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7, 2009

马航又要钱了

经济眼:马航又要钱了●陈金阙
2009/12/24 6:27:16 PM
●陈金阙


正当国防部战机引擎失窃,5000万丑闻越闹越大,马航也开始她的翻身计划,再次寻求股东的支持,发行附加股以自救。有了战机丑闻,之前又有另一间航运公司的假账风波,马航的小股东真的是非常担心公司的钱不懂哪里去了,更不知道是否所托非人,以致于有一而再、再而三的筹资计划出现。

话说回来,马航烧钱的速度确实是非常快。大家如果不善忘的话,在2007年,马航才刚刚要求股东注资完毕,还没过两年,又钱不够用了。马航近来的筹资计划,首见于07年一月。那时拜空降首席执行员拿督依德利斯加拉(Idris Jala, 即目前推动政府转型计划的首相署不管部长)英明领导之下,业绩亏损已经收窄,适时要求股东拔刀相助,让公司回去正确赚钱轨道,正是时候。结果当时的附加股及优先股,总共筹获了逾15亿令吉。钱筹到了,又恰逢经济起飞,07财政年大唱丰收,股东也盼到了久违的股息。

燃油护盘引发恶果

没想到08年一个形势逆转,油价大起大落,为马航护盘的专家老猫烧须,犯了很大的错误。08年在风风雨雨中,勉强有惊无险的获得盈利;直到09年首季,燃油护盘的恶果终于引爆,马航一下子掉入深渊,列为PN17受困公司。在这时,公司掌舵拿督依德利斯却应首相之邀,“功成身退”,出任不管部长去了。虽然其副手拿督东姑阿兹米立刻替上,但眼看业绩继续恶化下去,就已知她支撑不了多久,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了。

果然,在短短两年内,马航又再发行附加股,这回狮子开大口,再次问股东要27亿令吉。不过,笔者认为,这回筹款,只是暂时帮马航脱困,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原因是马航计划在未来5年耗资175亿令吉购买25架新飞机,区区27亿令吉,只是维持营运成本都大有问题了,到时资金枯竭时,难道再来第三次筹资吗?

股东最苦进退两难

所幸该公司有份量极重的国库、大马航空公司、公积金局等作后盾,不然此类集资计划早已胎死腹中。由于政府相关机构控制马航超过90%,不管是基于面子问题或是国家利益,政府都会确保马航得以度过难关,因此预料这回仍然是命带贵人,绝处逢生。苦的是股东们,加注投资嘛,似乎可以找到更好的股票;不买这附加股,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股权被稀释,真是为难。

早先成为马航优先股的股东,这回的确是有苦说不出。08年还有拿个3仙的利息,09年至今利息毫无动静,却横里杀出个新的附加股,不知到对未来(优先)股息有什么影响。附加股的建议会影响优先股的条例吗,尚不得而知。希望两年后届满,公司可以遵守承诺,全额赎回,而不是资金短缺,悉数转换。这些优先股股东,特别怀念拿督依德利斯有在,畅叙他的宏图大计的日子。

政府转型计划

经济眼:政府转型计划 ●陈金阙
2009/12/21 5:16:59 AM
●陈金阙 财务规划者


国人虽然乐意给政府一个机会,但普遍不看好政府的执行力,如何挽回国人的信心,就看政府如何有诚意的去执行转型计划,而不是再一次纸上谈兵。

政府转型计划开放日,是上星期隆市的热门话题。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这回降尊纡贵来和普罗百姓亲善交流,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人民提供宝贵的意见。

笔者这回因事没在隆市参于其盛,只能在新闻上略阅一二,若有所失,盖百闻不如一见,报章读到的省略版或修饰版总比不上身历其境的全面、震撼及有爆炸性,真希望政府能把开放日的问答环节放上网,让不能出席的人民也有机会一览热心爱国人士的忧虑,以集思广益。

振兴计划非新鲜事

可以说,政府对口号式,或指标式的计划书特别情有独钟,历届政府皆提倡了五花八门的振兴计划。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2020大马先进国了,一句口号已经涵盖了未来三四十年的发展。

除此之外,现在这六大国家关键成效领域,并非什么新鲜事,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而已。所以,相关官员只要打开旧档案,稍加修改,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交差了事。这就是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1566工作小时),1120人共同鉴定了240个关键表现指标(KPI)。

