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6, 2008

4大名家出手治通脹

2008年10月6日 东方理财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5d10BoE0Ub18h7n14ja0Aon0zfs6bcH
 
全球經濟現在正處於兩難的格局。

一方面,包括原油、糧食在內的原產品價格飆漲,將通脹推至高峰;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崩潰,加上物價飆升的衝擊,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經濟正陷入成長放緩、失業率攀升的窘境。

這不僅讓我們聯想起「停滯性通脹」(Stagflation)。停滯性通脹這個字眼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上一次的停滯性通脹,是出現在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停滯性通脹這個看法時,人們還無法接受這樣的概念,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高通脹高成長的環境。

簡單來說,一個國家陷入停滯性通脹時,籠統上是指該國在同一時間面對高通脹、負經濟成長,以及高失業率的狀況,而且這種情況維持一段滿長的時間。

問題在於我們要如何判斷呢?

我們沒有水晶球可以預知未來,世界上也沒有一個所謂的停滯性通脹指標。要如何界定,必須依賴多方面的觀察,綜合多項經濟指標的趨勢走向,才能給我們一個完整的圖畫。

基本上,有4個經濟指標是經濟學家必看的,通貨膨脹率(物價)、失業率、國內生產總值(經濟成長率),以及生產力。當其中一些指標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持續上升,而另一些指標則同時下滑,停滯性通脹的警鐘可能就要響起了。

物價與失業率在長期內「持續上揚」,是一個「不好」的預兆,可能預示著停滯性通脹的威脅已經來了。如果再配合國內生產總值和生產力在同一時間「持續下滑」,那麼,停滯性通脹的時代,可能已宣告降臨。

為了讓讀者聽見不同的聲音與建議,《東方理財》找來了國內外4名著名經濟學家,替國內通貨膨脹把脈開藥方。

*** *** *** *** *** ***

對抗通脹,成各國首要目標 - 2008年10月6日
 
沒有人會預料到,原產品與糧食價格的飆漲速度會如此之快,讓人措手不及,打亂了央行的腳步,預設通脹目標機制(Inflation Targeting)幾乎全面失控。自2007年起,許多設有通脹目標機制的國家,如英國、澳洲、泰國、印尼等,其通脹水平已經乖離了通脹目標的軌道。

直到2006年,許多先進國家如紐西蘭、英國、瑞典、加拿大、澳洲等在採用通脹目標機制方面,取得不錯的成就,把通脹控制在目標軌道上。一些新興經濟體如韓國與泰國也相當成功。

但是,隨著一些國家面臨供應面干擾的衝擊,通脹目標機制在07與08年面對嚴峻的挑戰。

眾所周知,在發生嚴重性供應面干擾的情況下,設定通脹目標的央行,將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中。供應面嚴重受到干擾,一般上將導致通脹水平高於通脹目標,而經濟產出則低於預期表現。如果央行執意要把通脹帶回目標水平,這將導致經濟產出進一步下滑。

尤其是在目前高通脹低成長的局勢下,政策決策者將更難取捨。如果以抗通脹為首要目標,採取財政與貨幣緊縮政策,已出現放緩或停滯的經濟成長,將進一步惡化,甚至陷入衰退或蕭條。但是,如果穩定經濟成長為主,通過寬鬆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也非良策,因為這將導致已經高企的通脹進一步惡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堅持通脹目標未必是一個明智之舉。容忍適當的通脹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通脹與經濟成長方面取得平衡。

國情不同 應用不同的抗通脹方法

那要如何做出抉擇呢? 同樣一套經濟藥方是無法套用在所有經濟體身上。由於個別經濟體的經濟狀況不同,所以必須選擇最適當的藥方,才能達到對症下藥的效果。

伊籐隆敏認為,美國金融市場依然烏雲密佈,因此,美國最佳的選擇是維持低利率;歐盟則應當選擇利率緊縮政策,因為經濟成長受損程度不太顯著,而且,如果歐盟不捉緊貨幣政策,向來強調對抗通脹的形象與信用將毀於一旦。

日本方面則似乎沒有好的選擇。或許利用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而非貨幣政策會更有效。日本必須容忍適度的通脹,並以經濟成長為首要目標。

至於那些資源貧乏的新興經濟體,無可避免必須承受物價飆漲的直接衝擊。這些經濟體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和日本一樣,容忍適度的通脹,一切以穩住經濟為前提。而資源豐富的國家,如果經濟處於高通脹與高成長的局勢,則應該緊縮利率來遏制經濟過熱的潛在威脅。

