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6, 2008

策略股東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business


投資者經常聽到策略股東這名詞,其實多數上市公司都會引入,除了可穩定股價外,更可以增加投資者信心,甚至與公司產生協同效益。

由于策略股東的來頭通常不小,若能夠成功引入他們“助陣”,可增加其他投資者或散戶對公司的信心。

策略股東實際對公司的影響,可分為以下3方面;

1.穩定公司股價

一般而言,管理層在引入策略股東時,雙方會訂下若干條款,其中最常見的是股權禁售期,即策略股東向管理層承諾不會在特定期限內,在市場或向其他投資者脫售股權。

策略股東持有一定比重的公司股權,禁售股權,是變相減少市場股票供應量,在供應減少下,公司股價可能因此造好。

2.產生協同效益

公司引入策略股東,除了希望透過后者的知名度,令市場對公司更有信心外,還會希望產生協同效應。

若策略股東和公司本身業務相近,在雙方利益關係一致的情況下,兩者在商討和合作方面較易達成共識,對公司業務有利。

3.決策或受影響

策略股東往往擁有大比重的公司股權,使管理層處理重大決定,需要召開股東大會投票時,都要得到他們的支持才可通過。

Monday, December 22, 2008

衰退與蕭條

衰退與蕭條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business

長期的高失業率、低產出、低投資、企業信心降低、價格下跌和企業普遍破產,可與蕭條(Depression)畫上等號。

工商業溫和的低落形式是衰退(recession),它與蕭條有許多共同點,但程度上較弱。

美國流行一種說法,“經濟衰退就是鄰居失掉工作,經濟蕭條就是自己也丟掉飯碗。”

1939年在北美洲、歐洲和世界其他工業化地區也曾發生經濟衰退,經歷持續大約10年的經濟蕭條。

金融危機當借鏡 重新瞭解衍生產品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y7N065A07OO8KxR1wnU2qcj2e492UJ5

2008年12月22日
 
從美國到香港、新加坡的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在你、我、他的身上。經過證券化包裝,極其複雜的結構性衍生產品,就連專業人士也不能馬上理解,何況是一般市民。

這一次的金融危機,或許是一次借鏡,讓我們好好,認真地重新認識與瞭解衍生產品。只有在真正瞭解所要投資的項目之後,才做出精明的投資選擇,就能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風險,是保障自己財富的不二法門。

常見的衍生產品類別

1.期貨/遠期合約(Futures/Forwards)

期貨/遠期合約是指在未來的一個特定日期,以一個指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個資產的合約。期貨合約是由結算所準備的標準合約,並在交易所內進行買賣,而遠期合約則是由涉及雙方私下直接達成的非標準合約。

2.選擇權(Options)

選擇權是一種賦予持有人權力,但不是責任,去認購(買權,call option)或脫售(賣權,putoption)一項資產的合約。相關資產的行使價與屆滿期,在雙方達成行使權合約時已清楚列明。在歐式的選擇權下,持有人只能在屆滿期到時行使權力;在美式的選擇權下,持有人可以在屆滿期前的任何時候行使權力。如果持有方行使權力,發售方則有責任進行交易。

3.互換合約(Swaps)

互換合約是一種以貨幣/匯率、債券/利息、原產品、股票或者其他資產的價值作為背景,在一個特定屆滿期前或當天,以雙方訂下的價值,進行互換的合約。

衍生產品不普及 大馬躲過次貸風暴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xGY0Pqd0ojZ86mT1V232eaL2FJ5292m
2008年12月22日
 
在大馬,由於監管當局作風比較保守謹慎,導致本地金融市場無法跟上全球金融市場的高速發展步伐,本地銀行與金融機構甚少涉及被視為「毒藥」的結構性衍生產品,因此,得以避開這輪的次級房貸以及金融風暴的直接衝擊。

基本上,結構性衍生產品在大馬並不普及,即使有,也是在相當嚴謹的監管框架內運作。

目前,在大馬交易所可以找到的可交易衍生產品(Exchange-traded derivatives)屈指可數,包括綜合指數期貨(KLCI FUTURES)、綜合指數選擇權(KLCI OPTION)、原棕油期貨(CPO FUTURES)、美元計算的原棕油期貨(USD CPO FUTURES)、3,5,10年大馬政府債券期貨(MGS FUTURES)、3個月銀行同業拆息利率期貨(KLIBOR FUTURES)、個股期貨(SINGLE STOCK FUTURES)、認購憑單(CALL WARRANTS)、一攬子配兌憑單(BASKET STRUCTURE WARRANTS)等。

無法為股票組合進行護盤

由於衍生產品存在非常高的投資風險,過份的逆向操作,可以影響金融市場的正常運作,因此,監管當局在經歷了97年金融風暴的蹂躪後,就採取比較謹慎保守的作法。

無論是個股期貨,還是憑單,甚至賣空機制,監管當局都採納了保守與嚴謹的管制措施。比方說,在大馬交易所,我們只有認購憑單(CALL WARRANTS),但是,卻沒有認沽憑單(PUT WARRANTS)。

認購憑單與作為基礎資產的股票之間保持著正面關係,當母股價格走高時,認購憑單也將跟著走高,反之亦然。這意味著,只有在股票價格前景看漲,或股市前景大好的情況下,認購憑單才能發揮作用。

然而,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個別股票或股市,都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所以,許多投資者都想為投資組合買保險,而購入認沽憑單。認沽憑單與基礎資產的股票之間的關係則相反,當母股價格走低時,認沽憑單則將走高,反之亦然。這基本上可以作為股票的護盤工具。

這意味著,在大馬股市進行投資,我們並沒有為所投資的股票組合,進行護盤的途徑。當然,這的確可以減少股票價格,或者股市的波動性,但是,它也降低了投資的魅力與保障。

場外市場衍生產品交易為護盤

在場外市場(Over-the-counter)方面,我們有原棕油互換合約(CPO SWAPS)、貨幣互換合約(CURRENCY SWAPS)、遠期利率互換合約(FORWARDS RATE SWAPS)、原棕油遠期合約(CPO FORWARDS)等。

場外市場的衍生產品交易,一般上是充作護盤(hedging)用途。比方說,原棕油出口商與海外進口商之間的原棕油遠期合約、種植業者與提煉廠之間的原棕油互換合約,其目的是為了確保價格與供應方面的穩定,從而降低雙方在未來可能面對的風險。簡單來說,原棕油出口商或種植業者,可以減少原棕油價格波動的風險,而原棕油海外買家與提煉廠,則可以避免供應中斷的困境。

但是,使用衍生產品護盤是一把雙刃刀,原棕油出口商或種植業者,固然可以在原棕油價格低於期貨合約價格的情況下,抵銷價格下跌的風險,但是,他們同樣必須面對原棕油價格高於合約價格下,損失賺取更多盈利的機會。

另一方面,原棕油海外進口商在原棕油價格高於合約價格時,可以減少成本增加的風險,但是,如果原棕油價格跌破合約價格,進口商則必須承受虧損的風險,因為他們可以在現貨市場購買到更便宜的原棕油。

這當中也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衍生產品合約的違約事件。當原棕油期貨價格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由1800令吉飆升至超過4000令吉水平之際,原棕油期貨與遠期合約一度成了熱門的對沖/護盤手段,大家爭相鎖定原棕油價格,深怕未來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

然而,原棕油價格突然急轉彎,由高峰大幅下跌至1600令吉以下水平,導致之前以高價來鎖定遠期合約的買家面對巨額虧損,促使中國與印度的買家紛紛違約,導致原棕油期貨市場進一步惡化。

投機者利用追逐更高盈利

這裡涉及的是衍生產品的另一面,那就是投機(speculation)。一個原本正常運作的供求市場,卻因為猖獗的投機活動,而擾亂了整個市場的秩序。衍生產品除了護盤避險之外,也可以通過吸納風險,用來追逐更高的盈利。

一些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參與衍生產品合約交易,不是為了護盤需要,而是對衍生產品的資產價值進行投機,以反向操作的模式,押注相關資產的價格在未來將朝向另一方向走,從而在價差之間,賺取潛在的巨額盈利。

在期貨市場價格高企時,投機者根據現有的衍生產品合約,押注在未來以更低的價格來買資產,或者在期貨市場價格走低時,押注在未來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資產。

當期貨市場充斥著太多的投機客時,整個市場的基本面因素將被掩蓋,所展現出的市場價格也被扭曲了,並沒有反映出實際的市場供求狀況。

比方說,原棕油期貨價格在短時間內,由1800令吉飆升至超過4000令吉的水平,其中就涉及了不少的投機活動,其背後動力主要來自原油價格飆漲,以及糧食供應短缺,使得作為替代能源─生物柴油生產原料,以及食物主要成份的原棕油,成了投機主題。

當原棕油價格由高峰大幅下跌,投機活動頓時失焦,投機客紛紛逃離,留下一堆爛攤子,等著市場長期交易商─那些為商業護盤用途進場的交易商來收拾殘局。

慎選衍生產品基金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JgN0pde0Q9P8mr31d0n26h9207v2ea6
2008年12月22日
 
這一輪的金融風暴源自於次級房貸信貸危機(Subprime mortgage crisis)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systemic risk),導致金融市場陷入癱瘓狀態,進而擴散至其他非金融經濟層面,從而拖垮整個金融體系。

簡單而言,這場金融危機是金融市場在缺乏透明度與監管過於鬆散的情況下,通過極其複雜的證券化(Securitisation)過程,高速蓬勃發展所遺留下的副產品。

在這當中,衍生產品(Derivative)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既是全球金融市場不斷創新革新下的成就象徵,同時,也是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崩垮的元兇。

衍生產品的破壞力

到底衍生產品的破壞力有多大呢?或許從華爾街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身上,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1.美國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因在信貸違約互換合約(Credit Default Swaps,簡稱CDS)中虧損180億令吉,虧損黑洞越變越大,導致該公司陷入財務困境,被迫向美國政府求救,最終獲得政府高達1250億美元的援金,不過,同時也被政府接管。

2.身為全球最大抵押債務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承銷商的花旗及美林,受到次級抵押房貸危機的嚴重衝擊,巨額減值虧損導致雙雙蒙受巨額虧損,最終美林遭美國銀行吞併,瀕臨崩潰邊緣的花旗,則向美國政府求助總值200億美元的融資計劃。

3.全球最大抵押支持債券(Mortage-Backed Security,簡稱MBS)承銷商,同時也是CDS十大交易商之一的雷曼兄弟,在按揭貸款市場以及CDS市場因次貸風暴而崩潰下,無力承受虧損,最終因沒有獲得政府出手拯救,而宣佈破產。

4.信貸緊縮導致投資銀行很難再從信貸市場籌得充裕而便宜的資金,加上結構性衍生產品一落千丈,固定收益產品市場很難支撐起投行的盈利空間,反而不斷造成損失,不少專門投資結構性衍生產品的投行面臨虧損,最後終結了美國投行歷史,高盛及摩根史丹利轉型成傳統商業銀行。

*** *** *** *** *** *** ***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2YU0aFZ0zNE8p4u1R8322oS2Gpe2GTT

美國金融危機禍延全球

2008年12月22日
 
或許我們會問,遠在美國的華爾街銀行深陷泥沼,與我們有何干?

更貼切一點,美國的雷曼兄弟,與香港目不識丁的老婆婆,和新加坡在家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之間有什麼關係?

雷曼兄弟一夜倒閉,導致上千名購買雷曼兄弟迷你債券的市民,因為債券價值一落千丈,而陷入血本無歸的困境。

在香港,一名向證監會求助的老婆婆哭個不停地說:「老本都無啦!」

在新加坡,購買「Constellation」系列票據的事主鄺太表示,當初星展銀行職員推銷產品時,只表示票據和八大企業掛勾,雷曼兄弟只是其中之一,「一間倒了,都只是輸1/8」,但最後星展高層否認有這種說法。

根據星展高層的估計,上述票據的價值可能只剩下約一成,甚至可能成為廢紙。

不再只是自家門前的事

美國華爾街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危機,已不再只是自家門前的事。這些銀行將包裝好的結構性衍生產品,大量輸到全球各地;在亞洲,從韓國到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許多銀行都踩到地雷,不僅銀行本身面對虧損,還殃及普通老百姓。

中國銀行在港子公司——中銀香港,也是雷曼迷你債券在港最大分銷商,就回購所銷售的雷曼迷你債券,面對25億港元的虧損;截至07年年底,韓國7家銀行就美國次貸CDO,損失高達5.63億美元;新加坡星展銀行涉及次按的CDO總值為2.6億新幣,該銀行為此作出2.4億新幣的撥備。

根據香港金管局的資料,香港銀行共向散戶投資者,銷售了201.7億港元的雷曼兄弟相關衍生產品,其中包括112億港元的迷你債券。

在此期間,金管局接獲高達5576宗投訴,指銀行在銷售相關產品時手法不當;約300名市民走上街頭抗議;逾千名受雷曼迷你債券牽連的投資者,衝上中國銀行在港總部,要求銀行賠回本金。

此外,在新加坡,有大約1萬名散戶投資者,購買了5億新幣的10種雷曼兄弟迷你債券,其中包括年齡超過62歲,只有小學學歷的老婆婆。

星展銀行本身在新加坡與香港,共有4700名客戶投資約3.6億新幣在此類迷你債券上。

這些發生在尋常市民身上的故事,突顯了一個事實:對於沒有經驗的散戶投資者來說,涉及衍生產品投資是一項具非常高風險的投資選擇。

無可否認,衍生產品所提供的潛在高回酬契機,的確對散戶投資者非常具吸引力。不過,它所包含的投機性質,也帶來非常高的風險,必須要有豐富的經驗與市場知識,關於這點,散戶尤其需要瞭解。

在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投資環境下,我們可能不自覺地踩到地雷卻渾然不知,等到事情爆發了,才驚覺身陷其中。

到底在我們身邊是否埋伏著這樣的計時炸彈呢?

**********************

資料檔:關於衍生產品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k8703U60t1O8LpT10gl2Krd2Xr72k4r


2008年12月22日
 
衍生產品是從一種基礎資產價值,衍生出來的金融合約或工具,這些資產可以是原產品、股票、住宅產業、商業產業、貸款、債券,甚至是指數如利率、匯率、股市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或其他類型的資產。

衍生產品主要模式有3種,包括期貨/遠期合約(forwards/futures)、選擇權合約(options),以及互換合約(swaps)。

衍生產品的主要功能有兩種,其一是用來抵銷資產價值變化下,可能面對的經濟虧損風險,一般稱之為對沖/護盤(hedging);其二是用來獲取盈利,如果資產的價格走向與投資者預測的方向一致,投資者即可從中獲利,一般稱之為投機(speculation)。

衍生產品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交易。第一種是場外市場(Over-the-counter,簡稱OTC)。在OTC系統下,衍生產品合約直接由交易雙方私下進行撮合與交易,並不需要通過交易所或中介商。一般上,互換合約、遠期利率合約,以及奇異期權,都是以這樣的形式進行交易。在衍生產品市場中,OTC佔了最大的份額。

另一種是可交易衍生產品(Exchange-traded derivatives),是通過特別成立的交易所,或其他交易所進行公開撮合與交易。全球主要的衍生產品交易所,包括韓國交易所(Korea Exchange)、Eurex以及CME Group。
********************************

涉衍生產品投資 慎選單位信託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Pc80NXT0TkW8GGv1m1x2neg2IXl23a7

2008年12月22日
 
由於國家銀行對本地銀行的管制相當嚴格,加上本地銀行也比較趨向保守作風,基本上,本地銀行在次級放貸風暴中,幾乎沾不上邊。絕大多數本地銀行沒有發售相關衍生產品,如CDO、CDS、迷你債券等,銀行本身也甚少投資在這類型衍生產品上。雖然有一兩家銀行,如馬銀行涉及迷你債券與CDO,但所涉及的數額並不多。

無論如何,這並不意味次級房貸完全與我們不相干。實際上,在大馬雖然並沒有專門投資衍生產品的基金,但是,在我們的單位信託基金中,有不少基金是涉及衍生產品投資的。

比方說,聯昌信安股票激進基金1是由大型資本增長公司、憑單和選擇權債券所組成的投資組合,通過憑單和選擇權債券投資的槓桿作用,為投資帶來更大的回酬,當然,也必須面對更高的風險。

該基金的60%淨產值將投資在股票,最高達30%淨產值,則可投資在憑單與期權。當市場牛氣旺盛時,股票投資將被調整向成長與週期循環行業,這意味著其投資組合將擁有更高的衍生產品投資。

放寬單位信託基金管制

大馬証券監督委員會在今年放寬了對單位信託基金的管制,允許單位信託基金在產品創新方面,擁有更大的伸縮性。

証監會對單位信託基金的指南做出修改,放寬了單位信託基金在投資衍生產品方面的尺度,給予基金在衍生產品投資更高的參與度。不過,該基金必須明確列出所承受的風險。這意味著,單位信託基金可以將更多的資金,配置在衍生產品的投資項目上。

有鑑於此,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單位信託時,必須小心謹慎。對於願意承擔高風險的投資者來說,在追求高回酬的當兒,也應當先去瞭解所投資的項目,包括涉及的衍生產品,以及所需面對的風險。

馬股前景取決於全球經濟 - 東方理財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3TP0B4703p583f51cTN2lFZ2Rnp2lXL

2008年12月22日
 
以約200%的貿易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馬來西亞的股票市場前景,取決於全球經濟狀況。

有鑑於美國和其他國家繼續從高負債水平減債,發達國家的經濟將繼續衰退,因為消費者的開銷,佔了該些國家經濟的一大部份(佔了美國的70%),而這對亞洲國家的出口和原產品價格來說,顯然是負面的消息。

現在,因為不明朗的出口前景,以及因為海外直接投資(FDI)和產業價格減少而下跌的投資活動,中國也面對嚴重的經濟困境。

全球各地政府所公佈的龐大財政振興數字,只有在09年下半年,才看得到其意義。

在經濟數字日益減低,以及盈利下跌的情況之下,股票市場在09上半年預料不會有良好的表現。

投資者也在擁有穩定盈利收入的公司,以及有能力派發具有吸引力股息的公司裡尋找庇護。

龐大數目的經濟振興計劃,以及定量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能否在建立淨利方面成功,則是一個心理反彈(relief rally)。

09上半年股市表現不看好而面臨重大打擊的領域,例如種植以及油氣領域,或許能夠在這次的反彈裡,有著良好的表現。

長期來說,棕油依然是食物消耗的主要需求,而原油則是會枯竭的資源。然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這些原產品的價值會否復甦?

當價格下跌至減少產量,以抵制需求量時,該些產品的價值或許就會復甦。

從該些產品的價格暴跌的情況來看,我們幾乎達到那個水平,不過,在價格復甦之前,我們需要一段整合時期。

目前,市場的本益比從15至16倍,下跌至10倍,意味著負面的消息已被消化,無論如何,市場信心恢復,比估值水平更重要。

什麼時候才是適當的時機?

投資高貝他股票(beta stock)的最佳時期,將會是美國房產市場指數觸底的時候。

房產是多數美國人最大的投資,所以,只有在價格穩定的時候,消費者的信心和銀行的穩定性才會恢復。

房產價格或許還要再下跌20%。06年,美國房產的價格下跌,成為全球危機的一個預警,而其在09年杪或2010年的觸底,或許會是全球復甦的一個訊號。

猶如之前情況,藍籌股將會領先回彈。09年下半年,投資者的風險喜好提升,將讓最後的泡沫破裂,而該泡沫是高檔的主權債務。

美國10年期的國債,只提供了微小的每年2.2%收益,意味著更為嚴重的風險規避(risk aversion)。

最後的重點,繼續採取防禦策略,同時,留意美國房產市場的觸底時機,因為這會是買進高貝他股的訊號。

全球零利率的時代 - 東方理財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1Di02m90btA8FA21PYD20Fn27sP213R

2008年12月22日 - 作者 - 陶冬(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

許多國家的利率不久都可能接近於零,零利率是福是禍,取決信貸的收縮程度。今後兩年全球的借貸行為,將決定世界迎來日本失去的15年還是格林斯潘泡沫的4年。

希臘神話中有兩個水中怪獸—斯庫拉(Scylla)和卡律布狄斯(Charybdis),它們分別守在墨西拿海峽兩側,擁有6個狗一般頭顱的斯庫拉藏身懸崖下的巖洞中,吞噬過往水手,擁有巨嘴的卡律布狄斯則通過吞吐海水製造巨大的漩渦,凡是勉強逃出斯庫拉之口的,必被卡律布狄斯的漩渦吸入腹中。用中文成語,便是剛出狼窩又入虎穴。

全球通貨膨脹便面臨著類似的處境。幾個月前,整個世界都籠罩在通脹失控的陰霾下,能源價格暴漲,食品價格暴漲,並開始拉動核心通脹,各國央行被迫大幅加息,以抑制經濟過熱。

今天,能源、食品價格已大幅回落。美國、日本、歐洲同步進入經濟衰退已成定局。一半新興國家因原材料價格急跌而陷入增長困境,另一半新興國家則因出口訂單驟跌而經濟不景。全球範圍內出現信貸萎縮,投資信心消失、消費下降,金融資產價格劇烈調整。一個通縮的時代似乎很快會降臨。

信貸收縮程度影響大

面對通縮風險、金融危機,各國央行聯手大幅降息。以目前的經濟形勢和央行們的決心看,許多國家的利率水平在不久的將來都可能接近於零。一個全球零利率的時代即將到來,我們都是日本!