有专人计算,这其中涉及的,已超过千万令吉,冷饭重炒热,价值不菲。况且,有心存侥幸者,抱着看你(纳吉和负责的部长)怎么办的心态,洋洋一本重叠叠的计划书,就算你有三头六臂,也要花上许多时间来审阅,到最后敲案执行,可能历时经日,说不定大选也过了。他有恃无恐,到时东窗事发,最多不过是谴责两句,不致于打破铁饭碗。就是这种故且的心态,积习已久,造成发展改革的最大障碍。

官员被与会者难倒

幸好,这回纳吉吸取前朝失败的经验,在整个计划中加入了不少新的环节,让官员不能偷懒。其中这对话交流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因为往往执行官员和人民的期待,是有距离的。这比如公司和股东,公司的重要计划,必须得到股东的祝福,执行起来才无后顾之忧,所以才有股东大会或特大之举。不过,官员往往忘了他们(公司)和股东(人民)的关系,反而选择性的认为他们是老板,对人民的投诉视若无睹,这才出现了下情不能上达的问题。

这一次开放日,欣见官员也会被与会者难倒,支吾以对,原来他们也有这一天。从来只有人民在政府部门像球似的被踢来踢去,系统故障或不属该部门掌辖是最常听到的官式回答。在这里,既没有系统故障,也不能乱答不,媒体报道也虎视眈眈,稍有差池,则群起而攻之。所以,信口雌黄说“私人保安系统是有钱人越来越多” 的官员,马上就触动与会者的神经,大加鞭鞑,是为一例。

纳吉还要特别关注另一点,就是执行力的加强。所谓有奖必有罚,如何制定一份褒贬体制,是刻不容缓的。最好是纳入独立民选委员或社会德高望重人士参与意见,有如独立董事一般;再成立监督团体(如小股东监督委员会),定期举行公开会话,这才贯彻还政于民的概念。

国人虽然乐意给政府一个机会,但普遍不看好政府的执行力,如何挽回国人的信心,就看政府如何有诚意的去执行转型计划,而不是再一次纸上谈兵。此事关乎国运,非同小可,大家可不能像对待亚航和维珍的口水战,以看热闹的心情看两位首席执行员如何搞宣传博出位,输了无伤大雅,赢了换君一笑。

Sunday, December 13, 2009

经济眼:久盼不来的股息

经济眼:久盼不来的股息
2009/12/13 6:06:20 PM
●陈金阙

http://www.nanyang.com/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109246&SID=29&CID=25

先问您一些问题:1)公司每个季度都派股息,偶而一季不派,可以原谅吗?2)两季不派,可以原谅吗?3)整年不派,可以原谅吗?

一些人可能能够接受(1)和(2)的结果,如果是(3)发生了,而且业绩不变,他们就会怨怼,在股东大会发炮了。这和股东们在把股票分类是有关系的。其中一个简单的二分法就是成长股和收益股。

成长股呢,因为公司极速发展,所有现金都用在公司的成长方面了,要派股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股东也乐于见股价上涨,抵消股息收益的减少。一般上建筑股是属于这一类型。

相反的,收益股是公司发展到了一个程度,已是业务上的饱和点,不需要太多资本开销,这时便会把多余的收益回馈股东,许多消费股属于这一类型。

提早派息回酬更高

上星期谈及的云顶大马,近几年已由高成长股变成高收益股,董事局如果要维持公司的高成长,就有必要为公司拟定下一个成长目标。不然也是时候转型为高收益股了。以一年净现金流入25仙为准,要派个10仙20仙并不是问题,股息回酬也就有5-7%了。

同一时间,也有一间公司让人等到颈都长了,千顾万盼,今年的股息就是不要来。我所说的就是另一间博彩公司,成功多多。成功多多第二季度业务刚出炉,还是一般不过不失,唯一失去的,就是每季一定报到的股息了。追查之下,原来是小股东摆了乌龙。

根据公司撰文解释,原来公司在今年7月已经迫不及待派了19仙的初期股息,比去年的13仙还多。此外,公司还慷慨的发放股票为股息,计有30.5仙。才第一季度,就派了49.5仙,比去年整年的29仙还多呢!下来两季不派,怎能怪公司呢?