*** *** *** *** *** ***

莫哈末阿立夫博士:調高利率,讓令吉升值 2008年10月6日
 
大馬經濟研究院執行董事拿督莫哈末阿立夫博士主張應該更積極與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來管理我國經濟。隔夜利率自06年起,就沒有調整過,一直保持在3.5%的水平。這基本上是向投資者傳達了一個錯誤的訊息。

投資者會認為,我國的貨幣政策對區域環境的變化並不敏感,沒有跟進局勢發展,脫離現實狀況。國家銀行給予的理由是,我們面對的通脹,是成本推動型通脹,因此,不適合通過調整利率來解決問題。

我承認,在這之前一直是成本推動型通脹困擾我們。但是,現在的局勢發展已清楚地告訴我們,需求帶動型通脹開始浮現,是時候調高利率來對抗通脹。

政府在這輪的財政預算案中,通過大幅提高財政赤字,以龐大的公共支出來刺激國內消費,消費支出正以雙位數的速度在增長著。

這基本上將通脹的動力源頭,從成本推動變成了需求帶動型。我預期,通脹在接下來將可能進一步上探9%的新高紀錄。

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調高利率來對抗需求帶動型通脹。此外,7月與8月份的8.5%通脹水平,已經將我們的負實質利率擴大至5%,這個鴻溝必須儘快收窄。

不過,我會建議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調整利率。25個基點的調整幅度,足以釋出正確的訊息:國行有積極地在對局勢發展做出回應。儘管把利率提高0.25%,無法解決問題,但是,這卻能向市場表達,國行在應對變化方面的敏感度與決心,對建立市場信心很重要。

不應採取刺激成長政策

無可否認,調高利率將對經濟成長造成一些傷害。但是,我們必須在通脹與經濟成長之間做出抉擇。我認為,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對抗通脹,而不是刺激經濟成長。因此,犧牲一些經濟成長是無法避免的。

很明顯地,財政部把全副心思都放在經濟成長上,其他更重要的基本面都被忽略了。我們應該清醒了,大馬經濟不可能回到97年金融風暴之前那種高成長的水平。

在政府大幅擴大財政赤字來刺激國內消費的烘托下,今年的經濟成長可能將超越政府訂下的5.7%全年成長預測。但是,這只會導致經濟成長走高之際,也讓通脹進一步惡化,最後想要馴服通脹這隻猛獸,將會困難重重。

更重要的是,我們經濟的真正艱難時刻還未到來,政府的財政政策運用時機並不恰當。我國經濟在今年無論如何都可以保持5%以上的成長,政府卻急於啟動財政政策,來推高經濟成長。

可是,當我們的經濟在明年面對真正的挑戰時,政府的子彈已經耗盡,沒有多餘的空間來操控財政政策,挽救經濟。4.8%的財政赤字,將讓政府陷入捉襟見肘、無計可施的困境。

我認為,政府已經過度運用財政政策。我們應該做的,是更積極地運用貨幣與匯率政策,通過提高利率與讓令吉升值,來對抗通脹。我們要的是穩健的經濟基本面、強韌的匯率、低通脹、全面就業,而不僅僅是經濟成長而已。

*** *** *** *** *** *** *** ***

大馬暫不陷停滯性通脹 2008年10月6日
 
全球經濟放緩已成定局,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紛紛受到牽連。

目前為止,只有發達國家出現停滯性通脹的訊號最為明顯。其他經濟體的遭遇則不盡相同。

天然資源貧乏的國家,面對嚴重的供應面干擾,最有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脹的陷阱;經濟高速膨脹的國家如印度、中國、中東等國家則面對需求面干擾,可能出現高通脹與高成長並行的格局;至於資源豐富的經濟體如馬來西亞、印尼、澳洲等,在天然資源屏障的保護下,沖淡了停滯性通脹的潛在可能。

那麼,馬來西亞是否面對停滯性通脹的風險?

