO,本益比增长率),亦即是以公司的盈利增长率来衡量股票的‘便宜’与‘贵’。

PEG 放映估值合理性
PEG是评估公司现时合作相对其增长是否合理的财务指标,不少分析员会透过比较股份之间的PEG来发掘被高估或低估的股票。

有关公式如下:

PEG = PE/纯利增长率 = (股价/每股盈利)/ 纯利增长率

从算式可见,公司的增长率愈高,PEG便会愈低。

市场上普遍会采用1作为估值合理的指标;若PEG等于1,代表公司的盈利增长充分反映在股份估值上(本益比率);若PEG少于1,代表股份估值被低估;大于1则代表估值过高。

预测PEG更具前瞻性

PEG 假设了来年的每股盈利及增长率与今年相若,然而部分公司的增长或会高于,或低于今年,若投资者能运用预期的盈利数据计算出预测PEG,更能得知在未来盈利增长多少的大前提下,股份现实的估值是否合理。

预测PEG = 预测PE / 纯利增长率预测 = (股价/ 预测每股盈利)/ 纯利增长率预测

然而,由于每股盈利与纯利增长率多是由券商预测出来的,数据参差且未必准确,故投资者只宜作参考,不宜尽信。

PEG偏低股份长线回报佳
其实PEG可与PE 互补不足。由于PE只以股份现价盈利两大因素计算,当中未有充分考虑到股份未来增长率潜力。但市场倾向“买股看前景”,即使现时估值较高,但前景两例,他朝也可“咸鱼翻身”。

不同行业亦可比较
PEG在PE上加入盈利增长率这元素,令PE较高的股份,亦有盈利增长快慢作参考指标,令股份估值的合理性更能反映。

即使现时股份的PE较高,只要前景看俏,未来盈利强劲,那麽未来的PE将会降低,届时估值亦会跟随下调。

换言之,只要未来盈利增长强劲(即PEG低),今天被认为估值偏高的股份(PE),或许他朝会成估值合理的绩优股。

PEG低于1长远回报较高
事实上,美国著名投资理财网站《THE MOTLEY FOOL》曾做统计,数据显示PEG低于1 的股份制长远回报远远抛离PEG高于1.5的股份。

在买股前,如先比较股份PEG,将有助投资者避免沽出了PE高但盈利增长强劲的股份,换入PE低但盈利增长缓慢的股份。

此外,PEG还方便投资者比较不同类别的股份。由于各行各业的价值不同,部分行业的股份PE会较其他行业的为高,不同行业股份的PE实难互相比较!

然而,由于PEG以未来盈利增长率作为比较基础,即使是属于不同行业的股份,只要公司的未来盈利增长强劲及现时估值合理(即PEG 偏低)的公司,其投资价值定会较高。

PEG - 本益比增長率

PEG (本益比增長率) 透过 计算 公司的盈利增长率 市盈率 两者的关系,以衡量股票的便宜与贵


  • 若 PEG 等于 1 ,代表公司的盈利增长充分反映在股份估值上 (市盈率);

  • 若 PEG 低于 1, 代表公司估值偏低;

  • 若 PEG 高于 1,即估值偏高

Monday, September 22, 2008

在最悲觀的時點‧找到未來的樂觀

投資廣場 2008-09-22 11:40
http://biz.sinchew-i.com/node/16668

著名的海外基金投資專家約翰坦伯頓認為,投資其實是一場心理戰。


坦伯頓投資法則

1 of 2著名的海外基金投資專家約翰坦伯頓認為,投資其實是一場心理戰,要當個成功的投資人除了會解讀資產負債表、個體經濟工具、察覺公司會計花招等等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人心在想甚麼。

而這樣的懂,最需要的就是異於常人的判斷力。

本書主人翁約翰‧坦伯頓曾經被Money雜誌譽為“世紀最傑出撰股高手”,並有海外基金之神之稱。他在今年7月以95歲高齡因病辭世。本書由坦伯頓爵士的姪孫女洛蘭‧坦伯頓執筆,主要內容在探討坦伯頓的投資策略。以下為本書精華摘要:

我們是甚麼樣的人,有很大一部份是兒時塑造的。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以下簡稱“約翰叔”)對人生、投資和公益慈善抱持的方法,顯然有很大一部份可以追溯於他的童年。約翰叔在田納西州的小鎮溫徹斯特(Winchester)長大成人,他最早學會的美德,主要是節儉、勤勞、好學和恬靜自信。這些美德跟他後來成為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人們在將約翰叔的投資風格分門別類時,常說他是價值型投資人(value investor)。價值型投資人購買特定的資產或物品時,希望支付的價格低於他或她相信的真正價值。這個定義的核心,是簡單卻極重要的假設:一項資產或物品的價格,可能和它的真實價值不同。

在極度悲觀時買進

約翰叔小時候,父親老哈維在溫徹斯特當律師,哈維經常在律師的本業之外,想方設法積攢財富。他經營一座軋棉廠、賣保險、出租住宅、投入農場的土地買賣。

有趣的是,買賣農場的生意,給那時還年幼的約翰叔上了價值投資法的第一課。1920年代,經營農場的收入往往相當有限,所以那些業務經常以失敗收場,接著不幸的是,農場業主被迫清售抵押品。

一般來說,農場喪失贖取權之後,鎮廣場拍賣,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那些農場在廣場拍賣時,老哈維從二樓辦公室的窗戶居高臨下,佔有絕佳的位置,拍賣甚麼和拍賣進度看得一清二楚。

拍賣案件沒人出價時,老哈維會走出辦公室,下樓到廣場,出價買進。遇到這種情況,老哈維通常能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農場。

約翰叔幼時目睹這一手法,可能在心裡埋下第一顆種子,日後茁壯成他那鼎鼎有名的投資方法。他把那種投資方法稱做在“極度悲觀”的時點買進,或者稱之為“極度悲觀原則”。

日後回顧,這些農場竟然吸引不到其他買主上門,可能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在我們一一敘述約翰叔數十年來的基金經理人生涯中表現優異的投資時,會發現全球股票市場上,那些情況可是一而再,再而三重演。

股票市場經常存在一個很大的矛盾:股票價格下跌,或者“跳樓大賤賣”時,聞風而來的買家比較少。相反的,當股票變得比較貴,反而因為人氣旺而吸引更多的買家上門。

約翰叔小小的年紀就看到,一塊有價值的農地,單單只因為沒有其他的買主接手,而不是因為一點價值也沒有,便能用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這件事,終他一生,一直深深烙印在腦海。

風險管理的第一課

觀察另一個人,然後仿效他獲得成功的行動,有時可以給你上寶貴的一課。約翰叔的下一個養成課程,也從他父親而來,不過這一次是因為好運逆轉。

前面說過,約翰叔的父親四處鑽營,做了很多營生。老哈維擁有和經營軋棉廠及保稅棉花倉庫。老哈維是那種“大撈一票”型的人,無時不在尋找下一個發財機會。他曾經大手筆投資紐約和新奧爾良棉花交易所的棉花期貨。約翰叔和他哥哥常常提起一件往事:一天,他們的父親踏進家門說:“孩子,我們發了,我們剛剛在棉花期貨市場賺到你們怎麼想也想不到那麼多的錢,你們這輩子再也不用工作,連你們的孩子、孫子也不用……。”孩子們又叫又跳,但才過幾天,老哈維又進家門,瞅著兒子說:“孩子,我們賠掉了一切;一切都垮了。”

親眼見從有錢的雲端,跌到絕望的深淵,顯然給約翰叔上了風險管理的第一課,也因此瞭解金融市場創造的紙上財富淡如雲煙的事實。約翰叔兒時看到那些事情,無疑促使他打從心底深處崇尚節儉。長大後,他把節儉帶到“藝術”的層次,發揮各種省錢、存錢的創意手法。他發現,儲蓄總是能讓人過著安心和安穩的生活。

專撿便宜貨的高手

約翰叔和第一任妻子婚後不久搬到紐約,展開投資生涯時,便自我約束,收入的一半必須存起來。為了達成這麼高的儲蓄率,他和妻子茱蒂絲(Judity)把它變成玩遊戲。約翰叔和茱蒂絲搬進紐約第一棟沒附家具的公寓時,在報紙上搜尋家具拍賣和房屋出售的消息。等到他們終於買齊家具,五房公寓總共才花25美元(這相當於2006年的351美元左右)。

約翰叔夫婦成了專撿便宜貨的高手,但他們著眼於物超所值,甚於純粹購買便宜東西。約翰叔最得意的一樣交易,是花5美元買原價200美元的一張沙發床。由於經濟仍然籠罩在大蕭條的陰影底下,他們有機會從個人破產和極少買主到場的拍賣會,買到“俗擱大碗”的物品。幾年後,約翰叔和茱蒂絲在長子出生後,喬遷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Englewood)的一棟房子。他們用現金5000美元買下那棟房子,5年後以17000美元轉手。如果你好奇的話,我們就告訴你:這相當於5年內約28%的複利報酬率。我們還沒開始談他的股票投資,就有這樣的成績,可說相當不錯。

約翰叔在這些買賣中,總是堅持一個根本原則:每樣東西都要用現金購買,這樣一來,他們才會“永遠是利息的收受者,不是支付者”。終他一生,這件事非常重要。他沒借過抵押貸款、不曾貸款買車,而且總是有足夠的積蓄度過難關。

撿便宜貨的做法不只侷限於投資。這是約翰叔無所不用的人生哲學,更可說是一種生活風格。觀察約翰叔和茱蒂絲如何不辭辛勞追尋便宜貨,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這和約翰叔在全球各地,不遺餘力搜獵便宜股的過程完全相同。當約翰叔研讀價值線(Value Line)的股票報告、公司申報資料,以及其他的材料,努力尋找便宜股票,這種做法是他老早生根在骨子裡的,也就是買到某種東西,售價低於他心中的真實價值。不管那是一套家具、一棟房子、一支股票,都一樣:尋找便宜貨就是。

星洲日報/投資廣場/國際大班‧2008.09.22

放任資本主義不可信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FAM&NEWS=2UVe07hB00yO8HF50r429xde2uCk217s

2008年9月22日 - 作者 - 何啟斌

百年難見的全球金融海嘯幾乎把美國資本主義給打翻,其領頭羊的幾家著名投資銀行,包括美林、雷曼兄弟、AIG等都蒙受重挫,老命不保。最強的摩根史丹利和高盛也幾乎沉船。

值得留意的是,這些華爾街巨霸個個富可敵國,每間投資銀行價值6000到15000億美元。中國的2萬億美元儲備金只比美林多了一些。單是「兩房」(負責提供房屋貸款的房利美與房地美)的資產都大大超越任何國家的儲備金。

問題不在投資大行「壞管理」或「差業績」。大摩(Morgan Stanley)業績只比上季差3巴仙,高盛還賺,只是少賺,為什麼會這樣?如果不是當局即刻出手打救,美國金融資本主義必蕩然無存。

全球股災橫掃資金市場,香港、中國、南韓、日本都遍地「鮮血」,股民(多為中等階級)幾乎都望天長嘆,對地淚流,資產喪失、儲蓄消失,豈能不失眠?所幸的是,美國當局「救市」,不放任市場自由調製,大力阻止賣空,插手注資,重建機制,令全球反彈,看到天日。東亞股市大飛躍,中國當局出手適時,挽回直沉的局面。

我認為,這次金融海嘯的教訓如下:

(一)從「次貸困境」開始,美國當局低估了其殺傷力。次級貸款只佔房貸不到2巴仙,但處理過程還以「自由市場調製」為主,聯儲局只大幅降息,並未創立新機制來取代「呆爛賬」(如9月19日宣佈那樣)。自由市場「失調」嚴重,令危機蔓延。

低估炒家的殺傷力

(二)忽視了「賣空炒家」的殺傷力。這次美林等大行重挫,和這批炒家有直接關係。摩根史丹利也幾乎失手,其他豈能倖免?當年1998年,賣空炒家,又炒港股港幣和期貨,也幾乎搞垮香港。香港當局有先見之明,大力出手對抗才免破產。

炒家一出手,不管強弱都照殺!我的博士論文所強調的就是以「抗戰」和預防為重點,當時沒有金融理論學者或文獻認同此看法。今年今日他們只能等待「事後孔明」的研究報告來證明我當初的論點。

(三)美國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弱點。雖然歐陸都受到次貸及信貸內危機蹂躪,卻未有如美國的慘劇,理由在當局的調製和不相信市場機制。美國讓對沖基金自由發揮賣空或濫炒。英國早已在60及70年代嘗盡苦頭,英鎊不斷貶值,所以在重要關口即刻凍結賣空。澳洲也已有此安排,即刻下手,救了許多大銀行。

(四)反應遲鈍。美國當局雖然大幅降息來扶市和緩信貸緊境,也即時協助小摩(JP Morgan)收購貝爾斯登及接管「雙房」,卻未採取更激烈措施來調製市場,因為許多「自由放任」迷信者大力反擊。所以證委會,聯儲局都多還「放任」,直到大摩事件,和「現金市場」(Money Market)也開始擠提。

信心全面崩潰時,有些人都不相信手上的鈔票,這才是「金融危機」。如1997/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美國才開始嘗到他們「自由放任」的劣果!

(五)可即刻總動員。美國人了不起的是:在危機當頭,可以團結。這幾天,民主黨和共和黨頭領幾乎一致面對風暴。短短幾天即刻要通過有關草案以法律基礎來解決大部份「Toxic Paper」(「有毒的買賣合約」等值萬億左右)。其速度之快,再度證明了美國人的應變能力。當他們不再迷信「放任」時,可以即刻插手以行政和政策及法律(當然還有大筆鈔票)行動來讓政府調節。這個才是一些半桶水經濟學者要看齊的了。他們學了美國的放任理論,便到全球去兜賣(Peddling),包括諾貝爾經濟得獎者,都把自由放任主義當成「神」!