小股东还是要怪公司:其一,公司多年来都采取每季派息的方式,曾有股东献议每半年派息一次,以节省开销。当时的董事局反应是公司对这每季派息的方式感到很舒适。正当股东适应了,也要感到舒适时,董事局又找到更舒适的方法了,真叫人疲于奔命,无法适从。

其二,小股东是很健忘的,也是很贪心的,您看,还不到半年的事,小股东已经在埋怨没股息收了,得了便宜还卖乖。

退休的小股东埋怨过了,下来就担心了。照公司这番解释,那岂不是下半年的股息也没着落?当初还以为公司忽然变大方了,如今半年已过,股息也花光了,下半年如果也不派息了,岂不要过穷日子了?而且,公司喜欢就一季派完,喜欢就分四次来派,根本没办法和小股东互动,难道找不到比他更好更稳定的股票吗?

派息政策应该透明

所以,一般股东选择收益股,股息政策稳定是最重要的。如果有所改变,必须及早说明,这样股东才有对策。收益型的投资者都不喜欢他的投资没有预知性的。

成功多多如果要改变每季派息的政策,应该以透明方式进行,而不是和股东玩捉迷藏,让股东一再有所期待,继而失去信心,这是兵家大忌。他的劲敌万能,近来推出的新玩意儿大受欢迎,业绩有盖过多多之势,而母公司马化控股也口口声声要加强股息回酬。

压力之下,借问一声,多多先生,下一季要派息吗?再下一季,要派息吗?

经济眼:云顶大马的现金

http://www.nanyang.com/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108678&sID=29&cID=25


经济眼:云顶大马的现金 ●陈金阙
2009/12/11 7:03:25 PM
●陈金阙 财务规划者

不管经济好或坏,一间公司能够保有净现金的地位,是颇让股东感到安心又骄傲的。虽然有些人争议,觉得公司总该有些借贷,才算更有效的应用资金,不过,大体上,拥有净现金,并不是一种罪过,如果以个人来看,相信每个人都会选择“无债一身轻”。

以此类推,公司操作正常,生意有盈余,现金足够抵消贷款,大家该高兴还来不及。只不过,拥有太多现金,也是蛮头疼的。

利用交易漏洞

云顶大马近来的相关人士交易引人猜疑,虽然涉及数目不大(以小股东来说,其实是不小),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行动,难免惹人诟病。

该公司去年11月宣布以25亿令吉收购美国沃克数字,引起大众关注,股价急挫10%,市场的反应即时表达了对相关人士交易极不欢迎。比起来,这一次的交易规模大同小异,约为22亿令吉,不过,大股东一再应用相关人士交易的漏洞,已触动小股东的神经,破坏了该公司的印象。所谓漏洞,是只要相关人士交易的金额不超过5%股东基金,就不需股东特大批准。

相关人士交易一向都是非常敏感的,常常被解释为大股东因利之便,为自己谋求更佳利益,历年来一直都在股东大会中引起激烈辩论,稍有差池,就成为小股东猛烈攻击之处。

云顶大马的小股东频密关注公司走向,主要原因是公司现金太多了。由于公司从事赌业,现金流动超强,同时吸取1997年金融风暴的经验,在这一次的房贷风暴,有备而来,冲击并不大。我们看到她的每股净现金从2007年12月的50仙增加到2008年12月的77仙,在刚宣布的2009年第三季财报时,已是每股97仙了,可见今年净现金是肯定跃过1令吉了。

孝子救母行动

对于每年能够增加25仙现金左右的公司,小股东难免有许多憧憬,既希望公司把多余的现金当股息分派给大家,又希望公司善用这个优势,进行更有利的资产收购或业务扩充。

不过,内部交易,或者是收购非核心业务则例外。这次的收购母公司产业,令人揣测为“孝子救母”的行动,小股东不免担心获得额外股息的希望泡汤了。这也是为什么云顶大马的股价不能像母公司云顶一样龙腾虎跃(云顶至今已从底部回弹了超过100%,而云顶大马只涨了50%),隐忧一日未除,股价如何表现?

相关人士交易另外让人费解的是,有得必有失。分析员大都是跟红顶白之类,在这项交易呢,无不评估为合理、看好,却忘了,对云顶大马的好,可能就是对云顶不好,世事哪有两全其美的呢?就算有独立董事,在这母子之间的安排,怎样说句公道话呢?最公平的,应该是公开招标吧!