零利率時代,福焉禍焉?筆者認為,取決於信貸的收縮程度。今後24個月全球銀行、企業、個人的借貸行為,將決定世界將迎來日本失去的15年,還是格林斯潘泡沫的4年。

在通縮時期,經濟景氣下降,實際利率卻可能上升。身處大蕭條時代的經濟學家費捨(IrvingFisher)提出了「債務通縮」的概念。經濟前途不明、銀行抽緊銀根,企業和個人通過大規模還債來降低負債率。減債帶來需求弱化,物價下挫。由於名義利率不能進入負值,實際利率不降反升,促使進一步的減債活動,經濟於是陷入惡性循環。

費捨理論的現實版,就是上世紀90年代初以後的日本。自1989年泡沫破滅後,日本的金融資產價格暴跌,銀行壞賬飆升,信貸陷入停滯。在樓市、股市遭受重創的消費者,面對負資產,消費意欲低下。沒有需求,企業投資活動自然放緩。儘管日本銀行將利率降至幾近於零,企業仍不願投資,消費者仍沒有信心。

歐美多國危機處置果斷

當然,日本落入通縮陷阱的一個重要誘因是政策失誤,政府在處理銀行壞賬、補充資本金上行動遲緩,聽由銀行緊縮銀根,催化出整個經濟的「去槓桿化」,直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今天的全球經濟,也面臨著銀行資本金遭到摧毀、信貸強烈收縮的局面。但是歐美多國在危機處置上,遠較當年的日本更果斷。通過國家注資,多數西方大銀行的破產風險已明顯下降。因此,歐美銀行在經過1至2年去槓桿化後,維持一定信貸規模的可能性並不小。

如果銀行秩序得以維持,經濟在經歷一個短暫(但仍十分痛苦)的調整之後重新啟動,我們則可能面臨第二種局面--格林斯潘主政下的21世紀前6年(2年調整期和4年泡沫期)。由於擔心IT泡沫破滅和911恐怖襲擊對經濟造成重大打擊,美聯儲局將利率降至史無前例的1%。接下來的通縮陰影又使央行在收回流動性上縮手縮腳。當實體經濟復甦後,流動性過剩帶來了歷史上罕見的信貸膨脹,資產素質在金融創新的名義下惡化,資產泡沫此起彼伏,風險盤根錯節。當年人們稱之為「格林斯潘盛世」,今天則成為「格林斯潘泡沫」。

3因素左右零利率時代

零利率下,世界究竟走向日本式的消沉,還是等待格林斯潘反彈?筆者看來結局取決於三大因素:

其一,金融體系能否及時修復,信貸能否維持在合理的水平;

其二,美國消費者的減債會走多遠,美國需求兩年後能否重見起色;

三,中國會輸出多少產能過剩,內需有多少擴大空間。筆者對第一、三大因素看好,但對第二種持有疑慮。

日本長期的零利率政策,並未對本國資產價格帶來幫助。不過日元流動性和套利交易,卻是成就「格林斯潘泡沫」的一大主力。是泡沫就早晚會浮起來,只是在哪裡浮起的問題。

如果有「格林斯潘反彈」,相信也要等經濟消化掉短暫停滯之後。千禧危機和911恐怖襲擊之後,流動性泡沫並未即時出現,而是等到經濟榮景再現之後才發生。如果世界有滑向「格林斯潘反彈」的趨勢,筆者看好美元資產或近似美元貨幣(人民幣、港幣)區資產,因為美國/中國復甦會快過歐洲、日本,美元看漲。同時筆者認為,暴跌後(仍未完)的商品價格必然反彈,信貸收縮、需求減少、價格急降之下,會有不少原材料生產商出局,剩下的也不會增加產能。一旦需求重現,供應瓶頸可能重現。

負通脹、零利率,乃一盤新局。謀定而後行。

Monday, December 15, 2008

宝贵的无形资产

2008/12/15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9&pg=33&ac=911498


最近有人对大马公司的品牌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前3名是属于3家银行,其中马银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以93亿令吉高居榜首。

这个品牌评估揭示了一个事实:一只股票的价值,应该高过其净有形资产价值。

资产可以分为两类:有形与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指有形可见的资产,如土地、厂房、大厦、机器设备等等。是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

无形资产指无形可见的资产,如商誉、品牌、技术、特许权等。是看不见、摸不到,却是有经济价值的“东西”。

在无形资产中,最重要及最有价值的就是品牌

品牌一旦建立起来,商品自然畅销,公司从此财源广进。所以,打响品牌已成为企业的最主要任务。

一个好的品牌,肯定比其有形资产价值更高。 一些名牌产品其实很少由公司本身的工厂生产的。西方名牌消费品多数由第三世界的工厂以承包的方式生产,这样可以节省成本。 有些商品一旦建立品牌,厂房设备等根本不重要。

就以报纸为例,一份权威的报纸即使印报机抛锚了,交给另一家报馆去代为印刷,销路根本不会受影响。读者也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报纸是在那里印刷的。

其他名牌产品亦如此。 这就是品牌的威力。

品牌建立信心

但是品牌这种无形资产,只有产品受到消费人信任时才有价值。 一旦失去消费人的信任,品牌就一文不值。 除了品牌之外,一家成功企业本身就拥有一定的无形资产价值。

一家成功企业在该行业中居于领导性的地位。单单这一点已价值不菲。

(1)成功企业必然在有关产品中,占据一定的市场,新的产品要分一杯羹,谈何容易。故市场份额是有价值的。

例如啤酒业:皇帽(Carlsbg,2836,主板消费产品股)和健力士英格(Guiness,3255,主板消费产品股)已占据了大部份市场,别的啤酒不易挤进去。故这两家公司的股票(股份)不应以其有形资产来评估其价值。

(2)其次是技术。当一家企业拥有制造高品质产品或特殊产品的技术时,技术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3)再其次是人才。企业的成败,有无人才是关键,尤其是需要特殊知识、技能及经验的服务业。如金融机构、资讯业、报业等。有些企业在收购别的企业时,坚持原有的人才留任若干年才肯签约,就是这个原因。

(4)营业地点也有价值,比如银行业。在同一条街道中,如果已有一家银行的分行,通常国家银行不会批准另一家银行在其附近设立分行。故占据要津的分行,也是有价值的。

同样的,租到地位优越、人潮汹涌的店位,本身就有价值。

(5)种植业和产业公司拥有地点良好的土地,其股票应比有形资产价值更高才算合理。例如好的农业地都被上市公司垄断了,要再建立同样规模的公司难上加难,故其股票价值应比每股净有形资产更高才算合理。

(6)企业的制度也有价值。例如金融业,基本上是靠制度来操控。建立制度要时间,故制度也是一种无形资产。

(7)关系。尤其是与老顾客的关系,也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8)时间也是无形资产。建立一家成功企业起码要10年、8年。在这期间,公司要付出大笔的利息去克服无数的困难。所以有些公司宁愿付出比有形资产价值更高的代价(Premium)来收购现成的企业,这样更合算。

举个例子,安裕资源(Ann Joo,6556,主板工业产品)原本是做大五金贸易的,后来决定自设钢铁厂。该公司原拟投资6亿令吉在巴生建钢铁厂,后来发现国企有意脱售马八幡,该公司决定收购马八幡,因为马八幡是一家成熟的企业,只要加以整顿业务就马上有盈利,这样可以节省自建钢铁厂的时间。现在安裕已拥有马八幡的100%股权,这几年的表现证明收购马八幡是明智之举。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股票的价值应该高过其有形价值才算合理。

理由是成功的企业都拥有比有形资产价值更高的无形资产。

有许多好公司的股票,价格已跌至净有形资产价值之下,有些甚至只等于有形资产价值(NTA)的一半。

这等于市场完全忽略了企业的无形资产。 即使有形资产也没有反映在股价上。

这样的估值合理吗? 这种不合理的估值,只有在目前这种极度悲观的市场中才会出现。

这样的市场,为有意投资的人提供了以低估价值买进良好企业股份的良机。

小心筛选之后,买进价值被低估的好股,长期持有可以赚钱!

Saturday, December 13, 2008

§ 政經探溫 § 榴槤啟示錄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DGF&NEWS=2VpN0twb0zjc8pX418S8255515Oz3831

2008年12月13日 作者 - 何啟斌

1998年大馬進入嚴重衰退年。當時任職為副首相兼財長的安華,從1998年頭執行了「國產IMF」方案,大量收縮信貸,大幅提高利率,把商業活動降至低點。大馬出入口大幅下降,因為馬幣上下幅度過大,少人敢下定單或接貨。在同一年,當「榴槤」成熟時,運到新加坡卻大多被退回,因為新加坡人也縮緊腰帶嘛!吉隆坡也一樣,滿街都是賤價榴槤。

明年的情況並不樂觀,看來榴槤成熟時運到新加坡,一樣會被打回頭,因為新加坡比大馬更慘,已經先步入衰退。鼎鼎大名的星展集團今年已經裁員,10年前還大賺拋賣馬幣的外匯交易,今年星展銀行大受美國「結構性」金融產品的影響,除了雷曼,還有花旗等銀行的產品都令新加坡銀行大虧,豈可不裁員?加上外資廠在新加坡早已大幅度減產,許多大馬人都被逼回鄉。外資銀行在新加坡大幅收縮,大裁人員,還有誰來花錢買大馬的「紅蝦」、「D-24」、「D-8」等品種呢?

10年前大馬用IMF方案,卻無IMF的貸款,許多商業借貸無門,利率又飛高,很慘!但是97/98年的棕油價特好,每噸近2300令吉,所以許多小園主和工人還可以吃榴槤。今年,棕油價已經從最高的每噸4300令吉,降到1600令吉左右。小園主還有積蓄,可以多吃榴槤,但是再多幾個月,或2009年6月時,他們可能吃盡了老本,供車供屋會有問題,那裡還有心情買榴槤!

2009年6月榴槤成熟時,才是遍地香卻無市的痛苦日子。那時,從新加坡回來的幾十萬名工人,和大馬工廠被裁的失業者,再加上少收入的小園主及小商人,榴槤才是真正的無市又無價。

不過,全球雖然還有一年半載的衰退痛苦,大馬還可以。美國應還有近10個月的衰退和慢成長期,會拉下全球出口國。但是全球政府大量「注資、減息、換匯」,還可以扭轉衰退的乾坤。

10年前,無人敢預測前景,直到前首相馬哈迪醫生執行貨幣管制、利率大降才看到光景。今年,安華忘了他10年前的錯誤,還大言不慚地說要救市。政府大幅注資等舉動,隨全球方案,豈可不盡早復原?如果不夠錢,可以動用近1000億美金的儲備金。應當夠多買一些「紅蝦」或「D-24」吧!榴槤成熟時,我一定不會下鄉去找,因為最好的榴槤必會載到市區任君選,而且又便宜。別忘了,股市會在經濟復原前的6到9個月先反彈,不必等到年尾,股市一跳,又可以再買榴槤!

Monday, December 8, 2008

股債匯市跌勢未止

2008年12月8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If50U8g0rEK8cmB17UD2rXP0mqA81Do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05i0pQR0D0s8UwG163W2y5w06qV8CQH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9ll0T80084T831T1VB22WL50km785X3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CLB0qYV0bR487wA16y92qK30ssd8dIc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TNw0go80LYw8Hew114r2nB20E1C8qy9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ws80cgB0v3t8shD14wv2f4J0tHo8xnA
 
由全球信貸與金融危機爆發所引起的骨牌效應,已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場,並在這些金融市場之間激起系統性風險,導致股債匯市一環緊扣著一環,兵敗如山倒。這場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動盪局勢,幾乎沒有可能在短期內平復下來,這股風暴料將延續到2009年。

股市篇: 馬股明年劫數難逃

在全球金融風暴狂擊下,嚴重受創的投資人對金融市場完全喪失信心,紛紛逃離市場。從股債匯市到其他投資市場,信心危機粉碎了這些市場的憧憬。展望2009年,金融市場將有怎樣的一番情景呢?

全球各地的股市都希望可以盡快和金融風暴脫離關係,起死回生,而徘徊在絕望邊緣的投資者,已不敢奢望明年可以在股市撈得風升水起,只求撿回老本。

08年對區域國家來說,是具挑戰性的一年,是各國在幾年前已累積下的危機,直至08年才爆發,並預期將蔓延到09年。

Areca資本基金經理黃德明表示,幾年前大家都想要低風險,高回酬的投資,以致大家都忽略了危機處理,才導致目前經濟風暴發生時,大家都無招架之力。

金融危機效應已擴散到經濟層面,導致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甚至陷入衰退邊緣。發達國家如歐盟與日本的經濟,已率先進入衰退階段,美國步入衰退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發展中與新興經濟體的經濟成長紛紛亮紅燈。

他指出,在經濟發展受影響情況下,消費者減少支出。「儘管消費者因聖誕節將臨而增加消費,但是這有可能是不長久。」

未來展望不明朗

現在沒人知道這樣的情況將持續多久,後果會有多嚴重。所以這樣不明朗的趨勢,勢必將繼續為各國股市帶來影響。

慘遭金融風暴蹂躪的投資者,也在信心崩潰下,趨向於謹慎保守的心態。在這之前,當行情良好的時候,投資者傾向槓桿投資,投資世界各地的對沖基金。現在行情轉壞,投資者也急著收回他們的錢,進而出現了20倍至30倍的賣壓情況。

所以,他認為在步入09年的首幾個月裡,賣壓的情況將會繼續出現。同時,他指出股市是反映市場未來的發展指標,有鑑於此,在09年首3至4個月,他對區域市場的看法依然是看跌。

本地股市反應通常都比其他區域股市來得慢(Laggard effect),在區域股市紛紛上升之際,本地股市則須在隔天才看得到效果,所以本地股市屬於後知後覺型。

同時,他表示不少財團在在11月杪宣佈的盈利表現都不太理想,更是加深了投資者對本地股市的憂慮。

「負面的想法將籠罩08年年杪的股市。所以,在未來的2個月內,我並不看好國內的市場,因為企業盈利下跌,已經對投資者的信心帶來負面影響。」

在利空消息衝擊下,區域股市料將繼續承受賣壓,看來馬股明年也難逃一劫。

自07年第四季爆發美國次貸風暴開始,外資已成了馬股的淨賣家。不計算英美菸草、雀巢等策略外資股權,馬股的外資持股率已跌至19%的水平。

此外,外匯儲備也從高峰回落20%。同時,組合投資淨流出在今年第二季與第三季分別高達310億與384億令吉。

貨幣篇: 美元料續走強

09年的區域匯市將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首先,就讓我們來一窺美元貨幣在明年的走勢。美元近期突然扭轉劣勢,展現強勢走勢,兌主要貨幣一路升值。這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絕地翻身之戰?

長期以來,美國帳中赤字不斷擴大,成為美元主要風險來源。為了填補高額貿易逆差,美國政府向外國投資者大量出售政府債券和私債、企業債等。最終各國政府與央行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美國則獲得大量資金來支撐消費。

這種「全球資金流動的不平衡」被視為無法長期延續,最終將被修正。經濟學家認為,美元需經歷大幅但有序地貶值來增加美國出口,從而解決貿易逆差問題。

這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信貸危機,造成美經濟深度衰退,使該國進口需求大減,碰巧修正了貿易逆差。但是,一場經濟衰退消除了美元匯率下行的主要壓力。

隨著美國經濟衰退降低經常帳赤字、金融危機減少了大規模的資本外流,海外官方買家繼續增持美國財政部債券,美元匯率因此成為這場危機中意外收益的一方。

金融危機促美元走強

金融危機的爆發,金融市場到處是陷阱,促使資金紛紛流向美元。在有限的投資選擇和商品價格暴跌的當下,動盪不安的局勢,投資者將視安全性高的美元為避風港,美元自然走勢犀利。同時,大規模的基金贖回,也迫使基金經理拋售各地資產,將資金調回美國應急,從而推動美元匯率走強。

大馬經濟研究院執行董事拿督莫哈末阿立夫博士指出,美元目前走強原因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導致資金回流及贖回資金的現象湧現。

擁有高額外匯儲備的亞洲國家,積極推動美元走強,保持公債收益平穩,藉此保護他們現有巨額美元資產的安全。如果投資者信心危機引發美國公債價格跳水或美元匯率下跌,持有美國公債的政府與央行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同時,美元走強意味著其它貨幣走軟,間接促成出口至美國的機率大大提升,這也是支撐美元走強的背後原因。展望未來,美元匯率的的主要風險,將來自於美國財政部巨額債券在未來兩間進入市場,這些債券籌集的資金是用於美國政府救市計劃,以及下屆政府所倡議的財政刺激行動。

信貸素質大幅下滑

在局勢動盪不安,投資者信心低迷的環境下,一向來以安全(接近零風險)著稱的政府債券,料將成債券市場的避風港,投資者的安全網。

大馬評估公司固定收入研究部副主席旺穆來扎尼指出,趨向安全投資、通貨膨脹預期的下滑以及美國房產市場復甦遙遙無期等因素,將促使投資者流向相對安全的政府債券。

信貸危機導致投資者風險厭惡度上揚,這可從私人債券與政府債券之間差異擴大、股市動盪等反映出來。

儘管全球央行聯手調息與注資,意圖穩定金融市場,但由信貸危機所造成的金融市場混亂,不太可能在09年上半年平復下來。因此,他預期,這樣的趨勢將會延續到2009年。

他認為,投資者的信心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投資者趨向於採取「靜觀其變」的心態。同時,金融危機效應已擴大至實質經濟的層面,導致局勢更加複雜化,更不明朗。除了手握現金之外,投資者更願意把錢投資在政府債券。

與此同時,隨著能源與糧食價格從高峰水平大幅回落之後,通脹預期也顯著下調。油價自7月創下新高以來,至今已跌了超過50%,而糧食價格指數也下挫了30%。再加上全球經濟放緩,導致經濟活動減少,也料將進一步降低全球的通脹壓力。

貨幣寬鬆政策

在全球經濟趨緩,尤其是發達國家陷入衰退之際,通脹已不再是課題。現在取而代之的,是通貨緊縮的威脅。全球央行緊急煞車,紛紛由貨幣緊縮政策轉向貨幣寬鬆政策,通過降息來提振經濟。全球性的降息週期,為政府債券增添了投資魅力。

信貸危機的擴張,使得信貸方面的素質下滑,加上金融危機擴散至經濟層面,如今已形成第二輪效應,進一步打擊金融市場。截至今年第三季,金融機構在信貸方面已蒙受近6200億美元虧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期,信貸註銷將高達1.4兆美元。

非金融企業則將受到經濟活動放緩的衝擊,大幅影響其獲利表現,甚至陷入虧損狀態。這使得其信貸素質大幅下滑,也意味著企業債券違約率將提高。這將迫使投資者迴避企業債券,避免陷入血本無歸的窘境。

令吉料能重振雄風




自人民幣與令吉同時在05年7月脫鉤後,一直被市場認為嚴重低估的令吉,成了市場海外投機者的目標。投機者把資金調入大馬資金市場,駐紮在股債市,甚至銀行體系內,意圖在股債匯市的漲勢中,從投資與外匯兌換中雙邊受惠。

根據09至10年全國經濟展望會議報告顯示,自05年脫鉤後,令吉匯率及綜指走勢出現唇齒相依的走勢。

根據大馬股票交易所的數據顯示,令吉在2005年7月21日正式和美元脫鉤後,走勢強勁,期間更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選擇將錢投資在馬股,也令馬股的市值一路飆升。而這可從令吉走勢和馬股之間的表現得到證明。

自05年脫鉤後的令吉走勢凌厲,在08年攀升至最高的3.167令吉新高,綜指成交量也在這段期間大幅攀升,綜指的全年成交量由05年的1023億3820萬股,07年的全年成交量激增至3612億8220萬股,漲幅超過200%。而其成交值也從05年的2156億2280萬令吉,猛漲至07年的5403億8410萬令吉。

此外,在令吉增值的時候,馬股市值也同時在增加。05年馬股的總市值為6952億令吉,07年的總市值則漲至1.1062兆令吉,顯然令吉增值吸引了外資駐紮馬股。

投機投資者往往在看好某個區域走勢,而將其資金轉向該市場。若美元明年的勇狀不再,那投資者自然會將其資金轉移至走勢備受看好及具避風險的市場,而長期被低估的令吉則有望成為下一個走強的貨幣。

在種多貨幣當中,令吉仍上揚空間,主要是令吉基本面依然強穩、國內良好的經濟和貿易環境,是令吉繼續走強主要動力。內需強穩的大馬可說是外國投資者的避風港,這也推升了令吉的走勢。

令吉升值吸引外資

隨著大馬經常帳盈餘增加,加上國行政策激勵令吉增值,以抗衡通貨膨脹,所以令吉料將能回彈。依目前情況來看,令吉兌美元,暴跌至3.6455令吉的水平,距離市場人士推斷令吉兌美元匯率有望突破3令吉界標,其擁有上漲的空間。

從理論來看,令吉的升值將可吸引外資的前來。自06年次季以來,從美國流入大馬的股票投資動力開始減少。

不過,美國流入大馬的組合基金投資,並沒有顯示出嚴重的下跌趨勢。這都是市場估計令吉還有上升的空間,而經濟學家都一致認為,令吉繼續升值對外來資金流入是有所幫助的。

當然,這也不是外資唯一的考量因素。外資進入大馬市場,先會把大馬與其他區域市場作比較,從各種考量中找出,可帶來總回酬最高的國家,這包括股匯債市和其他金融產品中,所帶來的總回酬。外資不會只考慮令吉升值,就把資金投入這個市場,令吉升值其實只可算是他們投資的一項紅利。

此外,外來直接投資和組合基金投資料還會在08年持續流入國內市場。原料資源如原棕油和天然氣與石油,是大馬特有的吸引力,可吸引那些看漲這兩個領域的外資基金前來。

值得關注的是,大馬與美國之間的利率溢價差距擴大,也是另一項有利的因素。大馬利率目前與美國利率保持了2.25%的價差。大馬方面目前3.25%的利率水平,而美國方面則可能再減息。這樣的情況反而對大馬更有優勢,可吸引更多的外來資金流入。

亞洲幣值被低估

針對美元兌令吉明年的走勢,阿立夫認為,美元走強只是短期性,並相信未來6個月後將會回弱。一旦回酬穩定下來及投資者過度估計美元,那美元自然從高峰的走強狀態,回退至其原有價值的水平。短期而言,預料美元將會進行調整,直到美國赤字達到約3%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穩定水平。

令吉方面,目前屬於被低估的現象。現階段,美元走強間接導致其它區域貨幣走軟,備受冷落的令吉自然也不例外。無論如何,他表示,若6個月後,美元走軟,那令吉在09年下半年恢復原有的狀態的目標已經不遙遠。長期而言,他相信令吉匯率的前景更為亮麗。

各國貨幣紛貶值

不過,一個令人比較擔憂的情況正在醞釀之中。目前,亞洲貨幣,從韓元、新元、印度盧比,到人民幣,正在競相貶值。除了受到美元走強的影響,全球經濟趨緩,也促使各國紛紛讓本身貨幣貶值,以維持出口競爭力,這無形中形成了一股競爭性貶值的趨勢。