東亞國應吸取教訓

新興國家包括日本也有許多類似「專家」到處散播自由放任市場的言論。他們迷信市場,篤信自由和更放任,壓根兒不知道今天美國的金融體系的弱點。他們施壓要求中國開放人民幣,說服越南提早資金自由進入,所以搞到今天的大危機。

東亞國家應從美國的金融風暴中留意以下幾點:

(一)銀行家、政府官員及學者是否還要迷信「自由放任市場」?或要有某個程度的政府調製?尤其是貨幣和金融市場?

到今天為止,許多日本經濟學者尚未瞭解日本10多年難振,「資金陷困」的劣勢來自當年(1985年)廣場協議後的安排。他們大多仍舊相信「自由市場」,所以難有作為。

歐元區的先賢早在1969年前便嘗盡了「自由」的痛苦,所以在海牙協議及1989年的馬城協議堅持可以管制資金的條文。今天如果歐元區發生類似美國的慘劇,歐洲央行可以即刻下手「管制資金」。這是「歐元之父」曼德爾等人在創造歐元理論時所建議的。

不過,曼德爾在人民幣開放的言論中忘了這點,所以大力抨擊中國當局,不開放為了要保政權。

(二)人們必要相信「中央調製」。所謂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這次遇到了煞星(賣空炒家),幾乎造成難以復原的傷害,搞不好將重演1929年大蕭條慘劇。

幸好,當年美金以黃金抵押來發行鈔票,所以影響有限。但自1971年以來美金脫離「金本位」,變為「美元」(Fait Money)後,美國政府可以自由多印多發美鈔來挽救。

中央調製中最重要的是「管制資金」。試想當這些對沖資金的「賣空炒家」可以來去自如時,有誰能不受影響?美國的偉大也敵不過這批「炒家」!如果不是多國聯手注資(多印鈔票),美元不是要崩盤了嗎?每個大國都一齊多發鈔票,互銷貶值,才能度過難關。

前諾貝爾得獎主托賓(Tobin)建議對資本課稅的方式是對的。「拋沙入車輪」(Sand in Wheel)可放慢資金流動速度,或資本主義巨輪超速奔馳!偉大的美國資本主義,還要向剛站起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看齊。中國經濟學者,別再迷信美國人的全套方案。絕不要囫圇吞棗,迷信美國的放任資本主義!

鄧普頓十大投資法則之十: 技術分析並非最重要

富蘭克林 鄧普頓十大投資法則之十: 技術分析並非最重要

2008年9月22日 - 东方理财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frU02DU01zz8yjw0jpc92uj28t821gE
 
應該說,技術分析有它的優勢,例如具有很強的客觀性,可以進行量化判斷。

同時根據歷史可以重覆的原理,可以進行統計分析和前瞻性推導,具有較強的邏輯性。

但無庸諱言,技術分析只是所有分析方法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尤其在新興市場中,技術分析方法更是一種相對次要的、輔助性的分析方法,只有當政策面、資金面、基本面等因素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技術面才會發揮階段性作用。

根據中國 A股市場經驗,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影響行情最重要的因素,無疑是政策面的變化,每次行情的重要轉折,往往都和政策面息息相關。

例如 1994年 7月,上證綜指 325點歷史底部以及 2001年 2245點歷史頭部,其轉折的出現都和當時的政策面緊密相關。

但是,由於市場趨勢目前尚無投資工具,投資的真正落腳點還在於具體個股上面,而個股的選擇主要依賴於企業的基本面,如何準確掌握企業基本狀況及動態,關鍵的就是做好實地調研。

通過調研,瞭解企業的真實情況,評估股價高低和未來的發展潛力,最終作出投資建議。

目前,價值投資法,已經成為全球市場普遍遵循的投資方法,在中國A股市場也日益受到投信券商投資者的重視。

因此,做好實地調研,已經成為投資選擇的重要環節,現在一些大券商的研究投信券商,都有數名專門從事公司調研分析的行業研究員,足以說明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分享集: 志在股息错不了

2008/09/22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9&pg=33&ac=885390


一般人买股票,志在争取资本增值,对于股息收入,视为可有可无,根本不予以重视,实在是很大的错误。

股票投资的盈利,来自两方面:

第一, 是资本增值,即股价上升;

第二, 是股息收入。

增值与股息,好比是人的两条腿,要走得远,走得快,必须两脚一前一后,交替向前跨越,如此走法,千里可至。

若全靠资本增值,等如单脚走路,跳跃向前,难以走远。

故购买没有股息的股票,难以久守。股票投资是购买公司的股份,公司赚钱一年比一年多,股份的价值自然一年比一年高,股东根本不必去担心股价不会上升;然而做生意需要时间,一步一步去完成,不可能一蹴即成。

换句话说,赚钱需要时间,绝无捷径可走,作为公司的股东,你必须耐心地守着你的股份,让公司把生意越做越大,盈利也越滚越大,你的股份才会越来越值钱,你的身家才会水涨船高。故股票投资,惟有能守得久,才能获巨利,若要快速致富,等于揠苗助长,后果适得其反。

买股票既然是参股做生意,作为股东,理应将分享红利,放在第一位,若纯粹以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是属本末倒置。

最理想的,是公司不但每年分发红利,而股份的价值,又与日俱增,两者不但可以并存,而且是相辅相成,高股息的股票,往往增值得比较快,购买这类股票的投资者,视为定期存款,购买时就作好长期投资的心理准备,这使他们在股价崩溃时也不惊慌抛售,故在熊市中,此类高息股的跌幅往往不如无息股之大,在此次熊市中,许多高息股如英美烟草(BAT)、安利(Amway)、健力士(Guiness)、雀巢(Nestle)、星狮(F&N)等跌幅有限,可为明证,股市中人称此类股票为“抗跌股”,乃股市之中流砥柱。

高股息抗跌两大理由 :

何以高股息抗跌能力如此之强?理由是:

第一、股东都是稳定的投资者,他们放长线钓大鱼,不重视短期的小利,他们要跟公司一齐成长,他们知道,股市是一个不理智的地方,在熊市中,股价被无知者惊慌抛售,价值被低估,但那是短期的,当股市恢复正常时,股价必然会回升至合理的水平,他不会去担心股价的下跌,因为他知道,百变不离其宗,股价波动不管如何激烈,最终必然回到其真实价值上。

短期来说,价值与价格相差可能很大,长期来说,股价与价值是一致的。

第二、股价跌得越低,股息回酬越高,越值得投资,假设股价在5.00令吉时,周息率(股息回酬巴仙率)为8%(投资1千令吉,每年可得80令吉股息),假如股价跌至2.00令吉0.50令吉的话,周息率高达16%,这么高的周息率,不可能没有人购买。

需知投资基金如公积金局、保险公司、单位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都拥有庞大的资金,不断的寻找投资机会,他们对高股息的好股,虎视眈眈,股价若暴跌,他们不会错过买进的机会,故这类高息股,即使短期下跌,长期必然回升。

明乎此, 散户就应该知道,目前的熊市,提供了一个以合理价格购买高息股的良机,若犹疑不决,一,两年以后,必然后悔!

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股票回購 未必無往不利

東方日報 – 2008年9月21日 賴薇夷专题報導

在低迷的市况中,一些公司通过回购股票的行动,与整体的下跌力量展开抗衡。回购股票虽然能够协助缓和跌势,扶持股价,不过,在市场持续下跌的局势中,这样的做法,对公司本身,对小股东而言,到底是好是环?

忌本末倒置引起利益冲突, 股票回购须谨慎

在大市不断滑落的情况下,许多公司的股价也随之崩塌,因此掀起了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热潮。尽管股票回购能够显示公司对往后发展的信心,并能够为股东带来正面利益。不过,市场人士认为,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出发点是非常关键的,否则将会忌本末倒置,引起利益冲突。

大马股市在内忧外患之下持续重挫,从年初至今,大马股市已经挫跌 31.37%;单在上周(15/9 – 19/9),从‘寄居论’白热化至警方动用内安法令逮捕3个人开始,马股就暴跌了约80点,周四更跌破千点。

在投资者和股东的惊慌抛售下,各大公司的股价皆往下挫。为了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证明管理层对公司前景充满信心,许多公司在认为股价被低估之际,出手力挽狂澜,积极进行回购股票行动。

在股价大跌的情况下,许多大公司积极进行股票回购行动,其中 IOI集团(IOI)、土著联昌(CIMB)以及杨忠礼电力(YTLPOWR)的回购行动最为频密。

从年初至今,这些股项的跌幅甚大。其中,IOI集团的跌幅为48%,股价从1月份的8.60令吉,挫跌至目前4令吉左右;杨忠礼电力的股价则从去年12月的2.70令吉,滑落至目前的1.80令吉左右,跌幅为33%;此外,土著联昌的股价也承受了35%的跌幅,从1月份的12.20令吉,下滑至目前的7.10令吉左右。

股票回购:公司的理财方式

基本上,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购回其发行在市场上一定的数额的股票。

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回购的股票注销,但通常公司都将回购的股票当作库存股保留;而这些股票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但不能计算每股收益以及各收益分配。

同时,库存股可在日后充作其他用途,例如:雇员福利计划、发行行可转换债券,以及派发给股东等,或在公司需要现金时出售。

股票回购是成熟证券市场上,一项常见的资本运作行为;也可被称为公司的理财方式。

改善资本结构 – 稳定公司股价

公司决定回购股票的主要目的包括:

1. 反收购措施;
2. 改善资本结构;
3. 稳定公司股价等等

在国外交易市场,股票回购能够被作为抵抗被收购的措施。当公司回购股票时,市场上的流动减少,收购商的收购难度就会提高。

在大马,改善资本结构及稳定公司的股价则为普遍。在回购了部分的股票之后,将能够减少资金在市场上乱窜;在资本得到充分利用下,每股收益也会提高。

在稳定股价方面,公司股价的过度低估,将有损公司的形象,让消费者认为对公司的产品产生怀疑,投资者也会对公司的营运状况失去信心,这将削弱公司的发展机会。因此,公司在这个时候进行股票回购,就能够支撑公司的股价;在股价逐渐回升时,投资者的信心也将恢复,公司就能够有进一步的配股融资的机会。

当市场人士不断强调公司回购股票的出发点与标准时,有全面计划和周密计算的股票回购,确实能够让公司获得利润,而非只是一味的增加市场信心和烘托股价那麽简单。

当一家公司施行股票回购时,在每股净资产值的改变,及投资者的预期下,促使股价产生变化。

如果公司在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值时进行回购,将引起其股价上涨;

若回购是在净资产值低于股价的情况下进行,但股权融资成本仍高于银行利率。这样的情况是有利可图,除了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还能够提高每股盈利(请参阅以下图表)

公司A:
股本 = 1亿股;
每股净资产值 = 2令吉;
股票回购数额 = 30%(3000万股);
剩余股本 = 7000万股;

状况一:股价低于净资产值
股价 = 1.50令吉;
回购金额 = 3000万 x 1.50 = 4500万;回购后净资产值 = 1亿5500万;
1.55亿 / 7000万 = 2.21;
每股净资产值上升至 2.21令吉

状况二:股价高于净资产值(净资产值低于股价)
股价 = 2.50令吉;
回购金额 ;= 3000万 X 2.50 = 7500万
假设:
- 每年期货贷款利率 = 10%;
- 公司股权融资成本 = 12%;
- 公司每年盈利 = 3000万令吉;
以贷款回购股票偿还750万令吉;
3000万 – 750万 = 2250万(未记税收的公司利润);
2250万 / 7000万 = 0.321 VS 3000万 / 1亿 = 0.3;
每股盈利从之前的0.30令吉,上升至0.321令吉

不过, 如果公司不是在上述两个情况下采取回购行动,除了会使每股盈利下降外,也损害公司胜于的股东利益。

如果回购股票只是稳定股价,以及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手法,这种措施就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适用了。也许短期内股价会上升,但却是暂时的现象,长期来看,其每股盈利将会下滑。
因此,如果公司不是要应付非常状况,基本上没有必要采用股票回购。试问,在无法获得盈利的情况下,回购股票是否还有意义?

认清目的 – 账面亏损不含冤

接受《东商周》访问的市场人士认为,若公司手头上拥有足够的现金,而股价又过分低估的话,进行股票回购是理所当然的;而在股市低迷之际进行股票回购,将为股东和公司本身带来正面的利益。

丰盛资金管理基金经理杨平达表示:
- 股票回购能够重整资本架构;
- 获得融资成本;
- 如果公司认为在市场上的资本偏低,是应该探讨减少多余股票,以平衡公司流动在外的股票。

市场人士认为,在股票回购中的亏损是否值得,就得看公司本身进行回购的目的为何!

鑫资金投资基金经理张国林表示回购股票的先决条件是:
- 公司本身的出发点;
- 公司本身的条件;

如果公司已有庞大贷款,回购股票将增添风险;如果目的只是支撑股价,除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之外,还有欠专业。

基金经理张子敏:回购不一定能够支持股价,还需要看市场的供应与需求状况而定。如果公司大量回购,证明市场上同样出现大量的抛售,因此并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Areca Capital 基金经理黄德明以YTLPOWR为例:
- 目前该公司股价明显偏低;
- 其股价一直都相当有吸引力;
- 由于之前政府向独立发电厂征收暴利税,导致该公司股价大跌;
- 该公司长期以来都在进行股票回购;
- 同时,通过库存的方式回馈股东;
- 该公司的回购行动,反映出其基本面的稳定。

这样的行动是非常合理的。如果只为了支撑股价,则不理智!