所以,云顶大马的小股东,这下可睡不安眠了吧!坐拥大把现金,却是眼看手不动,摸也摸不到,您会担心下来更多的类似交易吗?连这些小小的(两亿)交易都让您坐立不安,再有更大的交易,您怎么能相信是公平与公正的呢?

Tuesday, December 8, 2009

经济眼:当初为何逼我放弃你?

source: 2009-oct-12 南洋商报经济眼:当初为何逼我放弃你?●陈金阙 2009/10/11 5:53:47 PM ●陈金阙 财务规划者
http://beta.nanyang.com/NewsCent ... p;SID=29&CID=25

所谓“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经历了这几年很多有素质的公司被迫除牌,潮流现在吹上市风,多家在几年前除牌下市的公司,如今正酝酿着重新挂牌上市,卷土重来,再战江湖。
不过,如果计算一下当初小股东所作出的无奈牺牲,真有形势比人强,不得不对势单力孤的小股东遭到欺凌而感到可惜。

先说明讯吧。07年明讯大股东阿南达克里斯南提出以15.60令吉私有化明讯,如果照明讯股额(约25亿)来算,明讯值得395亿令吉,但经过扣除与大股东有关的59.53%股权,其实他须用160亿令吉来对其他股东献购。

妙的是,他胸有成竹,在一完成私有化以后,转手就以105亿令吉(每股16.40令吉)将25%的股权卖给沙地电讯,解决了筹资的问题。

如今,应首相之邀,再把明讯重新挂牌,不过,只限于大马业务,献售的30%估计筹资20亿美元(约70亿令吉)。

粗略一算,大马业务已值得马币230亿令吉了。您说,当初小股东接受的历史高价15.60令吉,是物超所值吗?

小股东唯逆来顺受另一项引人注目的大交易,就是成功机构把胜家及7-11便利店注入成功零售,在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事件。

胜家是科士威(Cosway)的子公司。当初无力反对成功机构将科士威除牌的小股东,现在一定很搥心肝。成功机构在07年将科士威除牌,当时开给32%(约1.1亿股)的小股东的价钱,只有1.20令吉;意即成功机构只掏出1.32亿令吉就私有化科士威了。

私有化完成不到半年,成功机构才把科士威的一家子公司,科士威(马)有限公司的10%卖出,就获得1亿令吉,连本带利狠狠的捞了一笔。

如今事隔两年,再卖另一家子公司(胜家),竟值得3.6亿令吉,各位,试问,科士威到底值得多少钱呢?

只可惜,当时形势比人强,小股东的你,能不接受大股东的建议,不卖科士威吗?莫为蝇头小利妥协做冤大头的,还不只科士威的小股东。

成功机构大股东,丹斯里陈志远,是通过其私人公司控制7-11便利店的。在06年时,丹斯里陈志远身为大股东,在为其公司英丹公用(Intan Utilities)屡次重组不果,决定把她除牌时,给42%的小股东(约4千万股)一个2.10令吉献购建议,即8600万令吉,而7-11便利店,就隶属英丹公用旗下。

如今,没想到7-11便利店的卖价可是6亿令吉!小股东真要痛哭:当初为何逼我放弃你?

类似的私有化建议,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而公司所聘请的独立顾问,也竭尽所能的给予“合理而不偏私”的建议,但往往小股东力量微薄,没反对的本钱,只能逆来顺受。

如果没有重新挂牌的过程,只怕到老死,也不知道自己用多贱的价钱卖掉了这么值钱的东西。

只是,知道是一回事,有没有力量反抗也是另一回事。印象中成功拒绝私有化建议的,只有国家汽车经销(EON) 一家。

该公司大股东在08年建议为献购每股2.10令吉,不过当时公司净现金已经超过1.50令吉,净资产也超过3.50令吉。

虽然如此,如果不是拜其中一位显著股权(超过10%)的股东反对,才有机会推翻大股东的建议,只怕大股东早已得偿所愿。

事隔年半,小股东们尝到了甜头,至今已领了总共1.585令吉的毛股息,公司净现金尚有66仙;净资产也还有2.52令吉,生意还大有改善,这当然得多谢那位大股东眼光独到,懂得捍卫自己的利益啦!