大馬評估公司經濟學家諾渣希迪認為,以目前的局勢發展來看,使用停滯性通脹這個字眼似乎太嚴重了。對他來說,停滯性通脹必須是經濟陷入負成長,加上通脹以雙位數增長,正如1970年代所發生的那樣。

大馬經濟充其量只是「溫和的停滯性通脹」(Mild Stagflation)。雖然經濟成長放緩,不過,依然處於正面成長;通脹走高,但沒有出現雙位數的飆漲。

拉昔胡申證券研究董事兼經濟學家林志成也認為,除非經濟成長停滯與高通脹同時出現,並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那麼,停滯性通脹才會成形。大馬並沒有出現停滯性通脹的症狀。

首先,大馬經濟依然保持成長動力,這可從上半年的經濟成長表現中反映出來;其次,通脹接下來將趨緩。發達國家的經濟成長已經停滯或衰退,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印度等的成長也已見頂,這預期將擴散到其他經濟體。

隨著全球經濟體的成長放緩,對商品的需求也不再那麼慇勤,這有助於為高企不下的物價降溫,最終高通脹的格局將不攻自破。

大馬經濟研究院執行董事拿督莫哈末阿立夫博士認為,目前停滯性通脹並沒有浮現在大馬經濟面上,它可能會在2009年出現,但是絕對不是現在。

這道理很簡單。大馬經濟在第二季取得6.3%成長。政府在最新的財政預算中,通過龐大的營運開銷來刺激國內消費支出,他預期,今年的全年經濟成長,甚至有望超越政府本身定下的5.7%目標。如此穩健的經濟成長,很難與停滯性通脹扯上關係。

此外,他也預期,通脹將從高峰逐步回軟。這主要是因為經濟成長趨緩,連帶通脹壓力也隨之降溫。同時,政府大舉提高財政赤字,也將把通脹從「成本推動型」,變成「需求帶動型」。停滯性通脹只會在低經濟成長與成本推動型通脹的條件下,才會發生。

*** *** *** *** *** *** *** *** ***

拉昔胡申證券董事兼經濟學家林志成:並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2008年10月6日
 
目前,全球經濟正陷入放緩的格局,大馬經濟自然無法倖免。我國經濟所承受的衝擊主要來自外圍因素。因此,同時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比較有效。

在貨幣政策方面,我主張國行應該要提高利率。通脹是全球問題,許多央行已經採取升息行動來對抗通脹。但是,國行在這方面卻一直按兵不動,錯過了最佳的升息機會。

我認為,升息是必要的手段,因為這將為市場傳達正確的訊號,展現國行對穩住通脹的決心,建立市場對預期通脹的信心。只要市場信心建立,將可避免通脹的下一輪效應。此外,如果放任通脹繼續肆虐,投資風險溢價也將被推高,導致令吉進一步貶值。

雖然國際油價開始回軟,國行有信心通脹也將從高峰回落,不過,別忘了,全球經濟也開始出現放緩的跡象。之前採取升息行動的國家,可以轉換方向,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

但是,對於已錯過升息時機的國行,在經濟出現放緩的時候,已沒有太多的降息空間。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在未來的發揮空間非常有限。

當然,政府還可以選擇用財政政策來輔助。不過,財政政策也同樣面對相當有限的發揮空間。大馬政府的財政狀況已經連續11年處於赤字狀態。此外,原產品價格的飆漲,導致發展計劃的成本大幅上揚。

第九大馬計劃下的許多工程計劃,包括一些大型計劃也被迫擱淺或取消。雖然政府在中期檢討時追加了撥款,以便補帖成本上揚的缺口,不過,還是有不少計劃被逼展延。這意味著,政府在財政支配方面,也出現捉襟見肘的困境。

我認為,另一條出路是開創新的收入來源。政府必須找到新的收入源頭,來加強其財政政策的本錢。

*** *** *** *** *** *** *** *** ***

伊籐隆敏博士:謹慎採取抗通脹政策 2008年10月6日
 
日本東京大學經濟研究院兼公共政策院教授伊籐隆敏博士指出,馬來西亞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正因為如此,馬來西亞在這輪原產品價格飆漲中,只承受了局部的影響。原產品價格的上揚,讓生產商和政府的荷包滿滿,不過,卻苦了廣大消費群。

政策決策者在選擇方面,比美國和歐盟來得擁有更大的伸縮空間,可以很好的管理國家經濟。不過,必須謹慎使用手中的牌。

不要只是因為通脹太高,而採取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因為原產品與糧食價格飆漲,只是短暫性的問題,最終仍將回軟。但是,如果經濟成長繼續走高,那麼,貨幣政策則必須在通脹壓力上揚時做出反應,避免通脹在高經濟成長的推波助瀾下失控,變成惡性通脹。