以上三家公司的股票回购状况来看, 不断下滑的股价,让它们蒙受不少损失。从8月份开始计算:


IOI:
花费数额 = 1亿5400万;
账面亏损 = 2326万令吉;

CIMB
花费数额 = 4288万;
账面亏损 = 575万令吉;

YTLPOWR
花费数额 = 3;433万
账面亏损 = 28万令吉

对于公司在回购时的亏损,黄德明认为,以长期的角度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实际上,在公司回购部分股票或将其注销之后,市场的流动量将会减少,在公司经营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每股盈利将会提高,股票的价值增加后,就间接的让股东获利,对长期投资者来说,无往不利的。

此外,以现金股息与资本股息回馈股东,在税收上是有差异的。

如果公司以现金派发股息,还必须扣除税务,剩余才是股东最终获得的股息。不过,如果公司在回购股票后,通过库存股派发姑息,除了免于扣税外,所得到的股票价值也变得更高。黄德明说:“股东无需出钱就可以得到更高价值的股票,何乐不为?”

因此,如果公司以防止股东资本流失为出发点,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后,再回馈股东,比起公司派发现金股息来得值得。同时公司的股价在市道好的时候就有回升的可能,届时,公司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在得到额外资金之外后,就能够进行发展计划。从这样的出发点为前提,股票回购就变得有意义了。

公司积极回购股票 – 市场看不一

虽然如此,在公司回购股票的趋势中,看到IOI 以及YTLPOWER 相当卖力。这两家公司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进行回购,这样的情况是否与股票回购的真正意义背道而驰?

抽佣经济符之源认为,不是每一家公司的股票回购,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股票回购是有一定的指南针,必须在一定的价位才进场,而不是频密买进。”

从IOI过去的纪录来看,这对他来说是不专业的举动。他说,就算公司有足够的现金,以回购来累积库存股,但也要有一定的计划,否则等于浪费金钱。他还说,如果是大股东一直在抛售,而公司在每个价位都接货买进的话,就涉及利益冲突,股票回购的目的就发人省思。

不过,杨达平却平反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公司进行股票回购是长期策略,并不是投机买卖。

“股价的波动是无法掌握”一旦公司觉得股价过低,进行回购是合理的,因为他们无法知道股价下来的走势,因此,在每个价位买进并不表示不专业。

话说回来,如果公司漫无目的的买进之后又不动声色,那就另当别论。黄德明则指出,事实上,大股东的公开交易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在上市公司条例里,如果公司有大量股票回购,大股东的抛售将会被限制,否则将触犯法律。除非大股东利用委托人身份进行公开抛售,或私底下出售股票就会出现利益冲突。

“如果公司的企业监管不佳,有害群之马就不得而知了。”黄德明认为,大机构的监管较为严密,理应不会出现这样触法事件,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件。

觀天象占世事(2008年10月)

http://www.blancoage.com/bbsxp/ShowPost.asp?ThreadID=4616
10月裡比較重要的天象,一一敘述如下:

首先在月初到上旬的時候,日海三分、日木四分,某些「頭頭」會有受到刻意包裝、刻意哄抬,以致「聲望日隆」的現象。

這個天象很弔詭,要注意海王星帶有欺騙、蒙混的味道,太陽天秤也是帶有包裝、假仙的成分。聰明的水晶朋友們應知道要「洞察」真相,而不是看媒體的「表象」而已,尤其在經過八、九月的腥風血雨與肅殺之後,更要注意這種刻意營造的動機與目的。

10月最主要的天象就是土星、天王星對衝,這從九月底開始,將持續半年左右,直到明年三月;10月底到11月初的對衝力道最強,對股市產生夾殺作用,會有嚴重下挫的情形。

實話實說,最壞的情形還沒到,因為有木星還在支撐著,等到2008年底、2009年初失去支撐,問題會更嚴重。但到了2009年三月以後,情況會轉好嗎?老實講,並不會,屆時土星無相位,直到2009年11月土星與冥王星刑剋,這是可預見最壞的情況將在這個時間點上發生。

土星、天王星對衝的情況,直接影響的就是房地產、高科技產業、通訊電子業、汽車業等等。敏感的朋友們在八月底、九月初時已經嗅出不對勁的地方了,價格下滑、交易冷清,有的廠商跳票,有的面臨下市,檯面上的許多相關指標股都面臨訂單減少、獲利減少、股票價值下跌的情形。不是唱衰台灣,而是將真實情形報告給大家聽,這樣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即將面臨的是個怎麼樣的處境,才能好好的因應,不要傻傻地跟著口號、假利多或媒體起舞,損失的都將會是自己的啊。

10月初及上旬,股市會有受到雙重因素影響而呈現上揚情形,但還要提醒的就是「逆行中的海王星」,這顆星就是帶有欺騙、哄抬、欺瞞的成分,這會讓股市來到一個虛幻的高點,而且撐不久,下旬到月底後,就是呈現無相位及被天土兩星夾殺的情形,就是會有嚴重下跌的情形。

我們只是及早在一個月前,純粹從星盤上的現象來真實反映給各位朋友知道,然後,聽不聽、或是如何操作,就看各位朋友自己的經驗、手法與智慧了。本篇的意見都是「免費提供」,也都是「僅供參考」而已哦。

再看世人情感在10月裡的發展,從月初到月中,金星天蠍受到木星魔羯、逆行海王星水瓶的激勵,秘密的戀情會在暗中、多角化、多元化地進行著,所謂「亂亂愛」的情形就不是單純的一男一女的戀愛,可能是多人混雜的關係,男男、女女、雙重、多重、亂倫等等,以及比較變態的情形。

但是,激情維持不了多久,下旬到月底就變成苦果,中斷、事情爆坑,到時也會爆發分手潮。提醒,能趁早分手、釐清混亂情絲的還算好哦,要不然等到11月就會變成情殺潮,就要悔不當初了!

在這些事件當中,最要注意的人們包括名模們、約在中上階層的政府官員們、金融業、電子業、傳播界的人們,還有軍警特調界的也有可能爆發醜聞、緋聞,下旬起到11月將是重要的觀察期。
這個月裡,世人最要注意的健康問題包括:腸子、雙腳、腎臟、腰部、生殖系統、神經、經絡系統等等。

由於我們的月刊都要提早一個月作業,所有的預測也都是要提早寫,才能趕得上截稿與印製、寄送的時間,所以也是根本沒有「作弊」的機會。

預測方面,有的準,有的不準,就請參考參考,我們自己多年以來也是一直在觀察、在改進,有長期收看我們月刊的朋友們應該可以瞭解參考價值到哪裡,我們也就不多說了。

八月上旬一項火星處女與天王星雙魚對衝的天象預測,原本是預測腸病毒,結果事件「延遲」了兩週後,台北社子附近發生了10幾起的登革熱,醫界也爆發了有私生子的風波、醫師跳樓的事件。火星掌管「熱症、急症」應無疑義,或許病症名稱以後可以不提。

而火星發生「延遲」作用不是第一次,以後朋友們若有看到對火星的預測,時間誤差上要多給些寬容度。

由於都是提早作業,有許多細節情形或是突發狀況難以掌握,我們也一直持續地用心觀察、注意,把最近的狀況都貼在淳貿水晶網站的「天文地理區」上面。歡迎關心時勢的朋友們能來與我們一起關心天下大事哦!

附註:本專欄的設立是為了從不同的面向解讀每一個月的星象,但因每月影響所及族群不同,篇幅大小亦有異,尚請多多包涵!本預測僅供淳貿客戶內部參考使用。占星師 馬龍 九月03日2008年)

房產致富宜與忌

http://biz.sinchew-i.com/node/16663
財富廣場 2008-09-20 20:04

許多人買房子當作買個家,只求能找個棲息溫暖的空間,讓家人可以天天高枕無憂;有些人買房子卻上了癮,主要是投資回酬非常誘人,而且產業保值又抗通膨,加上目前股市外匯等投資風險大,因此投資產業雖然最保守,不過卻也是最聰明安全的做法。

上期,“產業皇后”梁彩桃分享過去投資往事與經驗,讓人一窺她從懵懂過度至專家身分的歷史。本週她則提供許多投資建議與分析,讓有意投資商業產業人士可了解投資需知,並可避開不必要的風險。

梁彩桃強調,“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同樣地,不管市道好壞,也總有會有賺取誘人回酬的產業。“美國房地產大王川普(Donald John Trump)在次貸虧損充斥的年代,仍可成功以一倍價格脫售產業,誰說一定要經濟好才能賺錢呢?”

首個產業未必是安樂窩

梁彩桃建議,每個人的首個產業不必考量“是否買來住”。她認為,許多人常常會優先考慮以後成家立業後自立門戶問題,因此常常會希望首個產業就是未來安樂窩,直到手上有閑錢才拿來投資。

“其實恰好要相反,目前應該先跟家人住在一起,把錢拿來投資產業,等到擁有穩定的租金收入時才考慮自己的夢想家園,屆時就可利用這些流動資金或當作抵押融資,這才是能一舉兩得。”

她表示,現代人非常幸福,不僅是生活水平提高,銀行借貸情況也改善許多。她透露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時借貸情況不佳,銀行利率不僅超過10%高水平,而且條件非常苛刻,當時也沒有抵押再融資等多元融資產品。

不過,時代不斷進步,外來文化持續衝擊,令國內銀行在面對激烈競爭下也競相推出許多融資產品,而且利率非常誘人,大幅降低欲投資產業的門檻。因此,梁彩桃才希望現代人要善用多元機制,尋找合身的融資配套,才能不斷為自己的資產增值。

由於目前通膨壓力升高,可支配收入不斷減少,面對日益嚴峻的投資環境,令許多投資者對產業投資日趨謹慎,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掉入經濟的火坑中。梁彩桃認為,即使面對嚴苛的經濟挑戰,只要善用策略,四面危機皆能化為商機與轉機。

“經濟陷入危機,也是精明投資的好時機,重點在於能否判斷何謂良機。如果購入或管理產業得當,事實上不僅能安然無恙渡過經濟危機,並可趁機崛起為產業大戶。當然,所有投資都有風險,這個階段學習管理風險非常重要,最好能化風險為動力。”

她以親身經歷舉例。1980年代中期經濟泡沫與1997年7月引發亞洲金融風暴,令東南亞經濟掀起惡性骨牌效應,也拖累產業市場受到嚴重打擊,尤其是經濟結構不健全國家,白象計劃兵敗如山倒,產業停工消息也不絕於耳。

然而,這兩次低潮卻是梁彩桃事業轉機。“我堅信低潮期就是把握優質產業的良機。1997年的金融風暴,很多人都在拋售產業,產業價格很低,我看準當時購買良機,在一些成長潛能龐大地點策略性購入商業產業。

“果然,當市場氣溫好轉時,回酬率也慢慢浮現,這就是投資產業必須具備的前瞻。”

貸款投資有一套

詢及產業泡沫化原因,梁彩桃認為產業為發展過量、發展商製造產業假像、投機買賣過量等都是元兇。

“另外,不動產投資與其他投資領域一樣,存在許多唯利是圖的投機份子,如果不幸遇上黑心仲介,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因而產業投資必須要隨時提高警惕,避免仲介趁機牟利。”

不過,她認為產業出現泡沫化時仍可購進產業,前提是購買對象必須是有素質發展商、已完工及有租戶需求的產業。

“另外,在產業泡沫化投資時,平衡賺幅和貸款期限對產業投資很重要,貸款必須要鎖定利率外,儘量讓租金能應付貸款,最好10個月租金能償還12個月分期付款。”

她表示,即使是有錢人,大多數仍透過貸款融資購買資產。同時,她建議向銀行借貸時儘量“借多”,例如須要融資65%的話,就借貸75%,這樣可以確保手上有多余現金,可用來再投資或當作不時之需。

究竟要借多少錢才算合理?梁彩桃有自己一套計算方式。“首先把每個月可動用資金錢計算出來,再來探聽計劃購買的商業產業週遭的租金情況,把平均數扣除10%,兩者加起來後,再乘上假設銀行可提供的最長借貸期,就大概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

她認為這種計算方式適合投資產業“初哥”,讓心裡有個譜,可避免銀行借貸額過高而支付偏高利息。不過,她強調現在銀行已有專業團隊,可提供不同建議,投資者只要肯清楚說出本身經濟能力與投資目標,銀行相關人員將會提供適中的解決方案。

“因此,許多人可能會煩惱頭期究竟要放多少,我只能說,給越多越好,不過胥視個人的流動資金。同時,儘量把資金拆開多買產業,而不要僅集中投資1間,這才能讓投資回酬加速。”

她舉例,如果擁有50萬資本,她建議把它們拆開,當作兩個產業的頭期。供到一半時,如果產業升值誘人,就可立刻轉售,把賺取的利潤又增購其他產業,這樣就能快速擁有許多產業。

“如果單純只想專心投資一家產業,也不要只買手上資金同等值的產業。例如手上擁有50萬令吉,就應該買250萬令吉產業,把50萬令吉當作頭期,剩下80%透過借貸融資,那麼資本增值就更快。”

她進一步解釋,如果利用50萬令吉現金購買50萬令吉產業,產業升值空間可能只有10%;不過,在國內高級房產仍不斷升值下,250萬令吉房產可能會增值50%,把這些賺益償還貸款後,回酬仍是十分誘人。

深入了解不陷死角

梁彩桃指出,產業需求供應 深受 宏觀微觀 經濟因素影響,微觀因素 包括 產業價格、建築限制、人口成長與遷移、國內就職水平與基建發展等,至於宏觀因素有稅務、收入成長、持有者成本等,這些都實實在在影響產業投資價值。

最重要的是人口成長潛力與就業點,如果該地又列入公共交通發展必要地點,後市價值肯定看好。只要肯耐心守個幾年,投資回酬準看俏。”

她認為在巴生河流域一帶,除了吉隆坡市中心黃金地段外,巴生、蒲種、哥打白沙羅、莎亞南等都是龐大潛在發展地區。雖然如此,她強調並非所有地區都值得投資,每個地區仍有“死角”,因此投資者在購入任何產業前,還得認真研究四周地形與產業設計。

此外,梁彩桃表示,不管景氣好壞,總有一些發展商因財務或運作能力陷困,令發展計劃擱置。“因此,即使在潛力備受看好的地點置產,也必須調查清楚發展商的商譽與交易紀錄,最好還能了解建材、周圍環境與竣工時間等細節,這才能加強投資保障。”