短期而言,市場仍受不明朗因素籠罩及全球經濟波動,因而區域貨幣持續處在壓力和波動的狀態。目前發展計劃和轉移預測目標,也將左右貨幣走勢。亞洲國家方面,長期處在低利率的日圓,已成為灸手可熱的貨幣。一旦情況穩定下來,央行積極減低利率,相信可以看到其它貨幣成為搶手的現象。美元繼續下跌的話,亞洲貨幣的確還可望繼續增長。

一探中期至長期的貨幣走勢,亞洲貨幣前景絕對備受看好,尤其是亞洲地區擁有良好長期性基礎。許多區域經濟擁有強勁的發展潛能。同時,與發展國家比較下,相對地具備高成長的利好因素。

傳統上,亞洲國傢俱高避險功能,並對亞洲國家扮演正面的貢獻,這些因素都是催化中至長期貨幣兌換率的因素。美元貶值和商品價格回退,該現象就會開始回退下來。一旦成長和商品回歸正常水平,那不只是美元受惠,其它商品出口商貨幣也會從中受益,而各國也自然從逐步復甦的成長中受惠。

個別領域有待復甦

2009年本地股市的關鍵將係在幾個因素上,包括新興消費大國的經濟走勢、原產品價格以及國內政治。其中,我國的政治逐漸明朗化,將為股市帶來正面的影響。

「國陣近期的表現比上6個月好,安華09年的奪權機會將比08年低、國家換領袖、各大政黨也更換領袖,並開始順從民意。這對人民來說時一件好事,同時也是建立信心的催化劑。」

此外,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中國與印度的崛起,也是扭轉我國經濟和股市的關鍵所在。黃德明表示,未來的經濟火車頭,將會是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和印度。我國的出口已經從大量依靠美國,轉移至中國和印度,這對我國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好的現象。

他解釋,中國崛起,並在過去4個月內採用對的策略發展,令該國市場賺取大量外匯,而該些外匯可以用來刺激該國的國內成長,進而讓消費市場增加。

「我國若對準中國消費者市場的話,對我國的出口有著絕對的好處。總括來說,中國經濟越好,我們情況也會越來越好。」

同時,原產品價格走勢也是主導因素。如果原產品價格在09年反彈,而這將是本地股市的一個利好因素。原產品出口佔我國總出口的30%比重。原油、原棕油以及橡膠價格大跌,導致我國出口折損了高達700億令吉的收入。

最後,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預期會宣佈新一套救市方法,而新的政策或許可以為區域股市帶來激勵,從而惠及本地股市。

進入2009年,個別領域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黃德明個人較為看好金融、種植以及消費者產品領域,因為這3個領域跟經濟好轉息息相關,但大前提是經濟必須好轉。

原產品跟著大市復甦腳步

他解釋,當經濟好轉的時候,消費情緒就會轉好,金融領域就可從中獲利。而基於我國是主要原產品出口國,經濟好轉讓原產品需求量增加,種植領域也會隨著好轉。

黃德明認為,種植領域在09年改善速度比較快,而建築和產業領域的改善速度則比較緩慢。他解釋,目前的惡劣形式是一個大循環,而產業和建築領域的循環時間較長,所須要的復甦時間也比較長。其中,又以產業領域在這次的循環中顯得最為敏感,所受的打擊也相對的巨大。

「這2個領域的情況只有在經濟好轉後才轉好。如產業領域,投資者只有在經濟好轉,手頭上有足夠的金錢時,才購買產業。而種植領域就不一樣了,原產品價錢就會跟著大市復甦跑,所以復甦的能力較為強勁。」

理財迷思:投資股市4風險管理原則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i240tMl0RHR8EBA1xE02N7N08fp8YG5
2008年12月8日
作者 - 黃凱順(ISI理財培訓機構)

讀過了上一期的「風險管理之道」,相信讀者們已經對投資股市的風險與回酬有了初步的認識。有著認清了股市背後潛在的風險後,為海碼頭掛上「閒人免進」的標誌。也有人勇於接受股市風險,在波濤洶湧的股海中拚搏,開著扁舟乘風破浪航駛向成功投資的彼岸。

有句話用來形容股市是最適合不過,「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就有如汪洋中變化莫測的風向與水流。即便是經驗老到的水手也難免會對那「像雨,像雲又像風」的景像看走眼。縱橫股海的投資者則對股市那「像起,像落又像平盤」的走向始終感到迷惑。

然而,這並不代表著投資者每當看到變化時就要隨著變,應知道還有一句話叫著「以不變應萬變」。航海需要指南針和航海圖,無論黑夜白晝,風平浪靜仰或驚濤拍岸,這兩種東西是任何情況下都需要的。同樣,在股海中航行的投資者,又怎能不找出他們的指南針和航海圖呢?只要認識了以下的措施,投資者就能更有效的制定風險管理的策略以將之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第(一),樹立良好的投資心態。心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將主宰著投資人的思緒與舉動,並直接影響投資表現。縱觀歷來成功的投資者無一不推崇平和的投資心態,對自己的投資項目抱有清晰的目標與堅韌不拔的信念。此外,也能當機立斷,面對任何意外情況也能沉著應對,冷靜分析以理智的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如此的境界?當然,我們也不要求投資人可在一朝一夕就可熟練如此絕妙的投資心法。因為這一切難以言明身教,只能心領神會。投資者還是得循序漸進,透過不斷的充實自己與規律的實踐漸漸從經驗中吸取投資的精華方能練就處變不驚且理智的投資心態。

巴菲特說過:「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第(二),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期限。就如人有高矮肥瘦,男女老幼,投資的操作手段也是百花齊放。有人奉行短期的波段操作,涉及頻繁的買賣,也有著偏愛中長的價值投資法,進行長線投資。

然而,不同的投資期限所隱藏的風險程度也不同。只有瞭解自己的能力與限制如:是否擁有足夠的時間去追蹤短期價格波動?是否對市場分析有一定的認識?等等。投資期限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只有「適合」或「不適合」。

投資者宜在認清自身的能力後堅持自己的策略,最忌違是自己不清楚操作的目標隨著市場波動,時作長線,時作短線搞得自己頭昏腦脹,淪為股市風向的牆頭草。

第(三),確立嚴格的操作紀律。巴菲特的名言:「當別人貪婪時,我們要恐慌。當別人恐慌時,我們要貪婪。」然而,當利益就在眼前向你招手時,我們往往就把這句投資金句拋到九霄雲外了,哪裡還理會是誰貪婪是誰恐慌,迫不及待地一窩蜂湧入股市分一杯羨。

許多的投資人獲得繩頭小利就變得自滿,甚至自我膨脹,因而投入更多的資金,操作手段也更為大膽,妄顧之前設下的操作計劃和盈利目標,更別說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當投資者的感性戰勝理智時,就是投資者開始在自掘墳墓的時候了。這一切都歸咎於缺乏操作紀律的問題,不能嚴格要求遵守預先設下的計劃而導致風險失控。

第(四),保留部分資金和策略的結構配置。這就有如童叟皆知的一句投資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資金的配製領域與比重是有效控制風險的手段之一。

投資者應衡量自己的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後將資金分配致適合的投資項目。也可透過比重的分配調整自身投資組合的風險。最重要的是不論任何時候,都應保有充足的流動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聰明的投資者都會善用此資金作「後備軍」,對意料不到的操作失誤與判斷作出補救行動以求將損失降到最低。反之,也可在現有的投資項目有起色時再加把勁,增加回酬效益。

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四項也只不過是投資股市的風險管理原則,想要達到融匯貫通與運用自如的境界也只有靠各自投資者的股市投資歷練和閱歷了。希望在經歷了股市的大風大浪後,我們能在成功投資的彼岸會合。

Friday, December 5, 2008

Tuesday, December 2, 2008

§ 政經探溫 § 兩鐵礦三故事

§ 政經探溫 § 兩鐵礦三故事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DGF&NEWS=2b8E0P4Q0fzV89Bw1ezB2e4R0C7x2V52

2008年12月2日 - 作者 - 何啟斌

今年年頭,當全球原產品大泡沫時,有兩組人做了相反的事。當時原油價接近美金150元一桶,金銀銅鐵價格飛漲。就在這個時候,一位王姓的大馬人在北京和前高盛的股東設立一間私募資金(Private Equity),又邀新加坡政府的淡馬錫控股參股。

然而,王姓投資者選擇退出,湊足了10億美元上下的資金,到巴西去收購一座大型的鐵礦場。當時,美元兌巴西幣(Real)還相對便宜,這個「收購行動」看來真是了不起的生意,肯定要大賺。那時BHP正要收購Rio Tinton要成為全球最大的金屬礦業公司。摩根士丹利的前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謝國忠,也建議中國出價2,000億美元來和BHP競爭。

在非常時候,澳洲的一間鐵礦公司出價每股5澳元左右,獻議以換股方式,併購一間大馬人控制的鐵礦場。這位大馬人幾年前以澳幣20分買進,陪他一起投資是一位大馬著名的企業銀行家。當時,這位朋友要求我提供意見,我堅持應該即刻和中國有關公司談判,讓他們以現金收購。果然,他們與中國公司在美金95分(3.20令吉)兌1澳元時成交。

兩組大馬人,一組在大泡沫時買進,另一組則賣出。結果,前一位面對鐵沙大瀉價,巴西貨幣貶值等惡劣形勢。後一位則收了幾億澳元,現金袋袋平安。今天這間澳洲公司的股票,從近6.50澳元瀉到50分!

真正有趣的故事是「匯率」。當時,後一位大馬人收了澳元,存進銀行,賺年利率7%的利息。如許多手中有馬幣現款轉的大馬人那樣,他們兌換成澳元,存進澳元戶口,企圖多嫌點利息。當時馬幣兌澳元的匯率是1澳元兌3.20令吉左右,而現在1澳元只值2.30令吉,兌美元也只有美元65分而已!以匯率來算,已縮水了30%之多。所以,這位朋友只好收著澳元嘆息。

王姓的大馬人,如果現在要賣礦場,首先,就算願意削價,也未必有買家;第二,取得的巴西貨幣Real已貶值了30%,兌換成美元又要大虧一次!

這三則故事,一人大虧,另一人大賺,但在匯率上錯失了兌換美元或馬幣的良機,少賺近30%,所反映的是對「宏觀走勢」不理解、少預測的下場。

那些在科技股泡沫爆裂之前放手的人,現在手頭上有十億八億美元,而當時進場的買家則幾乎破產!故事的教訓是,人們應該見好應收!

Friday, November 28, 2008

實質經濟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business

實質經濟(Real Economy)是指物質、精神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商業、交通、通訊、服務業,甚至是人文、知識、藝術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

實質經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及發展的基礎。

簡單的說,只要有經過註冊的有生產服務活動的經濟組織,都可算是實質經濟。

Thursday, November 27, 2008

煤價 vs 國能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business

根據國能說法,7月份電費調漲是以每公噸煤價75美元為基準,因此任何電費調整也應參考此價格水平。

國能已為09財年首季取得所需煤炭,約360萬公噸,每公噸價格平均報113.90美元(約413令吉)。

公司同時預測,09財年平均煤價不太可能低于100美元(約362令吉)。

券商估算,若煤價低于75美元,國能09至2011財年核心淨利料將激增55%到66%。

若煤價報75美元,電費每調降1%,國能核心淨利將流失6%到7%。

截至今年8月底末季,國能因營運成本高揚36.7%,以及美元和日圓升值,淨虧損高達2億8290萬令吉,全年淨利按年縮水36%至25億9400萬令吉。

Tuesday, November 25, 2008

國行降息0.25%

國行降息0.25%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A1&NEWS=2XRA05460Nn28BqR16421iPb2Lty5xeR
2008年11月25日
 
(吉隆坡24日訊)國家銀行週一作出5年來首次的降息宣佈,將隔夜政策利率(OPR)調低25個基點,同時也將法定儲備率(SRR)降低50個基點,以應對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

國家銀行在今日的議息會議之後,決定將隔夜政策利率,從3.50%下調至3.25%。這行動讓市場感到稍微的意外,因為早前大部分經濟學家均預期國行短期內不會降息。

國家銀行在文告中表示,全球負面的發展已經影響到大馬的經濟情況,這可以從出口放緩,以及股市下滑的趨勢中看出。降息是一項防範措施,目的是要打造一個適當的貨幣環境。

在今年初,通貨膨脹走高之際,國家銀行採取以不變應萬變得政策,堅持不提高利率,而在這一輪,全球面對金融危機,各國央行紛紛降息,多國政府也提高開銷,刺激經濟成長,在這趨勢中,國行終於也加入了全球降息的行列。

另一方面,國行也宣佈降低法定儲備率,從4%降至3.5%,從12月1日開始生效。

法定儲備率是金融機構必須保留作為儲備的資金。降低法定儲備也表示,金融機構將有更多的資金供借貸用途。

國家銀行上一回是在2006年4月,宣佈提高利率25個基點,而後,就將隔夜利率維持在3.5%一直至今。而自2003年5月降息50個基點以來,這也是國行第一次進行降息

*****

減息0.25% 國行將啟動降息週期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LBZ&NEWS=2M8P0gE903IQ8jY31z7X1Lt029c45JOM

2008年11月25日 報導 - 梁志華

(吉隆坡24日訊)基於全球經濟成長前景惡化,加上股市與原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對大馬經濟構成威脅,國家銀行宣佈將隔夜拆息利率調降0.25%,並自1998年以來首度調降法定儲備金要求(SRR)0.5%,以穩住經濟,並加強金融體系的游資,經濟學家相信,此輪降息只是一個開始,國行接下來料將啟動一輪降息週期。

國行在今天召開的本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中,宣佈將隔夜拆息利率從之前的3.5%,降低至3.25%,調降幅度為0.25%。同時,國行也宣佈將法定儲備金要求從4%,降低至3.5%,調降幅度為0.5%。

國行在今天發表的文告中表示,自上一次會議之後,全球經濟成長前景已進一步惡化。幾個主要發達國家不僅在金融系統上面對沉重的壓力,經濟目前已經陷入衰退。

全球需求顯著放緩,加上股市與原產品價格大幅下跌,顯然已經嚴重威脅了區域經濟體的成長前景。在這樣的環境下,通脹壓力已經開始緩和下來,並預期將持續下去。

這些局勢發展無可避免對大馬經濟造成負面的影響,這可以從出口表現與股市低迷中反映出來。
法定儲備金要求98年來首次調降

聯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興裕表示,從國行的文告聲明中可看出,此輪降息只是一個開始。他預期,國行將會進一步降息。

他指出,全球經濟成長前景進一步惡化,已對大馬經濟敲起警鐘。出口前景看跌,原產品價格的大跌,也對我國經濟造成衝擊。

為了確保大馬經不會陷入嚴重衰退的局面,國行採取積極的防範措施,同時,調降隔夜拆息利率與法定儲備金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國行自1998年以來,就不曾調降法定儲備金要求。這輪降低法定儲備金要求,旨在為金融體系注入資金,鼓勵銀行繼續放貸。他估計,法定儲備金要求調降0.5%,可以為金融體繫帶來25億至27億令吉的資金,讓商業活動繼續運行。

Monday, November 24, 2008

分享集: 美国又有两家银行倒闭!

2008/11/24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9&pg=33&ac=904672


“美国又有两家银行倒闭”。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 这个怵目惊心的标题给读者的印象必然是:美国 经济完了。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银行是最稳定的,如今连银行都倒了,还有什么不会倒的?

银行是靠公众人士的存款赚钱的。

全世界银行的资本适当比例(Capital adequacy)大同小异,都是8%。 这表示,银行拥有1令吉的资金(包括股本和储备金),才可以接受12令吉的存款和借出12令吉。 没有公众人士的存款,光靠本身的资金,根本无法赚钱。

如果银行不稳定,谁还敢将钱存放在银行? 如今美国银行接二连三倒闭,难怪一般人有“美国完了”的感觉。 这种感觉,形成错误的印象。

这错误的印象,源自对美国银行认识不够。马来西亚只有9家本地银行,即使1家倒闭了,后果已不堪设想。 美国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有19家银行倒闭,情况之糟,可想而知。

实际上,在美国,倒闭了19家银行,根本是芝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足以反映美国经济实况。

请看以下数字:

在2007年底时:
美国商业银行总数:7283家。

资产1亿美元以下的有:3065家。

资产1亿至10亿元的有:3705家。

资产10亿元以上的有:513家。

在过去5年中,美国小银行的数目不断的减少。

在2003年时,美国有7,769家银行,到2007年时,只剩7282家,减少了487家,平均每年减少近100家,或是每3天就减少一家。

而减少的都是小银行,中大银行的数目实际上有增无减。

例如在2007年中,资产1亿元以下的银行就减少了180家,但资产1亿至10亿元的银行却增加了43家,10亿元以上的银行增加了19家。

这表示小银行不断的被中大银行拼呑了。

银行倒闭社会冲击微

就以本文开始时所提到的“又两家银行倒闭”中所提到的两家银行,其中一家存款为37亿元,总资产为51亿元;另一家更小,存款只有4亿5千万元,总资产只有5亿6千万元,属蚊型银行。

这两家银行都被别的银行收购了,存户的存款完好无损,所以,对社会的冲击微乎其微。

美国小银行减少,是司空见惯的事,不是大新闻。

如果你以为今年美国有19家银行倒闭(其实是被拼呑),反映美国当前的经济情况,那就大错特错。

根据事实数据才可靠

我举这个例子,旨在说明一点:在解读新闻资讯时,如果知识不够的话,很容易被误导而形成错误的印象,导致错误的结论。

以错误的结论作出的投资决定,肯定也是错误的。 此之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惟有根据事实和数据,所达致的结论,才是可靠的。

但经济,尤其是金融业,错综复杂,又瞬息不变,要掌握事实和数据,又要加以分析,是极端困难的日子,绝大部份人都没有这种能力。

绝大部份的人,只根据不全的资讯,片面的评论,作出判断,难怪大部份判断都是错误的。

根据错误的判断,作出的投资决定,后果肯定是悲惨的。

为了减少错误,减低风险,我主张散户抓住以下五个原则:

⑴不要企图去抓时机(Timing),因为根本没有人知道何时才是最低。

⑵坚守反向策略,在所有人都悲观时(如现在),大胆买进股票。

⑶以企业的赚钱能力及资产价值,作为选股标准(目前大部份股票价值被低估)。

⑷只买五星级股票,作为长期投资。

⑸最好是买周息率(D/Y)这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高一倍的股票。

散户若能坚持以上五原则,可以做到胜多败少。

分享集: 介于产业与股票之间 产业投资信托股

2008/11/17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9&pg=33&ac=902380


当你驾车经过吉隆坡市区,仰望高楼大厦时,你心里是否曾经这么想:假如我拥有一座这样的大厦,收取租金,长期有稳定的收入,那是多么理想的事。


市中心的办公大楼,每座动辄以亿令吉计,有能力购买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但这不等于你与这些大楼无缘。通过购买产业投资信托股票,你其实也有机会拥有这类大楼的一部分——尽管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在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中,就有一类叫产业投资信托股(REITS)。

由于这类股票上市的历史最短,又只有区区的13家,投机气氛不如别类股票那么热络。所以一般投资者都不大注意。

实际上,假如你留意的话,你一定会发现,这类股票的周息率(D/Y,就是股息回酬巴仙率),比大部分股票都高。

REITS就是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的缩写,中文为产业投资信托股。

历史悠久收入稳定

这类股票在外围股市有相当长的历史,也是寻求稳定收入的投资者的宠儿。

这类公司的营业模式其实很简单:它收集了投资大众的资金,以收购大宗的商业性产业,如办公大厦、购物中心、工厂、酒店等等,交由一家产业管理公司去管理,管理公司负责收租及维修建筑物,从租金中扣除管理费后,将结存的租金净额分发给投资者。

政府规定:产业投资信托公司必须将90%以上的租金,分发给信托股股东。

为了鼓励更多产业信托公司成立,当局规定,信托股的股息只需缴税10%。

产业投资信托股的概念其实很简单,收集大量的资金,以收购大宗产业供出租,把收到的租金分发给信托单位持有人。

这其实跟单位信托大同小异,只不过单位信托投资于股票,而产业信托投资于产业而已。

产业投资信托为有意投资产业的人士提供了另一条投资管道,不但更容易做到,手续也更简单。

让我们比较买屋子和买产业投资信托股的优劣点:

大马产业信托(AMFIRST)昨天公布本财务年上半年的业绩,半年每单位净利为4.268仙。

该信托宣布把盈利全部发给股东,每股派息4.268仙。

假如该信托下半年保持上半年的表现,则全年每单位净赚8.536仙,该信托曾许下诺言,在未来三年中,将全部盈利派给股东,则每单位股息为8.546仙(已扣税)。

以该信托目前80仙的股价计算,周息率为10.67%,比定期存款的利息高两倍。

假设你有计划买屋子作为投资,又假设你的投资额为50万令吉,假如你以50万令吉在八打灵购买一间双层排屋出租,每月可收到租金1千500令吉。

假如你以每股80仙,买进大马产业信托股票,50万令吉可买到RM500,000÷RM0.80=625,000股,以每股8.536仙的股息计算,你一年可以收到RM53,350的股息,平均每个月的股息收入为RM4,445令吉,比排屋租金高两倍。

不单是大马产业信托,其他产业信托股,以目前的股价买进,大部分都可以取得10%以上的周息率,其中亚天产业信托(ATRIUM),以目前65仙左右的股价计算,周息率高达13%。

目前大部份产业信托的市价,均比其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低20至30多巴仙不等。

产业信托的股息回酬比产业租金高,而风险则比股票低,可说是介于产业与股票之间的投资产品。

假如你手头有多余的资金,一方面担心股票的风险太高,另一方面又嫌定存和买屋收租回酬太低,一个折衷的办法,是购买产业投资信托股票。

回酬高于定存利息

但在买进之前,最好对全部13家产业信托股,进行研究,比较各家所拥有的产业、租户是谁、租金回酬率、负责数额,以及每单位预期可得之股息。

作个比较之后,再从中选择你最有信心的股项,买进作为长期投资,可以赚到比定存利息高两倍的回酬。

理財迷思:股市投資忌跟風(下篇)

2008年11月24日. 作者 - 黃凱順(ISI理財培訓機構)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cIX0PU30Wz18Kx31xwG1ax22bJ849Wc

Photobucket

吉隆坡綜合指數1981至2008走勢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KLCI的走勢圖,以瞭解股市的長期趨勢。在股市圖表的高低點之間,畫出一條平均錢。如圖所示,其趨勢線是個向上攀升的線條。(我們就稱之為「長期平均線」)

根據KLCI趨勢圖,此時的平均點正處於1200點左右,而現今的894點(2008年11月11日),已明顯低於這個平均點。此時,相信市場長期將上揚的長期投資者,應該可趁機入場物色適合的投資項目。

適時地入場,也可避免日後後悔的情形。除非你對大馬及全球的經濟已經絕望了,否則,相信經濟會繼續發展,股市也會回彈的投資者們,應該是時候指揮手頭上的「金」兵在股市中攻城掠地吧!

