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7, 2008

投資ETF,等待股市反彈

2008年11月17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2Yw0VQx076L8tOA1atF1FLW18xa7PxA
 
全球知名調查公司Synovate,不久前公佈的一項調查,說我國已開始出現「三少」現象,今年最後一季及明年上半年的經濟展望,都因這「三少」而顯得不妙。

這「三少」指的是開銷減少;投資減少及儲存減少。致使國內出現「三少」的元兇是通貨膨脹,使得大家的荷包縮水,不得不樣樣減少。

華人,不論是生意人或是平民百姓,每每在遇到錢不夠用的時候,都喜歡「開源節流」。

在時勢旺好的時候,要開源增加收入,還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在時機歹歹時,大家都奉行「三少」,要開源還真頭痛,而可以應付難關的,看來便只有節流了。

節流不是大家喜歡的東西,尤其是企業而言,一提起節流,可能便會怨聲四起,士氣大落。

在景氣欠佳的環境裡,難道真的沒有一樣項目是可以讓我們安穩投資的嗎?

慢著。美國股神巴菲特在10月中旬提及的交易所指數基金(ETF)呢?還記得當股神提及投資者可在當前動盪不定局勢中,選擇投資ETF時,還引起世界各地理財規劃師的熱烈響應。

大家也都還似模似樣的搜索一切與ETF有關的資訊,並深入分析前景與回酬,也覺得ETF可以是在時機欠佳時開源的投資選擇。

連股神與理財規劃師都這麼說了,假如不趁這個時候,也來稍微注意及分析一下ETF的話,似乎有點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也更不用與人談金論股了。

當然,我們不是來湊熱鬧,也非人云亦云。只是要本著追根究底的精神,讓讀者知道多一點,以提高自己賺錢的勝算。

既然要知道多一點,那便不能不知道,到底大馬是否有ETF這玩意兒。是的,大馬股票交易所裡,的確是有ETF讓投資者買賣的,但是選擇不多,全場只有3只,而且3只都是只投資國內市場的基金。

簡單的說,ETF也是基金的一種(見資料庫),不同的是,它通常是投資在指數或指數成份股而非個股,因此,也有指數基金之稱。它的買賣就像我們買賣股票一樣,是通過公開市場交易,所以往往交易成本或費用也就比傳統的信託基金來得低。成本低就是爭取較高利潤的一個有利條件。

目前在大馬交易所上市的ETF為:大馬債券基金(ABFMY1)、大馬富時指數基金(FB30ETF)及道瓊斯大馬回教基金(MYETFDJ)。前者為債券型基金,追蹤的是債券指數,而後2者則是股票指數基金,追蹤的是大馬股票指數。

亂市中穩賺

根據理財規劃師指出,由於ETF是追蹤市場的指數來作投資,而非個別股票,因此,與傳統股票型股票基金或其他類型基金相比的話,就比較平穩。

他們表示,無法分析個股的人,ETF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選擇。仔細分析ETF的特性:簡單、好操作、買賣成本低,相當適合大多數投資人的需求,特別是追求長期穩健報酬的投資人。

以交易所的3只ETF來看,基金雜費(含經理人管理費、信託費及執照費)最低的是大馬債券基金,只收0.188%,接下來是收取0.49%的道瓊斯大馬回教基金,大馬富時指數基金則收取0.60%。若加上通過公開市場買賣須支付的約0.6%佣金的話,2種費用加起來,仍比買賣傳統信託基金來得低。

致於ETF的回酬或表現,我們也可從其與大市相比,看出它的確是可以跑贏大市,不論是在升市或跌市。

比如說,大馬股市的綜合指數在過去的一個月,共跌了約15%,但大馬債券基金在過去一個月卻取得0.094%的進賬;而道瓊斯大馬回教基金及大馬富時指數基金則分別只面對11.7%及3.6%的跌幅,損失都比綜合指數來得低。

若把相比的時間拉長至1年,可以發現綜指在過去的一年跌了37%,但大馬債券基金在同時期裡,只微跌了1%;而大馬富時指數基金的跌幅也只是12%。

產品少,受冷落 ETF價格透明化買賣成本低 2008年11月17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6Hg08F00JVs8i5p1i7m1z281Io57460
 
MYFP首要顧問翁美瑜指出,若市場上有許多ETF產品供選擇,他們必然會將這項產品推介給客戶。

不過,她也承認,這一直以來,並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大馬的ETF產品,「到目前為止,這項產品並沒有讓人有太大的驚喜。」