她建議,若計劃購買公寓,稠密度較低地區其實仍屬合理範圍,最重要是確保管理與保安設施良好,擁有多元設備及合適停車場;至於工業產業則最好選擇靠近大路、毗鄰飛機場或商店,同時也必須留意屋頂高度與可調度空間。

至於普通零售店,梁彩桃認為最好選擇周圍有現成商業店屋的產業,留意四周業務類型後,再確保其管理層效率、地點通行無阻與是否擁有充裕停車位等。

她以台灣婚紗街為例。“台北一家婚紗街除了婚紗業外,美容、化妝、理髮等相關行業也林立其中,相關產業集中在同一個區域,有助於發展及提升產業競爭。因此招徠租戶必須考慮其業務性質,這樣才能讓整體產業發揮真正升值效應。

另外,她提醒購買產業時最好選擇熟悉地段,因為掌握其地理位置、交通概況與人口流量等,有助於對該產業的了解,同時也建議減少在發展緩慢地區或農村投資產業。

另類難題也須考量

梁彩桃表示,產業投資的大忌是不要向任何私人組織土地拍賣會競標產業。她認為這樣的拍賣會充滿許多不明朗因素,始終認為投資者應向政府組織競標,以避免落入投機份子的圈套。

“因此,在簽署任何買賣合約時,如有任何不明,一定要請教律師,在律師確保所有條例正確後,才作簽署的決定,不能有絲毫馬虎。”

另外,她認為無論相信與否,產業風水問題不容忽視。“我相信風水會為蓬勃發展的產業增添成功機率。長期以來,風水貫徹在中國傳統建築活動的各個過程,從選址規劃、建築單體、園林小品、室內外裝修設計到施工營造,幾乎無所不在。這裡頭包含天時、地利、人和概念,因此對整體投資價值仍有協調加分作用。”

她以親身例子說明。她曾購買“V”字形的商業單位,結果租戶屢屢經營不到1年就結業。後來聘請風水師探測,才發現該區風水不好,建築結構讓所有商機都無法聚集。風水師甚至笑言能支撐1年已算不錯,後來她就趕緊脫售該單位,並從此對風水深信不疑。

定期檢討回酬更佳

梁彩桃奉勸,投資房地產必須具備以下學問--風險衡量、融資能力、銀行存款與中長期目標,並要分清楚投資目標究竟是要賺取資本升值還是租金,而且每個投資組合必須要每半年衡量一次。

另外,儘管網路發達,她仍提醒不能單憑網絡的資訊來認購產業,尤其價格合理者更可能是投資陷阱。

“有個朋友透過網路在蘇格蘭郊外購買住宅,之後才發現該郊區沒有水電供應等基本設施,根本無法居住。這就好像買了一座夢寐以求的古堡,才發現裡頭不為人知的靈異故事。”她笑言,廉價產業不一定就代表實惠。

另一方面,在認購產業以後,該如何進行產業管理?梁彩桃認為,除了要隨時保持產業吸引力和妥當管理空置單位外,也要善待租戶,與租戶建立良好關係,並且確保商產獲得最大使用和回酬。

“我們得視好的租戶為金,例如許多大型連鎖店,這些是長期的金母雞。這些企業可能會要求更動建築內部設計,通常我會讓他們自由改變架構,前提是他們答應在合約結束後恢復原狀。”她直言。

相反的,面對拖欠租金的租戶,她建議必須儘快採取行動,避免租戶在拖欠數月後逃之夭夭,自己得收拾殘局。

“因此,房東在與租戶建立關係時,也要保持適當距離,以免租戶爬上頭來,經常拖欠房租。”

星洲日報/財富廣場/焦點策劃‧2008.09.20

借貸疑問釐一釐

http://biz.sinchew-i.com/node/16651
財富廣場 2008-09-20 19:36

“借錢”常常給人負面印象,有不少人誤解借錢這回事,特別是在目前利息低企情況下,借錢不單可令不少人減輕短期財務壓力,若拿捏得當,更可用來補抓投資機會。有鑑於此,本期《理債通》針對時下最常見的借錢疑問一一解答,希望這些常識能解惑外,還可趁機協助降低其他債務。

1.我應該選擇哪個貸款計劃?

貸款計劃有“不限用途”和“指定用途”之分,而“借錢的原因”與“個人財政狀況”,是兩個基本考慮因素,借錢人應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選擇相關的計劃。

借錢的原因因人而異,以下是較常見的原因:

●裝修新居
●買車
●交稅
●結婚
●度假
●趁大減價購物
●突發事件
●週轉問題
●進修
●把握投機良機
●購買電器或耐用品

2.如何決定借款額?

借款多少,因人而定。不過銀行或接待機構主要視乎借款人所需要的金額及還款能力。若借款人收入有限,便要量力而為。

一般來說,借款額不應超過借款人的實際需要,還款額最好不要超過借款人每月收入的百分之三十(房屋抵押貸款除外,還款額佔月入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

3.借貸和透支有何分別?

借款金額和還款期都是固定的,利息較低,條件較優惠,特別適合有固定入息的人士。不過,借款人若不肯定自己什麼時候需要用錢,亦不知道實際需要的金額的話,可以向銀行申請可以隨時靈活還款的信貸限額。如以資產作為抵押,更可享有較低的利率。

此外,由於循環備用錢是從借款人使用該筆錢財開始計算利息,可視為臨時應急錢。


有抵押借貸是指借款人在借貸時,以某些資產押給銀行,作為還款的保證。抵押品可以是物業、汽車或存款,但抵押品的價值最少須與借款額相若。

有抵押借貸的優點是比無抵押借貸支付較低的利息,然而借款人若無能力如期還款,放款人可利用借款人抵押的資產來還債。有抵押借貸的利息較低,但借款人要承擔可能失去資產的風險;而無抵押借款的利息相對較高。

你離債務危機有多遠?

當每個月薪水發下來的時候,你或你的家庭給銀行提供房貸、車貸、保險費、信用卡債務等一系列款項之後,所剩下資金是否還足夠自如地分配在儲蓄、保險、投資及生活各方面,而不覺得節衣縮食?

如果以上問題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或你的家庭沒有陷入“債務危机”;不過如果答案是否定,那么這需要注意了,或許你已經被“債務危机”困在陣中;或許,你正在那個黑洞的邊緣徘徊,小心失足!

不要擔心,請拿出一支筆,讓我們一起來計算一個簡單的公式:

每個月金融債務比率=每個月償還家庭債務金額/(家庭總收入-所得稅 -社會保障費-記賬補貼等一系列開銷)×100%

算好了嗎?噓……不用說出來,自己知道就好,最重要是要了解什麼是“月度金融債務比率”。簡單而言,它是衡量一個家庭每月有多少收入需要用來償還債務的比例。這個比例越高,說明還債后剩下的收入越少,反之亦然。

這個數據多少為宜?還是問自己吧。如果一個人每月開銷微乎其微,這個數据高一些也無所謂;如果一個人每天應酬多多,只娛樂應酬就花掉收入的一半,那么這個比例過高就有入不敷出的危機了。況且,這個數据只是一個比例,而非絕對數字,不能說月入10万及“月度金融債務比率”為50%的家庭,過得就不如月入1000及比率為零的家庭過得好。

這里僅關心每個家庭收入的水平區間,看看他們是否能夠使自己的資產良性運轉,進而能否過上至少与收入水平相當的品質生活。雖然“月度金融債務比率”因人而异,但一旦達到60%甚至更高,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其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月還了債務,是不是還能瀟灑自如地生活?自己最清楚,所以,你離“債務危機”有多遠?自己說了算。

星洲日報/財富廣場/理債通‧2008.09.20

本地銀行業料不“中地雷”

http://www.sinchew-i.com/node/44942?tid=5
即時新聞 國內財經 2008-09-19 16:26

(吉隆坡)儘管美國金融地雷處處,全球金融體系“中招”受創,不過大馬的銀行機構投資表現保守,預料不會“踩中地雷”,聯昌研究擔心國內高通膨與全球經濟放緩將衝擊貸款成長,料未來一兩年盈利成長有放緩風險,因此維持銀行股“中和”評級。

美國雷曼兄弟傳出破產驚人消息後,全球金融機構被”雷”擊無數。在次貸風暴下,根據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至今全球銀行已經減記與信貸虧損高達5111億美元,未來並不排除有更多金融機構傳出惡耗,尤其銀行股可能在投資情緒驚慌下,掀起大幅拋售的骨牌效應。。

儘管如此,聯昌認為國內銀行可成功避險,主要是持有美國相關金融機構債券的國內銀行不多,只有馬來亞銀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組)持有約1000萬美元相關債券,佔其股東基金僅0.3%,整體淨利約1%。

由於國內銀行主要業務集中在亞洲,特別是東盟地區,中規模銀行如大馬投資(AMMB,1015,主板金融組)、豐隆銀行(HLBANK,5819,主板金融組)、國貿資本(EONCAP,5266,主板金融組)、艾芬控股(AFFIN,5185,主板金融組)與安聯金融(AFG,2488,主板金融組)等主要專注在本地政府債券與私人債券。

星洲互動‧2008.09.19

買房子該怎麼殺價?

http://biz.sinchew-i.com/node/16662
財富廣場 2008-09-20 20:00

購物時還價或殺價幾乎是許多人購物的定律,無論價格的高低,多數人總是習慣與商家來回議價,即使是微小數字,也能從中獲得一些殺價的樂趣。

買房子的金額高達數十萬至上百萬令吉,似乎更要用力殺價,畢竟一個回合下來少則可省1萬,多則5萬,何樂而不為,到菜市場購買青菜都希望多要一根洋蔥,購買房子怎麼可能不殺價呢?

基本上多數人都會這樣想,但是這樣的想法,是不是一個所謂的不變“定律”?

回歸到殺價的源頭,主要是因為你想購買,然後是想用比較少一點的錢買到手,達到“物超所值”的目的;所以應該要把你是不是真的很想要買下這個單位,當做前提來看待,再決定是否要殺價。

也就是說,如果是真的很想買,即便殺價不成,可能還是會買;如果沒有那麼想買,那就會殺多一點價,產生價格誘因,引發實際購買行動。

由此可見,殺價並非購買的重點,想不想買,甚至買不買得起,才是真正的關鍵。

動心起念想要到買下有關房產,又可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 只有自己很想買;

另一種是, 大家都很想買。

如果僅是自己很想買,欲購的單位不是很熱門,那殺價的空間就會大一些。

這樣的邏輯,用買股票的行為來說明,就會更清楚。當大家搶購某一組別、行情看好的股票時,通常都要用加價才能買到手!

同樣的邏輯,套用在房地產也是如此,即使房地產的價格是百萬或更高。回歸到真正的主題,重點還是在於你想不想買,以及想買的人多或少?

如果你想購買的房地產,位於大家普遍看好的熱門地區,或是房產規劃獲得多數購屋者的認同,那麼,殺價的策略勢必無法派上用場。

凡熱門商品,大家都很想買,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殺價,恐怕還得要加價,才能買得到。

如果是熱門房產,產業發展商商或經紀商一般不會珍惜任何購屋者,因為後面可能還有條件優厚的買主在排隊,一旦按照慣例去殺價或是猶豫,便有可能錯失購買良機。

另外,一些供應較少的地段理想的店面,一般也相當搶手,不少投資者都是帶著支票簿前往訂購,深怕一旦在價格上猶豫,很快就會被其他買家買走。

因此,在購屋或投資房地產前,要先進行市場調查和做好功課,了解該房地產的熱門指數,再來決定價格策略,才是上策;好房子是不等人的,只是一味殺價恐怕無法買到真正的好房子。

星洲日報/財富廣場/地產札記‧2008.09.20

搜羅優質股良機 - 進不進場看風險承擔力

2008-9-20
http://www.chinapress.com.my/topic/business%20weekly04/

“是時候進場了嗎?” 隨著隆綜指在9月18日跌破千點,“進場”是投資者的熱門話題。

馬股今年頭 (2008) 一氣呵成衝上歷史新高水平1516.22點,但好景不常,除了受外圍的三不五時的利空侵襲外,308全國大選后的“副作用”至今仍久久未能痊癒,導致投資者意興闌珊,馬股走勢壓力趨重。

雖然綜指在9月19日重返千點,但在內外利空夾攻下,預計短期內走勢起伏。 分析員說,綜指在1000點上下徘徊,幾乎已近底線,進不進場,由個別投資者的“風險胃口”決定!

綜指在近1000點的水平“硬撐”了兩天,惟週四(9月18日)難逃美國魔掌,一開市即跌破1000點關卡,報993.21點迎市,走勢有如吃了瀉藥,直瀉不停!

這印證早前各行分析員所說:“綜指隨時跌破1000點!”