話雖如此,現今市場上的投資者卻似乎都背道而馳,每每患得患失,裹足不前,最終導致道聽途「跟」,跟隨市場上種種的消息、評論等等,跟到陷入市場迷魂陣。

於1500點隨眾入場的投資者看著股市隨後的滑落,都痛恨自己為什麼那麼急於入場。眼看股市一路越挫越低,投資者們的心情越來越糟。當股市於1200點短暫回彈至1300點時,投資人又來後悔,大歎錯失進場良機。於是,把手頭上所有可調動的資金都投入股市,以免日後後悔莫及。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與願違的事實,再次折磨我們可憐的投資者。此後的股市一路走低至今年的800左右谷底,他們這時又陷入措手不及的兩難局面,買也不是,賣也不對,每天都在琢磨以找尋最佳的入場時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情已被股市主宰。

待股市又回彈到900點時,他們都看傻了眼,感到天意弄人,活在自怨自艾的後悔陰影中,也不能在投資方面獲得理想的回酬。

長期投資者在這時的股市下調中,應該將別人眼中的危機化為轉機。想想看要是股市沒有下挫,我們不是失去了以相對較低廉的價格來做投資的機會嗎?

稍微懂些逆向思考的人,則會有另一番見解。他們腦中正盤算著如何從這場股市「大傾銷」中獲利。在900點以較廉宜的價格進場投資的獲利機會,肯定會比在1500點進場買貴貨獲利的機會高。若指數重新站上1500點時,那些早已佈署好的投資者,個個笑得見牙不見眼,因為他們已擁有近67%回酬。

這正好印證了股神巴菲特的名言:「當別人貪婪時,我們要恐慌,當別人恐慌時,我們要貪婪。」

明白以上的道理後,投資者還需為自己設下一個平衡點。此平衡點應以自身的投資目的作為標準。

最後,也不忘提醒投資者們,此時的股市下調,並不代表所有的股項都適合作為投資對象。投資者應先做好功課,才作出投資決定。

緊記,明智的長期投資者從不認為自己可以成功預測股市的走向,且設有明確的投資目的。

巴菲特說過:「我從來不嘗試去猜測市場的走向。」連股神也自歎不能預測股市動向,想必投資者們也應該明白到自己是人不是神的道理了吧!

Friday, November 21, 2008

通脹分類


消費價格指數與人民生活水平關係最為密切,因此被採用衡量通貨膨脹。

按照通脹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四類。

1.爬行通脹:又稱溫和通脹,特點是通脹率較低且穩定,容易被市場接受和習慣。經濟增長時,通貨膨脹是無可避免,關鍵在于政府必須保持爬行通脹。

2.加速通脹:又稱奔馳通脹,特點是通脹率偏高並加劇,促使政府採取較硬政策,以冷卻過熱的經濟。

3.超速通脹:又稱惡性通脹,指通脹率非常高,而且失去控制,最后將嚴重破壞經濟,導致社會進入不穩狀態。

4.受抑制通脹:又稱隱藏通脹,是指經濟中存在通脹壓力,基于政府實施嚴格的價格管制和配給制,才得以抑制通脹,一旦解除管制,將發生嚴重通脹。

Thursday, November 20, 2008

貿易順差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business

一個國家在特定時間內的出口值及進口值之間的差額,稱為貿易差額(Balance of Trade)。

當出口總值大過進口總值,出現貿易盈余,稱為貿易順差(Trade Surplus);相反的,當進口總值大過于出口總值,則出現貿易赤字,稱貿易逆差(Trade Deficit)。

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等則稱貿易平衡。

進出口貿易收支是組成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賬項的重要部分,對國家收支影響甚重。

Monday, November 17, 2008

投資ETF,等待股市反彈

2008年11月17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2Yw0VQx076L8tOA1atF1FLW18xa7PxA
 
全球知名調查公司Synovate,不久前公佈的一項調查,說我國已開始出現「三少」現象,今年最後一季及明年上半年的經濟展望,都因這「三少」而顯得不妙。

這「三少」指的是開銷減少;投資減少及儲存減少。致使國內出現「三少」的元兇是通貨膨脹,使得大家的荷包縮水,不得不樣樣減少。

華人,不論是生意人或是平民百姓,每每在遇到錢不夠用的時候,都喜歡「開源節流」。

在時勢旺好的時候,要開源增加收入,還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在時機歹歹時,大家都奉行「三少」,要開源還真頭痛,而可以應付難關的,看來便只有節流了。

節流不是大家喜歡的東西,尤其是企業而言,一提起節流,可能便會怨聲四起,士氣大落。

在景氣欠佳的環境裡,難道真的沒有一樣項目是可以讓我們安穩投資的嗎?

慢著。美國股神巴菲特在10月中旬提及的交易所指數基金(ETF)呢?還記得當股神提及投資者可在當前動盪不定局勢中,選擇投資ETF時,還引起世界各地理財規劃師的熱烈響應。

大家也都還似模似樣的搜索一切與ETF有關的資訊,並深入分析前景與回酬,也覺得ETF可以是在時機欠佳時開源的投資選擇。

連股神與理財規劃師都這麼說了,假如不趁這個時候,也來稍微注意及分析一下ETF的話,似乎有點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也更不用與人談金論股了。

當然,我們不是來湊熱鬧,也非人云亦云。只是要本著追根究底的精神,讓讀者知道多一點,以提高自己賺錢的勝算。

既然要知道多一點,那便不能不知道,到底大馬是否有ETF這玩意兒。是的,大馬股票交易所裡,的確是有ETF讓投資者買賣的,但是選擇不多,全場只有3只,而且3只都是只投資國內市場的基金。

簡單的說,ETF也是基金的一種(見資料庫),不同的是,它通常是投資在指數或指數成份股而非個股,因此,也有指數基金之稱。它的買賣就像我們買賣股票一樣,是通過公開市場交易,所以往往交易成本或費用也就比傳統的信託基金來得低。成本低就是爭取較高利潤的一個有利條件。

目前在大馬交易所上市的ETF為:大馬債券基金(ABFMY1)、大馬富時指數基金(FB30ETF)及道瓊斯大馬回教基金(MYETFDJ)。前者為債券型基金,追蹤的是債券指數,而後2者則是股票指數基金,追蹤的是大馬股票指數。

亂市中穩賺

根據理財規劃師指出,由於ETF是追蹤市場的指數來作投資,而非個別股票,因此,與傳統股票型股票基金或其他類型基金相比的話,就比較平穩。

他們表示,無法分析個股的人,ETF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選擇。仔細分析ETF的特性:簡單、好操作、買賣成本低,相當適合大多數投資人的需求,特別是追求長期穩健報酬的投資人。

以交易所的3只ETF來看,基金雜費(含經理人管理費、信託費及執照費)最低的是大馬債券基金,只收0.188%,接下來是收取0.49%的道瓊斯大馬回教基金,大馬富時指數基金則收取0.60%。若加上通過公開市場買賣須支付的約0.6%佣金的話,2種費用加起來,仍比買賣傳統信託基金來得低。

致於ETF的回酬或表現,我們也可從其與大市相比,看出它的確是可以跑贏大市,不論是在升市或跌市。

比如說,大馬股市的綜合指數在過去的一個月,共跌了約15%,但大馬債券基金在過去一個月卻取得0.094%的進賬;而道瓊斯大馬回教基金及大馬富時指數基金則分別只面對11.7%及3.6%的跌幅,損失都比綜合指數來得低。

若把相比的時間拉長至1年,可以發現綜指在過去的一年跌了37%,但大馬債券基金在同時期裡,只微跌了1%;而大馬富時指數基金的跌幅也只是12%。

產品少,受冷落 ETF價格透明化買賣成本低 2008年11月17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6Hg08F00JVs8i5p1i7m1z281Io57460
 
MYFP首要顧問翁美瑜指出,若市場上有許多ETF產品供選擇,他們必然會將這項產品推介給客戶。

不過,她也承認,這一直以來,並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大馬的ETF產品,「到目前為止,這項產品並沒有讓人有太大的驚喜。」

她指出,過去3年來,推出的ETF產品只有3項。

翁美瑜表示,她會選擇將ETF推介給客戶的原因主要有4個,包括,多元化投資,產品的價格透明度,費用,和容易進行交易。

其一,多元化。正確來說,ETF是一項開放式的基金,可以是追蹤股市,固定收入,商品及貨幣指數的基金。在大馬市場的3項ETF,分別是:

a)ABF大馬債券指數基金,投資在政府或半政府的令吉債券,回酬一般,根據有關基金的報告,平均收益是4.25%。

b)大馬富時指數(FBM30 etf),投資籃子內有30項在大馬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自推出至2008年6月30日,基金的年率化回酬是負9.7%。

c)道瓊斯大馬基金(My FTF Dow Jones Islamic Market Malaysia Titans 25),則是一項以大馬股票交易所內,25項符合回教教義的股票組成的基金。

個人而言,翁美瑜認為,ETF能夠為投資組合帶來的多元化效應,單位信託也一樣能夠辦到。

此外,她也指出,本地市場開放程度有限,也沒有追蹤岸外指數的產品。

其二,價格透明度。這方面而言,在股票交易所掛牌的ETF肯定比單位信託基金佔優勢。

投資在單位信託基金,投資者只會在交易日結束之後,基金經理才開始進行計算,然後公佈價格。

第3個推介客戶購買ETF的原因則是,交易費用。

購買股票型單位信託基金,投資者需要支付3至6%的銷售費,這是非常高的收費,一直以來都受到詬病。

而ETF則是通過股票抽佣經紀進行交易,費用最高是0.6%,一些甚至低於0.4%。此外,單位信託的管理費也相對的高,從0.75%(一般為債券基金)至2%。而ETF,雖然同樣是以股票投資為主,管理費才不過是0.5%。

至於第4個原因,則是ETF容易交易的特性。投資者可以隨自己的喜好,向任何一名股票抽佣經紀購買ETF產品。

而翁美瑜也表示期待投資者可直接下單的措施儘快實施,那麼投資者進行交易時,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至於單位信託,目前而言,投資者只可以向掛勾代理、銀行、或理財顧問購買,而銀行及理財顧問則面對一定的限制,並不可以銷售所有的基金。

不善選股者的投資佳選 2008年11月17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8Dm02EK0wRT8lci1gA018rX1mel7I76
 
雖然如此,國內3只ETF並沒有受到投資者的垂青,這可從平均每日慘淡的交易量看出一般。

分析員認為,這與國內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仍喜歡自己操盤,情願選擇個股也不願意買進基金有關。

在上升的市況中,個股可以取得遠比基金為高的回酬,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在跌市中,個股可以跌得比指數與基金更重,也不是個謊言。

例如綜合指數在過去一年裡跌了37%,但有許多個股的股價卻跌了六七成,甚至更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本身懂得操作股票,但不善於個股操作的投資人,ETF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目前市場波動大,行業輪動速度快,若散戶操作不慎,容易讓資金流於「比公積金還公積金」(指進場之後,就很難出來)。

而ETF具有自動導航、汰弱留強的特性,組成也很透明,與個股相比,較為抗跌,投資人也比較不用擔心遇上股市交易量低,而有買不到或是賣不掉的窘境。

資料檔:什麼是ETF? 2008年11月17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NLp0Mj30uAx8D4B19jT1L4u16aI79DW
 
ETF(Exchange Traded Fund),是一種在股票交易所交易的投資工具,與股票類似,中文一般翻譯為「交易所指數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它是近年來各地金融市場上發展比較快的基金種類。

ETF即為將指數予以證券化,由於指數是衡量市場漲跌趨勢之指標,因此所謂指數證券化,是指投資人不以傳統方式直接進行一籃子股票之投資,而是透過持有表彰指數標的股票權益的受益憑證來間接投資。

簡而言之,ETF是一種在股票交易所買賣,提供投資人參與指數表現的基金,ETF基金以持有與指數相同之股票為主,分割成眾多單價較低之投資單位,發行受益憑證。

兩種方式交易

投資者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買賣ETF:可以在股票市市場收市之後,按照當天的基金淨值,向基金管理者購買(和普通的開放式共同基金一樣);也可以在股票市場上,直接向其他投資者那裡購買,購買的價格由雙方共同決定,這個價格往往與基金當時的淨值有一定差距(和普通的封閉式基金一樣)。

穩步發展

ETF同時具備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特性和封閉式基金的交易特性,被認為是過去十幾年中最偉大的金融創新之一。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ETF都是指數基金。

最早的ETF是1990年代初發行的標準普爾500指數ETF,此後,針對道瓊斯、那斯達克、羅素、威爾夏爾等指數的ETF紛紛問世。

近年來又誕生了針對特定行業、國家或地區的特殊ETF。

絕大多數ETF是股票基金,但基於固定收益證券、商品和貨幣的ETF也在發展中。

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ETF的交易費用和管理費用都很低廉,持股組合比較穩定,風險往往比較分散,而且流動性很高,所以具備比較強的吸引力。

有人認為,ETF的穩步發展,將導致傳統的積極管理股票基金的衰落。

調整投資組合,等待復甦

2008年11月17日 - 作者 - 張國林(鑫資金投資董事經理)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h7f073s03Fg8dq11C1X1JoZ1QmI7vVY

全球銀行體系瀰漫著恐慌的氣息,信貸市場幾乎停止流動,拖累全球股市在10月份重挫。我們見證了全球出現恐慌性拋售,根據《彭博社》資料顯示,股票大跌導致市值在10月份蒸發了9.5兆美元。亞洲股市受創程度最為嚴重,日本在1個月內跌了23.8%、香港折損22.5%、新加坡下挫23.9%、印尼狂瀉31.4%,而大馬則挫跌15.2%。

雖然我們相信,全球各地的政府終於找出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但是,基金經理面對大規模基金贖回,也是導致市場非理性瘋狂拋售的導因。基金經理被迫出售投資部位,以籌資應付客戶的需求。即使他們非常清楚,資產價格已經跌至一個非常誘人的估值,他們本應該買進而不是拋售。

吸引人的估值

反映亞洲股市的摩根史丹利亞太指數,在10月27日跌至8.2倍的歷史本益比,是自《彭博社》在2000年開始追蹤該指數以來的最低水平。

即便是抗跌性強、在經濟衰退中逆流而上的公司,如中國移動通訊(China Mobile),其股價從148港元跌至50港元,目前處於68港元的水平,該股的預估本益比達11倍。

我們相信,在股價被如此低估的情況下,一些基本面強穩的公司的股價,一般上在強迫性賣壓緩和後,將出現強力的大反彈。在上一輪的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香港股市在短短的2年內迅速收復失地,從谷底逆向反彈180%。

推敲股市是否已見底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基金贖回引發進一步的強迫性拋售,可能導致股市繼續深跌。

不過,股市從10月20日的谷底回彈(如果這可以持續,同時股價激烈波動的情況緩和下來的話),可能在心理層面上可以舒緩恐慌的投資者,避免提早要求贖回,並可以吸引一些有意趁低進場的買家。巴菲特在10月17日對外公佈,他個人正在持續買入股票,也可能起著一些穩定投資者情緒的作用。在這樣的格局下,我們可能可以看到股市暫時築底。

從歷史中我們學習到,股市一般都比經濟更早復甦。當股市見底時,你可能會陸續聽到經濟方面的利空消息。

BARTON BIGGS在其著作《財富、戰爭以及智慧》中就貼切地形容這個時期為「從定義而言,熊市見底意味著悲觀情緒來到最高點。新出爐的消息不一定要是好消息,不過,不能比之前的更壞。」

換句話說,當新釋出的消息沒有比預期中的更糟糕,就是熊市見底的時候。這可能在銀行與經濟的改善明朗化之前出現。巴菲特這樣提到,「壞消息是投資者的好朋友。它讓你以較低的代價押注美國的未來。」

何謂正確的藥方?

我們相信,政府已經採取了高效率、高配合度以及高執行力的行動,包括:

1.重組銀行與為銀行存款做出擔保

2.接手敗壞資產

3.推出刺激配套方案

政府在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方面,採納了正確的藥方。歷史告訴我們,這些措施在1990年代瑞典、芬蘭、挪威以及日本所爆發的房產泡沫與銀行危機中,發揮了作用。解決方案是否奏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迅速的行動。在瑞典、芬蘭以及挪威的個案中,快速的行動讓危機在幾年內解除。

另一方面,日本的資產泡沫危機則展現另一番情景,行動遲滯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日本政府在推動刺激方案方面姍姍來遲,核心應對政策花了更長的時間才出台,銀行重組拖到1998年才實施;拯救行動拖延導致日本陷入一輪漫長的通縮期,花了超過10年的時間才擺脫困境。

因此,政府在這輪掃除敗壞資產與銀行重組方面的行動速度尤其重要,我們認為,全球政府這次採取聯手行動非常迅速(美國已經注入1250億美元到9家銀行,並正打算再注入另外1250億美元到區域銀行體系內;同時,德國與英國已經為銀行體系分別撥注了800億歐元與500億英鎊。)我們現在開始看到政府行動所帶來的一些初步成果。其中一個指標是LIBOR的溢價開始回軟,以及銀行之間借貸慢慢恢復。

在基金大規模贖回持續的糟糕情況下,這為政府提供一個進場干預資本市場,甚至扶持股市的好時機。比方說,香港政府在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調動150億美元的資金,成功穩住股市。今天,我們見證了日本政府插手日圓升值,及澳州政府進場扶持澳元。

中國扮演領航角色

在各大主要經濟體之中,中國憑藉其龐大的國內市場與深厚的外匯儲備,最有望迅速復甦。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說過:「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健,是對穩定全球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以及「中國通過採取伸縮性與謹慎的政策,確保成長動力得以持續。」

中國在過去2個月連續3次降息以支持經濟成長,以目前6.6%的利率水平,中國還有很大的降息空間。同樣的,中國也為產業、建築以及製造業提供津貼優惠。我們相信,中國也面對著讓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壓力。

邏輯上,當市場穩定之後,全球投資者將發現,中國的上市公司深具魅力,因為他們非常毅切地想要搭上中國經濟成長(2009年的經濟成長預期達8%)和人民幣升值的列車。

投資策略

由於股市與股價波動激烈,我們繼續趁機調整我們的投資組合。

我們相信,一些國家與公司將會從預期中的衰退提早復原。我們將現有的一些投資部位斬倉止損,並選擇性轉向那些迅速復甦與更快受惠的國家與公司。

全球股市很可能繼續處於波動格局,股票估值將繼續在短期內,受到基金贖回所衍生的賣壓衝擊。

理財迷思:股市走勢難捉摸(上篇)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ZLY0UEd0b9O808s1PR31JJI1NqY77Vq

2008年11月17日 -- 作者 - 黃凱順(ISI理財培訓機構)

目前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的局面,以及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恐慌,似乎都使廣大的投資群眾淪為驚弓之鳥,任何風吹草動都令投資者們草木皆兵。

當眾多的言論都指出市場還會做出調整,使更多的投資者對市場頓時信心缺缺,離場觀望,希望從局外人的身份理出個頭緒來。

遠的不說,太廣泛的也不談。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吉隆坡綜合指數(KLCI)過去的走勢,看看是否能從中獲得一絲「投資靈感」。回想97金融風暴之前,我國股市交投熾熱的場面,連許多不知投資為何物的平民百姓都參與其盛,將指數推上了1300點左右的高峰。

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當亞洲金融風暴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爆發時,多國都防不勝防。我國的股市更猶如吃下了腹瀉藥,一瀉千里。市場的恐慌使指數在1998年9月1日跌至262.70的低谷。

很多投資者都從這慘痛的經歷中汲取教訓,有者更發誓永不涉足股市。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淒慘嗎?其實不然,股市在短短1年多的時間又重新站上1000點。之後的6年(2001至2006)裡,這輛股市過山車也沒有什麼大起伏,也沒有為人們帶來多大的驚喜,徘徊在600至900點之間。2007年是全球股市的豐收年,全球多個股市屢破新高,本著Malaysia Boleh精神的綜合指數也當仁不讓,勇往直前,爬上我國股市有史以來的「珠穆朗瑪峰」,創造出驕人的記錄,在2008年1月11日登上1516點的歷史新高。

風暴往往都會在風平浪靜時發生,潛伏多時的次級貸款風波終於發難,也演變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連美聯儲主席柏南克也為它的「大駕光臨」傷腦筋,何況是腦袋原本就沒那麼精明的投資大眾呢?

在種種問題如通貨膨脹,經濟不景,信心不足的籠罩下,馬股也難以獨善其身。截至11月11日(星期二)閉市,指數已從年初的高峰回落至894點。叫眾多的投資者心寒,舉棋不定。有者不計虧損,將手頭上的持有投資悉數全拋。

也有人認為,這時的股市顯得非常有吸引力,大舉進軍,精心部署以執行他們的投資策略。作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你又該如何看待這些看似矛盾卻各自成章的市場舉動呢?