她指出,過去3年來,推出的ETF產品只有3項。

翁美瑜表示,她會選擇將ETF推介給客戶的原因主要有4個,包括,多元化投資,產品的價格透明度,費用,和容易進行交易。

其一,多元化。正確來說,ETF是一項開放式的基金,可以是追蹤股市,固定收入,商品及貨幣指數的基金。在大馬市場的3項ETF,分別是:

a)ABF大馬債券指數基金,投資在政府或半政府的令吉債券,回酬一般,根據有關基金的報告,平均收益是4.25%。

b)大馬富時指數(FBM30 etf),投資籃子內有30項在大馬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自推出至2008年6月30日,基金的年率化回酬是負9.7%。

c)道瓊斯大馬基金(My FTF Dow Jones Islamic Market Malaysia Titans 25),則是一項以大馬股票交易所內,25項符合回教教義的股票組成的基金。

個人而言,翁美瑜認為,ETF能夠為投資組合帶來的多元化效應,單位信託也一樣能夠辦到。

此外,她也指出,本地市場開放程度有限,也沒有追蹤岸外指數的產品。

其二,價格透明度。這方面而言,在股票交易所掛牌的ETF肯定比單位信託基金佔優勢。

投資在單位信託基金,投資者只會在交易日結束之後,基金經理才開始進行計算,然後公佈價格。

第3個推介客戶購買ETF的原因則是,交易費用。

購買股票型單位信託基金,投資者需要支付3至6%的銷售費,這是非常高的收費,一直以來都受到詬病。

而ETF則是通過股票抽佣經紀進行交易,費用最高是0.6%,一些甚至低於0.4%。此外,單位信託的管理費也相對的高,從0.75%(一般為債券基金)至2%。而ETF,雖然同樣是以股票投資為主,管理費才不過是0.5%。

至於第4個原因,則是ETF容易交易的特性。投資者可以隨自己的喜好,向任何一名股票抽佣經紀購買ETF產品。

而翁美瑜也表示期待投資者可直接下單的措施儘快實施,那麼投資者進行交易時,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至於單位信託,目前而言,投資者只可以向掛勾代理、銀行、或理財顧問購買,而銀行及理財顧問則面對一定的限制,並不可以銷售所有的基金。

不善選股者的投資佳選 2008年11月17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8Dm02EK0wRT8lci1gA018rX1mel7I76
 
雖然如此,國內3只ETF並沒有受到投資者的垂青,這可從平均每日慘淡的交易量看出一般。

分析員認為,這與國內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仍喜歡自己操盤,情願選擇個股也不願意買進基金有關。

在上升的市況中,個股可以取得遠比基金為高的回酬,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在跌市中,個股可以跌得比指數與基金更重,也不是個謊言。

例如綜合指數在過去一年裡跌了37%,但有許多個股的股價卻跌了六七成,甚至更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本身懂得操作股票,但不善於個股操作的投資人,ETF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目前市場波動大,行業輪動速度快,若散戶操作不慎,容易讓資金流於「比公積金還公積金」(指進場之後,就很難出來)。

而ETF具有自動導航、汰弱留強的特性,組成也很透明,與個股相比,較為抗跌,投資人也比較不用擔心遇上股市交易量低,而有買不到或是賣不掉的窘境。

資料檔:什麼是ETF? 2008年11月17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NLp0Mj30uAx8D4B19jT1L4u16aI79DW
 
ETF(Exchange Traded Fund),是一種在股票交易所交易的投資工具,與股票類似,中文一般翻譯為「交易所指數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它是近年來各地金融市場上發展比較快的基金種類。

ETF即為將指數予以證券化,由於指數是衡量市場漲跌趨勢之指標,因此所謂指數證券化,是指投資人不以傳統方式直接進行一籃子股票之投資,而是透過持有表彰指數標的股票權益的受益憑證來間接投資。

簡而言之,ETF是一種在股票交易所買賣,提供投資人參與指數表現的基金,ETF基金以持有與指數相同之股票為主,分割成眾多單價較低之投資單位,發行受益憑證。

兩種方式交易

投資者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買賣ETF:可以在股票市市場收市之後,按照當天的基金淨值,向基金管理者購買(和普通的開放式共同基金一樣);也可以在股票市場上,直接向其他投資者那裡購買,購買的價格由雙方共同決定,這個價格往往與基金當時的淨值有一定差距(和普通的封閉式基金一樣)。

穩步發展

ETF同時具備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特性和封閉式基金的交易特性,被認為是過去十幾年中最偉大的金融創新之一。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ETF都是指數基金。

最早的ETF是1990年代初發行的標準普爾500指數ETF,此後,針對道瓊斯、那斯達克、羅素、威爾夏爾等指數的ETF紛紛問世。

近年來又誕生了針對特定行業、國家或地區的特殊ETF。

絕大多數ETF是股票基金,但基於固定收益證券、商品和貨幣的ETF也在發展中。

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ETF的交易費用和管理費用都很低廉,持股組合比較穩定,風險往往比較分散,而且流動性很高,所以具備比較強的吸引力。

有人認為,ETF的穩步發展,將導致傳統的積極管理股票基金的衰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