志必得證券(Jupiter Securities)研究主管馮廷秀回答《中國》提問時指出,1000點以下幾乎到了“谷底”,料將是投資者搜羅優質股的黃金時機。

一分析員向《中國報》指出,馬股走勢起伏跌宕,若此時進場,須視乎投資者可承擔風險的程度倘若尋求低風險投資,投資者必須策劃至少12個月的長線投資,並以高股息的股為目標。

“相反的,若可承受較高的風險,可從馬股內20個市值最大的公司挑選,考量因素包括股價近期跌勢、本益比等。”

他說,由于大型股也是馬股的成分股,因此一旦馬股反彈,大型股將尾隨走高,投資者則可從中獲益。

*** 分析員坦言,馬股下跌空間有多大,沒人可預測。***

儘管大家擔心政治因素對綜指走低的幅度影響擴大,但無論如何何只要投資者有能力承受風險,隨時可進場。

原產品價回升

此外,美國金融業的5大投資銀行倒了3家,如今只剩高盛與摩根士丹利,或最終逃過一劫。 馮廷秀認為,為穩定市場,美國聯邦儲備局已不斷注資緊急援助,相信風波將逐漸平息。

另一方面,早前遭市場炒高的油價,也料將在中期內有望反彈,並帶動原產品價格回揚。 這都是看好市場恢復穩定的主要原因。

他也建議說,如果投資者有意挑選各別股項作投資,可多留意大型藍籌股。



領域首推種植 選股看價值

美股狂風吹起,馬股千點難守,如今股海廉價股比比皆是。 全球市場存有許多不明朗的因素,分析員認為,目前有意投資,最好是以“價值”選股。

但若要以領域區分,種植及以出口為主的公司還是深具投資價值。 他說,原棕油價尾隨油價走低,從每公噸 4000令吉水平跌至 2000令吉,一旦油價反彈,無疑種植股將受益不淺。

“最重要的是許多種植股如IOI集團(IOICORP,1961,主板種植)及森那美(SIME,4197,主板貿易)都是馬股屬一屬二的成分股。”

再者令吉兌美元走勢也節節敗退,這對以出口為主的公司而言是喜訊,尤其是重事橡膠、化學與化工的公司是最大獲益者。

做足分析功課

馮廷秀則對種植股情有獨鐘,他認為,原產品價格料在中期內恢復強勢,尤其看好原棕油。

“如森那美目前的股價已標相當低,加上派高股息,是種植股的首選。”

至于早前備受看好的石油與天然氣股,由于股價波動不大,而且多以外資持股為主,因此與種植股相比略為遜色。

一分析員認為,我國的石油與天然氣發展蓬勃,企業活動未見減少,收益除了受成本壓力影響外,基本上業務穩健,表現一般。

總結一句,目前股場兵荒馬亂,欲投資股市還是回到最基本的概念,即是分析股票,做足功課,因為投資並不是投機。


與區域較量 主要考量本益比

早前種植遭大肆拋售,但原棕油價未來走勢看俏,種植股成為投資新寵兒。 這一年來,全球股市大起大落,直到下半年股市走勢逐漸趨低,週二(9月16日2008)美國金融業惡訊重擊,全球股市可謂雪上加霜,跌得慘不忍睹。

分析員說,相較區域馬股跌勢並不算重,若相較本益比,馬股本益比還是以倍數計算,但區域以挫至低于倍數。

因此,這無形中導致馬股對外資吸引力大幅減少。 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投資者可透過網絡進行電子交易,投資海外股市。 馮廷秀則認為,與區域相比,馬股的投資魅力正處中等。

收益欠吸引力

“本益比及企業收益,是投資股市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他說,目前馬股或區域的本益比處于低水平,因此企業收益才是吸引投資者的關鍵。 但很可惜,馬股的情況有點偏向于低本益比,同時企業收益也欠缺吸引力。


綜指若跌至980點 買盤重視可扶持

目前,馬股投資吸引力相較區域股市,可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馬股開始轉往南探之勢時,海外不少證券行已紛紛下調綜指目標水平。 國內研究行則難以預測綜指有多大的下跌空間,都以支撐水平作為評估綜指的環環關卡。

興業研究技術分析報告指出,一旦綜指再往下探並失守980點關卡,下一道支撐水平將落在920點的支撐點。

“若綜指徘徊在980點之時,可吸引更多趁低吸納的活動,馬股則有望趨揚。”

但如今由于利空籠罩,投資者也多採觀望態度,除非大勢有明顯穩定的跡象,否則帶動買氣甚艱難。

聯昌證券研究分析報告則指出,隨著第 3季企業收益遭下調,不獲看好,該行謹慎看待馬股走勢,並維持全年綜指目標值在 1140點,今年的核心本益比為 11.9倍。

心理水平883點

SJ證券研究分析報告顯示,綜指一旦跌破 984點,下一道支撐水平則落在938點。

僑豐投資研究分析員陳國傑在報告中指出,綜指跌破1000點支撐水平並不出奇,最重要的是下一個883點的心理水平。

企業收益放慢 政治影響兩面看

自馬股走勢節節敗退以來,無論市場分析員或是投資者皆以“海內外因素夾攻”來形容馬股逼不得已的走勢。 但馮廷秀卻認為,政治因素並非最終的罪魁禍首,只不過是外資套利的借口而已。

他說,今年頭馬股交出亮眼成績,其中外資的比例就佔了逾20%以上,如今眼見大勢不妙,就以我國政局不穩為擋箭牌,迅速離場。

“在國際課題上,政治局勢動盪早已是司空見慣的問題,對海外投資者而言絕非新鮮事。”

在他們的分析角度,最重要的是企業收益增長的勁勢已消失。

印泰見慣不慣

另一名分析員則認為,只要我國政治情況沒有發生任何流血事件,一切情況都可統稱為“風平浪靜”的發展,頂多也提影響投資意願。

回顧9月17日2008,部分股市已從前一天的劣勢中回揚,包括政局不穩的泰國及印尼,惟這兩國都得以搭上漲勢列車。

反觀馬股還是持續走低,馮廷秀說,其中原因是因為投資者對向來政治穩定的大馬,有不同期望,因此一旦政局稍不明朗,投資者就會有所顧忌。

但對泰國及印尼卻是家常便飯,並不影響投資意願。

興業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儘管首相阿都拉委任副首相納吉為新財政部長,但卻絲毫無法振興市場。


政局不穩美國慘淡 馬股仍處熊市格局

自雷曼兄弟落難后,美國金融業惡訊料即將平息,接下來經濟增長是關鍵。
早前,隨著我國政治局勢演變加劇,海外證券行已陸續下調綜指全年目標值至低于1000點。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員史帝芬海格指出,大馬政局惡化,並開始損害企業盈利及估值,給予馬股“落后大市”(underweight)評級。

興業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利空揮之不去,馬股依然是處于熊市格局。

防第二波蕭條

馮廷秀則認為,近期內綜指料將遊走介于960點至1040點之間。

但展望馬股前景,除了政治因素影響投資意願外,美國經濟能否健康成長,將會是主導市場走向的最大因素。

他說,美國聯儲局已致力注資挽救劣勢,相信金融市場的危機會解除。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美國會否歷史重演,像1982年般進入蕭條,復甦后再進入第二波蕭條。”

因此,他認為,美國經濟成長數據是關鍵,也是未來影響馬股的最大因素

“道瓊斯”引述券商報導指出,無論是外資或是本地投資者目前都暫避風頭,遠離股海。

“尤其是藍籌、種植及政府概念股都承受沉重賣壓。”

另外,另一分析員說,這兩年來都是大型股在主導馬股的走勢,但相信交投將沉靜好一段日子。

李成家: 一點點哲學預防挫敗

【經濟日報╱鄭秋霜】
http://petersyt.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4462.html &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4482033.shtml


30 年前,剛創業不久的台灣美吾髮公司(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原始公司)董事長李成家,為了事發展亟需資金,不得不去向銀行借錢。

銀行放款襄理看著年輕的李成家,竟語帶諷刺地說:「你既然沒錢,幹嘛學人家開什麼支票?」

這個幾近侮辱的挫敗感,讓李成家當場深受刺激,雖然心裡很火,但為了公司發展,只好隱忍下來,改以正面態度,激勵自己,努力控制情緒。

後來李成家事業有成,有一天和這位襄理在路上相遇,他大老遠就招手大喊「李董」,冷暖差別,讓李成家感觸良多。

李成家出身屏東鄉下,畢業於高雄醫學院藥學系,民國65年代理美國VO5洗髮精起家,並發展自創品牌「美吾髮」系列商品。創業至今32年,打造出員工400人、年營業額50億元的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

創業有成的他,曾獲頒第一屆全國青年創業楷模,還曾出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並在1984年獲得全國十大傑出青年,長期活躍於國內工商團體,算是鄉下小孩出頭天的代表。

量力而為 全力以赴

李成家愛打桌球,參透勝敗乃兵家常事;凡事前瞻準備,也該看淡成敗。

回顧創業歷程,李成家認為自己小挫折不斷,但從未遭遇致命危機。

不曾出現大失敗,可歸功於三個原因:

一, 是正面思考的態度,他很早就把失敗當做家常便飯,善用「自我合理化」的能力;
二, 是量力而為,穩健發展,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三, 是凡事要做前瞻性準備,掌握趨勢,從領先「一點點」到遙遙領先。

李成家從小熱愛桌球,從中領會「勝不驕、敗不餒」的運動員精神,知道球場上不可能有永遠的贏家。參透「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後,自然對好壞成敗,較能淡然處之。

父母期待李成家長大後能當醫生,他果然考上高雄醫學院,只不過,因為幾分之差,與醫學系擦肩而過,考上藥學系。不想讓父母失望的李成家,第一次對自己的課業表現,感到嚴重挫折。

還好他天性樂觀,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調整心情後慢慢找到藥學系的樂趣,並積極參加校社團,在與人互動過程中,了解自己真正的興趣與專長,奠定後來創業經商的基礎。

認識李成家的人,都對他的笑臉迎人、高EQ留下深刻印象。他說,他一直喜愛閱讀勵志、心理學相關書籍,養成樂觀態度和正面的人生觀,這是他最大的資產。例如他曾讀過暢銷書「如何在40歲以前成功」,並照著書中方法實踐,一生受益無窮。

「勵志很重要,有助一個人態度健康。」李成家透露,自行創業前,他曾在美商藥廠當業務員,必須拜訪醫生,很多大牌醫生常常讓他久等。他就一面看書、一面等,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會一輩子都當業務員。後來,他創業成功,這些醫生反而以認識他為榮。

李成家的個性看似溫和,其實愈挫愈勇,別人愈看不起他,他就愈要努力向上。因為他發現,「當別人和你競爭時,會排擠你、打擊你;但等你拉開與他人距離、遙遙領先時,別人就會以(認識)你為榮。」

事在人為 相信自己

自我合理化極致發揮,相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勝固欣然,就算失敗,焉知非福。

李成家養成這些正面態度,有如為遇到挫敗打了「預防針」;他的另一項法寶是善於「自我合理化」,遇到不如意的事,總能一念間就改變想法和命運。

例如,同樣一場演講,有些人會抱怨講者講得很差,但李成家從來不這麼想,因為他認為,只要從中聽到一兩句受用的話,這場演講就有價值了。

李成家當兵時服預備軍官役,抽籤分發到傘兵,很多同袍受訓時大哭,他雖然心中也害怕,但再度發揮自我合理化精神,不斷告訴自己:「別人會,我就會!」他回憶說,從上往下跳,誰不怕?但煩惱有用嗎?沒有用!很多事就是一念間,從正面看,通常就不會鑽牛角尖。

他很有心得地說,自我合理化發揮到極致,就是對未來的事,要相信事在人為,操縱在自己手中,不能把成敗歸諸命運。對於已發生的事,如果無法如願,就要相信 這個結果是對自己最好的,因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強調:「任何事情只要努力過,事後一定會有收穫,只是當時沒有達到目標而已。」

除了處事態度超級正面,李成長也深諳「量力而為」的取捨智慧,進而控管風險,避免失敗。

李成家創業後,向來有「為未來先籌錢」的未雨綢繆態度。換句話說,預知企業某發展計畫需要資金,他就會根據現金流量把錢籌好,再談擴增;如果沒有資金,就調整計畫規模,不要為了硬要投資,而跑三點半籌錢。

商場經營最是無情,「成功九次,最後一次輸,不是贏八次,而是什麼都沒了」。他自認創業32年來,沒有一年虧過錢,重點就在於他強調「穩健」經營,不標榜企業大或成長快,而是每個階段都思考「最適規模」。

不同於很多企業老闆都是完美主義份子,李成家相信,人非聖賢,沒有一個人可以十全十美。因此,他有一套獨創的「80分主義」,推動每一項投資都不好高騖 遠,不急不躁,按部就班一步步推動,先掌握關鍵性的80分,立於不敗之地後,再往上加分,以「先求不敗,而後求勝」,杜絕發生大起大落的悲劇。

掌握關鍵 贏得先機

此刻領先一小步,就是將來一大步;事先做好準備,拉開自己與失敗的距離。

李成家說,經營企業一定要穩健,想要一下子就達到100分,極可能因擴充太快而失速、失控,導致悲慘下場;而且100分若來的太快、太容易,也可能讓人不懂得珍惜成果。

但如果先掌握關鍵80分,先站穩這個立足點,再思考如何獲得剩下的20分,就能至少擁有80分,就算將來沒有得到百分之百的成功,成績至少會在一般水準以上。因此,經營事業,「最適化」比求大、求快更重要。

凡事預做前瞻性準備,以便掌握趨勢,不讓機會溜走,並從領先對手、同儕一點點,到遙遙領先,也能拉開自己與失敗的距離。李成家強調:「失敗學的重點,應在於防範失敗。」這有賴於事先做好準備、掌握潮流趨勢。

外人看李成家參加很多工商社團,卻鮮少人知道,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看完六份報紙,了解最新訊息,8點就到公司上班,掌握重點管理。

在他心目中,一流主管具前瞻性,防範失敗於未然,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讓團隊可以平安無事,完成組織交付的目標任務;二流主管雖無法準確掌握趨勢,但遇到問題,可以找出解決之道;三流主管則無法預測趨勢變化,且遇到問題束手無策。

李成家還有一個「一點點哲學」。他相信領先同輩一小步,就是將來一大步,起跑點一領先,就可能一路領先。領先一點點、早到一點點、忍耐一點點,都是從「一點點哲學」延伸而得的領悟。

所以,他大學四年就訂閱經濟日報,領先同學先懂商業知識,也為自己從商先行舖路;初入職場就拿兩個月薪水,買了一台當時算是奢侈品的答錄機,因此取得VO5代理權商機;而且與人開會,他一定早到一點點,寧可等人,也不讓自己看來匆忙失措。