總的來說,股市是永遠都會不停波動的。回顧馬股過往的表現,我們可看到股市過去每次的反彈,都會比之前的高點來的高,所以其長期趨勢是節節向上的。

原因不難理解,你我每天的生活都得消費,衣食住行樣樣都得花錢解決,所以經濟的大輪盤還是會繼續運轉下去,縱使中間的一些阻礙如天災,戰爭也無法使它永遠停止運轉。(上篇)

Saturday, November 15, 2008

§ 政經探溫 § 中國無用「錢」之地

2008年11月15日 - 作者 - 何啟斌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DGF&NEWS=2IzM015V09808auG1g3s1Ne718HF5rop

正當中國領導人還在談「實體」和「虛擬經濟」的當兒,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近尾聲,歐陸的形勢已趨穩,東亞的最後大衝擊在 G7 聲言要壓日圓匯率時,整個形勢扭轉(十月尾十一月頭)。加上美國在當時也即刻和南韓、新加坡、巴西等國「換匯」高達近 2000億美元,東亞匯率因缺美元的困境,即刻鬆弦。簡言之,就算中國不再以 2000億美元來收購美國正發放的 7000億美元國債,美國的問題已經不大。

反之,出產石油的海灣多國,將會更受其他國家尊重,因為他們正為 IMF多籌幾百億美元。中國尚未有動靜。除了之前說(在天津世界經濟論壇)要買 2000億美元國債,後又否認,在這段期間,歐美各國不斷「減息注資換匯」,已經把最壞的「信貸緊縮」給解決了,現只是如何來重振經濟成長,而非再談什麼「危機」了。對於中國領導人和一些海灣產油國,這次的金融危機似乎太過迅速了,他們還在問發生什麼事時,歐美的「船」已過萬重山。

可以預見的是美國人正大力注資來重振其「實體經濟」,新總統(待任)奧巴馬,把全美頂尖金融經濟和高科技人才擺出,所謂「調適信心」。以 PAUL VOLCER、ROBERT RUBIN、GOOGLE 總裁等帶頭,還有 WARREN BUFFET 助陣,又可能委任著名的 LANRENCE SUMMERS 為財長。別忘了 LANRENCE曾是墨西哥危機、東亞危機的「創倡者」,PAUL VOLCER 是前聯儲局主席,解決過 70 到 80 年代滯脹高手。

因此,當 G20開會時,不論歐洲領導人或中國代表要大聲修改國際金融新秩序時,美國人只會口頭上同意,難有實際大動作。今天的貨幣世界還是由 「FIAT」 帶頭,包括了歐元和日圓。因此,如果中國以為手握2萬億美元儲備金可以講「老子有錢」,那將是大錯!反之,美國人已經準備了一大套理由將大力施壓,要求中國開放其人民幣,讓它更快升值。他們也將有強硬的措施來針對此要求,包括某種程度的負面行動。中國人可能面對當年(1983年)日本的情況:最後同意開放日圓。PAUL VOLCER 當時主持大局,今天他必要美國重施故計!

中國人有錢,卻無「用武」之地。其實這2萬億內至少有 4000 億兩房債券(差點報銷),4000億「熱錢」(已投入買房地產和股,正等解凍),還花了 2000億投入「中投」(CIC)虧了超過 80巴仙之多。別忘了,中國外債不少過 4200億美元,是要還的!

中國正面對樓市崩潰,股市難復還的劣局。

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是指剔除通貨膨脹率后,儲戶或投資者得到利息回酬的真實利率。

車貸者一般僅接觸固定利率(Fixed Rate),銀行則以淨實際利率(Net Effective Rate,簡稱NER)做為參考指標,道理同樣是減除通脹率的借貸率。

對貸款者而言,淨實際利率愈高,利潤愈豐厚,消費者則承擔更大的融資成本。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business

更新: November 12, 2008 18:15


重返4%看法各異 車貸利率仍有下調空間 -- 報導︰何燕玲

車貸利率是跟隨經濟條件和市場需求調整,若經濟更差,信貸需求銳減,車貸利率或調低。
(吉隆坡12日訊)經濟不景、消費者延后購車計劃,汽車租賃市場(Hire-Purchase)前路挑戰重重,目前處于6%的車貸淨實際利率(NER),仍有下跌空間。

不過,針對車貸利率會否重返早前的4%低水平,銀行業者與分析員的看法分歧。

汽車租賃市場佼佼者國貿銀行(EON Bank)集團消費銀行主管盧志能說:“今年首5個月,車貸淨實際利率低至4%,根本就不合理。”

他接受《中國報》專訪時指出,一般借貸期介于6至9年的利率融資成本,約4.5至5%,車貸則4%。

“聰明的業者會選擇暫時離開,例如國貿銀行。我們今年初的車貸陷入負成長,就因為避開不合理的市場,待利率回穩后再出擊。”

他說,市場不可能長期維持低車貸利率,就在2個月前業者大幅調高淨實際利率至6.75%,可是汽車市場買氣不佳,2週前稍回跌至約6%。

盧志能坦言,經濟逐漸轉淡,消費意願疲弱,汽車銷量難免下降,料未來3個月淨實際利率將進一步滑落到5.8%至5.9%之間。

“不過,利率再跌,也不可能滑至4%。”

惟分析界有另一番見解,車貸利率是跟隨經濟條件和市場需求而調整,若經濟更差,信貸需求銳減,銀行還是有調低車貸利率的可能,甚至低至4%,以維持銀行交易量。

釋款更有效益

亞歐美證券研究分析員黃秋嫻回應《中國報》提問說,外圍和經濟因素萬變,難預測現有車貸利率是否穩定。

她直言,若明年經濟再轉淡,銀行仍有調低至4%的空間,畢竟比緊握資金不釋放更有效益,業者需要交易量維持業務成長。

目前,國內較注重汽車租賃業務的銀行包括國貿銀行、大馬銀行(AmBank)、大眾銀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及馬銀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


減少依賴車貸 - 國貿銀行多元化業務

國貿銀行要打造非一般零售銀行,開拓新市場與產品,減少對汽車租賃的依賴。

盧志能說,國貿銀行多年來集中汽車租賃,該業務亦為公司帶來巨大盈利貢獻。

“但若要壯大業務就必須多元化,收入不可依賴單項業務,我們必須開拓其他消費貸款市場,例如房貸、吸引更多存戶等,打造成為全方位銀行。”

他坦言,國貿銀行需開創新市場,及積極推出革新產品,才有機會開創更廣闊的成功道路。

“國貿集團(EON Group)董事局不懼經濟走軟,繼續投資在人才聘用及系統軟件提升。”

目前,汽車、個人及中小企業等消費業務,佔國貿整體貸款組合80%。

母公司國貿資本(EONCAP,5266,主板金融),引入博智資本(Primus Pacific Partners)策略股東后,國貿銀行過去5個月換上新面貌,努力開發市場和產品。

博智資本是在今年2月以13億3710萬令吉,向多元資源(DRBHCOM,1619,主板工業)收購國貿資本20.2%股權。

Tuesday, November 11, 2008

通貨緊縮

簡單來說,通貨緊縮(Deflation)即是通貨膨脹(Inflation)的反義詞。

經濟不景氣,市場流通貨幣少,消費者購買力趨弱,需求因而減少,導致物價下滑,造成通貨緊縮。

長期的通貨緊縮將抑制投資及生產活動,並導致失業率走高。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business

成长何处寻?

2008/11/10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9&pg=33&ac=900089

一棵小树变成大树,这个过程,叫做“成长”。

一个企业,由小变大,这个过程,就叫“成长”,这种企业的股票,叫成长股。

成长股的特征就是公司的营业量和盈利,与日俱增,结果是股份的价值,也越来越高,股东的财富,也不断的膨胀。所有大马富豪,都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惟有不断成长的企业,才有可能为股东创造财富。

如果你比较过去30年马星上市公司的表现的话,你会发现这些公司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由小企业变成大企业,这类公司的股票,价值增加了数百倍(1万变数百万),叫“成长股”。

第二类:原地踏步,数十年如一日,公司保持原来的规模,在通货膨胀侵蚀下,股票的价值其实是下降了。30年前的1万现在还是1万,数额没有减少,但价值已贬值了数倍。

第三类:在股市中消失了。

惟有买进第一类股票的投资者,才有可能致富。 所以成长股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投资对象。

“成长”是投资成败关键。

然而,成长何处寻?

惟有神舟七号上的太空人,才能看到整个地球,站在地面上的人,是不可能看到地球的真面目的。

同样的,要寻找经济和企业的成长,必须由大处着手,小处着眼。

首先让我们由经济发展的进程来寻找“成长”的轨迹。

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原产工业(Primary):人类靠天然资源生存,这个阶段农业和原产工业(矿业、木材业……)在经济中占很高的比例,也是经济落后国家的特征。

第二个阶段制造业(secondary):是将天然资源加工,制造成商品,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凌驾原产工业。

第三个阶段是服务业(Tertiary):是为原产和制造业提供服务的,在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发达时,原产工业的比例就越小,制造业的比例保持,服务业的比例不断上升,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都脱离不了这个规律。

以大马来说,在独立以前,原产工业如锡矿、树胶、木材等在经济中占超过80%,工业和服务分占其余的20%,而在服务中,又以贸易为主。

六、70年代,大马政府鼓励发展工业(颁给新兴工业地位,提供免税优待),工业的比例上升,服务业崛起。

八、90年代以后,服务业起飞,目前已升至占经济产值的40%。

服务业成长火车头

从经济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服务业是经济成长的火车头。

新加坡根本没有天然资源,所以它跨过了原产业,跳过了工业,跃进服务业,不以有形资产(如原产品)创造价值,而是以无形资产(脑力,故新加坡特别重视人才)创造价值,为国创富,将经济推上了先进国的水平,这是明智之举。

将经济进展的模式,套在企业发展上,我们发现,在过去30年中,成长最快的企业,多数是服务业,如银行业、保险业、船运业和娱乐业(旅游、赌业等)。

买进此类企业的股票的投资者,不费吹灰之力,身家已增加数十倍,数百倍,当然,只有长期持有这类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才会享受到这种成果,在股市中不断买进卖出此类股票的投机客,不但没赚,反而蒙受亏蚀。明乎此,你就知道我何以不断鼓吹长期投资了。

很明显的,“成长”是隐藏在服务业中。

然而,话说回头,投资的成败,也必须配合国情,不能一概而论。假如你不配合经济的进程,躐等而上的话,也无法从中受惠。

当国家尚处于原产和制造业时,如果你一味追逐服务业中某些新崛起企业,也未必得利。这就说明了,何以投资于自动报价股票的投资者无法赚钱的原因。因为作为小国寡民,我们在这方面没有竞争优势。

尽管大马经济已由纯粹的原产业经济,迈进工业和服务业,但原产业,尤其是油棕业,仍在扩展中,而且我们在这方面,无论在技术,经验和规模方面,占有优势,所以仍有成长潜能,选择这行业管理完善的公司的股票,仍可赚钱。

在任何发展阶段的经济中,在任何行业,甚至在任何个别企业中,都会出现良莠不齐,关键在于管理,管理决定于制度和人才,有了好的制度,好的人才,才有可能提高效率,而绩效决定于效率。

选股首重效率

故在选择股票时,首重效率,效率反映于投资回酬率(ROE , Profit margin……等)。

低价购买成长行业中管理良好企业的股票,必胜!高价买进落后行业中管理不善企业的股票,必败!

Monday, November 10, 2008

建立完善體系 降低金融危機發生頻率(下篇)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K1C07Qp0I0p8j7D1uAW1Vy71AiU03M8

2008年11月10日 作者 - 謝國忠(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上期我們談到了這百年一遇的危機,主要是因為監管不力、華爾街的貪婪,以及人們通過借貸提升生活水平所致。

被撤的防線

正因為要維繫美國工人「生活水平會永遠上升」的幻想,就有了政治上對放鬆監管的容忍,也就是降低對股本和擔保品的要求,來使借貸更為容易。

政治的庇佑,助長了華爾街對監管的踐踏。分離了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被打倒,來為旅行者集團(Travelers Group)和花旗銀行的合併鋪路,並掀起了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抱團的浪潮。

這些缺乏投行業務資歷的商業銀行,他們的入場券就是對資產負債表實施槓桿操作,說白了,就是給客戶提供廉價貸款,換取他們的投行生意。

用商業銀行業務補貼投行業務,這就是他們的競爭力所在。這給沒有存款基礎的傳統投行,施加了巨大壓力,而當美聯儲局降低利率,傳統投行就開始通過發行商業票據,汲取廉價貨幣,來跟商業銀行競爭。

在這場危機中,傳統投行比大型商業銀行更為脆弱。一旦其資產的流動性不足,市場就會拒絕寬限其債務,它們的倒閉就自動變為事實。

有些人認為,與商業銀行合併是一條出路,因為儲蓄存款將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竟然沒人對此觀念提出質問,真是讓人吃驚!

監管者怎麼可以允許投行用受政府擔保的儲蓄,來持有高風險資產?這不是資金來源的問題,是他們在資產上,承擔了高風險的問題。

商業銀行是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是投資銀行。前者用政府擔保的儲蓄來放貸,就必須接受監管,來決定可以擔多大風險;後者通過提供服務賺取收入,而不是去賭博。

還有一個重要轉變,發生在2004年。美國金融系統債務曾以GDP增速2倍的速度增長,投資銀行的則更快。當資本充足率阻礙債務進一步擴大時,投行們就想去改變規則:他們想要取消原先限制其經紀業務負債總額上限的監管規則,而此類規則的目的,正是為了對未來的投資損失有所緩衝。

被解放的資本,於是流向其母公司,而後投資到按揭支持證券、信用衍生品和其他怪異的工具中。這一改變在次級按揭和衍生品市場的擴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使投行能將那些晦澀的資產放進資產負債表,將自創自購這些資產的收入和資產升值後,才會取得的資本利得計入賬簿。

過度地放鬆監管,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金融機構能夠有效自我監管的論點所支撐。這真是個大錯。大型金融機構往往沒有大股東,而被管理層所控制。

這些高管感興趣的獎金,都跟他們賬面上的利潤掛鉤。但是,就像那些優秀的中情局特工,他們堅持自己風險控制的程式,來確保自己的獎金,不會因為大型失誤而被收回。現在,某些政府機構打算收回他們的獎金了,放心,他們肯定會拿出一部份獎金,去雇一些好律師來保住自己的贓款。

全球化提出的監管難題

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都跨越國境,這為應對金融危機提出了兩點新的挑戰。

首先,許多交易都是在多國進行,並涉及多種資產。一個市場倒下,其他地方也將迅速跟隨。系統性風險在當今世界是全球性的。

第二,當一國救援金融機構,它就要用自己納稅人的錢,去救援許多國家的投資者和儲戶。從政治角度上看,只有當危機達到相當的嚴重程度,政府才會有足夠的意願去如此行動。

所以,必須有一種全球體系,來確定誰為什麼負責。當然,若一國可能用自己納稅人的錢,來救援外國的投資者和儲戶,它會要求在定義全球金融體系的監督方面有發言權。

歐洲政府傾向於一個全球金融監管機構,美國則還是試圖像以前一樣,各國各自監管本國境內的金融機構。

美國的立場顯然站不住腳,金融機構已在國家間開始了監管套利,利用世界範圍內金融監管的差異,隱藏自己的風險承擔行為。

全球金融監管機構是一個比較極端的解決方案。它要求國家放棄相當一部份主權,這對大部份國家來說頗為敏感。

如果所有的主要經濟體肯接受這個計劃,他們將重新組織現有的多國組織,如IMF和國際結算銀行(BIS),將其組合成為一個全球監管機構。其責任將是設立規則,並監督金融機構在多個國家內實施。其劣勢在於,對這樣一個組織的要求可能會太高,它在設定規則時可能會過於嚴苛。

我認為,大部份國家並不準備放棄這麼多主權。可接受的轉變可能是:一、對金融監管和督察,達成全球統一標準;二、設立一個全球性機構,可以是IMF和BIS的合併,來協調國家層面的監管,並對金融體繫在跨國活動中承擔的過度風險,提供早期警示。

不過,這樣一個結果能夠防止未來危機的發生嗎?很可能不行。一場金融危機發生後,短時間內發生另一場金融危機可能性不大,因為被灼傷之後的政府和投資者會變小心。但好了傷疤忘了痛,一段時間後,貪婪將再次佔得上風。

然而,金融危機不能抹煞市場經濟,我們至今未發現其他更好的體系。市場經濟下,代理人、工人和企業都有動力去追求最佳,同時承擔可估量的風險。

不擔風險就不會有進步。金融危機只代表了市場經濟波動性的極端形式。穩定固然好,卻不是最理想的目標。原始社會算是最穩定的了,但只是穩定在低下的經濟活動之上。

金融危機不會滅絕。我們需要建立起最好的體系來降低它發生的頻率。阻止人們承擔風險來根絕金融危機是錯誤的,因為這將導致經濟停滯。

切勿由於恐慌就因噎廢食!

Tuesday, November 4, 2008

製造業

http://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business

製造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今年次季,製造業佔國內生產總值26.9%。

電子與電器產品是大馬製造業主要產品,也是我國主要出口產品,今年首8個月,佔國內總出口38.5%。

不過,全球經濟放慢,已對我國製造業造成挑戰。

工業生產指數(IPI)顯示,今年1月,製造業產量取得8.6%增長,惟8月份已大幅走緩至0.8%。

Monday, November 3, 2008

靠甚麼保衛金融體系?(上篇)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30v039704aj80L7121H1r2u0y193OvB

2008年11月3日
作者 - 謝國忠(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危機告訴我們,自由市場體系需要「知新」,有時也要「溫故」;需要通過監管來制約自由市場體系的缺陷,而不是用政府計劃取而代之。

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發生后,加強監管的呼聲漸高。有些歐洲國家甚至主張建立「佈雷頓森林體系II」,來管理國際金融活動。

小心為妙。在這樣一個心急火燎的時刻,忙著去做改變是很危險的。必須想清楚,到底哪裡出了錯、全球金融體系要靠什么來保衛,而不是去扼殺所有承擔風險的行為。

錯在何處

首先,我對這場危機的總結是:錯就錯在「大蕭條」之后,建立起的金融監管體系分崩離析。「大蕭條」的沉痛教訓告訴我們,道德風險是金融穩定的最大威脅。

只要有人是拿著別人的錢去冒險,他的自由就必須受限。所以,當務之急就是重建過去10年拆毀了的防線。

眼前這場危機蔓延全球,正暴露了全球化的一大弱點。在貨物貿易方面,我們有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框架,來解決國家間爭端;而在全球資本方面,卻沒有一個可與之比肩的機制。

大型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遍佈多國,若它們破產,政府如何來處理?

雷曼兄弟破產前,將數十億美元從香港和倫敦轉移至紐約,損他國而利美國。資本的流動在廣度上不亞于貨物,速度上則遠勝于它。為了未來的金融穩定,必須加上全球監管這樣一把「安全鎖」。

「二戰」后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是一個匯率安排,主要是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並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來監督國際收支的平衡。

由于當時資本流動還微乎其微,故國際貿易的平衡,就是監督的主要內容。當一國外匯儲備行將耗盡,IMF就會加以美元貸款支持,並安排一次匯率貶值以降低其貿易赤字。

防止未來銀行危機二藥方

今天的問題則大相逕庭。挑戰來自資本流動,而非貨物流動。跨境的資本流動如此之巨,回到固定匯率制是不可能的。

的確,浮動匯率制在應對危機方面表現得很不錯,還沒有哪個發生了危機的這類國家貨幣徹底崩潰。1997年至1998年,亞洲國家貨幣體系崩潰的同時,其與美元的固定比價也一併破裂,這也體現出固定匯率制的弱點。

防止未來銀行危機的藥方,一是重建檢查道德風險的監管規則,二是建立全球性的監管機構,來監督跨境資本流動,處理牽涉多國的銀行破產事件。但是,這場危機並不意味著自由市場氣數已盡,它只是告訴我們,這個體系需要「知新」,有時也要「溫故」。需要通過監管來制約市場體系的缺陷,而不是用政府計劃取而代之。

美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說,這是一場百年一遇的危機,言下之意,這是一個類似于地震的自然災難。此言不實。如果說,有人要對這場災難負責,那就是他。

當初,分析人士紛紛指出房產泡沫和難以理解的衍生品背后的風險,他卻在一次次的國會聽證中斷言,全國性的房產泡沫可能性不大,因為這種事過去從未發生(這也不對),還說金融機構的自律,對于控制衍生品的風險很有效。他的這種置若罔聞,與犯罪相去不遠。

華爾街的貪婪造成災難

當然,格林斯潘不是惟一要負責的。許多人都像崇拜神一樣崇拜他。美國參議員菲爾格拉姆曾說,一旦偉人(指格林斯潘)逝世,他要將其遺體豎立于美聯儲局主席的座位之上,以「鎮」市場。從學界到媒體,吹捧者甚眾,說他發現了管理貨幣政策的新策略。

其實,他的政策效果,無非源自他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力。資產價格的上升,迅速振奮了需求,政策效力就顯得立竿見影了;但其實,那只是屢見不鮮的資產泡沫,有些人卻非相信他不可。異議被冷落,提出異議者被認為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那些對格林斯潘大唱讚歌之輩——也就是大多數人,都對這場危機負有責任。

華爾街的貪婪,是造成這場災難的另一因素。投資銀行過去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收費業務,諸如,幫助公司上市、為公司兼提供咨詢,以及為機構投資者進行研究,並賺得其在二級市場買賣證券的手續費。

2000年的高科技泡沫之后,這些業務都萎縮了,他們就開始大肆宣揚「風險承擔」,也就是買入高風險資產,以待升值。

這些所謂的「自營業務」的收入逐漸上升,成為其收入主體。這場遊戲,華爾街當然誰也不想輸,他們都得靠「成功」撈取豐厚的油水。

大部份人是盲目跟風,而有一些(特別是一些高級經理人)知道這不過是一個詭計,但他們卻趁勢而行,大漁其利。

全球化壓制工資水平

第三個原因是,當全球化壓制了工資水平的上升,美國工人卻想通過借貸,來維持自己的生活水平。

大部份美國工人的實際工資增長停滯,甚至有所下降。當美國工人撞上了來自中國和印度工人的競爭,而后者的工資不及前者的1/10,人數卻逾十倍,他們只能敗下陣去。

這一嚴峻的現實,與認為「明天總會更好的」美國式樂觀主義發生了衝突。正常情況下,這種樂觀主義是鼓勵進取的積極動力,但當真有必要節衣縮食時,這種想法就可能延誤所需的行動。

全球降息,債市獨憔悴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1zz0fip05rx8g251wWc1AIH08e43YcC

2008年11月3日
 
在10月結束前,中美日第2度降息,港台也採取同樣的步調。接下來,預期還有許多國家的央行將朝向降息之路邁進,而已降息的國家也料將不會就此停下腳步,這象徵著全球央行降息循環的開始。隨著全球將進入一個降息循環,這是否宣告著債市大多頭時代來臨?而對股市而言,降息是否是一個翻身的大好時機呢?