所以,奉劝小股东要勤做功课,还得团结一致,莫为眼前蝇头小利妥协,放弃了未来的金矿。

http://beta.nanyang.com/NewsCent ... p;SID=29&CID=25

经济眼:资本投资的特大

2009/11/22 6:14:02 PM ●陈金阙 财务规划者

http://www.nanyang.com/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103508&SID=29&CID=25


潮流流行特大,在上周六,本地唯一上市的封闭型信托基金、资本投资(ICAP)也 决定召开她上市以来的首个特大,要求其单位持有人(或更贴切的称为股东们)投票表决是否维持目前的投资政策。

让我们重温一下该公司在2005年10月上市时的情景。该公司是资威(capital dynamics,CDAM)首席投资顾问陈鼎武先生的心血。

犹记得当时挟着大马奥马哈的雄威上市,集资1亿4千万令吉,声势一时无两。陈先生许下豪言,希望在5年内把价值倍增,成长100%。或许不该说是豪言,因为对他来说,年回酬14.4%,这种回酬并不属于超高,他属下的投资臂膀CDAM在98-04年曾有年回酬超过22%的纪录,足以和奥马哈股神巴菲特比美;而今年步入第五年,ICAP的资产净值已有1.99令吉,的确是说到做到,兑现了诺言。

特大讨论投资国外至于特大的重点:投资政策,是因为当初在招股时,公司说明在未来3年内只打算投资在国内证券;如今3年已过,遂有投资者询问为何不投资外国股票,所以才产生今次的让股东决定新的投资方向的动议。

由于动机简单直接,不是维持现状就是改成可以投资在国内外证券,预料不会像马华那样议而未决,特大了又特大。公司在股东说明之中,也做到了尽量透明化,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出来了,并加以解析其好处和坏处。

我想,以目前其资产数额约2亿7000万令吉(7800万美元),如要投资外国,的确是有点小 ,单单是国际存托费每年就要30万美元或更高,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而且,目前持有现金才3700令吉而已,若要投资国外,岂不是要变卖本地投资?这就有违ICAP先前的价值投资方法了。

如果是发附加股来集资,固然可以提高将来投资的金额,却也未必是符合成本效应的;再加上发股集资,在决定售价方面,也甚为难,溢价时,股东未必愿意认购,折价则有损股东价值。看到回酬忘记风险说到投资海外,的确是让人憧憬,有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感觉。

其实,投资者往往只看到极大回酬,却忘了必须承担更高更多的风险,甚至连外汇风险也要顾及。不然,这头股价赚了10%,那头汇率跌了10%,只落个白开心一场。

陈先生的比喻也非常正确,大海洋是有比较多鱼来捕或选择,不过,如果您的船不够大,只是艘小舢舨,经不起大风浪,那么,奉劝您还是不要驰得太远,在附近钓鱼算了,以免一个浪头打来,您就沉船了。

同时,有些股东建议批准投资国外,却暂不行动,看来也不合时宜,因为什么时候行动并不是股东决定的,这等于把陈先生放在一个很艰难的处境。

不投资,几年后又有股东质问要等到何时;行动嘛,董事局不是已经告诉你知易行难吗?因为是这样,也难怪董事局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支持维持现状不变。

我想,股东们如真要投资国外,不如参与陈鼎武先生管理的另两个国际基金。不然,私下可以建议ICAP 成立另一个封闭型基金在马股市上市,投资目标以外国证券为准。这样一来,股东们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何乐而不为?

在大会上,董事局虽然三缄其口,不过言谈间似乎也是英雄所见略同,只是计划在筹备中,还未得到有关当局的批准,不能敲定以什么方式来呈献,所以不便明谈。

无论如何,股东们经过2小时的辩论之后,都认同董事局的意见,再一次耐心等待,让ICAP精心策划更有利于股东们的行动。

很多股东往往以自己为中心,认为自己的建议是最好的,董事局一定要接纳,却忘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到目前为止,是ICAP为你兑现5年100巴仙的承诺(不是你自己),如果你相信董事局和陈鼎武先生悉心悉力为股东部署最好的安排,那么,你应该支持董事局的建议。

如果你有更好的见解,不能苟同ICAP的井蛙之见,那你应该套利离场,去寻找更辽阔的天空。

http://www.nanyang.com/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103508&SID=29&CID=25