實踐「一點點哲學」,讓李成家遠離失敗。他認為,小事做好,才能成就大事,連小事都能慎重做好的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成功。尤其現代人都具備應有的知識,能學以致用,做得出來才是真本領。李成家女兒小時候的家庭作業寫道:「我爸爸說養成好習慣,就是財產。」讓他感到很欣慰。

他建議年輕人,多努力一點點,多忍耐一點點,多學習一點點,尤其很多人不能忍耐,常常小不忍而亂大謀,造成覆水難收的遺憾。就像當年他受到銀行襄理的諷刺,如果不能忍下來,後果可能是借不到錢,對公司不利。

「多忍耐一點點最重要,因為人一生氣就代表失敗。」他認為,抱怨是弱者的表現,因為強者會找方法、不抱怨;而且人一生氣常失去理智,頭腦思考變差,重大決策就會失準,失敗隨之而來。

李成家也慎選與不愛抱怨、樂觀的人為伍。他認為,領導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必須永保樂觀,否則遇到困難挑戰,團隊士氣未戰就崩解,因此「在美吾華企業,沒有一個幹部是悲觀的」。

處處都在「學做人」的歷練,更讓李成家免於掉入失敗深淵。

在商場打滾30多年,李成家看過太多錦上添花的事,雪中送炭卻少之又少。唯獨有一次,有位企業人士因公司擴充太快導致周轉危機,但因為他平日為人厚道、做人成功,商場友人紛紛解囊相助,幫助他重振江山。他東山再起後,也信守承諾還清債務。這讓李成家深刻體會:「做事失敗還可以重來,做人失敗卻不能重來。」

對很多無法坦然看待失敗的年輕人,李成家建議,每個人都應該有「天生我材必有用」、「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正面思考,隨時告訴自己,如果我A不如人,B一定要贏人家。就像他大學沒有考上醫學系,就改念藥學;念了藥學,不想走研究路線,就往企業發展。如此「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一定要轉出來,不要坐以待斃」。

李成家認為,人生遇到挫折的機會很多,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克服人生的低潮。當年他在藥廠當業務,常會受客戶的氣,回公司後他就整理客戶資料卡,透過機械化、事務性的工作,讓自己調整心情,學習駕馭情感,而不被情感所駕馭。

對李成家而言,成功是身心健康平衡,若只求事業成功,棄家庭、健康不顧,是沒有意義的。但成功沒有捷徑,只有減少錯誤,才能遠離失敗,他表示,人生都是代價換來的,從失敗記取教訓,代價太高,最好是能用較少代價去換取教訓。

李成家參加社團最大的收穫是,可借重人家成功的經驗,不要重蹈別人失敗的覆轍。他見過很多創業楷模挪長期資金支應短期使用,種下失敗的種子,也有好友一同創業後來拆夥,這些都讓他引以為惕。

「成功往往在艱難時,失敗往往在得意時。」很多創業楷模最後仍以失敗收場,讓他深覺成功時應提防昏頭,要時時盤點自己的人脈及資金,回歸基本面,專心專業,才能擁有優勢競爭力。

美吾華從創業第一年至今,歷經四、五個景氣循環,雖然也曾遇到發展瓶頸,但從未虧過錢,主因在於「掌握趨勢,穩健開創」。

「別人的眼睛是自己的鏡子。」從一個屏東鄉下小孩,到工商團體領導人、總統府國策顧問,李成家始終告訴自己:當別人看不起自己時,不要洩氣,而是要爭氣,要更奮發圖強;當別人肯定、稱讚自己時,也不要自滿,高興得昏了頭。這正是他遠離失敗、迎向成功之道。

【2008/08/21 經濟日報】

Saturday, September 20, 2008

數國央行聯手救市消息激勵 10大天王領

數國央行聯手救市消息激勵 10大天王領漲,綜指回揚

2008年9月20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LBZ&NEWS=22EZ0Q2j0e7o8wtE0ilZ9Mqh2Jek0ezk
 
(吉隆坡19日訊)週四重挫滑破1000點大關以下的吉隆坡綜合指數,週五在數國中央銀行聯手維護金融市場的消息激勵下大幅回彈,雖然大市全面回揚,但反彈的主力,主要仍來自大型指數成份股。

吉隆坡綜合指數週五大漲34.04點,這相當於3.43%的漲幅,全日以1025.7點掛收。

從馬股週五的升跌股項比例來看,馬股的上揚雖屬全面性,但若從個別指數來分析,便可看出大型股是今日反彈的主要功臣。

週五共有469只股上揚、僅150只股下滑,全日總成交量表現不錯,達到5億8518萬4300股。

總的來說,雖然馬股呈現整體上揚的狀況,然而,綜合指數成份股的升幅,仍比一般的二、三線股項來得高。

推動綜指在週五揚升的首3只股項,分別是國家能源(TENAGA,5347,主板貿服股)、馬電訊國際(TMI,6888,主板貿服股)以及IOI集團(IOICORP,1961,主板種植股)。

這3只股項分別上揚0.65令吉、0.60令吉以及0.28令吉,令綜指分別上揚5.22點、4.18點以及3.19點,合計12.59點,佔綜指總漲幅(34.04點)的36.9%。

多數成份股收復失地

若把推動綜指週五上揚的10大功臣股都計算在內,這10大「天王」在週五的股價漲幅,便致使綜指急升24.55點,佔綜指全日漲幅的72%,因此,說綜指成份股是推動週五馬股反彈的功臣並不為過。

除了以上3只大型股之外,其他7只推動綜指揚升的股項為:土著聯昌(致使綜指上揚3.13點)、森那美(2.79點)、雲頂(1.65點)、大眾銀行(1.31點)、興業資本(1.12點)、阿馬證券(1.06點)及楊忠禮機構(0.908點)。

此外,馬股的其他指數,也反映出週五的反彈,主要依賴大型股,例如:富時大馬大型30指數取得149.98點,或2.4%的進賬,遠比只取得70.51點,或1%漲幅的富時大馬中型70指數,及上揚125.37點,或1.56%的富時大馬小資本股指數來得標青。

從表現上來看,大多數的綜指成份股都成功收復週四的失地,包括了面對沉重賣壓的種植股項。

在熱門股排行榜裡高居榜首的IOI集團,急揚0.28令吉,至4.34令吉,便是一例。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08

綜指失守千點 緊握現金靜觀其變

更新: September 18, 2008 21:03

綜指失守千點 緊握現金靜觀其變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8-09-19&sec=business&art=0919bs01.txt

報導:顏曉淇

(吉隆坡18日訊)引爆全球金融市場地雷的野火再肆虐,吹向摧毀馬股用近2年光陰堆砌起的千點堡壘;人心惶惶之際,投資者更用力緊握套現后鈔票,但高喊“撿便宜好時機”的也不乏其人!

看著綜指從今年1月11日的高峰1516點回落,馬股估值也日愈誘人,只是市場憂慮未來“比現在惡劣環境還更要糟糕百倍”的狀況再浮現,因此按捺著蠢蠢欲動的心,保持場外觀望的投資態度。

輝立資金管理總執行長洪國興向《中國報》指出,綜指900到950點區域擁有相當強的扶持力量,“有膽量有資金”的投資者不妨趁機進場分批累積股票。

不過,他強調投資者得作好長期持有的心理準備,或需要2到3年才能盼得碩果。

“短期內,不排除綜指還有下跌空間,主張高風險高回酬的投資者,要有繼續買的膽!”

大馬股票經紀人協會(PERSAMA)會長黃峋理回應說,商業觀念較強和熟悉國內資本市場運作的副首相納吉入主財政部,並受委為國庫控股(Khazanah)署理主席,意味著可直接參與市場,對股市和金融市場而言是正面的。

此外,加上美國金融毒瘤療程近尾聲,下跌空間收小,因此馬股短期有望回揚,是購股良機。

風暴狂掃全球

“投資者不妨留意政企相關概念股及特定藍籌股。”

另一方面,主張暫避風頭的一派認為,金融動盪衝擊難以估計,風暴像似無止境的狂掃全球,投資者乖乖暫避風頭方為上策。

交易商補充,在如此糟糕市況下,最好的選擇莫過于緊握現金,這也是目前投資趨勢。

外資落荒而逃,國內政局更趨緊繃,手持現金最穩當,現在是“現金為王”!

交易商說:“沒人願意硬接往下墜的刀子(never try to catch a falling knife),短期內投資者最好退場觀望”。


財金術語: 下墜刀子

美國華爾街名句never try to catch a falling knife,有者譯為“別硬接正往下墜的刀子”或“別逢低承接”,意指別試圖承接股價正急速滑落或長期走下坡的股票,除非“見底”,否則仍有繼續下探的可能,這是投資的不衰準則。

2008年9月18 日 – 綜合指數沒有了一千點.



今天是個非常值得紀錄下來的日子.
在2006年11月10日, 綜合指數終於站穩在1000點的關口;
在2008年9月18日, 綜合指數終於跌破1000點的關口, 收在991.66點.

我突然間興起, 想要算算, 從8月29日至今天, 我的股票投資組合到底是跌了多少巴仙, 抑或是有昇呢?

結算出來的結果是:
下降了1.25% (8月20日至9月18 日, 有投入1千4百多來購買股票);
如果沒有算那投入的1千4百多, 總共是跌了 4.84%.

不知道我那跌得慘不忍睹的大眾信託基金組合, 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在8月28日至9月17日, 總共跌了2.36% ( 這期間總共加額了700塊 ); 如果沒有加額的話, 是跌了11.69%.


Average down 在跌市是有一定的作用性, 前提是:
1. 自己本身要有閒錢, 不要拿吃飯錢來補洞;
2. 投資的對象是一個值得加額的公司 / 基金.

但是, 面對狂風暴浪的時候, 一定會有腳發抖, 手顫抖的時刻, 信心動搖的時刻. 要怎樣處理呢?
簡單之際, 就是不要加額 / 加注 + 認哉 + 認輸 + 全面退場 ( 或者部份退場 ).

這樣拿回一些本錢, 痛苦傷心一陣子, 心情就不會被每天股市的波動影響, 身體都會健康一點.

當然退場後, 就要利用休息的這段日子, 好好地 ‘修習’, 弄明白為甚麼輸錢, 順便繼續地存錢, 留待東山再起的那一日.

Monday, September 15, 2008

可怜的大股东

分享集: 可怜的大股东 2008/09/15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9&pg=33&ac=883193

假如你翻阅上市公司的年报有关股东的资料的话,你会发现,尽管一家公司的股东人数,由1千名(上市条例规定不得少过1千人)至数万名不等,但90%以上所持之股数都很小,由数股至十数万股不等,绝大部份的股票是操在10%或更少的大股东手中,他们都上榜“30名最大股东”名单内。

上市条例对大股东的定义为持有5%以上股权的人,而在大股东中,真正控制公司的,是拥有控制性股权的股东,他们拥有的股权,由30%、40%至60%、70%不等,但不能超过75%,本文所指的,就是此类大股东。

大股东给人的印象是高高在上,在社会上地位崇高,在公司内呼风唤雨,威风八面,实际的情况也是如此。不过,这不等于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实际上,在很多方面,他们是受到很多条例的约束的。

这些约束,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来自监管机构,尤其是证券监督委员会,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和公司注册官。


由于一小部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滥用上市的便利,损害了投资大众的利益,为了保护投资者,证券监管机构不但制定种种条例,以约束大股东的行为,同时还不断的监视股市的操作,以确保股票交易在公平及公开的情况下进行。

小股东勇于维护权益

另一方面,大股东面对的压力,是来自小股东,包括维护小股东权益的组织在内。

现在的小股东,已不如从前那么温驯,随着知识水准的不断提高,他们已更了解自己的权益,也更勇于维护本身的权益。

监管机构和小股东,都对大股东的所作所为,虎视眈眈,大股东在采取任何涉及股东利益的措施之前,就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受到两方面的“夹攻”,故大股东的行动,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自由。

从上市公司在年报上都特别提到“投资者公关”(IR)公司越来越多,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尤其是大股东,已越来越重视股东及投资界的看法,主动设法改善跟小股东及投资界的关系。

小股东买卖股票谁也管不了,大股东当然也有权脱售股权,却必须及时公布脱售的数目,而投资界对于大股东的售股行动,极为重视,往往以此作为买进或卖出的参考,故大股东脱售(或买进更多),都小心翼翼,不如小股东那么潇洒。

大股东大量售股,常被解释为对公司前途缺乏信心,往往对股价产生负面的影响,金务大(Gamuda)的大股东脱售部份股权,股价应声而跌,至今仍欲振乏力,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大股东的私人公司,如果与上市公司有业务上的来往,都必须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

上市公司若作重大的投资,也必须得到股东点头,才能进行。若有关投资与大股东有关,需交给小股东去投票决定,大股东不能投票,大股东必须看小股东的脸色行事,这可说是小股东最威水的时刻。为了争取小股东的支持,大股东需雇用顾问,以说服小股东支持有关提案——费用当然由上市公司支付。

小股东即使只持有一股,也有权出席常年股东大会,并且有权向大股东询问公司的事务。一些小股东,对公司的业务,一窍不通,所提出的是不关痛痒的小问题,坐在台上的拥有数亿股的大股东,也不得不洗耳恭听,有时小股东故意刁难,或是纠缠不清,大股东也不得不忍气吞声,还要声平气和地回答。我一向同情小股东,认为他们是可怜的,但当我在股东大会上目睹上述情况,心里就不禁要说:“可怜的大股东”。

小股东可以将资金分散至数家公司,但大股东通常是把资金,孤注一掷,投注在他所控制的公司,当公司出问题时,小股东只损失了一小部份,大股东却全军覆没,你说谁最可怜?

一家公司的股数可能多达数亿股,大股东持有一半,往往多达2、3亿股。

导致股价下跌的,多数是惊慌失措的小股东,他们抛售10万、8万股,股价可能已下挫50仙,小股东亏损数万,大股东损失上亿,面对这种情形,大股东也无可奈何,所以,主宰股市的,与其说是大股东,毋宁说是小股东。

大股东真可怜!