從理論上來分析,降息通常有利於債市。債券價格與利率走勢之間的關係是呈反向的。當利率向下走時,相對地債券價格就會向上攀。因此,降息可讓投資人在債券市場獲得超額報酬;同時,降息也讓固定收益部分(債券利息)變得比銀行存款利息來得更具吸引力,一般被視為是經濟不景氣時的首選防禦投資工具。

另一方面,央行降息通常被看作是股市的一大利好因素,因為降息意味著企業融資成本的下滑,這有利於企業的盈利表現。企業盈利改善,加強了投資者對企業的前景展望的信心,從而刺激股市。

然而,這一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暴發,推翻了上述長久以來被視為市場定律的理論。我們面對的是全球經濟衰退的威脅,金融體系的癱瘓,投資者信心的崩垮,這是一個非理性,恐慌的時代。

市場業者與學者皆認為,資金市場所面對的問題並非流通性陷阱危機。其根本性的問題是投資者對債市與股市的不信任與不安情緒,主要是受到全球經濟環境與政治不穩定因素的衝擊。

投資者對資金市場的極度不信任,以及對經濟衰退的不安情緒,讓債券市場與股市吃盡了苦頭。雖然降息看似對債市和股市帶來刺激效應,但是,投資者的非理性與恐慌,已掩蓋了一切。

債市與股市在過去數月,經歷了非常艱難與動盪的局勢,吉隆坡綜合指數跌幅已超過20%,投資者紛紛退場觀望;債券週息率飆升至20%-30%,債券發售者在市場上越來越難找到買家了。

大馬評估機構董事經理黃福華坦言,不管是債市或股市,都面對著同樣的命運,深受此次金融危機的迫害。美國和歐洲金融市場的癱瘓與崩潰,已經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基礎,可以說投資者已對金融市場完全喪失信心。

這次全球多家央行同步降息,很大程度上是在拯救整個金融體系,挽回投資者的信心。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這一丁點的措施根本不可能可以解決已病入膏肓的金融市場。

他相信,金融市場內的不明朗因素仍將持續下去,至少在未來6至9個月內,都不會看到復甦的跡象。

摩納斯大學商業學院銀行與金融系總監巴拉山姆教授表示,很明顯地,我們正面對著一場信貸危機,所有人都在緊縮信貸,零售信貸正在緊縮,債券市場也是如此。

在經濟不景氣,以及金融危機爆發的惡劣環境下,人人都不太願意把錢掏出來,各國央行降息,就是為了帶動消費,刺激經濟。

在傳統避險意識下,經濟不景氣可能促使投資者選擇逃離表現低迷的投資市場,投向債券市場,甚至黃金的懷抱。

但是,目前的局勢已不可同日而語。金融危機已明顯影響到投資者的情緒,對債市造成負面的衝擊。

此外,經濟活動也料將趨緩,所有市場,包括股市與債市都無可避免受到牽連。他預期,資金市場至少要1年的時間,才有望回到軌道上。因此,他不認為,全球央行同步降息,可以在一夜之間扭轉金融市場的命運。

一名本地資金市場投資主管也指出,全球央行降息是迫不得已的,所要克服的是信心危機。降息純粹是為了信心的重建,以便讓金融市場回到正軌,股市與債市回穩,並讓銀行借貸活動與資金市場重新接軌。

只要投資者的信心危機一天沒有解決,投資者還是會對債市與股市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

大馬債市步入低迷 債券發售遙遙無期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aJh0G3u0sA08n9510J916h40s8S3qxv

貴為亞洲第3大債券市場,以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大馬的債券市場在亞洲名列第3;以市場規模而言,則排名第4。截至今年6月杪為止,大馬債券市場內,未屆滿的債券規模達4960億令吉,其中51%是企業債券,其餘的是政府債券。

回教債券市場(SUKUK)方面,大馬是全球最大的回教債券市場,規模高達2230億8000萬令吉,佔全球回教債券市場未屆滿債券的62.6%比重。

雖然大馬的銀行體系並未直接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太大的衝擊,但是,投資者的信心崩潰在債券市場發酵並逐步擴散。即使全球央行集體降息,顯然無法在債市激起浪花,投資者的信心危機與不安情緒,不是降息就可以解決。

黃福華指出,投資者對企業債券素質方面的擔憂越來越深。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加上全球金融危機的負面衝擊,加深了投資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憂慮。對企業財務與盈利前景的不確定,促使投資者在投資債券方面,採取更謹慎的態度。

除非讓投資者清楚看到,金融市場回到健康狀態,否則,投資者是不會輕易把錢從口袋掏出來。

良好財務公司容易獲融資

投資者現在進場投資的關鍵不是便宜,而是公司素質與投資價值。擁有穩健基本面條件,良好財務背景的公司,比較容易獲得融資。在這樣的形勢下,那些無法獲得AA或以上評估等級的公司,很難在債市中獲得投資者的信任。

基本上,在缺乏市場購興的環境下,很多公司也開始擱置私人債市,或股市融資計劃。根據大馬證券監督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私人債券市場在今年第2季,只有21項融資申請,低於上一季的28項申請。

股市的情況更糟糕,第2季只有8項資本融資申請,比較首季的21項申請,明顯大幅下降。雖然今年上半年的債券發售,達337億3000萬令吉,比較去年同期上揚了18%,顯示本地債市,在全球債市受到金融危機衝擊而陷入低迷之際,還能夠突破重圍。

投資願意現鴻溝

不過,黃福華認為,隨著全球經濟舉步艱辛,金融危機的陰影揮之不散等重重困擾下,債市在下半年的前景展望,將變得更加不明朗,國內企業融資活動在下半年,料將大幅減少。信貸環境在2009年將進入一個負面的格局。

儘管還有不少獲得不俗評估,但是還未發售的債券等著上場,但是,借貸者願意支付的價碼,與投資者願意接受的價碼,出現相當明顯的鴻溝,使得這些債券暫時無望出場。除非雙方之間的差異收窄到可容忍的水平,否則,這些債券的發售將遙遙無期。

股債市資金乾枯 企業轉向銀行借貸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12z0U9l0g538pWI1biu1mvq0qbb33Ys

在債市與股市前景展望與估值低迷的環境下,加上原產品市場價格激烈下滑,就連單位信託投資的回酬也欠佳,市場上很難找到高素質的商業票據,投資者現在更趨向於把資金放在銀行內。

企業開始發現,在債市和股市融資的空間越來越小了。所以,很多公司開始尋找其他的融資管道,包括回到最原始的融資管道,就是重投商業銀行的懷抱,通過傳統貸款方式進行融資。

一些銀行家也證實了這樣的趨勢。亞歐美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員蘇拉傑就表示,「一般上,在這樣動盪的市場下,企業開始回流向傳統銀行貸款,是一個正常的情況,我本身也發現,諮詢貸款的客戶越來越多了。」

但是,在金融危機的陰影做祟下,本地銀行本身也開始採取更加謹慎的貸款批發態度。

本地投資主管指出,央行降息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銀行貸款利率,減少融資成本,從而鼓勵企業進行融資,推動經濟繼續成長。

但是,銀行在這方面,顯然採取比較背道而馳的做法,不太願意把錢借出去,因為在經濟前景看淡,以及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深怕這麼做將導致呆帳擴大。

雖然97年金融風暴至今,已過了10年,但是金融領域依然沒有忘了,銀行是如何過度暴露在企業貸款下,最終必須承擔金融風暴後,所殘留下來的一大堆呆帳爛帳。

過往所吸取的教訓,導致本地銀行在放貸方面,採取了更嚴謹的態度,風險管理業相對大幅提高。

黃福華表示,雖然私人債券市場面對資金乾枯的困境,而且,前景變得更加不明朗。但是,這不表示銀行就會順勢崛起。

因為銀行本身也持有同樣的想法,在金融危機未能解決,全球經濟環境未明朗化之前,情況只會更加糟糕,更多不確定因素將浮現,這將直接反映在銀行的信貸評估中。

「自上一輪金融風暴之後,就算不是全部,也有大部分的銀行開始採納更謹慎的風險管理機制與信貸評估。」

以汽車貸款為例,在現在這樣的環境下,銀行現在願意批發的貸款頂限只有75%,比較之前的90-95%。顯然,在不明朗格局下,銀行也趨向於謹慎的態度。

證監會專欄。知多一點:投資初次獻售股票須知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R420m9L08ay8F9m1p2v1z9N0RhQ3ebV
2008年11月3日
 
不久之前,我的朋友為了要購買Vios或City而感到難以決策。他花了許多時間研究不同的融資配套,兩輛車的性能特點,比如:引擎、舒適程度、安全性能、甚至顏色。他不單閱讀汽車的簡介小冊子,也向身邊愛車及曾經駕過這些車子的朋友打聽,關於這兩種車款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他收集所有資訊,以便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投資在初次獻售的股票或IPO,和購買汽車沒有兩樣,你需要做很多功課。你必須瞭解公司的「性能特點」,也就是這些申請上市的公司背景,以及「出問題的可能性」或投資有關公司所涉及的風險。雖然使用的辭彙不同,不過原理卻是一樣的。當你投資在IPO股票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確保投資目標符合可承擔的風險首先,和投資其他產品一樣,你要確保這項新上市的股票符合你的投資目的,同時也要考慮它是否在你可承擔的風險範圍內。

比方說,如果你打算長期投資,你的目標可能是定期的股息收入,以及最終的資本成長。相反的,如果你打算作短線投資,你則要採取見好就收的策略。無論是那一種情況,你必須清楚瞭解賺錢不是必然的。

你在考慮申請新股時要緊記的是,證監會扮演的角色,是確保這些公司沒有提供錯誤或具有誤導性的資訊給投資者,證監會並不能夠保障投資者沒有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在這方面,證監會會確保有關的公司符合一定的監管要求,並在招股書內披露足夠的資訊。而投資者須自行評估有關公司的優劣及風險,看看是否符合本身的投資目的,再作出投資的決定。

另一個問題是,要如何確認這些公司的強勢和風險?

投資前,看清楚...

你可能常常聽說,須投資在基本面良好的公司。基本面所指的是:營業額、盈利、資產、負債以及公司的成長潛能。這些資訊會出現在招股書內,協助你做出知情的投資決策。

你也應更全面地瞭解投資IPO股票所涉及的風險,這些風險清楚地列在招股書內,包括行業與業務風險,及股市走勢的相關風險。

閱讀市場分析員對該公司及其業務的報告,瞭解市場對這家公司的評價也非常管用。比方說,如果你打算長期投資,你就應該將重點放在公司的成長前景,及股息政策。若你打算短線投資,新股的價格及市場預期(根據分析員對公司上市後的評論)就更重要。

雖然價格的高低屬於見仁見智,但你至少要做到的是,將新股的價格與其他同樣領域的上市公司做比較。

如果你對技術分析或財務術語不甚瞭解,你可以向有執照的專業人士提出諮詢。

投資後還有什麼該做的?

投資後,挑戰才真正到來,那就是持續的追蹤你的投資,留意公司最新的進展以及市場的走勢。你要知道的是,並非所有的公司文告都會刊登在報章上,你必須經常查看交易所的網站,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須將他們的進展在網上公佈。其他的消息及分析報告可通過報章、財經投資刊物,以及相關網站中獲得。

雖然有許多的資訊供參考,不過,最終要繼續持有或脫售你的持股,還是看你自己。

做個精明投資者

你要好好地策劃投資,投資前細讀招股書,緊密追蹤投資表現,以做出更好的決策。

你可從以下網站獲得更多關於股票投資,以及申請新股的資訊:www.min.com.my及www.bursamalaysia.com。

掌握投資項目,量力投資

理財迷思: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二) 掌握投資項目,量力投資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zgw0f170yCz8Uaf1TgE1Y2c0aVE3Cu1

2008年11月3日
作者 - 黃凱順(ISI理財培訓機構)

對於一個投資理財者來說,財力或許有大小,知識或許有多寡,能力或許有高低,但只要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選擇投資理財配套和確立投資理財策略,都是共通不可缺的原則。

顯而易見的,並非每一個投資項目、策略和方式都適合每一個人。個人所能夠承受的風險也決定了投資理財的方向。

比如,一個極端保守的人,較不敢冒險,也無法承擔巨大風險的考驗。如果投資在高風險的項目,如股票一類,可想而知是難獲得很好的回報的。

因為股票的起起落落,讓他總在擔心害怕,患得患失中徘徊,缺乏果斷決絕的勇氣,而投資良機往往就在一瞬間錯失,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最後他可能完全喪失在這個領域內投資的信心和勇氣。

但是,保守的人優點是比較穩健,不太輕易冒進,假如投資物業或購買信託基金,則是不錯的選擇,這種人往往有堅定的信念和耐心,能以平均投資法做長期投資。

相反,如果個人是能夠承受市場的起起伏伏和風風雨雨的,則可進行較高風險的投資項目。

除了瞭解自身所能夠承受的風險外,投資理財者個人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和能力也非常重要。如今的理財投資項目日趨呈現多元化的格局。

尤其在現今高通脹,且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投資者們常會轉而投資實體資產,認為投資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就算其價值下滑,東西也不會消失。

但仔細觀察,成功者總是與其個人的興趣愛好息息相關。

例如,投資紅酒或香檳酒者,都是品嚐此類的酒愛好者,他們對這類產品有極大的認識與興趣。

同樣的,在收藏市場上浸淫多年的人,往往對限量版、古董收藏品,字畫、藝術品,稀有錢幣或文物非常熱愛,而且對藝術品價值天生敏感。

其他如炒金,炒匯等,無不如此。而一個「門外漢」如果貿然進入這樣專業性很強的市場。很有可能被撞得「頭破血流」。

如果我們對某投資理財產品、項目根本沒有興趣,那也更談不上愛好,根本不可能去熟悉瞭解,自然也不能獲得豐厚的收益。

當然,投資成功與否,關鍵還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即能否將興趣愛好轉化為「生產力」,能否駕馭投資理財項目的操作要求和風險壓力。

換言之,如果不充分結合自己的特長和能力,僅靠興趣愛好,風險仍然是比較大的。

世界上聰明人大有人在,社會法則到現在,如果還有回酬高,風險小的機會,早就擠破頭了,還等得到你來嗎?投資理財,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先學習掌握你所要的投資項目與策略,然後根據本身的經濟能力實行。那就是最適合你的投資了。

Sunday, November 2, 2008

中国需堵住热钱缺口 --- 金融海嘯的戰略思考

2008-10-29 政经探温 - 东方日报-作者:何启斌

中国需堵住热钱缺口 --- 金融海嘯的戰略思考

中国应当起领导作用,启动区域抗战机制。目前的850亿美元多边协议可能已经落后,还必须尽快召集各国央行商议共同防御和抗战准备!

由美国传开的金融海啸,以冲击了欧陆银行业以及东亚的一些银行。现在最令人关注的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否重演? 中国是否如高盛集团亚洲董事经理胡祖六所说那样:可以成为全球避风港?或中国可能面对 98年 8月中香港受狙击是那样,手忙脚乱?

凤凰卫视曾多次播放专家讨论美国危机和中国的课题,却似乎为抓到重点。出席者包括胡祖六、摩根史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王庆、JP 摩根及美林代表和中国的金融学者及基金经理!他们大多认为中国无事,要做的是如何刺激内需等课题。

评论员朱文晖还说,中国是否要乘时机向外投资!当然,之前他曾提到 97/98 年亚洲危机的历史!

所谓的'重点'已经由 Peters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的 Peter Boone 和 Johnson Simon 的文章分析。这篇 IIE.COM 的9月3日文章指出:美国危机不单只有次贷因素或过高借贷劣势,而是美国联储局在处理雷曼和 AIG 的手法,搞到市场信心尽失,炒家加剧卖空,市场信贷信心崩盘而来!

他们强调'随机性狙击'(Random Speculative Attack)将导致'自我崩盘'(Self- Fulfilling Collapse)!炒家看准了目标便群起狙击(卖空),最后导致健全的大摩和高盛几乎失手破产!由此,这篇文章结论:炒家必到全球找寻猎物,任何有借贷的企业都可能遭到毒手!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猜测他们下一个的目标是香港,而非中国。正如香港金管局之前的声明:政府将严厉惩罚任何炒作活动!不久前,新加坡的独立研究机构 Asianomics 重覆索罗斯在 98年的名言:"China Will Be The Next Shoe To Drop " ( 中国将是下个目标 )它指出,中国的金融银行业隐藏大风险,因为其地产烂账激增。其实,炒家的目标是香港!

简言之,当中国专家学者们正庆幸'平安',或许还可以进行'抄底'买便宜货的时候,炒家可能已经在布署狙击行动!IIE 的报告也郑重指出:美国今天的危机类似 98年的亚洲风暴还有许多共同点!

笔者认为,中国今天的金融形势弱点如下:

炒家瞄准香港

(一)98年 8 月中,炒家三度卖空时,受到香港金管局(和中国政府)的'抄底'大败而逃。金管局最后在此战役赚了近190亿美元!当时只有少数中国股项在香港上市。今天港股恒生指数中的 20% 到 25% 比重是中国巨型企业股H股或红股!这个模式是大马当年的"新加坡自动摄合国际股市" (CLOB)的翻版,它占了大马股的 20% 至 30%之多!炒家卖马股压低市价再抛卖马币!岂可无危机?今天中国的缺口就在香港股市。

(二)另一个缺口是‘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98年时,‘人民币’并不广泛流通!今天的数量肯定可观,也可以受到狙击。当年马币的流通量在新加坡有高达 10%之多,在汇市交易巨浪中,每天成交量近 2500亿美元,比马币的 200亿美元总数量大 10多倍,马币岂能无恙?

如果炒家在炒卖人民币,中国会如何应变?所幸的是,在香港的人民币不会过多。但是当市场大波动时,靠近香港的中国商家必趁机买卖黑市!这也是98年的普遍现象!今天会更显著。中国要如何应付?

前几个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加紧监管‘黑钱’及‘热钱’的来去。不过这个缺口还必须堵住!中国最近宣布扶持 H 股中的银行股,是正确做法!

(三)港币、股市和期指都是炒家可以再下手卖空的工具。上次他们败兴而逃。这次他们斗倒了美国巨霸中的雷曼、贝尔斯登、AIG,也把大摩高盛几乎搞垮,他们会趁兴再打香港!

香港金管局只有 2千多亿美元储备金,不易取胜。高盛大摩等都是过亿美元企业,就算中国出尽 1万8千亿美元储备金来支持香港也未必可胜!问题在于:炒家上次败北,现在学乖了,下手必有更狠的策略,金管局不可不防!

暂时封杀卖空

简言之,中国专家过于乐观,也疏于分析!他们似乎不了解东亚危机的经验和历史。他们也似乎为读过这篇 IIE 的文章!他们忘了,如果在 2007年 3月中国开放了金融闸口,让人民币在天津自由兑换,今天的形势肯定危险矣!

我认为,中国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 - 封杀:中国在适当的时刻宣布封掉‘卖空’之路!金管局可以学美国、欧盟、澳洲等暂时封杀卖空!这个‘天时’最好在他们大量抛卖时才下手,必要让他们大出血,才可以阻止炒家再犯,今天炒家在他国大亏,必会防这招!

2 - 扶市:中国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汇金)可能要准备更多资金,因为炒家有备而来,甚至‘群起而攻’,如非洲草原上的‘豺狼’,群起时可以把雄狮分尸!

3 - 收紧人民币,不让过多的人民币流入港澳等地!人民币在外地过多时,可以被炒卖是危机的源头。在危机发生时(炒卖活动)必要下重手,别让黑市搞坏大事!这是有关‘国家金融安全’大事,必要以重典对付之!

最后,中国领导人也应该趁这时向东亚小国及央行放话:必要时将出手协助,如像美国所说的那样!

97 及 98 年时,中国外债过多,要保自身。现在可以用‘钱’来按抚东亚的朋友。最低限度,炒家必须三思也未必敢下手!

中国应当起领导作用,启动区域抗战机制。目前 850亿美元多边协议可能落后,还必须尽快召集各国央行商议共同防御和抗战准备!

