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經探溫 § 兩鐵礦三故事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DGF&NEWS=2b8E0P4Q0fzV89Bw1ezB2e4R0C7x2V52
2008年12月2日 - 作者 - 何啟斌
今年年頭,當全球原產品大泡沫時,有兩組人做了相反的事。當時原油價接近美金150元一桶,金銀銅鐵價格飛漲。就在這個時候,一位王姓的大馬人在北京和前高盛的股東設立一間私募資金(Private Equity),又邀新加坡政府的淡馬錫控股參股。
然而,王姓投資者選擇退出,湊足了10億美元上下的資金,到巴西去收購一座大型的鐵礦場。當時,美元兌巴西幣(Real)還相對便宜,這個「收購行動」看來真是了不起的生意,肯定要大賺。那時BHP正要收購Rio Tinton要成為全球最大的金屬礦業公司。摩根士丹利的前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謝國忠,也建議中國出價2,000億美元來和BHP競爭。
在非常時候,澳洲的一間鐵礦公司出價每股5澳元左右,獻議以換股方式,併購一間大馬人控制的鐵礦場。這位大馬人幾年前以澳幣20分買進,陪他一起投資是一位大馬著名的企業銀行家。當時,這位朋友要求我提供意見,我堅持應該即刻和中國有關公司談判,讓他們以現金收購。果然,他們與中國公司在美金95分(3.20令吉)兌1澳元時成交。
兩組大馬人,一組在大泡沫時買進,另一組則賣出。結果,前一位面對鐵沙大瀉價,巴西貨幣貶值等惡劣形勢。後一位則收了幾億澳元,現金袋袋平安。今天這間澳洲公司的股票,從近6.50澳元瀉到50分!
真正有趣的故事是「匯率」。當時,後一位大馬人收了澳元,存進銀行,賺年利率7%的利息。如許多手中有馬幣現款轉的大馬人那樣,他們兌換成澳元,存進澳元戶口,企圖多嫌點利息。當時馬幣兌澳元的匯率是1澳元兌3.20令吉左右,而現在1澳元只值2.30令吉,兌美元也只有美元65分而已!以匯率來算,已縮水了30%之多。所以,這位朋友只好收著澳元嘆息。
王姓的大馬人,如果現在要賣礦場,首先,就算願意削價,也未必有買家;第二,取得的巴西貨幣Real已貶值了30%,兌換成美元又要大虧一次!
這三則故事,一人大虧,另一人大賺,但在匯率上錯失了兌換美元或馬幣的良機,少賺近30%,所反映的是對「宏觀走勢」不理解、少預測的下場。
那些在科技股泡沫爆裂之前放手的人,現在手頭上有十億八億美元,而當時進場的買家則幾乎破產!故事的教訓是,人們應該見好應收!
Tuesday, December 2, 2008
§ 政經探溫 § 兩鐵礦三故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