最好是讓國內商品價格反應全球市場價格。可以的話,儘可能摒棄所有的津貼模式,只保留那些好的津貼,為那群受害的階層提供社會保護傘。

政府通過資源重新配置,向收益領域增收暴利稅,來補貼受害的領域或階層,是一項值得考慮的短期措施。

設定通脹目標化機制,有助於穩住中長期的通脹走勢,確保通脹回到軌道上,這在建立公眾對通脹預期的信心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央行有信心且有能力讓公眾相信,目前通脹高企只是暫時性問題,最終通脹將回到正常水平,那麼,不設定通脹目標化機制也無妨。

*** *** *** *** *** ***

發達國家紛陷經濟停滯 2008年10月6日
 
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經濟研究院兼公共政策院,著名國際經濟學家伊籐隆敏教授向《東商周》指出,停滯性通脹的影子已經在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以及歐盟的身上浮現出來。其它發展中或新興市場經濟體,也依稀可以聞到一丁點停滯性通脹的味道。

我們看到原油、糧食以及其他原產品價格不斷攀升所帶來的高通脹效應,正在全球經濟體內發酵。

伊籐隆敏指出,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印度、中東、巴西等國家對糧食以及原產品如石油、鐵、銅等無止境的需求,加上供應停滯不前,或增長腳步跟不上需求的步法,以及市場投機活動猖獗,把能源成本與糧食價格推上幾乎不可能的巔峰。

從歐盟、澳洲、紐西蘭到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印尼、泰國等,紛紛以升息來對抗通脹。

在通脹高企的同時,發達國家的經濟卻開始走下坡,對其他依附的經濟體造成連鎖反應。物價高漲不斷削弱消費能力,靠消費支撐的發達經濟體的經濟產出,陷入停滯狀態。

另外,次級房貸風暴所衍生出來的骨牌效應,不僅在美國與歐盟的金融與資本市場迅速擴散,更把全球金融市場拖下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承認,第三季即將結束,大多數的發達經濟體,已經或瀕臨陷入經濟停滯或衰退的格局。

歐盟與日本經濟體,猶如步入寒冬般。日本經濟在第二季已出現負成長的情況,歐盟經濟也顯露疲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已陷入衰退。

美國好不到哪裡去,即使第二季經濟成長表現強勁,但是,這看來只是寒冬來臨前的反撲,難掩其經濟衰退的事實。如果不是靠布什政府的大規模退稅行動支撐消費支出,美國早就倒下。步入8月,退稅效應已來到盡頭,加上金融市場的崩盤,美國經濟在第三與第四季的前景,變得更加黯淡。

此外,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歐盟以及日本的失業率上揚狀況,也令人擔憂。

*** *** *** **** *** *** **

大馬評估公司經濟學家諾渣希迪:不應升息,應以財政政策抗通脹 2008年10月6日
 
如何為經濟開藥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所賦予的使命與優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若你是歐洲央行,你的使命就是穩定價格,那麼,在調息方面將採取更強硬的手段;但是,如果你同時賦予穩定價格與就業這兩方面的使命,那麼,你將在調息與扶持經濟之間,面對兩難抉擇的窘境。

我本身比較趨向於和國行採取同樣的策略。在某些人眼中,也許會認為當其他央行都在升息之際,國行卻躲在一旁涼快,是不負責任的作法。但是,我們必須瞭解,基於經濟結構的不同、個別央行的使命有別等條件差異下,每個經濟體在處理相同的問題時,所採用的解決方案也不盡相同。

比方說,在1998年,經濟學家也曾批評我們沒有跟上局勢變化的腳步,因為國行沒有採取升息的手段來應對令吉疲弱的問題。相對地,我們選擇了與市場背道而馳的策略,以降低利率與固定令吉匯率來解決問題。事實告訴我們,我國沿用的這套方案,比其他國家來得更有效。

這一次升息的呼聲,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金融市場的聲音。作為掌控經濟重要一環的國行,不應該隨波逐流,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反而應當根據經濟基本面狀況,來做出適當的決策。

很多人都誤解,以為升息可以馬上讓通脹乖乖馴服,其實不然。升息主要只是為了控制預期通脹,降低通脹在未來的波動性。這在理論上可以成立,但是實際操作上則存在爭議。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升息只會弄巧反拙,讓通脹更加惡化。無法承擔成本壓力的商家,最終只能選擇通過提高商品價格,將通脹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我認為,貨幣政策在這個時候的作用非常有限。在成本推動的環境下,升息不僅對壓制通脹效用不大,反而只會對經濟成長造成更大的傷害。

財政政策應該更適於用來穩定目前的局勢。不過,採用財政政策有其副作用,那就是財政赤字將進一步擴大,從而導致通脹惡化。雖然如此,只要赤字的融資管道來自國內,則不會有太大問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