可预见的是:国际炒家不会罢手。如 97年和 98年那样,逐一下手直到日元几乎失手后,走向俄罗斯打垮其债券和卢布,后又到巴西搞垮货币;至于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机构’(LTCM)倒闭,更教人触目惊心。

现在,欧洲已伤,亚洲最艰难的时候还未到来,中国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多国联手降息 - 注资换货币 - G7 压低日元扭转轩坤

东方日报大讲堂 – 讲题:股市动荡,路在何方
地点:吉隆坡海南会馆天后宫大讲堂
日期:2008年10月29日
主持人:胡逸山博士(美国加利弗里亚大学法学博士)
主讲人:潘俭伟(国会议员、前新加坡上市公司总裁)、何启斌博士(政经评论员、金融课题专家)








Saturday, November 1, 2008

西方应倾听亚洲的声音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2008-10-31

亚洲对这场金融危机保持沉默,到底意味着什么?带着大量幸灾乐祸成分的暗自得意?对亚洲经济体同样会被击垮的恐惧?或者,这反映的是清醒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在这样一场风暴中,沉着与冷静是必需的?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中国、印度和日本这三个亚洲经济的基石所体现出的沉着与冷静,为人们提供了希望,即在这场席卷而来的风暴中,可能存在着一些维系稳定的支柱,但西方国家在关于此次危机举行的一系列会谈中,虽提出了无数看法,却极少对亚洲的观点给予关注。

亚洲国家并未表现得幸灾乐祸,虽然它们的确有一些理由可以这么做。从许多方面来看,美国和欧洲决策者们目前的所作所为,与他们在1997年至1998年为亚洲决策者提供的建议完全相反:不要拯救破产的银行、提高利率,以及平衡预算。如果这些亚洲政府当时“获准”像西方国家政府目前这样行事,那么成百上千万印尼人和泰国人的处境将会更好。即使要求西方国家向亚洲道歉,也没什么不对的。

亚洲人也并没有被吓倒。他们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汲取了很多宝贵教训:不要过快开放金融领域、借贷要适度、认真储蓄、关注实体经济、对生产进行投资,以及注重教育。因此,当美国正忙着建造一个不切实际的金融帝国时,亚洲人却把重点放在他们的实体经济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增长预测显示,中国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为9.7%和9.3%,印度则分别为7.9%和6.9%。


同样重要的是,亚洲人的头脑从未被“市场万能、政府靠边”这种奇怪的意识形态信仰所占据。大多数亚洲决策者都对前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的声明——“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所在”——感到无法理解。前美联储(Fed)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也只是在最近才承认自己理念中的愚蠢之处,他承认,放贷机构不能做到自我监管。相比之下,几乎所有亚洲各国政府都认为,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所具备的力量,必须受到“良好治理”(good governance)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制衡。亚洲对于“良好治理”的重视,或许是这场风暴中一笔货真价实的财富。

过去,亚洲各国政府希望,它们的西方同行能成为“良好治理”的样板。这里有一个故事说明,时代已发生了何种改变。今年,一位欧洲银行家询问印度央行(RBI),如何获取印度的银行牌照。印度官员向他简述了相关条件,并称印度当局还会对他的监管机构做出评估。这位欧洲银行家微笑着说:“没问题。我们拥有出色的监管。”印度官员答道:“次贷危机之后,我们对美国的监管没有信心;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事件之后,我们对英国的监管没有信心;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事件之后,我们对法国监管没有信心;瑞银(UBS)事件之后,我们对瑞士的监管也没有信心了。”总之,西方国家曾认为自己在监管领域拥有黄金标准,但这一标准已不复存在。亚洲人意识到,他们必须打造自己的标准。幸运的是,他们不会冒失地转向过度监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的陈庆炎(Tony Tan)表示:“我们应当警惕过度监管、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全球化倒退。”

陈庆炎的看法,反映了亚洲人的一种担忧:迄今一直作为国际自由经济秩序“监护人”的美国人和欧洲人,将会遁入贸易保护主义。亚洲各国还知道,自己正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群体,因此,在稳定经济体系的行动中,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大国,中国在这场危机中表现得极为负责。中国礼貌、郑重地接待了那些毕恭毕敬前来中国寻求资金的西方银行家。并且没有提醒他们,仅仅一年之前,这些银行家中的许多人,曾严厉指责中国在开放金融行业时所持的保守思想。中国的这种谨慎,目前已被证明是正确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仍继续稳步购买美国国债,以此向市场证明,未对这些债券丧失信心。

亚洲各国政府在上周末于北京召开的亚欧首脑会议(Asia-Europe Meeting)上,展示出它们的冷静。中印两国总理温家宝和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发表了内容深刻的演讲。可悲的是,西方媒体几乎没有对此进行报道。温家宝强调,要发展实际经济;辛格则表示:“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虽然有一个全球性的经济,但是缺少一个能提供有效治理的全球性政体,对其形成支持。”亚洲国家的领导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西方国家应予以关注。


虽然美国和欧洲的公众正在对自由贸易丧失信心,但亚洲各经济体仍致力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极少有西方人注意到,中国与东盟(ASEAN)缔结了一项协议,在该协议框架下,将创建一个拥有17亿人口、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FTA)。日本和印度也与东盟有类似的自由贸易协定。这种日益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将成为保持稳定,以及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柱。

真正的好消息是,很少有亚洲人丧失掉对未来的乐观情绪。他们对这场危机本身不抱幻想,但他们相信,自己仍处于建立亚洲世纪的正确轨道上。这就是为什么,亚洲的主要经济体会在这场风暴中做出冷静的反应。此时此刻,对未来的信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作者: 马凯硕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院长,他刚出版了一部新著《新亚洲半球:不可阻挡的全球权力东移》(The New Asian Hemisphere: 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

任職新加坡外交部長達卅餘年(1971-2004)的資深外交官,曾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及公共政策實務教授。《時代雜誌》曾稱他是「二十一世紀領袖的代表人物」、《華盛頓郵報》曾稱他是「推動儒教倫理的『馬克斯韋伯』」。著有《亞洲人會思考嗎?》(Can Asians Think?)和《超越純真年代》(Beyond the Age of Innocence)等書。2005年獲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loicy)及英國《展望》雜誌(Prospect Magazine)選為全球百大傑出知識分子。


译者/汪洋

来源:FT中文网

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全球金融危機四部曲

2008-10-30
http://www.sinchew-i.com/sciWWW/node/53088?tid=193


自美國房地產下跌引發次貸危機,發展到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

投資者,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眾多的個人投資者,都對此次危機給於極大的關注。

現在,大家急切地想瞭解這次危機如何演變至此、而接下來的情況又將如何發展、對未來的全球經濟和投資者投資又將有怎麼樣的影響?

回顧這次危機的過程,到目前為止,危機經歷4個階段:

第一階段:次貸危機

此階段由去年2月匯豐(HSBC)美國附屬機構報告105億美元的次貸虧損伊始,一直到去年第三季末。其中包括去年4月2日,美國當時最大次貸公司之一的新世紀金童(New Century Financials)破產。

去年5月,瑞銀集團(UBS)關閉美國的次貸機構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去年7月貝爾斯登停止客戶贖回屬下管理的兩只次貸類的對衝基金;去年8月,另一個最大的美國抵押貸款機構之一的American Home Mortgage破產;以及接下來的眾多的金融機構報告次貸相關業務的虧損等等。

這一時期的危機呈現兩個特點:

第一:問題的表現是局部性的,及局限於次貸貸款業務機構及專業性的次貸投資者。

第二:人們不清楚,到底都有哪些機構,持有了多少次貸相關產品?並希望從陸續公佈的各公司的業績報告中,瞭解更多的相關信息。

第二階段:流動性危機

這一階段從去年第四季到今年3月17日貝爾斯登被JP摩根收購。期間,越來越多的機構報告次貸相關產品的虧損和撥備。包括:花旗集團(Citigroup)報虧407億美元、瑞銀集團報虧380億美元;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報虧317億元等等,另外一系列歐美銀行也報告了一系列次貸相關業務虧損。

這時候市場覺察到次貸的問題比原來預計的要更加嚴重。人們開始擔心,相關的投資者如果拋出次貸類相關的資產,會導致此類資產價格的大幅度下跌。

正是基於這種擔心,投資機構,特別是杠桿類的投資機構,紛紛在市場上搶先拋售相關低品質的資產變現,同時銀行為修補資產負債而紛紛進行再融資。這兩個行動導致了市場流動性的緊張。短期資產的流動性價差大幅度增加。

這一階段的市場也有3個特點:

第一:投資者一般只是拋售低品質資產套現。

第二:人們仍然期望聯儲局的降息能夠很好地緩解流動性危機,從而不至於使流動性危機發展成信用危機。

第三:中行減息政策和相關貼現窗口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流動性,似乎對市場有所幫助。

第三階段:流動性危機合+信用危機

這一階段由今年3月17日JP摩根收購貝爾斯登開始,直到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

貝爾斯登的被收購,使得投資者對流動性的擔心迅速轉變成對流動性和信用危機的雙重擔心。

這時,人們意識到,一些深陷次貸問題的機構,可能因資產大幅度貶值和流動性問題而破產,因此金融機構紛紛收緊信用放款,促使面臨基金贖回壓力的投資機構及其他一些銀行類投資者進一步拋售資產套現。

這一時期的市場又呈現出以下3個特點:

第一:在流動性價差繼續攀高的同時,各類信用價差也普遍大幅度攀升至歷史的高位。

第二:投資者因流動性壓力,不僅僅限於拋售低品質資產,也開始拋售一些通常被認為的一些高品質資產。

第三:市場在與政府和中行政策措施角力中產生恐慌和擔心,投資者在兩方面期盼中搖擺,市場劇烈波動。

第四階段:全球金融危機

這一階段從上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一直到現在。

雷曼兄弟的倒閉,美國政府拯救雷曼兄弟的失敗使得市場的信心徹底崩潰。

由於短期貨幣市場的癱瘓,危機由金融領域急速地擴展到實體經濟領域,虧損的投資主體也迅速地由專業的投資者蔓延至普通的百姓。危機的范圍也由美國及主要的金融中心迅速地蔓延到全球。

這一時期的市場呈現出下列特點:

第一:市場的功能被破壞,特別是價格發現機制失效,很多在通常有較好流動性的資產也無法定價及交易。

第二:美國普通的百姓,因貨幣市場癱瘓,貨幣市場基金無法定價和贖回而遭受損失。

第三:貨幣市場的癱瘓使得美國非金融類企業無法再通過短期商業票據從貨幣市場籌措短期資金,實體經濟遭重創。

第四:金融的結算和支付係統受信用危機衝擊,交易雙方對抵押品要求急增。

第五:危機對全球不同地區的衝擊開始顯現,冰島是一個典型的情況。

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對於導致此次危機的原因,目前學術界和企業界均有很多的討論。要清楚地分析出這一危機的原因,尚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此,希望從目前全球的貨幣體制及國際經濟的增長模式來分析一下此次危機的原因。

第一: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全球的貨幣體係

我們知道二戰後形成的布雷頓森林體係(Bretton Woods System)於1973年完全解體,從此浮動匯率制度替代各國貨幣與美元挂鉤、美元與黃金挂鉤的固定匯率制度。

然而冷戰結束後,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進入本世紀,國際貨幣體係又進一步演變成目前的、被很多經濟學家稱為布雷頓森林第二體係(Bretton Woods II)。

這一體係的特徵為:美國從亞洲的日本,中國等國家進口大量的商品;美國從石油生產國進口大量的石油及石油產品;美國對這些出口國家長期存在貿易赤字。

在正常情況下,貿易的赤字應通過貨幣貶值來調節,但是為維持出口的競爭性,亞洲國家儘可能地使本國貨幣盯住美元或者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的低水平。

為此,出口國家需要大量地購買美元債券,消化不斷增長的美元儲備。

去年,美國國民消費較其生產的產品多711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也就是說,平均下來,每個美國國民較他們的年所得相比,要多消費3000多美元的商品。為此他們必須通過舉債的形式向石油美元和亞洲儲備借錢。

1980年,美國還擁有3650億美元的凈對外債權;而時至今日,美國對外的凈債務超過2.5兆美元。截至今年7月底,外國投資者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總值達到2.68兆美元。

其中,日本和中國所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佔全部外國所持有美國政府債券總數的42%,而石油出口國至今年4月末所增持的美國國債達5108億美元,較上一年增加44%,是其他國家這一平均數字的4倍。

所有這些,使得美國人“消費的比生產的多,花費的比能借到的多”,這樣的國際貨幣體係導致美國可以向全世界借錢來不斷地進行膨脹性的消費。

這種體制也使得在危機到來時,全世界持有美元的國家共同為美國買單。

第二:以美國消費帶動的全球增長模式

近幾年來,全球的經濟增長模式也顯現得越來越清楚,具體來講,就是美國的消費帶動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進而推動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出口盈餘及製造業的增長給本幣帶來升值的壓力,升值的壓力進一步吸引外國投資,投資再推動增長及出口。

總體說來,美國消費成為全球增長的關鍵。是甚麼支持美國的消費?從相關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進入本世紀以來,美國的個人儲蓄率持續下降,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更持續出現負數的情況。

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中國這一數字目前為不到40%)。按目前的價格計算,美國的消費支出貢獻21%的全球GDP。

美國人用“虛擬收入”消費

但關鍵的問題是,美國人用來消費的這些錢,並不全是來自於美國人的個人收入。本文前述指出,很大部份來自向石油美元和亞洲儲備的借款。另外,還有一部份是來自於所謂的“虛擬收入”,即等於“虛擬財富”+負儲蓄。

從美國個人的資產負債表看上去好像美國人已經無力消費,但資產價格的上漲導致的財富/收入比率也保持較高的水平。

與此同時,美國發達的金融體係更是通過各種創新的金融工具,例如home equity loan等,將這個“虛擬財富”轉換成個人消費信貸,消費信貸的增加又帶動了資產價格的上漲,資產價格的上漲則刺激了杠桿投資和進一步地放松消費信貸。

然而金融風險在這貌似美妙的循環中不斷的積累,當市場的變化無力再支持資產價格上漲的時候,市場便進入一個惡性的循環,即:資產價格下跌,投資機構便要修補資產負債,減少杠桿,出售不良資產,減少放貸,減少放貸使得投資者更加無力支付消費而需要變賣資產,資產價格便進一步下跌。

全球骨牌效應

這次金融危機會給全球經濟帶來以下的影響:

第一:全球經濟明顯放緩

全球經濟在未來兩年左右的時間內將明顯放緩,多數人認為主要發達國家或地區會陷入衰退。

相關的經濟影響將按照下列的順序傳遞:美國的房地產下跌→次貸相關投資虧損→金融危機→美國實體經濟放緩或衰退→美國消費減少→發展中國家出口減少→發展中國家製造業萎縮→發展中國家整體經濟放慢→原材料和能源需求下降→原材料和能源出口國家經濟減速。

這樣的循環可能不止一圈。股票市場的相關反應大體會遵循這樣一個過程。

第二:全球金融業大整合

原有的一些盈利(或商業)模式將有所改變。比如,各種業務需要更多的資本支持,金融業的整體杠桿會大幅度降低,對衝基金類高杠桿的行業會整體萎縮,融資成本會普遍上升。

多數受損失的金融機構會繼續增加資本,新增資本會稀釋每股盈利,單位資本的盈利水平會下降。股票會在新的盈利水平下從新估值。

另外,很多發達國家的銀行這次被國有化了。國有化的銀行很難有好的盈利。

第三:全球投資風險重估

就全球投資而言,各種風險溢價會被重新評估。相關的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期限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波動性風險。

多數投資者會從風險性投資回歸傳統類投資。衍生品交易的監管會加強,交易量會下降。

結算所的減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市場的有效性,市場的非有效性會為專業的投資管理機構創造alpha增加機會。

第四:全球政府舉債增加

全球政府舉債的增加,使全球在更遠的將來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

如果一個公司破產,它會不付息、不還款。但一個政府很難不付息、不還款。政府將會通過增發貨幣來還債。這勢必導致該貨幣通貨膨脹或貶值。

雖然眼下可能發生的衰退很大可能會導致短期的通縮,但從更長期的時間看,很多國家貨幣存在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這是長期投資者需要注意的。


全球金融風暴其他相关新闻与文章 : http://www.sinchew-i.com/sciWWW/taxonomy/term/193

星洲日報/財經‧2008.10.30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馬股何時反彈?

投資廣場 2008-10-28 11:59
http://biz.sinchew-i.com/node/17559

今年,歐美股市如“笨豬跳”式的直線疾挫,目前仍未見強勢反彈的跡象。市場波動空前,全球投資者情緒心驚膽跳,因此這段期間股市雜音非常多--有人建議短期仍可炒作,有些人投資組合卻已混淆,無法清晰調整情緒等。

不過,總結來說,投資者都有同樣疑問:馬股何時反彈?反彈高度為何?是否仍會緊貼歐美股市走勢?

聯昌信安資產管理公司(CIMB-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首席執行員拿督諾麗芭認為,上述疑問並不出奇,由於投資有循環週期,即從樂觀到安逸期,然後套利的沮喪恐慌,之後信心重建與等待新希望。

過去10年出現3次暴挫

“目前馬股投資情緒介於恐慌與信心重建之間,這是正常的。老實說,馬股何時恢復仍未有定數,不過肯定的是,綜指在過去10年出現3次暴挫,之後反彈高度卻都超越跌幅,因此料這次也不例外,先知先覺者應該趁機擬好趁低吸購策略。”

馬股經歷的3次震盪期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技泡沫與2002年的沙斯(SARS)。其中亞洲金融風暴肆虐最猖獗,從97年7月起短短14個月內,綜指蒸發超過76.7%,甚至98年4月9日創下261.33點新低,不過之後1年半內卻又強勢反彈240.15%,躍升彈性令人咋舌。

另外,持續13個月的科技泡沫與14個月的沙斯疫情也分別挫跌44.9%與21.93%,前者反彈力較輕,僅有44.82%,後者卻高達143.85%。

因此相比這次的全球金融海嘯已長達1年,跌幅已創下超過30%。“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可從中看出一些訊息!”諾麗芭說道。

她又舉證其他例子。

“以往表現可驗證綜指大多數都是有利可圖的。像從1977年自去年的31年間,其中21年是屬於正回酬,而負回酬超過10%的僅有7年,最大虧損是1997年的51.98%。不過平均起來綜指年回酬13.33%,因此適當投資的話,未來仍是有獲利前景的。”

她假設,如果從1993年2月股市開啟最好時代就投資,若持續投資到現在,料累積回酬高達82.25%。不過若因抓不准好時機近場,錯失5天回酬就可能立即轉為負17.39%。

諾麗芭補充,切莫進行一筆過投資(Lum-Sum Investment),即把所有資金集中在一個籃子。

她認為,許多人喜歡靠市場謠言而孤注一擲,結果大多數都是敗興而歸。由於這種失敗風險非常大,而且拋售時機往往很難抓摸,因此她認為多元投資是任何投資上策。

定期投資VS彈性投資

另外,許多人可能因為股市表現低迷,連帶也不愿投資在基金市場。她認為這種想法不正確,並推薦兩種基金投資方法。

“一是定期投資,即不管市場好壞,每個月固定撥出一定數額持續購買某種金融產品,這樣長期平均回酬肯定會正面。另一種則屬於彈性投資,即趁市場低迷時反而增加籌碼吸購,而長期結算結果反而會超越前者。因此,若投資者希望放長線釣大魚,因此要對投資持之以恆。”

她強調,投資者一定要破解投資迷思,不要人云亦云,要聰明看準市場跟隨調整,並且不要過份緊張吸收太多資訊,這樣才能找到合身的投資策略。

中東國家油錢豐富,回教投資明日之星

在投資領域方面,諾麗芭看好回教投資領域會持續蓬勃,並相信中東、大中華地區(中國、台灣與香港)及新興國家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動力引擎。

“首先,回教投資領域都不涉及有問題銀行,在風險上大大降低。另外,由於回教徒可食用領域發展潛力日益龐大,在需求吃緊下,相關金融投資產品都會受惠。加上中東國家油錢豐富,因此回教投資可說是未來明星。”

另外,她解釋除了中東外,大中華地區與新興國家仍可望快速走出低潮,主要是這些國家並非風暴核心,受創幅度較輕。即時目前受到牽連,不過相信是過度期,料等到歐美金融體系趨穩,上述地區仍會發揮應有的影響力。

星洲日報/投資廣場/投資大班‧2008.10.28

亞洲正面臨格老打造的“新世界”困境

投資廣場 2008-10-28 13:56
http://biz.sinchew-i.com/node/17562

一年前,“我們的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還只是格林斯潘的一本著作。如今正好可以用來解釋亞洲面臨的困境,這個困境也是這位前聯儲局主席一手造成的。

近來,不斷有人提到這本書。但亞洲的處境在Naomi Klein的“震撼教育”(The Shock Doctrine)這本研究資本主義災難的書中更充份體現。它強調了格林斯潘1997年12月提出的一項觀點,堪稱格林斯潘對亞洲最重要的觀察。

格林斯潘曾對紐約經濟俱樂部指出:“當前的危機可能加速亞洲國家摒棄政府導向投資的體制遺毒,融資在其中扮演要角,以實現國家目標。”

格林斯潘指出,亞洲的危機“對我們已達成的市場體制共識是一項非常戲劇化的發展”。換句話說,亞洲計劃經濟的毀滅,正是創造出美式經濟的過程,這是浴火重生的必經之途。

亞洲的重生多半歸功於民營化、勞工政策、獨立的中行,及貿易自由化。誠如亞洲開發銀行總裁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常說的,亞洲曾面臨金融風暴的經驗,有助其避開美國崩盤的衝擊。

5項教訓

經濟學家與媒體通常只關注美國能從亞洲金融風暴或日本“失落的十年”中得到甚麼教訓,但對於亞洲能從這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中可以獲得甚麼啟示,著墨較少。以下是給亞洲的五項啟示。

1.規範:隨著次級房貸衍生而出的這場危機越演越烈,美國逐漸成為不可效法的負面示範。對此,格林斯潘也難辭其咎。他在聯儲局的18年任內,以市場效率之名,不斷對抗體制上對高風險投資的制衡。

金融武器

投機客像是索羅斯稱,他們其實並不瞭解衍生性商品。企業領袖包括巴菲特在內,稱之為“大規模毀滅性金融武器”。格林斯潘支持使用這些商品,辯稱他們幾乎去除了市場風險。實則不然。

但是亞洲不應該從此停止向外發展,或重執1997年以前的政策,也不應該再步上華爾街的後塵,任憑歷史重演。沒錯,市場應該自由化,但也需要充份的監管,以免投資人運用高度槓桿操作,危及整體經濟。

2.透明度:金融創新的問題在於,很少人能真正究其內涵。美國證管會、標準普爾及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這些機構中的頂尖人才,往往案牘勞形,疲於跟上金融煉金術士的腳步。華爾街的高層亦然。

問題之一,出在銀行業的安然化(Enronization),他們仿效安然的做法,讓投資人在資產負債表上看不出風險投資。另一個問題則是銀行高層的薪資報酬制度,變相鼓勵鋌而走險、甚至運用創意會計(creative accounting)的作法。未來,市場會要求完全公開透明,在這方面亞洲向來有待改進。具公信力的機構像是司法機關、中行及監督團體,也都至為關鍵。

意識形態太重

3.意識形態:布希政府9月公佈7,000 億美元紓困方案時,仍強烈反對收購銀行股權,理由是,這與自由市場原則背道而馳。但之後股市不斷下挫,迫使白宮不得不改變立場。

假如布什政府的因應措施,能少一點意識形態作祟,或許就能避免股市大跌。股市跌跌不休,重創消費者信心及退休賬戶,也可能加速經濟衰退。要想穩固亞洲經濟,必須採取大膽、創新及靈活的手段,而不是教條式的決策思惟。

我們的新世界

4.分散投資:正如美國經濟過於倚賴房市,亞洲經濟也過於倚賴美國。中國經濟成長率10%或有助益,但14兆美元的美國經濟仍主宰一切。

儘管像美國市場危機這類的“黑天鵝”事件發生時,多半令人束手無策,但加強與中東、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連結,對亞洲還是會大有裨益。

5.協調合作:七大工業國面對這場危機的顢頇遲鈍殷鑒不遠。這些全球最富有的國家決定聯手救市、避免銀行倒閉之舉,可能有助市場降溫。

如果更早採取這些舉動,助益應會更大,美國官員也早該尋求全球齊心合作因應。如果能提早採取大膽的合作策略,成效想必更為顯著。

亞洲領袖應該衡量忖度亞洲自己的聯合降息及銀行擔保行動。自1990年代以來,亞洲累積了數兆美元外匯儲備,應集資成立亞洲紓困基金。亞洲應該加強區域合作,而非光說不練。

記取前車之鑑,加上明智的決策,亞洲便能安度這個動盪的年代,創造我們的新世界。

星洲日報/投資廣場/經濟風向球‧2008.10.28

唯“它”獨尊‧美元意外堅挺

投資廣場 2008-10-28 11:48
http://biz.sinchew-i.com/node/17558


儘管你有理由認為美元會在金融風暴發生後一蹶不振,但它卻出人意料地日益堅挺。這不是因為人們希望持有美元,而是他們更不願意持有其他貨幣。

美元對歐元比價自 7月初降至谷底以來,已經回升了16%,美元對澳元、韓元及其他貨幣的比價也大幅攀升。

近期美元對歐元的走強並無奧秘可言,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7月1日之間,由於歐洲大陸的經濟狀況優於美國,美元對歐元比價降低了19%。隨著歐洲開始應對自身的銀行危機和市場不景氣,比價也隨之改變,因此美元在遭到大規模拋售後又開始反彈。

另外,全球對沖基金和其他非銀行金融實體對美元也發揮了支撐作用。這一影子銀行系統貸款數兆美元用於投資,然而,金融危機引發大規模提前還貸,由於這些貸款必須用美元進行償付,對美元的需求隨之增長,進而帶動美元升值。

受此影響的並非僅有對沖基金。持有12兆美元資產和債務外國銀行也陷入了“去槓桿化”的循環。這都有助於解釋美元近期的走強。

美國加緊印鈔票 - 美元會不會迅速貶值?