经济眼:小股东的胜利 ●陈金阙

经济眼:小股东的胜利 ●陈金阙
2009/12/06 6:44:52 PM ●陈金阙 财务规划者

http://www.nanyang.com/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107291&SID=29&CID=25

人生在世,有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就比如解散信托基金,或者是小股东完全行使他们的权利。这些事在大马是很少见的,就算有,也大多数是顾及大股东的利益而为,由小股东发起、而且成功的更是闻所未闻。

而在第二国民投资产业信托(AHP2),让我们作为小股东的体验了这两件事情,是难能可贵的经验,也印证了事在人为这一句话。

资本回退取回更多

作为大马股市其中一个最早上市的产业信托,AHP2过去几年只能在4-50仙窄幅波动,同时,股息也只是徘徊在2%左右,远比近年来新上市的产业信托逊色。

有鉴于此,一些小股东就联合起来,发动一个既然不能很好的极大化股东利益,不如解散信托,还本于民的运动。

这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有如蚍蜉撼树,竟神奇的在3月的股东特大被通过了。身为大股东的国家投资公司(PNB)以及马银行基金经理只好顺从民意,不再眷念栈位,另委任独立信托公司来执行解散基金的任务。

不知不觉已过了9个月,而解散基金也快到了尾声。在这段时间,我们见证了整个解散的过程,从开始委任信托委员会、律师团、会计专家、项目秘书,到面试产业代表、发布通知、刊登招标广告、筛选标主、签署买卖合同,一环接一环的,丝丝入扣。

根据信托人的预测,如果一切顺利,再过9个月,公司可以回退所剩资本予股东,AHP2也正式走入历史。

姑且不论售卖产业所得是赚是亏,对许多股东来讲,这无疑是等待多年的一个大解脱。

我们回顾一下该公司股价的走势,从低迷不振的4、50仙,到停牌前的60仙,如果持有的股东没有卖掉,到最后完全资本回退完毕,可以得到的资本竟大约在90仙、1令吉之间。

等待期虽然比预期的9个月长(如今大约要一年半),这和一成不变,任由基金经理管理来比较,可能是许多个一年半也办不到的事呀!

如果任由市场定价不变(50仙),每年股息回酬为2.5%,也要20年才能达到总回酬1令吉的价码。况且,一旦获得资本回退,股东大可把钱投资在更高回酬的其他产业信托,或作为其他更实际的用途。

由此可见,股东们的解散信托基金虽然荆棘满途,却是十分理智和值得赞赏的。

小股东要董事好看

随着上周六信托人得到股东们的重新委托,我们希望买卖合同可以尽快在12月落实,以避开财政部突然在明年施加的5%产业盈利税;同时,AHP2尽早解散,信托人功成身退,也可以让引颈长盼的股东尽快落实他们的未来投资计划。

要知道,资本回退的结果虽比之前的预算高,但还是有很多股东受困多年,失去了其他更好的机会成本。

希望管理不善的公司董事们借此得到警惕,莫要敷衍塞责,小股东的醒觉性日渐提高,如果继续行差踏错,终有一天,小股东们众志成城,必要这些执迷不悟的董事们好看。

http://www.nanyang.com/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107291&SID=29&CID=25

Tuesday, December 1, 2009

一年了!

没想到这个为了不要浪费钱买礼物给亲爱的宝贝小妹而把相关数额拿去进行 股票投资的基金,已经成立了一年。

到底经过一年的风浪, 这个当初 在 2008年12月1日以马币528.80 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来看看以下一年内的结算:

Value @ Stock: 01 Dec 2008 = 528.80
Value @ Stock: 26 Nov 2009 = 1,626.00
Cash @ 26 Nov 2009 = 13.52
Total Cost - 01 Dec 2008 till 26 Nov 2009: (-53.39)
Net Gain = 1,057.33
% Gain = 199.95%

实在是令人傻眼!

从马币528.80,一年后的今天,竟然升值成为马币1,639.52,成长210% 。。。

很成功!!!值得鼓掌鼓励鼓励一番!

能够这么成功,我只能说百分百的归咎于 ‘幸运’!

1。幸运于 选到强力上升的股票;
2。幸运于 市场的 从低迷的 强力反弹。

明年呢,如果有成长28% - 32%,我就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