財務自由的迷思-有錢不等於財務自由(下)

理財迷思:財務自由的迷思-有錢不等於財務自由(下)

2008年9月15日 - 东方理财
作者 - 黃凱順(ISI理財培訓機構)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mG30U970Y2b8SN70e4y9vT4185Y57ZW

同樣的道理,擁有過百間的產業與財務自由又有什麼關係?難道說要達到財務自由,就非要有過百間的產業不可,或有過百間產業之人,就肯定財務自由嗎?

假如有人聽了這些「專家」的話,就興致勃勃的依樣畫葫蘆,回到去就積極的開始「收集」房地產,那你想會有什麼後果?說起來當然容易,可是有多少人有能力,講買就買?你以為是買模型產業?就算是模型產業,要購買過百間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更何況是真實的房地產投資呢?還好,「專家」也「順便」告訴了我們一個絕佳的方法---那就是往銀行去借錢,以小本作大投資!

如果投資產業只是這麼簡單的話,市場上就不會有這麼多等著拍賣的房地產了。有些人出手作第一間產業投資就撞到滿鼻子灰,甚至傾家蕩產都不夠賠了,還說什麼過百間?房地產投資是極度講究眼光獨到、策略用對、方法正確等的投資真功夫,絕不是以量取勝的把戲。

也許這時候你會說:「假如跟的人也學足真功夫,投資過百間的產業有什麼不好?」

這時我只有說:「假如你『學足功夫』,那就大大的恭喜你咯!」

但請別告訴我,只靠「假如」就可以投資百多間產業,而且全部是要用現錢購買的!若不是用現錢買的話,買了這麼多產業,賺了這麼多錢(這只是假如)然後又要付上這麼多分期付款加利息(這是肯定的),你除了替銀行做工,賺了個風險之外,也許只有賺到一個「桔」字了。

有錢人未必財務自由

當然你還可以告訴我,「假如」我挨過若干年,貸款付清後,還不是好漢一條嗎?你這個「假如」也挺有道理的,只是我想多問一句,當時你已「貴庚」了呢?會不會走到人生的一半,還來不及享福,就已經先「走」一步了呢?

到今天為止,還是有很多人(當然包括一些「專家」)一直都無法認清財務自由的真諦。許多人總愛把「有錢」和「財務自由」混為一體,總以為一個有錢的人就肯定有巷財務自由,而要達到財務自由就必須要很有錢。然而,到底多少錢才算是有錢呢?難道麥可積遜還不能稱得上有錢嗎?世界上有多少個人能與他相比?然而他可稱得上財務自由嗎?每當提到麥可,我都為他感到有點欠意,為何每次總是以他來做比喻。無奈,除他以外,我的確很難找到大家都很熟悉又很瞭解他狀況的「好朋友」!

也許有人會說,麥可的個案是因為他不會管理,並不是每個有錢人都不會理財。

好!非常好,我就是要聽到這樣的回應,因為這表示我們已經進入狀況,並瞭解財務自由(或經濟獨立)的關鍵是在管理這一環了。話又說回頭,你認為房地產容易管理嗎?目前我只有區區幾項房地產投資,除了偶而有一些問題以外,還算應付得來,可是再增多幾項投資,我就不敢講我還能勝任了。如果你說我「水皮」或能力差,我必須承認。然而,我也很想知道,在這世界上還有多少個人能一口氣管理過百項的房地產投資,同時又可以輕鬆過日子的?

也許你會告訴我說:「成立一間房地產管理公司不就行了嗎?」當然我也想得到,可是,這間公司也還不是一樣要管理嗎?恐怕到時候只是轉行---由你原本的行業轉到房地業管理,而不是想像中的經濟獨立;你的生活狀況, 只不過是有財務而沒自由!當然你也許還有很多論點要與我爭辯……

我只是由衷的想告訴大家:「別被數字沖昏了頭腦!如果別人要有過百項的房地產才能財務自由,而你只有一、兩項的投資就心懷感恩,照樣是財務自由。你想,最終誰能更享有真正的自由?」

鄧普頓十大投資法則之九: 金子通常埋在沙礫下面

富蘭克林 鄧普頓十大投資法則之九: 金子通常埋在沙礫下面

2008年9月15日 - 东方理财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vm700Pd0NDH8MJb050d9D091T9l5HyR
 
這一法則是告誡大家不要被表面印像所迷惑,要善於發現在平庸表面下的閃亮個體,善於挖掘並把握他們。

坦率地說,這個命題帶有很強的哲學含義,主要是闡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不一致性,因為我們的認識實踐中,所得到的總體印像往往是多個個體的簡單平均。就像學校裡的考試有時候會算一個班級的平均分數,雖然這個平均分數可能會不很理想,但其中也會有一些相當優秀的成績,只是他們被偏低的平均分所掩蓋了。

同樣,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限於我們的認識局限,往往對某一地區和某一市場只有一個相對模糊的總體印像,而缺乏更加深入的瞭解和分析,但其中卻往往隱含了一些高成長的企業。

因此,作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要善於沙裡淘金,發現有潛力的公司。其實,資本市場的投資,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辨證性,只要你不是買在絕對低點,拋在絕對高點,都會引來深深的後悔,但不久隨著市場的轉變,你又破涕為笑了。

如以地區為例,1998年以前,俄羅斯的總體經濟不佳,出現了高通脹、高失業等現像。以此來看,他好像並不是一個適合投資的國家。

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該國轉型的過程中,仍蘊含著許多的高獲利契機,如國營企業的私有化,使得有關的投資目標具有很高的成長潛力。在此情勢下,通過「由下而上」的投資策略,可以掌握獲利契機。

Monday, September 8, 2008

分享集: 优劣股何以各走极端?

2008/09/08 -南洋商报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9&pg=33&ac=881044

假如你细读各报股票行情版的话,你一定会发现,在将近一千家上市公司中,股价的差异很大,由30、40令吉到3、5仙不等。

这种股价各走极端的现象,在70、80年代很少见到。那时即使公司亏蚀,股价也能站在30、50仙,因为那时盛行“后门上市”,即使公司的资产已亏光,但单单上市地位,仍有人愿意出价2000到3000万令吉加以收购控制,然后高价将私人的产业注入公司,以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所以,那个时候,股价跌至3、5仙仍无人问津的情况,很少出现。

到了80年代末期,当局发现,一些别有居心的企业界败类,藉着“后门上市”,将一些没有价值,或是估值过高的资产,以换股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这些资产,并没有为公司带来预期的盈利。这些企业败类,只不过是利用上市的便利,炒高股价,以牟暴利,并非有意拯救失败的公司。这就说明了失败的上市公司,被注入资产后,仍无法起死回生的原因。

为了保护投资大众的利益,遏制企业败类损人利己的劣行,政府当局立法控制“借壳上市”的行为,挂牌公司的上市地位,再也不值钱。

在金融风暴发生以来,股市监管单位,决定将亏蚀殆尽,无法起死回生的上市公司,从股市除牌,上市地位根本就一文不值。

除牌股票变废纸

投资大众知道,不符合上市条例的公司有被除牌的危险,除牌之后,股票变成废纸。所以,他们对于有可能被除牌的公司,敬而远之,这就解释了,何以股价跌至3、5仙,仍无人问津的原因。

上市地位不值钱,只是失败公司股价跌至3、5仙的原因之一。以下是另一些导致劣股股价不振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大马的资本市场,已逐步的走向先进国家的路线。在先进国家,例如美国,股票投资者,超过50%购买单位信托,直接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在下降中,对股市影响最大的,不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而是投资基金--单位信托。美国有超过5000家单位信托,基金所持股票,动辄以数百亿、数千亿美元计,他们的一举一动,对股市举足轻重。

近年来,大马的单位信托事业,成长迅速,而且在不断膨胀中,这些基金,雇有专才,管理他们的股票组合。他们不断的在寻找值得投资的股票。问题是,在大马的近千家上市公司中,业绩表现良好,受基金青睐的股票,只不过20%、30%,其他70%、80%,根本就不值得他们投资。

单位信托基金越来越大,对优质股票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优秀公司难找,他们在收购了优质股之后,就不肯轻易脱售。如此一来,优质股票变成奇货可居,优质股一旦暴跌,基金就会乘机吸购,优质股的跌幅,不如劣质股那么惨,原因在此。

估值过高会下跌

当然,在一个如目前的熊市中,优质股也会下跌,但优质股之下跌,是因为价值被高估,藉股市下跌而下调至更合理的水平,并非因为公司业务出现问题,只要公司业绩继续上升,股价就有希望回升,投资者仍有希望回本。

劣股的下跌,一方面是因为股市下跌,另一方面,而且更严重的,是公司业绩走下坡。除非公司业绩有改善,高价买进此类股票的投资者,很难回本。

在单位信托基金对优质股需求殷切,而股市中优质股供应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优质股将长期站稳高价,劣股因无人问津,必然长期不振。第二板许多劣股长期气息奄奄,可为明证。

第二个原因:大马投资大众对股票的认识和知识,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重视公司的业绩表现,对于长期没有业绩表现的股票,弃之如敝履。更多人觉醒,投机不可能致富,要致富,必须买好股作长期投资。对优质股需求日增,也是优质股股价高企不落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原因:国际热钱的购买对象,基本上也是集中在票源多的好股,故好股永远有人买,劣股则长期无人问津。

差距会继续扩大

纵观以上原因,我们可以达致一个结论:优劣股股价各走极端的现象,不但将持续下去,而且差距会继续扩大。

明乎此,散户要在股市赚钱,除了购买好股之外,别无他途。

鄧普頓十大投資法則之八: 瞭解遊戲規則

富蘭克林鄧普頓十大投資法則之八: 瞭解遊戲規則-進入投資市場的前提

2008年9月8日 - 东方理财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8J507Gr0QVt87m605l39OAS08vm8MWt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市場,有著各不相同的市場制度和交易規則,這是因為各個市場有著各不相同的市場基礎和人文環境。

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在進場之前,首先要事先瞭解各國的交易投信券商和各項制度,正所謂適者生存。

想一想,如果你連遊戲規則都還不瞭解,又怎麼可能獲得盈利呢?

這個原則,尤其適用於新興國家和新興市場,因為對他們而言,雖然有著強烈的發展願望,但是他們的制度大多僅有歐美成熟市場的雛形、法律規章不完善,而且遊戲規則多變,對於資訊掌握不充份的投資者而言,無疑具有很大的風險。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一個人坐在一輛高速前進,卻制動不靈的汽車當中,不時出現的大幅搖擺,其所面臨的風險不言而喻。

因此,對於一個想要掌握新興市場高爆發潛力的投資者而言,做好充份的前期調查和可行性分析,是至關重要的,它是其他投資分析和評估的一個前置性程序。

當然,如果普通投資者無法做到這一點,而又想參與市場,可以進行間接投資、選擇具有充份資訊、專家代為操作和管理的新興市場共同基金進行投資。

抄底時機尚早(下): 新興市場貿易 推動下一輪經濟榮景

2008年9月8日 - 东方理财 - 作者 - 謝國忠(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1Ig0T580rTv802g0cb99I91024H81hV

美國貨幣政策意味著美元疲軟時代到來。如果資產以市場出清價格定價,美國金融機構可能全面崩潰。

通過信貸違約互換,金融機構被綁在一起,一個倒下,整體都會跟著破產。美聯儲可能被迫救援每個機構。

印鈔票成了美聯儲資金來源方式。如此大規模的金融虧損貨幣化,使得美元供給大規模增加。因此,美元將會持續疲軟很多年。

當然,它不會直線下降。其他國家的壞消息會讓美元不時反彈一些。

這就是為什麼大宗商品價格將保持上揚走勢,稀有金屬價格可能很快會創新高。主要動力是貨幣量增長,而非弱勢美元。貨幣最終會變成價格。它會先流到供給和需求彈性都相對缺乏的商品和服務部門。

大宗商品和糧食價格上揚,起初因為它們的需求和供給都缺乏彈性,至少在短期是這樣。製造業商品和其他服務會因為成本推動而發生價格上漲。最終,工人要求彌補通脹損失,工資開始上漲。

許多著名經濟學家,例如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ieldstein)認為,工資不會隨著通脹上漲,因為美國、日本和許多主要經濟體的工會組織比較鬆散。這種觀點有點天真。只要有需求,工會組織就會出現。在過去20年裡,經合組織國家經歷了通脹向下和增長強勁的局面。

工人們不需要保衛他們在增長這塊「蛋糕」中的份額。

當通脹侵蝕了他們份額,工人們就有動力團結起來。甚至在香港這個自由市場,工會已經成功地為一些行業的工人們通過談判提高工資,彌補通脹高企帶來的損失。

全球範圍內,工會可能很快會重新強大起來,前提是增發的貨幣已經反映到通脹水平裡。但是,只要央行繼續印鈔票,也就是說,只要央行保持利率低於通脹率,通脹就仍會居高不下。而且假設工人們不要求工資上漲是不現實的,因為其他東西都在漲價。

2009年,全球經濟將經歷一次衰退。全球衰退的定義是增長率下跌到2.5%以下。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可能為3.5%,2009年這一速度可能大約為2%。相比2008年全球通脹率5.5%的水平,2009年全球通脹水平可能上升到6.5%。2009年比2008年更可能出現滯脹。

2009年以後,美國、歐洲和日本會持續高通脹低增長的局面,也就是說,滯脹會困擾它們多年。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增加彼此之間的貿易量來跳出滯脹陷阱。特別是,出口製造業商品的新興市場國家和出口石油等資源的新興市場國家之間貿易增加,會幫助它們重新獲得增長動力,並抵抗通脹。

出口資源的新興市場國家因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揚,而增加了在世界經濟中的收入份額。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僅石油出口每年就給它們帶來1.5兆美元收入,這是整個新興市場GDP的1/10。只要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容忍真實利率為負,它們收入增長就會持續。這項收入是新興市場保持需求旺盛的基石。