但隨美國聯儲局(Fed)再次降息、美國鑄幣局加緊印鈔票來支持救援計劃,美元不會迅速貶值嗎?也許不會。

隨著財政部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的實施,銀行應該可以調整資產負債表,並重新以能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的利率發放貸款。儘管美國的經濟衰退不可避免,金融系統的穩定應該可以保證經濟在明年開始復甦,這對美元來說也是利多消息。

最大債權之一 : 中持5190億美元美國短期國庫券

然而,真正推動美元走強的是中國。有幾個理由可以充份證明中國有助於美元的穩定: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之一,中國持有約5190億美元的美國短期國庫券,僅次於日本的5930億美元,且中國不希望看到這些投資由於美元貶值而縮水。

此外,中國也越來越擔心,美歐的經濟不景氣會遏制本國出口的增長,從而使本國經濟遭受重創。為保持出口產品價格的競爭力,中國改變了 3年前開始實施的人民幣對美元逐漸升值的政策。

2008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增長了6.4%,但 7月以來一直保持平穩。

不僅如此,儘管貨幣市場是套複雜的系統,但中國、日本等國已向美國貸款數兆,它們似乎不太可能在近期停止購買美國國債。除美元外,它們可用來維持經濟正常運行的貨幣工具寥寥無幾。

因此,以目前的金融危機為依據來賣空美元並不可靠。在未來幾個月內,美元甚至可能成為全球經濟風暴中的避風港。

星洲日報/投資廣場/經濟探測站‧2008.10.28

2008年10月28日 作者 - 何啟斌

§ 政經探溫 § 克魯格曼非神卜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DGF&NEWS=29ZL0u9x02898KOg1hX508PW2sAJ85D8

2008年10月28日
作者 - 何啟斌

諾貝爾經濟獎新得主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被人稱作「經濟學的愛因斯坦」,因為他曾預測東亞危機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崩盤。但實況是:

(一)克魯格曼在90年代初寫了一篇「綜合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指東亞一些國家犯了像蘇俄在六、七十代通過「資源總動員」來實現經濟高速度,而非有效地利用資源的困境。炒家才因此注意泰國等。克魯格曼並未預測泰國危機,卻被誤認為「神卜」。

(二)LTCM的破產也和克魯曼的分析無關,卻也被SOHU網站的評論員指作「預測準確」!

(三)1998年7月他指東亞危機可以採用資金管制。當時我國首相馬哈迪執行之,又被克魯格曼沾光。他其實是抄襲Dani Rodrik(Harvard JFK學院)在1998年3月有關貨幣管制的研究,卻不公開承認。當時克魯格曼所指的是印尼(不是大馬),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管,他不敢公開建議。他對於東亞金融的文獻近零,卻被冠上「神卜」的外號。人們忘了Jeffery Sachs和Roubini等經濟專家的貢獻!

(四)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克魯格曼只在幾年前談到一些房貸過高和泡沫的風險,與許多專家包括Robert Shiller(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價指數創辦人)、Norbert Walker(德銀首席經濟師)的預料沒有兩樣。今天因為克魯格曼獲得諾獎而即刻變為「神卜」!

(五)取得諾獎後,克魯格曼又發表政府插手不能阻止經濟下滑等「事後孔明」的「偉論」。之前他反對「政府參與」,堅持讓市場自己調整。今天看到危機扭轉,大風暴已過,又再發言,真莫名其妙!

克魯格曼取得這次諾貝爾經濟獎,所反映的應有以下幾點:

(一)諾貝爾當局是基於他在國際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分析上的認識或「創見」,比其他專家更強,才把獎給了他。這個「認可」,不包括他在上面所談多點。

(二)諾貝爾委員會肯定有其成見,主要在於克魯格曼不斷抨擊布什的經濟和政治政策。身為「經濟分析員」(專家)的克魯格曼是不客觀、不中立的,這被許多經濟學者所摒棄!

(三)克魯格曼個人的「特出」,以華爾街的觀點來看,是敢批評政府參與市場者,多受流行的「雜誌」和傳媒所吹捧!所以克魯曼常在這類刊物出現而著名。許多更有貢獻者因為不屬華爾街利益而被忽視,其一是Dani Rodrik,他主張貨幣「不自由兌換」。大馬和中國這次能「獨善其身」,主要就靠這個論點,但這是反華爾街的自由主義。

簡言之,今天被傳媒吹捧的克魯格曼還有許多風光的日子,因為許多機構會邀他作演講。其未來收入肯定會比諾貝爾獎金更多。問題是,一些落伍的人捧他為「神卜」,所反映的還是他們需要「權威」或「神靈」的引導。這是人類先民至今未改,也難改的劣根!

Monday, October 27, 2008

全球掀減債風 通縮時代來臨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PV508MY0R848yQ210AF0Sqn2kA47sj5

2008年10月27日
作者 - 莊闊福(KSC研究主管)

全球經濟衰退或許會比目前預測的情況來得更嚴重,持續更久,大馬也難逃此劫。

盎格魯撒克遜(Anglo Axon)世界(美國、英國和其他抄襲同樣模式的經濟體),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成長期。亞洲的存款,加上不負責任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簡易融資,製造出無以為繼的消費信貸,促成了這成長。目前,美國總負債額佔經濟成長的350%,比大蕭條剛結束時的300%還要高。

美國監管者固執地相信自由市場是絕對可靠的。前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鼓吹廢除衍生產品的監管條律,在2004年,他默許美國投資銀行的槓桿比超出15倍的限制(資本適足比率為6.66%)。

當雷曼銀行在08年9月18日宣告破產時,該銀行的槓桿比率超標30倍,如果將非資產負債表的項目也計算在內,該水平實際上應該是處於55倍。

房價下跌 終結寬鬆貸款泡沫

房屋價格下跌,終結了寬鬆貸款造成的泡沫,並觸發了次貸風暴,隨之而來,是所有相關的衍生產品均出現下滑。

美國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平均為6%,這是完全不足夠的,尤其是非資產負債表項目,加上衍生產品(共約10兆美元)的數目,就和借貸的數目同樣多。

銀行陷困和信貸風暴,導致資產價格下跌。房屋、證券及原產品價格暴跌,導致數十兆計算的金錢損失,也強烈地打擊消費者的信心和銀行資本。

消費開銷占07年美國經濟的73%,而開銷的多寡,則視消費者的收入和財富而定。實際可支配收入成長(Real Disposable Income Growth)目前正因為失業率從4.4%增至6.1%而減少。09年杪的失業率預計提高至7%到8%,因此,實際可支配收入在09年料下降,而消費者的財富也受到侵蝕。

自從第二世界大戰以來,這是第一次消費者的房屋和金融資產價格,在同一年雙雙出現下跌的趨勢。

與去年同時期相比,08年9月份的零售銷售量減少了5.5%,這預示美國在08年第三季的經濟衰退,而第四季情況可能更糟。

全球政府聯手注資於銀行,或許可以避免更悲壯的金融危機,不過,復甦所需的時間會相當長,因為消費者過度舉債而資本不足,再次被嚴格管制的銀行,則已經沒有能力提供貸款。

蘇絲歐曼在其廣受歡迎的CNBC財務諮詢節目上,建議一對擁有負資產房子,以及龐大信用卡債的夫婦宣佈破產,以便在4個月內解決所有的欠債。

目前有超過1200萬名,或約20%的美國公民面對負資產(債務高於房價)問題,會有更多人被逼破產,令負面的回饋環路更加嚴重。

1929年市場大跌之後,出現大幅減債的行動,當時的經濟一直沒有好轉,直到第二次世戰,將全球過剩的資源摧毀。經濟大蕭條,帶動了法西斯主義(Fascism)和共產主義的散播,最終爆發世界第二次大戰。

目前的全球衰退,可能導致政府扮演更大的角色,因為多數的政府仍有能力發債券,將債務國有化及注資經濟。同時,許多政府可能受壓制定一些更親民的政策,因為鐘擺已經從資本主義擺向社會主義。

西方政府正為他們的快速行動自吹自擂(不像日本政府),也預期較快速的經濟復甦。但是,情況真會如此嗎?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強勁的成長,被證明只是依靠不可持久的消費者信貸泡沫,堆砌而成的幻影,真正的工業則開始逐步轉移至亞洲。

這讓人聯想起80年代的日本經濟。當時,日本企業債務將房地產市場推高,這泡沫在90年代爆破。雖然日本政府在重組銀行方面確實較慢,但該國也和美國及歐盟一樣注資經濟,以致政府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從90年代的60%,提高至目前的180%。

這並沒有帶來成效,因為企業不斷地減債,消費者也持續地儲蓄。貨幣政策在日本行不通,而在美國,聯邦儲備局則將其貨幣政策的彈藥全數用完。

大馬貨幣難免下滑

在日本,低存款利息、通縮,以及人口減少,都是導致消費開銷下滑的因素。鑒於簡易的融資是導致目前局面的禍首,減債的行動,相信將造成經濟在往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都處於低成長,因為消費者需時重建存款及信心。

減債的行動,也導致資產出現迅速貶值的走勢,因為許多資產被逼在沒有買家的市場上脫售。通脹的擔憂將被通縮所取代,通縮若沒有很好地處理,則會對消費信心帶來打擊,因為投資者會傾向於留住現金,等待價格下跌。

在這次的風暴中,新興國家也面對類似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骨牌效應。雖然大馬有穩定財務、高儲備、過剩的儲蓄,以及資金充裕,沒有太多海外借貸的銀行體系,不過,在亞洲貨幣貶值的趨勢中,大馬貨幣也難免下滑,以維持競爭力。

韓元貶值了30%,印尼盾在外資撤離的局勢下,也備受壓力。這些資金實際上是轉向美元,當大部份主要國家均面對經濟緩慢的問題,市場對美國政府的評價,仍然比其他較小的經濟體來得高。

大馬料將面對來自貿易方面的影響。我國的貿易佔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00%,是全球第三高的國家,僅落在新加坡和香港之後。目前是否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出口相信會緩慢下來。

大馬有30%原產品的相關出口,包括原油、天然氣、棕油和樹膠。這些原產品的價格,已經從高峰回落至半山,導致出口大幅減少,郊區也變得沒有生氣。佔總出口38%的電子及電力產品,料也會減少。

高負債的公司,或需要大量營運資本以獲取成長的公司,將越來越難獲得貸款,尤其是那些現金流欠佳的公司,更是首當其衝。

高息股將獲支撐,但高派息可以支撐多久,還胥視公司的盈利表現,這也和經濟的情況息息相關。

從全球貿易的觀點而言,接下來的挑戰將是:摒棄保護主義,轉向推動全球貿易。政府對政府的協議,或許也是促成這些交易順利進行的方式。

個人角度而言,則應該準備好足夠的資金,以應對即將出現的狂風暴雨。

理財迷思: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一)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BZ2&NEWS=2NTm0W2E061m8mGE1n460mW92D6970vX

2008年10月27日
作者 - 黃凱順(ISI理財培訓機構)

隨著資訊的發達,如今的投資方式和管道變得越來越多。過去我們祖父母多把錢存放在銀行,缺少其他的投資管道。今天,你我卻處在另一種情形:面對太多的投資管道而常常有無所適從之感。

現在,許多人常遇到的問題是:到底投資什麼好?什麼投資最好?其實,市場每一種投資管道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也沒有那種投資方式比另一種投資方式更好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瞭解和掌握各種投資管道的特點,知道自己的投資目的和目標,找到最符合自己條件和喜好的投資方式。

也就是說,市場上沒有所謂最好和不好的,只有最合適自己的投資方式和管道。

有時候,人之所以會投資失敗或掉入投資騙局,原因只有一個「貪」字。貪婪的人常常希望在沒有付出任何勞力的情況下,可以輕易得到回報,或對其他意外之財想入非非。比如說,我們時常收到的手機短信,內容是:「祝賀你中了某某大獎,獎金若干元。請將您的身份證複印及銀行戶口號碼傳真到某某號碼,以便我們將獎金匯入您的戶口」。更有一些吸引人的廣告,說不需要成本投資,不需要辛苦工作,輕輕鬆鬆就能賺大錢。

投資圈套千變萬化

這些所謂的投資圈套,手法千變萬化。有些手法會因為時代的進步而讓人有所警惕,但有些手法卻歷久不衰,讓心懷不軌的人屢試不爽。換言之,只不過是舊瓶新酒,但一樣讓人落入圈套之中。

結果不少人上當受騙,直到新聞曝光後,人們才猛然醒悟,發現自己僅有的儲蓄已落入別人的口袋。雖然報紙、新聞都在告訴教導大家,各種上當受騙的例子,但還有人抱著一種僥倖的心理:「這一次是不同的,一定會發財的!」於是,上當被騙的個案天天在不同的地方上演。

其實,每個人都明白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但對如何投資理財卻十分迷惘。這個社會有許多人云亦云的盲目投資者,或者容易陷入「隨眾心理」誤區的跟風之輩。

比如,當股市上漲時,許多人不需要你教都會蜂擁而入,有人拿生活費、老婆本、棺材本、養老金甚至借錢去炒股;當保險流行時,又有不少人未能理性分析自己的保障需求,盲目購買,過後才醒悟所購買的保險超多了或不合適的;還有人根本不懂藝術品的價值,盲目闖入風險巨大的收藏市場等。當中的後果,相信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金融危機爆發,互聯網是禍首?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INT&NEWS=21vH0XSA0j348ZYs1j340Th12yii75P8
2008年10月27日
 
(華盛頓26日訊)新一期美國《新聞週刊》指出,互聯網對世界金融體繫起了重要且有益的作用,但同時也促成信貸危機的發生。

在這篇題為「互聯網時代的第一次災難」的文章中,記者引用了一個例子: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最近對一名投資銀行家說,信貸危機之所以會不知不覺襲擊了投資者和監管者,是因為人們太難接觸到正確的信息。而這位銀行家指,你們所需的信息到處都有。

文章說,在某程度上,這位銀行家是對的,網絡上就有免費的信息,但普通民眾不可能每月花1700美元(6086令吉)去購買彭博新聞社的財經資訊。

10多年來,互聯網使信息民主化的作用,一直為人稱道。它賦予個體投資者力量,讓混亂的金融市場更加透明,並創造出新一代的普通投資者,他們能隨心所欲地投資從標準普爾500種股票到棕櫚油期貨的任何東西。

1990年代流行的說法是,「信息需要自由」。到了21世紀,這種理念更達到了頂峰。

美國前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強力支持這種觀點。他認為,互聯網和計算機是將抵押貸款分成小份,重新打包,分流給全國和全世界投資者的最佳途徑。

人民淹沒在數據中

但格林斯潘也應該知道,這會產生一個經濟學家所說的「代理問題」:小額抵押貸款的遠程所有者並不會監管貸款,也不操心貸款的質量,而且一旦貸款出現問題,也無法與他們進行協商,他們要的只是現金流轉。就這樣信貸危機的導火線就被點燃了。

文章說:「互聯網讓我們淹沒在數據當中,大多數人都看不到信貸風暴的形成。這種數據迷霧幫助華爾街一些自作聰明的人,輕易地劫持了全球經濟──憑借的是即時信息和數萬億美元的金融衍生品。」

文章也指,有了互聯網,任何人只要開設一個網上交易賬戶,就能成為全球投資者,但伴隨著這種自由而來的是巨大的責任:在不依靠政府監督的情況下,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當我們進行各種金融產品交易的能力,超過了我們瞭解和評估它們的能力時,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了。大多數人在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數據時,只能放棄。」

然而,人們用互聯網和現代通訊技術,創造出一個缺少規範的影子銀行系統,2007年,這個網絡已跟傳統的銀行系統一樣大了。

現在這個網絡正在縮小,但仍需被關注,必須把場外交易的衍生產品,放回正規交易平台。

那該如何避免下次類似危機的發生?《新聞週刊》認為,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加強互聯網整合信息的能力。

《新聞週刊》說,金融圖表必須能夠對信息作出解釋:現在的金融市場上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應警惕什麼。

文章也提出,參與其中的民眾與政府和監管機構一樣,都有責任在下次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盡力促成互聯網功能的改進。

IMF再度成危機管理者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INT&NEWS=2YE503aD0Uhz8bxO1ytJ08z226X07sRy

2008年10月27日
 
(華盛頓26日訊)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日已前後介入白俄羅斯、烏克蘭、冰島、匈牙利及巴基斯坦的救援方案。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IMF開始再度在國際間扮演危機管理者的角色。

從1980年代以來,IMF在拉丁美洲扮演重要角色,先後救援過瀕臨破產的阿根廷、巴西及墨西哥。IMF的力量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時達頂峰,當時泰國、韓國、俄羅斯及巴西,都向它求援。

不過,IMF提供貸款的嚴格附帶條件——削減預算、產業民營化、開放市場,在全球引發了反感浪潮。

2002年後的全球經濟蓬勃發展期間,巴西、阿根廷、印尼及俄羅斯等國政府,陸續還清積欠IMF的債務,並矢言不再依賴IMF的貸款。

以當前匯率換算,IMF的借款金額從1998年的約320億美元(1148億8000萬令吉),到2007年銳減至約20億美元(71億8000萬令吉)。

調查指總裁沒濫權

但最近的金融危機,又將發展中國家帶回IMF,使IMF今年以來的借款金額,回升至50億美元(179億5000萬令吉)。

IMF高層官員正規劃讓IMF再度躍居全球金融議題強權的計劃,方法是成為新金融秩序的分析及建議中心。

另外,IMF經調查後認定,涉及濫權和性醜聞的總裁卡恩,與IMF經濟學家娜吉發生婚外情的行為雖令人遺憾,但不涉及濫用權力和徇私舞弊。

IMF的執行董事會發表聲明說,卡恩與娜吉的婚外情,是在雙方同意下發生的。卡恩將留任總裁一職。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危機入市

巴菲特導師葛拉漢所倡導的“價值投資”,即“50美分買值1美元的股票”,現在確實處于“危機入市”的時刻。

但危機入市還要挑對真正的便宜貨,則股價跌到淨資產值的三分之二。

根據理柏(Lipper)統計,過去3次股災后半年進場投資,無論1年、2年、3年都呈正報酬,各達10.38%、6.33%、44.67%,完全吻合“危機入市”觀念。

Saturday, October 18, 2008

外資強力拋售‧綜指逼近900點關口 大型股「落馬」寫52週新低

外資強力拋售‧綜指逼近900點關口 大型股「落馬」寫52週新低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press.php?TASK=news&TYPE=LBZ&NEWS=2nfN00YR0NnF8nN41cQ509gQ1yv08l0R

2008年10月18日 報導 - 李斯美

(吉隆坡17日訊)一向備受外資寵愛的股項在今天紛紛「落馬」,股價寫下52週新低之餘,更拖累馬股整體表現,導致綜合指數逼近900點關口,下週能否守住這個水平,相信已成為市場的焦點。

綜合指數在週五下挫至52周新低,閉市時報903.60點,全天跌14.79點,或1.61%。

在外資強力拋售下,一些備受外資寵愛的股項在今天面對賣壓,股價紛紛創52週新低水平,它們是丹絨(TANJONG,2267,主板貿服股)、大馬交易所(BURSA,1818,主板金融股)、馬銀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金務大(GAMUDA,5398,主板建築股)、雲頂(GENTING)、皇帽釀酒廠(CARLSBG)、國家汽車控股(PROTON)和大馬證券銀行(AMMB)。

金務大跌幅最多

其中丹絨和大馬交易所更是以全天最低水平閉市,而跌幅最大的股項則是金務大,全天跌31仙或16.76%,至1.54令吉。

以上8只綜指成分股佔綜指的12.91%比重,它們在今天更拖累綜指下跌多達6.765點。

一名交易商表示,外資對一些綜指成分股的撤離,拖累了綜指的走勢,相信一向深受外資喜愛的股項在下週將繼續面對賣壓,而導致綜指處在偏跌趨勢。他預測,綜指在下週的扶持和阻力水平,分別落在883點和950點。

另一方面,基金經理黃啟發則透露,下周綜指會在目前的水平窄幅波動。

「外資首選股項面對持續性賣壓,因此下周可能會進一步走弱。此外,令吉的走軟也讓外資基金組合從本地市場流出,令吉在周五走跌至1美元兌3.5270令吉。」

Friday, October 17, 2008

貸存比率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business

貸存比率是指貸款額與存款額的比率,評估銀行體系流動資金水平的指標 。

存款準備金率會影響整體銀行業的貸款能力,貸存比率可反映個別銀行貸款空間。

貸存比率越高,代表公司越能把客戶存款轉借出去,賺錢能力越高,惟也代表呆賬機會可能增加。

另外,貸存比率高,也可代表公司再作貸款的空間有限,影響未來盈利增長。