新興市場「領跑」

出口製造業商品的新興市場國家一直與發達國家進行貿易,從低勞動成本中受益。現在,這種貿易模式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發達國家房價下跌,需求萎縮,同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製造成本上漲。它們需要重新定位貿易夥伴,轉向那些出口能源的新興市場國家,因為這些國家手中有錢。當然,貿易產品結構會重新調整,來滿足新的消費者,這個過程要持續幾年。

下一次經濟增長會以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新貿易開頭。與發達國家的貿易減少後,新興市場國家會緊縮貨幣,堅挺幣值,抗擊通脹。貿易好轉和貨幣堅挺是出現下一輪牛市的必要條件。

如果新興市場國家之間通過貿易等方式,刺激經濟增長,那會使發達國家更加滯漲。因為它們的貨幣相對於新興市場國家會出現貶值,而新興市場國家繁榮會使得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

學者們已經開始討論這輪經濟下滑會是V型、U型、W型還是L型。我認為很可能是L型,在低谷徘徊很久。

上述討論是為了分析抄底時機做些鋪墊。現在,全世界的投資者非常焦急,他們是否錯過這次抄底。主權財富基金已經參與了虧損的金融機構的資本重組。在上一次金融危機中,只有第三輪資本重組是盈利的。眼下,這輪危機的資產價格還沒有觸底。股票市場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才能探底,房地產市場要到2010年末。現在抄底尚早。

更何況,當市場下滑到底部,會在低位徘徊很久。像1999年和2003年那樣迅速復元的概率非常低。我相信,觸底之後,股市會在低位徘徊一年,而樓市則要兩年。因此,市場觸底後投資者不必著急,有足夠的時間去設計投資組合,享受下一輪增長的收益。

目前的經濟下滑只是個開端。下滑的趨勢至少還會持續到明年。當市場觸底,全球經濟依然持續蕭條一年,發達國家可能更久。下一輪經濟繁榮的希望,是新興市場國家間貿易的騰飛。

Wednesday, September 3, 2008

2008年8月29日的成份

截至今天为止 2008年 8月 29日,这个基金组合分为主要三个部份:

股票投资占了 73.9% ;
信托基金占了 13.9% ;
现金在手占了 12.2% ;

- 信托基金的 % 减少,最主要的因素是---- 跌咯!(*** 冒汗中***)
- 现金在手的 % 增加,主要的原因是卖了点股票。外围的气氛以及国内的政治气氛都不是很好!
- 有钱在手,都是最好。但是,一定要常提醒自己不要乱花钱!

回顾:
截至今天为止 2008年 4月 18日,这个基金组合分为主要三个部份:

股票投资占了 83.2% ;
信托基金占了 15.2% ;
现金在手占了 1.60%

而截至:2008年 6月27日,这个组合的成份是:

股票投资占了 79.3% ;
信托基金占了 13.7% ;
现金在手占了 7.0%;

Monday, September 1, 2008

抄底時機尚早 (待續)

2008年9月1日- 东方理财
作者 - 謝國忠(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iTu03N40No78nQn00669jF40B7N16r3

股票、債券和房產依然處於熊市,它們需要一年才能觸底;觸底之後,也不會立刻恢復元氣。

一年前,以美聯儲局援救華爾街為標誌,信貸危機拉開了序幕。一年過去了,這場危機何時結束依然遙遙無期。主要金融機構已經報告了約5000億美元(約1.6兆令吉)的損失,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它們能否存活下來一直是個疑問。

不過,經濟運行狀況卻比我預期要好。在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下,美國避免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2008年上半年,歐洲和日本也同樣避免了一次衰退。但是,通脹卻高於我的預期。美國核心CPI超過5%、歐元區4%、日本3%、新興市場平均通脹達到兩位數。全球通脹率現在為5.5%左右,創過去25年最高。

各國經濟暫未衰退,並且通脹高企,其中存在一定關係。各國央行將經濟增長的地位,放在了治理通脹前面。通過頻繁地注入流動性來拯救市場,央行行長們阻止金融市場出清,也就是說,推遲金融危機的經濟影響。因此,經濟增長才能如此出乎意料地好。另一方面,正如我2007年8月預測的那樣,注入流動性會推高大宗商品的價格。按近期峰值計算,比起一年前,油價翻了一番,米價漲了2倍。雖然美國商品研究局商品期貨價格指數(CRB指數)近期下降17%,但是,仍比2007年8月的水平高出50%。

危機繼續蔓延

現在情況發生怎樣的變化呢?首先,這場由房價下跌導致的金融危機將會持續下去。全球金融機構可能僅報告了實際損失的一半。本應用來沖減負債的資產,仍躺在資產負債表上,誰也不知道它們到底值多少錢。只要中央銀行堅持給這些面臨困境的金融機構提供財務支持,它們就沒有動力變賣資產,確認損失。因此,金融危機會慢騰騰地持續著,不時爆發一次,引發市場震盪。

其次,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經濟影響會變得更加明顯。日本已出現負增長,美國可能會出現負增長,歐洲經濟很可能大幅放緩。東亞國家會依賴製造業商品出口拉動增長,同時也會受需求疲軟和油價上揚的衝擊,它們的經濟增長也會大幅放緩。這輪放緩的原因有信貸緊縮抑制投資、貿易增速放緩,和房價下跌的「負財富效應」。

最後,受經濟放緩影響的第二輪金融危機即將開始。除了與房地產相關的槓桿融資,這種融資方式已經擴大到了信用卡貸款、商貿融資和槓桿收購等領域。隨著經濟放緩和失業率上升,收入增長會放慢,這將導致有高槓桿的企業和家庭違約。而金融機構不但有大量房地產行業的證券化資產,在其他高槓桿領域也有大量的證券化資產和衍生品。未來形勢不容樂觀。

一些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報告損失,這些損失是因為持有信貸債務(credit debts)造成的。這僅是個開頭。美國失業率比一年前僅上升1%,未來還會上升2%或更多。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製造業的失業率,也只是剛剛開始上揚。

除了投行,其他行業還未出現重大的破產事件。在過去5年裡,私募股權基金(PE)兼併了許多公司,價值上兆美元,大多數通過發債融資。它們的生意有很高的資本負債率。如果業務下滑,PE很可能會瀕於破產。過去5年裡,私募業繁榮是因為發債融資成本低(房地產行業也有同樣的情況)。未來,我認為,私募行業將發生重大危機。

例如,汽車行業的債務問題已初露端倪。由於油價猛漲、房價下跌,汽車需求在世界範圍內縮減。由於汽車製造有較高的固定成本,如果銷售量減少,汽車製造商會遭遇大面積虧損。如果汽車製造商同時還有較多債務,它們還很可能會破產。

其中,美國的汽車製造商最容易受到影響。

它們通過金融方面的激勵措施,推動大型汽車銷售。高油價和信貸危機,正在破壞這個商業模式。汽車金融業也陷入了困境。美國政府很快會被迫對其汽車製造業伸出援手。

滯脹仍然是主要趨勢。只有那些出口石油的國家經濟仍將繁榮。依賴製造業商品出口的新興市場國家,要受到成本高企和需求疲軟的困擾。這些因素使得它們離滯脹更近一步。過去一個月裡,商品的價格大幅下降。CRB指數從近期峰值跌落17%。其中,石油價格從近期每桶147美元峰值下跌20%。許多分析師認為,下跌原因是市場擔憂需求疲軟。但是,需求疲軟已經持續了好久,也沒有阻止油價從2007年8月的水平翻了兩番,漲到每桶147美元。進一步說,商品價格仍然很高,CRB指數還是高於此前的峰值。

近期,調整的動因應該是歐元兌美元出現貶值。自次貸危機開始,市場一直推高歐元,因為相信歐洲央行為控制歐元區通脹,會持續提高利率,而不像美聯儲局那樣將金融穩定優先於治理通脹。近期歐元區的一些經濟指標不理想,動搖了市場對歐洲央行加息能力的信心。因此,市場對歐洲央行政策的重新定價,導致了歐元貶值。

危機伊始,主流交易策略是做空金融資產,做多大宗商品,做空美元。我們無法得到精確數據,到底有多少錢撲在相關交易上。當歐元貶值,交易員會買入美元,平掉美元空倉,同時也會變動大宗商品和金融產品的頭寸。例如,美國金融股從近期低谷反彈1/3,但並不是真正因為這些股票盈利能力改善了,而是因為交易員採用了技術性交易策略。

交易員採用「大宗商品多頭、美元空頭」組合的理由是,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計價,當美元貶值,大宗商品價格會上升。但是,當通脹無處不在時,即使美元穩定,大宗商品價格也會上升。更何況,我相信,美元只是短暫堅挺。出現這種短暫堅挺,是因為其他國家的經濟走勢被看淡,而不是美國被看好。當歐元區的壞消息完全反映在價格中,焦點會重新集中在美國黯淡的經濟走勢。

(待續)

鄧普頓十大投資法則之七:資產淨值,是投資決策有效依據

富蘭克林鄧普頓十大投資法則之七:資產淨值,是投資決策有效依據

2008年9月1日- 东方理财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Uz20A2C08qM8CVK0Eo49cAQ0lt916tH
 
投資是有風險的,而風險和收益又是相輔相成的,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風險越小收益越低。

那麼我們在投資時,除了要考察企業的經營團隊,要運用「FELT」方法進行分析和評估以外,「資產淨值」也是我們進行投資決策的一個有效依據。

所謂「資產淨值」,是指投資對像(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價值減去總負債所得的淨值,除以企業發行在外的總股本,如果這一數值高於當前股價,說明股價處於價值低估狀態,未來具有上漲潛力,值得投資,反之,則是價值高估,沒有投資價值。

相對保守的估值法

資產淨值的估值法, 本質上還是Fair(合理股價)的一種方式,即通過股價和淨值比較,尋找價值發現。

之所以用資產淨值,主要是以防萬一,萬一企業經營出現問題,被實施清盤的話,其實物資產還能維持在我買入的價格以上,確保投資不會出現重大損失,因此,這是一種相對保守的估值方法。

使用這種方法,需要注意兩個前提,一是資產評估一定要客觀、準確,如果評估失真,淨值不實,一旦清盤可能就無法實現原先資產淨值。

其對策是可以邀請多家評估投信券商進行評估,盡量採用公允價格進行衡量。

二是以實物資產的評估為主,對品牌、商譽等無形資產盡量不要考慮,因為無形資產的波動性、不確定性很大,容易帶來投資風險

理財迷思:聰明人用別人的錢賺錢,投資房地產,以小錢賺大錢?(下):槓桿效應 可致富也會引禍

理財迷思:聰明人用別人的錢賺錢,投資房地產,以小錢賺大錢?(下):槓桿效應 可致富也會引禍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6ES0kCH0FZA8xs10k189IbW0L5p1MyS

2008年9月1日 - 东方理财
作者 - 黃凱順(ISI理財培訓機構)

許多「專家」強調:要以小錢賺大錢,就應該投資於房地產,投資房地產,以區區的20%甚至10%的成本,就可以獲得80%甚至90%的貸款,充份的發揮以小錢賺大錢的槓桿效應。

當你想通過借貸,以槓桿的原理,多倍增加你的潛在回酬的當兒,也許那些「專家」忘記了告訴你,其實你也同樣的以槓桿的原理,多倍增加了你潛在的風險。

曾經有一位學員(當然有類似情況的學員並不止這一位)在98年經濟風暴之前,抱著這樣的理念向銀行大量借貸,一口氣在汝來新鎮(Bandar Baru Nilai)和武吉柏倫東(Bukit Beruntung)兩地買下了5間店屋(我想熟悉這兩個地方的人都知道,事隔十多年,當地的產業還是大量丟空)。他打著如意算盤,原以為這一次大展身手過後,就可以大賺特賺,等待坐享其成的他,沒想到一等就等了十多年。

如今,他不但把自己畢生的血汗錢賠上,同時,還必須把自己接下來15年的青春獻上給銀行,每個月必須「安分守己」的把收入送入銀行。

最痛心的是,15年後「大功告成」之際,他並不是功德圓滿而進入經濟獨立的狀況,而只是僅僅脫離債務糾纏的日子。15年過後,才能再一次「重頭再來」!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15年?遇上這些事,只有深受其害的人才能深深體會:一個錯誤的觀念,所換回的代價未免太沉重了。

再說,充份發揮槓桿的原理來賺取數倍的租金收入,誰都可以算得到,我們暫且拋開投資的風險,假設你是一個非常資深,完全掌握投資策略,懂得如何物色最佳產業的人(其實這種人也的確不易找)。

仍有不可預測的風險

倘若你的投資目的是要通過產業租金,賺取投資收入(passive income)的話,雖然通過貸款,充份發揮槓桿效應能讓你賺取更可觀的收入,但是你一邊廂收取更多的租金,另一邊廂卻要支付分期付款,除了為銀行打免費工,你還能得到什麼呢?

更何況若暫時租不出或租戶跟你耍太極,幾期不交租給你,分期付款又由誰來承擔呢?

也許你會說,只要我「挨」過分期付款的期限,若干年後,我不就可以收取淨租金了嗎?是的,你一點也沒有錯,但這要看你是否能在「挨」過那漫長的分期付款後,還有年歲來享用你的收入咯!

總結來說,凡事都一體兩面,沒有事情是絕對的,假如你期望更大的回酬,你也必須要準備付出更大的代價。

每當我在講堂上談到有關產業投資這環節的時候,我的學員們往往喜歡爭問哪一種投資法(現錢或是借貸)最好?我總是告訴他們說:只有你最清楚你要的是什麼,也只有你最明白自己的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度。

只是我還想再一次提醒你:

1)投資房地產的關鍵不在於你能借多少錢,而是你精不精通產業投資;

2)每當你嘗試以槓桿效應增加你的投資回酬時,別忘了,你也在以同樣的原理增加了你的風險。

如果你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投資房地產」和「以小錢賺大錢」還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